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均温快速散热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498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本电脑均温快速散热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名称是笔记本电脑均温快速散热机壳,属电子技术领域。它由机壳上盖 1、机壳底2、上散热板3、下散热板4、圍护结构条5、支承柱6、多孔介质7、绞鏈8组成。等尺寸的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由绞鏈8连为一体,上散热板3、下散热板4、圍护结构条5作成中空夾层扁盒,盒内装有多孔介质7及热管工质,构成了具有超导热特性的平面热管。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上装有发热元件9,当发热元件9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被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迅速分散并传送到整个机壳上而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将发热元件9的温度控制在所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的发热量随集层度的增加按几何级数增长,目前的电子技术已可制造超高集层度的笔记本电脑,但对其发热尚未找到可靠而有效的散热方式,特别是对于结构紧凑、体积有限的笔记本电脑更加困难。例如对笔记本电脑的CPU和电源都是采用翅片加风扇强制风冷,对印刷綫路板有采用微型热管冷却的先例。对高密度运行的云计算机柜及笔计本电脑机壳尚未找到有效、方便的散热措施。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均温快速散热机壳, 当发热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被机壳壁迅速分散并传送到整个机壳上而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将发热元件的温度控制在元件所允许的安全范围内。为达此目的,它可由机壳上盖1、机壳底2、上散热板3、下散热板4、圍护结构条5、支承柱6、多孔介质7、绞鏈8组成。 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由绞鏈8联结为一体;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面积相同,它们均由等尺寸的上散热板3与下散热板4叠合而成,这两块散热板间嵌夾有4-80个支承柱6,在叠合起來的上散热板3与下散热板4的周边上被四条圍护结构条5固结、包圍并密封起來,形成中空的夾层扁盒,盒内装有多孔介质7及热管工质;机壳上盖1、机壳底2上装有发热元件 9。


图1.是笔记本电脑均温快速散热机壳结构图,图2.是笔记本电脑均温快速散热机壳A_A剖视图。其中1一机壳上盖;2—机壳底;3—上散热板;4一下散热板;5—圍护结构条1 ; 6-支承柱;7-多孔介质;8-绞鏈;9-发热元件。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O)由绞鏈(8)联结为一体;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 面积相同,它们均由等尺寸的上散热板C3)与下散热板(4)叠合而成,这两块散热板间嵌夾有4-80个支承柱(6),在叠合起來的上散热板C3)与下散热板(4)的周边上被四条圍护结构条(5)固结、包圍并密封起來,形成中空的夾层扁盒,盒内装有多孔介质(7)及热管工质;机壳上盖(1)、机壳底( 上装有发热元件(9)。当发热元件9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被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迅速分散并传送到整个机壳上而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将发热元件 9的温度控制在所允许的安全范围内。实施案例图1也是17”笔记本均温快速散热机壳图。机壳上盖⑴与机壳底(2)由绞鏈⑶ 联结为一体;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尺寸为350X^K)X50mm,它们均由等尺寸的上散热板( 与下散热板(4)叠合而成,这两块散热板间嵌夾有42个支承柱(6)把上散热板(3) 与下散热板(4)结合在一起,在叠合起來的上散热板C3)与下散热板的周边上被四条圍护结构条(5)固结将其包圍并密封起來,形成中空的夾层扁盒,盒内装有多孔介质(7)及热管工质;机壳上盖(1)、机壳底( 上装有电源及CPU发热元件(9),总发热量为30w。当发热元件(9)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作为超导热体的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 迅速分散并传送到整个机壳上,而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将发热元件(9)中心的温度控制在60°C 的安全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笔记本电脑均温快速散热机壳,它由机壳上盖1、机壳底2、上散热板3、下散热板4、圍护结构条5、支承柱6、多孔介质7、绞鏈8组成。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由绞鏈8联结为一体;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面积相同,它们均由等尺寸的上散热板3与下散热板4叠合而成,这两块散热板间嵌夾有4-80个支承柱6,在叠合起來的上散热板3与下散热板4的周边上被四条圍护结构条5固结、包圍并密封起來,形成中空的夾层扁盒,盒内装有多孔介质7 ;机壳上盖1、机壳底2上装有发热元件9。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名称是笔记本电脑均温快速散热机壳,属电子技术领域。它由机壳上盖1、机壳底2、上散热板3、下散热板4、圍护结构条5、支承柱6、多孔介质7、绞鏈8组成。等尺寸的机壳上盖1、机壳底2均由密封性能好的上散热板3、下散热板4、圍护结构条5作成中空的夾层扁盒,盒内装有多孔介质7及热管工质,构成了具有超导热特性的平面热管。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上装有发热元件9,当发热元件9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被机壳上盖1与机壳底2迅速分散并传送到整个机壳上而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将发热元件9的温度控制在所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文档编号G06F1/20GK102566723SQ20121003765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0日
发明者李俊飞, 童师颖, 童明伟 申请人:童师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