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

文档序号:637178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信息化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在信息化建设中,目前的信息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主要是针对单个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对企业内部业务关联分析与数据视图的梳理,建立企业级数据基表,形成企业的共享数据模型。但在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建设中,需要考虑跨专业、跨行业的数据资源共享,对信息资源规划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电子政务四大基础库(人口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库)在各地的建设和应用状况都不理想,主要是两个问题难以解决(I)数据源点问题,即各库的数据源在哪里?从哪里进行数据采集?各源点分别具有哪些可采集的数据项?(2)业务支持问题。采集的数据支撑谁?哪些部门的哪些业务需要哪些数据的支撑?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I,业务确定,确定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涉及的部门;步骤2,业务分析,对所述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步骤3,数据分析,对所述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步骤4,综合分析,对所述部门的源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共享数据;步骤5,根据所述共享数据建立城市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库构架。优选的,所述部门包括政务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优选的,对所述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包括如下内容(I)定义职能域;(2)定义业务过程;(3)分析业务活动,即分析各业务过程中包含的环节和活动。优选的,对所述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包括如下内容(I)用户业务视图分析;(2)数据流向分析;(3)数据项规范化建设。优选的,所述政务单位的共享数据划分为四个子集合。优选的,所述四个子集分别定义为R、F、D、H,满足C(R UFUDU H),把所述政务单位相应的R、F、D、H数据纟^合并起来,建立该地区的四大基础库内容,如下地区人口信息库R = Rl U R2 U......U Rn ;
地区法人单位信息库F = Fl U F2 U......U Fn ;地区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库D = Dl U D2 U......U Dn ;地区宏观经济信息库H = Hl U H2 U......U Hn ;其中η是本地区政务单位的个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本发明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解决了数字城市和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共享这一重大基础问题,对数字城市建设以及已建信息化成果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图I是本发明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的政务单位的政务业务模型;图3是本发明的政务单位输入信息视图集合;图4是本发明的政务单位输出信息视图集合;图5是本发明的政务单位输入视图分析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政务四大基础库数据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如图I所示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包括如下内容业务确定、业务梳理与分析、数据梳理与分析、综合分析和共享数据模型设计,其中最关键的是综合分析阶段。对所有业务单位的数据源点进行综合汇总、统计分析,从而建立主题数据库,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抽象出政务四大基础库的建设内容和结构模型,完成城市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库总体架构。(一 )业务确定首先需要确定数字城市、电子政务或城市区域信息化建设涉及的部门、单位。具体哪些行业、每个行业有哪些部门和单位,以及每个部门、单位的哪些业务进入建设范围,一般政务单位业务和数据影响力最大,政府委办局属于必须考虑的范围,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则依据具体需要考虑。( 二 )业务分析,对部门业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如下内容(I)定义职能域;(2)定义业务过程;(3)分析业务活动,也就是各业务过程中包含的环节和活动。(三)数据分析,对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包括如下内容(I)用户业务视图分析,包括凭证、报表等;(2)数据流向分析,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3)数据项规范化建设,从语义层面上进行统一规范,实现一数一源。
(四)综合分析对整个城市全部信息化建设单位的源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其目的是找出公共的共享数据,分析出四大政务基础库模型,为城市数据共享服务建设打好基础。综合分析的内容包括(I)城市主题数据库模型分析;(2)政务四大基础库模型分析;(3)信息资源交互共享分析。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中,政务单位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如下(一 )政务业务分类一般省、市级政府包括发改委、工商、公安、交通、环保等在内的委办局有几十个,再加上具有行政执法权的相关事业单位,有些地方可能上百。这些政务单位的业务虽然各不相同,但把所有业务进行汇总、归纳、分析后,还是存在一定共性的,按行政职能可以分为如下10大类(I)行政许可执业许可证,餐饮、教育、法律、建筑,等。(2)审核审批重要建设项目方案、资源规划方案、人事调整方案等的审批。(3)资质认证资质的调查与核准,教育、测绘、房产评估,等。(4)注册备案对社会和企业资源进行登记,出生、婚姻、师资、科技成果,等。(5)行政监督对重大工程、企业行为、群体性社会活动等进行过程监管。(6)裁决确认对纠纷、争议的裁决,土地、矿产等归属权确认。(7)征收给付税务、资源占用等费用征收,残疾、军属、公益等事项资金给付。(8)行政处罚企业、事业、社团、个人违章违法行为的处罚。(9)行政强制财产封存、收缴,违章建筑拆除,等。(10)咨询服务个人、社团、企业关于就业、培训、教育、气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除个别特殊业务外(外交、军事决策等),这十类包括了与企业和民众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政务单位,各类所包含的业务项不同,多的有几百项(如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少的只有几项。业务与数据梳理要按照业务单位职能域(Function Area)进行,这一分类实际上也是对政务单位的职能域划分。( 二)建立政务业务模型如图2所示的政务单位的政务业务模型,政务单位每一个业务项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属于相对完整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具有三个基本要素输入、执行、输出。对政务业务项来说,“输入”就是个人或企业的申办材料,包括申请书、相关资质材料等。“执行”就是办理过程,审核材料,形成审批结论。“输出”就是业务项办理结果,个人或企业获得的许可证或同意书等。政务业务模型内容的表现方式视具体业务项而存在差异。不同的业务项对输入数据(申办材料)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业务项在不同的地区也存在差异。(三)政务业务相关性分析 从政务业务模型可以看出,业务过程就是对申办者提交的申办材料进行登记、鉴定、核对、审批的过程。申办材料的来源广泛,例如在卫生局办理卫生许可证,其中需要的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个人身份证来自公安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来自工商局,组织机构代码证来自质监局。业务执行过程的大部分时间是到相关部门进行证件核准和相关的确认工作。这说明政务单位虽然各自的业务范围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但各部门之间的业务相关性非常高。如果将各部门的业务结果电子化(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形成共享数据库,将大大方便申办者和各部门的政务业务执行者,极大地缩小审核周期,提高政务效率这也是库建设数字城市共享业务与数据模型的意义所在。(四)输入视图梳理如图3所示的政务单位输入信息视图集合,对各政务单位、各业务类、各业务项进行申办材料的梳理。用信息资源规划的术语,申办材料统称为“输入视图”。每个输入视图的梳理内容包括两类数据项、数据源点。例如个人身份证视图的数据项包括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等。个人身份证的源头在公安局。这样,对每个政务单位形成
一个按业务类(职能域)进行分割的视图集合。之所以按业务类进行分割,是因为同一业务类的申办材料(输入视图)具有极高的共同性,内容重叠性较高,可以避免重复梳理,减少梳理过程的工作量。(五)输出视图梳理如图4所示的政务单位输出信息视图集合,与输入视图相同,把业务项申办结果称为输出视图。对各政务单位、各业务类、各业务项进行申办结果的梳理。各视图数据项的梳理过程与输入视图一样,而数据源就是本部门,这样形成一个按业务类进行分割的输出视图集合。输出视图就是本部门产生的数据,其中一部分是外部门业务过程中的输入视图,这部分视图数据是有共享价值的。(六)输入视图分析如图5所示的政务单位输入视图分析示意图,依据输入视图梳理过程中定义的数据源头,可以按源点单位进行输入视图的分类。这个分类过程不必按业务大类进行。分类后可形成各政务单位需要对外共享的数据集合。(七)输出视图与共享数据分析输出视图集,即本单位产生的数据集,定义为集合A。本单位需要共享的数据集(外部需求),集定义为集合B。二者的关系如下AdBB是A的一个子集。如果仅仅考虑共享数据在政务单位之间使用,那么把B作为共享数据就够了。如果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内使用,例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甚至社会公众等,则需要根据具体共享范围,从A中挑选一部分增加到B中,形成社会共享数据集C。三者的关系是A 2 C 2 BC的具体范围由政务以外的数据需求确定。我们把一个政务单位的共享数据集统称为C。所有政务单位的C合并起来,即是整个地区的政务共享数据集。(八)政务四大基础库数据分析如图6所示政务四大基础库数据分析示意图,在一个政务单位的共享数据集C中,有些数据是关于个人的,如身份证、机动车驾驶证、律师证等;有些是关于法人单位的,如事业法人登记证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许可证等;有些是关于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的,如城市交通图、旅游景点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基础设施分布图等;还有些是关于宏观经济的,主要是注册备案与统计数据,如政府出资项目审批书、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备案、外商投资项目备案、人口变化信息统计等。当然,还可能有这四类以外的数据。就具体单位而言,未必四类全部包括,可能只有其中的两类或三类。按人口信息、法人单位信息、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对政务单位共享数据集进行细化,形成四个子集合。这四个子集分别定义为R、F、D、H,满足C D IRUFUDUHh把所有政务单位相应的R、F、D、H数据集合并起来,即是该地区的四大基础库内容,如下地区人口信息库R = Rl U R2 U......U Rn地区法人单位信息库F = Fl U F2 U......U Fn·地区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库D = Dl U D2 U......U Dn地区宏观经济信息库H = Hl U H2 U......U Hn其中η是本地区政务单位的个数。在这样形成的政务四大基础库中,每一项数据前面都定义了源头,作为数据采集的依据。同时,从分析过程也可以知道哪些单位需要该数据,明确了支撑目标。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I,业务确定,确定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涉及的部门; 步骤2,业务分析,对所述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 步骤3,数据分析,对所述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 步骤4,综合分析,对所述部门的源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共享数据; 步骤5,根据所述共享数据建立城市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库构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门包括政务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包括如下内容 (1)定义职能域; (2)定义业务过程; (3)分析业务活动,即分析各业务过程中包含的环节和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包括如下内容 (1)用户业务视图分析; (2)数据流向分析; (3)数据项规范化建设。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政务单位的共享数据划分为四个子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子集分别定义为R、F、D、H,满足C ] (RUFUDUH),把所述政务单位相应的R、F、D、H数据集合并起来,建立该地区的四大基础库内容,如下 地区人口信息库R = Rl U R2 U......U Rn ; 地区法人单位信息库F = Fl U F2 U……U Fn ; 地区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库D = Dl U D2 U……U Dn ; 地区宏观经济信息库H = Hl U H2 U……U Hn ; 其中η是本地区政务单位的个数。
全文摘要
一种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业务确定,确定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涉及的部门;2、业务分析,对所述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3、数据分析,对所述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4、综合分析,对所述部门的源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共享数据;5、根据所述共享数据建立城市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库构架。本发明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解决了数字城市和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共享这一重大基础问题,对数字城市建设以及已建信息化成果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文档编号G06Q10/06GK102955992SQ2012102037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孙素平, 何方 申请人:克拉玛依红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