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网络的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660645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网络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网 络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客运枢纽作为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多种客运交通方式汇集 和大规模客流集散的场所,完善和建设多方式、多功能、多元化的客运交通枢纽已经成为构 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集散功能是其规划、设计、建设和 管理的核心。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网络是一个具有网络特征的客流集散服务体系, 由枢纽内部旅客集散设施和设备、客运组织流程与旅客流线以及导向服务措施3个方面的 核心要素协同构成,服务于广大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或线路间的搭乘与转换,实现大量客 流集散的高效疏导。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问题之所以引起普遍关注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 综合客运枢纽建筑规模日趋庞大,其内部空间的功能和关系不断复杂,已经影响了枢纽内 旅客的交通行为;其二,“以人为本”,旅客在枢纽内的交通行为受到重视,此疏导网络作为 影响旅客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也倍受关注。目前对枢纽内部旅客交通换乘网络的描述方法主要采用经典的图论方法对基础 设施拓扑网络的描述,并且与枢纽内导向服务与客运组织流程的描述相互独立。旅客在枢 纽内的集散行为同时受到基础设施、客运组织以及导向服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枢 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网络的设计需要进一步研究一种集成的设计方法。面对现役的客运枢纽普遍存在的各种交通方式衔接困难、枢纽内部流向混乱、枢 纽内各种设施能力互相限制等问题,现有技术还难于表达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 网络所包含的内容。现有技术的缺点存在于以下3个方面(1)缺乏对多种交通方式客运组织流程的描述。现有研究大多以现役单交通方式 客运站为对象的客运组织进行研究,不能反映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内部的客流组织特点,难 以描述多交通方式枢纽客运流线复杂交织条件下的枢纽运转情况。(2)缺乏对旅客集散环境立体化的描述。以往客运站房设计建设基本以平面布局 为主,新建综合客运枢纽设计建设基本以立体布局为主,旅客立体换乘成为了枢纽内部旅 客流线设计的新特点,因此旅客在枢纽内部层间设施的选择行为也应纳入集散网络体系的 描述内容。(3)缺乏对枢纽内部旅客行为特征的描述。综合考虑枢纽内移动单元、固定单元、 辅助集散控制等对集散服务网络的影响,尤其是有限的容量对整个集散服务网络体系的服 务能力的影响,旅客枢纽内路径选择行为是描述客流量在枢纽内部功能空间分配过程的重 要内容。现有技术采用直接指定旅客走行路径的方式进行客流分配,忽视了旅客换乘行为 的主观性,旅客活动特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 务网络的设计方法,具体地,将影响旅客在枢纽内部的具体换乘行为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 所述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客运组织和导向服务,在静态基础设施网络的基础上增加旅客决 策行为和客流流向,用以描述旅客交通换乘时的外部环境以及旅客在网络内的各类活动时 空范围,提供数据管理和建模平台来整合各种来源的空间和属性数据,构建综合客运枢纽 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的网络体系。所述方法包括要素分析、要素描述和网络集成三个步骤。步骤一要素分析从基础设施、客运组织和导向服务三个层面对该网络体系的要素与组分进行分 析。基础设施层面包含枢纽内旅客集散要使用或经过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客运设备,统 分为基础设施,包括集散类设施(“点”状)、通道类设施(“段”状)和区域类设施(“面” 状),共3类。“点”状设施指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连接点、交叉点以及各类客运服务台。“段” 状设施指旅客步行通道和层间连接设施,包括走廊、自动扶(步)梯、直梯和斜坡等。“面”状 设施指为枢纽内的各类集散平面空间,包括进出站大厅、综合换乘区、候车室和站台等。其 中,该阶段需把“面”状设施变换为“段”状设施,用以与客运组织和导向服务层面内容相匹 配,将与“面”状设施相连接的“段”状设施用实线段表示,把各个线段与“面”状设施的接口 端用虚线两两相连。客运组织层面包括各种交通方式间的客运组织流程和旅客流线等。旅客流线又分 为进站流线、出站流线和换乘流线。各类旅客流线的设计需满足客运组织流程要求,由客运 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也可理解为客运管理部门预先设计的可较好地满足日常客流在不同交 通方式或线路间完成搭乘转换的旅客走行路径,具有方向性。导向服务层面包括引导旅客按照旅客流线行进的各类引导标识,可理解为从旅客 的角度反映旅客流线,具有方向性。步骤二要素描述基础设施要素描述的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包括点、线、面等图 形数据及其空间关联数据;属性数据是各类设施的属性描述和说明数据。“点”状设施要标 注其通行能力(Q),“段”状设施要标注的参数为长(L)和宽(W),自动类设施要标注能力(Q) 与速度(S)。由“面”状设施转变而来的“段”状设施的长度(L)为两接口端点的直线距离, 宽度标注为(+),“+”的意思为足够大。客流组织与导向服务层面的综合描述为旅客行为与方向内容,即各类设施及其相 互间关系进行描述。旅客行为包括两个方面,方向选择和设施选择。方向选择是指旅客在 同一设施内面对不同旅客流线的选择行为,设施选择是指旅客在同一流线上面对不同设施 的选择行为。此两类旅客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应用不同的点状符号分别标注。步骤三网络集成最后,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将上述内容集成为一个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体 系,把旅客流线没有覆盖到的由“面”状设施变换而来的“段”状设施删除。本发明立足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各类集散设施立体化布局特征,以旅客行为与枢纽环境的内在活动规律为切入点,提出了集“基础设施、客运组织和导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 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网络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内部 客流集散服务网络的设计问题,在搭建枢纽内部客流仿真环境方面可以得到较好的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图1为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网络设计技术线路图;图2a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运枢纽内部设施实际配置;图2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运枢纽内部设施连通图;图2c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运枢纽内部旅客流线图;图2d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有引导标识的客运枢纽内部旅客流线图;图2e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体系集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本发明所提供方法在某铁路客运站中庭区域的应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 要素分析、要素描述和网络集成等三个阶段的内容,如图1所示。步骤一要素分析首先,获取设计目标范围内的设施实际配置,如图2a所示。其中,设施1、4、5、6、7 均为行人通道,为“段”状设施,扶梯5和楼梯6并行,“三品”检查仪2为“点”状设施,中庭 3为“面”状设施。然后,将与“面”状设施相连接的“段”状设施用实线段表示,把各个线段 与“面”状设施的接口端用虚线两两相连,如图2b所示。图2c表示有3条旅客流线Line:、Line2, Line30结合图2a可以看出,Line1由设 施1、2、3、4串联组成,Line2由设施1、2、3、5或6串联组成,Line3由设施1、2、3、7串联组 成。导向服务层面包括引导旅客按照旅客流线行进的各类引导标识,可理解为从旅客 的角度反映旅客流线,具有方向性。图2d表示沿着图2c的3条旅客流线上均设置有引导 标识。步骤二 要素描述,如图2b所示。客流组织与导向服务层面的综合描述为旅客行为与方向内容,即各类设施及其相 互间关系进行描述。旅客行为包括2个方面,方向选择和设施选择。方向选择是指旅客在 同一设施内面对不同旅客流线的选择行为,设施选择是指旅客在同一流线上面对不同设施 的选择行为。此2类旅客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应用不同的点状图形分别标注。图 2d中点Cl1为方向选择点,点d2为设施选择点。步骤三网络集成最后,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将上述内容集成为一个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体 系,将图2a、2b、2c、2d叠加,并删除旅客流线没有覆盖到的由“面”状设施变换而来的“段” 状设施,如图2e。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工作,综合客运枢纽内部旅客集散服务网络设计得以完成, 由此可以证明本发明所提供方法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一种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网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从基础设施、客运组织和导向服务三个层面对所述网络内的要素进行分析;步骤二描述所述各要素;其中,所述基础设施要素描述的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所述客流组织与导向服务层面需描述旅客行为与方向内容;步骤三将上述内容集成为一个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体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设施层面要素包括枢纽内旅客集 散需使用或经过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客运设备,分为集散类设施、通道类设施和区域类设施三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散类设施用点状符号表示,所述通道 类设施用段状符号表示,所述区域类设施用面状符号表示,把面状设施变换为段状设施时, 将与面状设施相连接的段状设施用实线段表示,把各个线段与该面状设施的接口端用虚线 两两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运组织层面要素包括各种交通方式 间的客运组织流程和旅客流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服务层面要素包括引导旅客按照 旅客流线行进的各类引导标识,具有方向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数据包括点状、线状、面状图形数 据及其空间关联数据;所述属性数据为各类设施的属性描述和说明数据;点状设施需标注其通行能力;段状 设施需标注其长度以及宽度;由面状设施转变而来的段状设施的长度为两接口端点的直线 距离,宽度标注为足够大;所述旅客行为包括方向选择和设施选择,用不同的点状符号分别标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删除旅客流线没有覆盖到 的由面状设施变换而来的段状设施。
全文摘要
本发明立足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各类集散设施立体化布局特征,以旅客行为与枢纽环境的内在活动规律为切入点,提出了集“基础设施、客运组织和导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网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内部客流集散服务网络的设计问题,在搭建枢纽内部客流仿真环境方面可以得到较好的应用。
文档编号G06F17/50GK101916307SQ20101023435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0日
发明者任俊学, 季常熙, 李乾 申请人:北京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