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428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以及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软件的开发,需要相关的开发人员熟悉相关的编程语言,并且对相关的系统开发有所了解才能进行开发。目前,在手机应用软件上的开发大部分都采取MVC(Model/ View/Controller)模式(如 IOS、Android、Window Phone7 开发都采用这种模式),如图 1 所示,其中
模型(Model),用于封装与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相关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
视图(View),视图层能够实现数据有目的的显示(理论上,这不是必需的)。在视图中一般没有程序上的逻辑,为了实现视图上的刷新功能,视图需要访问它监视的数据模型(Model),因此应该事先在被它监视的数据那里注册;
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器起到不同层面间的组织作用,用于控制应用程序的流程,它处理事件并作出响应。“事件”包括用户的行为和数据模型上的改变。
采用MVC模式的好处是MVC模式实现了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的分离,同时它还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但是,上述方法也带来了开发上的麻烦, 需要花费大量在时间在软件开发上,并且每次开发相类似的软件都需要重新编写代码,造成了很大的时间浪费,尤其是在小型与中等规模的应用程序上,采用MVC模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通常会得不偿失。
在手机应用程序中除了游戏、浏览器这些比较特殊的程序外,一般常用的应用程序如通讯录、短信、记本事等主要都是对数据的读取/查看、增加、删除、修改等几个功能。 然而,即使再简单的应用程序,如果不是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人、不熟悉相关的编程语言, 就算对相关系统开发有所了解也无法完成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并且,即使很熟悉软件的开发,对于新应用软件的开发常常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开发的质量难以保证。
那么,如何能够让一个从未接触过软件开发的人员也能很快地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并且在软件质量方面也有一定的保证呢?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能够让一个从未接触过软件开发的人员在保证一定软件质量的情况下很快地完成软件的开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常用的业务逻辑模块化;
对视图进行初步扩展,具体包括当创建视图时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固化的业务逻辑根据该相应的属性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将视图与控制器进行整合;所述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的过程具体包括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根据识别的操作执行相应的事件,并对相应的配置文件进行读取,然后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
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装置,包括
业务逻辑固化模块,用于将常用的业务逻辑模块化;
第一视图扩展模块,用于对视图进行初步扩展,当创建视图时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固化的业务逻辑根据该相应的属性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第二视图扩展模块,用于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将视图与控制器进行整合,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根据识别的操作执行相应的事件,并对相应的配置文件进行读取,然后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将一些常用的业务逻辑模块化,然后对视图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扩展时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使固化的业务逻辑能够对变化的视图进行操作;第二次扩展时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并进行相应事件的处理,这样一来就能够通过配置文件实现对预先实现功能的调用,从而实现软件开发的目的。本发明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只需通过配置或可视化编辑即可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无需软件开发人员知道多高深的软件开发技术,就算是一个从未接触过软件开发的人员也能很快地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极大地减少了应用程序开发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不用编写任何代码,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由于软件开发人员能力的参差不齐而造成的软件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的发生。


图1为MVC模式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流程示意图3为关系数据库的二维表格存储数据示意图4为数据显示功能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5为数据存储功能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6为本发明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常规软件开发,在完成视图的编辑后,需要加入相应的控制器对事件处理的响应, 并且还需要编写大量的代码处理业务逻辑。正是因为上述编写大量代码的需求,使得软件开发成为一门高深的技术工作,不仅需要相关的软件开发人员熟悉相关的编程语言,并且对相关的系统开发也需要有所了解才行。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接触过软件开发的人员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一个应用程序的开发,并且在软件质量方面也有一定的保证。有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实现Model、View、Control的无缝结合,只通过视图的配置即可实现相关功能,完成软件的开发。
如图2所示,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i,将常用的业务逻辑模块化,即将一些主要的功能预先实现,当需要此功能时只需通过配置即可现实相应功能,不需要再去编写大量复杂的代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需对视图(View)进行可视化编辑即可,免去了对控制器响应事件的处理及大量复杂业务逻辑处理代码的编辑。目前,在手机应用程序开发上,主流的集成开发环境如I0S、 Android, Window Ph0ne7,都集成了视图编辑器,可以能过直接拖动控件进行可视化编辑。
步骤S2,对视图(View)进行初步扩展,该初步扩展的过程具体包括当创建视图时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固化的业务逻辑根据该相应的属性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视图是由控件组成的,控件(或部件,control或widget)是一种图形用户界面元素,其显示的信息排列可由用户改变,例如视窗或文本框。控件定义的特点是为给定数据的直接操作(direct manipulation)提供单独的互动点。本发明通过对视图控件的扩展,可以使其更方便地被业务逻辑层操作。
在对视图的操作方面主要有读取视图的相关信息,对视图进行赋值(视图显示相关信息)。我们知道,视图是变化的、可被编辑的,但相应的业务逻辑是固化(即模块化) 的,那么固化的业务逻辑怎么去对变化的视图进行操作呢?如果视图的位置变了,又怎么去识别呢?正是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才对视图进行初步扩展,当创建视图时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这样固化的业务逻辑就可以根据相应的属性进行识别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样不管视图怎样变化,只要相应的属性没有变化,照样能对其进行识别并操作。
上述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创建继承原有视图的类,并在该类加入相应的属性;所述相应的属性包括视图的ID、表名、列名、字段的类型等,当然为了更好地被业务逻辑操作,还可以添加其它的属性。
优选的,所述对视图进行初步扩展的过程具体还包括对视图的初步扩展进行规范,在扩展控件时继承相应接口并实现相应属性。
步骤S3,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将视图与控制器进行整合;所述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的过程具体包括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根据识别的操作执行相应的事件, 并对相应的配置文件进行读取,然后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
在解决了步骤S2中固化的业务逻辑怎么去对变化的视图进行操作的问题之后, 本发明方法还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难点是怎样才能通过配置文件实现对预先实现功能的调用,从而实现软件开发目的。为了解决该问题,还需要对视图作进一步扩展,将视图与控制器进行整合,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并进行相应事件的处理,这样就能通过配置相关文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实现相应功能。
作为一个较好的实施例,上述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将视图与控制器进行整合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301,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常见的用户操作有按钮的点击、手势滑动、双击事件等;
步骤S302,根据识别的操作执行相应的事件,并对相应的配置文件进行读取;
步骤S303,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调用相应的业务代码,通过反射机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的关联。所述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的关联即实现了对预先实现功能的调用,从而实现了软件开发目的。
视图与控制器整合的作用是自动处理操作事件,如用户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或点击某个按钮时,系统会自动监听并做出响应。视图与控制器作进行整合方面,需要对原来系统的视图进行扩展使之能与控制器进行整合。在通过配置文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方面,本发明主要通过反射机制实现;另外为了更好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的关联,可以在业务逻辑层方面通过继承统一的接口或使用抽象类来进行实现。
对视图进行扩展后可以支持多方面功能的实现,如可以支持数据的显示存储也可以支持GPS的获取显示、图片拍摄的实现等。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下面就以一些常用功能软件的实现为例来对本发明的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数据的显示、存储的实现来进行说明。
关系数据库的表采用二维表格来存储数据,是一种按行与列排列的具有相关信息的逻辑组,它类似于工作单表。如图3所示,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任意多个数据表。其中, 字段数据表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字段;关键字用来确保表中记录的唯一性。
首先我们可以将数据的显示存储功能预先实现(即将该业务逻辑模块化),当需要此功能时只需通过配置即可现实相应功能。然后,为了能达到数据视图与数据库之间能够相互匹配,我们需要对视图进行初步扩展,在视图中增加相应属性,为此在整合视图方面对视图的控件进行扩展,使其拥有表名与字段的属性,这样在显示数据及数据库存储时,业务逻辑层可以通过整合视图的属性与数据库的表名与字段匹配,从而达到将数据库数据显示到视图及将视图所展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
如图4所示,具体的数据显示(读取)功能的实现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视图触发控制器响应事件;
步骤二,根据配置文件对业务逻辑进行调用;
步骤三,从视图读取相关控件的属性;
步骤四,根据读取属性读取数据库信息;
步骤五,缓存数据信息;
步骤六,将缓存数据与视图中的控件进行匹配赋值显示,流程结束。
另外,如图5所示,数据的存储功能的实现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视图触发控制器响应事件;
步骤二,根据配置文件对业务逻辑进行调用;
步骤三,从视图读取相关控件的属性与显示的值;
步骤四,根据读取属性,将显示数据存储到数据库;
步骤五,缓存存储结果;
步骤六,将缓存结果进行显示,流程结束。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看出,只需通过配置或可视化编辑,即可实现数据的显示和存储,极大地减少了应用程序开发的时间,且不用编写任何代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GPS获取的实现来进行说明
在GPS获取实现方面只需打开手机的GPS,读取GPS信息(如经度与纬度),然后进行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原理,在业务逻辑层首先将上述流程模块化,然后在整合视图方面对控件进行扩展,增加属性,使其支持显示的经度或纬度;在显示时只需查找当前视图中支持GPS显示的控件,并根据控件的属性与获取到的GPS经纬度匹配显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以图片拍摄的实现来进行说明
在图片拍摄实现方面,首先是调用手机摄像头,拍摄图片,将图片存储在手机中; 然后显示拍摄的图片。依据本发明的原理,同样地首先在业务逻辑层将上述流程模块化,然后在整合视图方面仍需对控件进行扩展,增加属性,使其支持图片拍摄显示功能。在显示时只需查找当前视图中支持拍摄图片显示的控件,将拍摄图片返回的路径赋值给显示控件, 然后显示控件读取图片路径并将图片显示。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手机应用程序开发方面,但同样也适合平板电脑或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
与本发明的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相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业务逻辑固化模块,用于将常用的业务逻辑模块化;
第一视图扩展模块,用于对视图进行初步扩展,当创建视图时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固化的业务逻辑根据该相应的属性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第二视图扩展模块,用于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将视图与控制器进行整合,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根据识别的操作执行相应的事件,并对相应的配置文件进行读取,然后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
优选的,所述第一视图扩展模块可以包括类的创建模块,用于在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时创建继承原有视图的类,并在该类加入相应的属性;所述相应的属性包括视图的ID、表名、列名、字段的类型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视图扩展模块还可以包括规范模块,用于对视图的初步扩展进行规范,在扩展控件时继承相应接口并实现相应属性。
另外,所述第二视图扩展模块还包括
加入模块,用于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
执行与读取模块,用于根据识别的操作执行相应的事件,并对相应的配置文件进行读取;
关联模块,用于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通过反射机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的关联。
作为一个较好的实施例,所述关联模块在业务逻辑层可以通过继承统一的接口或使用抽象类来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的关联。
本发明的配置式软件开发装置的其它技术特征与本发明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大致相同,并且本发明的装置在实现诸如数据的显示存储、GPS的获取显示、图片拍摄的实现等方面与本发明的方法也相同,故此处不予赘述。
通过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将一些常用的业务逻辑模块化,然后对视图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扩展时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使固化的业务逻辑能够对变化的视图进行操作;第二次扩展时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并进行相应事件的处理,这样一来就能够通过配置文件实现对预先实现功能的调用,从而实现软件开发的目的。本发明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只需通过配置或可视化编辑即可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无需软件开发人员知道多高深的软件开发技术,就算是一个从未接触过软件开发的人员也能很快地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极大地减少了应用程序开发的时间;另外本发明不用编写任何代码,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由于软件开发人员能力的参差不齐而造成的软件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的发生。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常用的业务逻辑模块化;对视图进行初步扩展,具体包括当创建视图时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固化的业务逻辑根据该相应的属性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将视图与控制器进行整合;所述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的过程具体包括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根据识别的操作执行相应的事件,并对相应的配置文件进行读取,然后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的过程具体包括创建继承原有视图的类,并在该类加入相应的属性;所述相应的属性包括视图的ID、表名、列名、字段的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视图进行初步扩展的过程具体还包括对视图的初步扩展进行规范,在扩展控件时继承相应接口并实现相应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的过程具体包括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通过反射机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的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的过程具体还包括在业务逻辑层通过继承统一的接口或使用抽象类来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的关联。
6.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业务逻辑固化模块,用于将常用的业务逻辑模块化;第一视图扩展模块,用于对视图进行初步扩展,当创建视图时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 固化的业务逻辑根据该相应的属性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操作;第二视图扩展模块,用于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将视图与控制器进行整合,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根据识别的操作执行相应的事件,并对相应的配置文件进行读取,然后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式软件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视图扩展模块包括类的创建模块,用于在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时创建继承原有视图的类,并在该类加入相应的属性;所述相应的属性包括视图的ID、表名、列名、字段的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置式软件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视图扩展模块还包括规范模块,用于对视图的初步扩展进行规范,在扩展控件时继承相应接口并实现相应属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式软件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视图扩展模块包括加入模块,用于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执行与读取模块,用于根据识别的操作执行相应的事件,并对相应的配置文件进行读取;关联模块,用于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通过反射机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的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置式软件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模块在业务逻辑层通过继承统一的接口或使用抽象类来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的关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常用的业务逻辑模块化;对视图进行初步扩展,当创建视图时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固化的业务逻辑根据该相应的属性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对视图进行再次扩展,将视图与控制器进行整合,在视图中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根据识别的操作执行相应的事件,并对相应的配置文件进行读取,然后根据读取的配置文件实现视图与业务逻辑相关联。本发明的配置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将一些常用的业务逻辑模块化,然后对视图进行了两次扩展,给视图赋予相应的属性并加入对用户操作的识别,这样一来就能够通过配置文件实现对预先实现功能的调用,实现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进行软件开发。
文档编号G06F9/44GK102541561SQ2011104528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夏文芳, 张铁山 申请人: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