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2840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具体涉及一种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
背景技术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种成熟文字系统,具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可为语言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新材料。然而,甲骨文文字形状奇特,契刻在龟甲与兽骨之上,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现存甲骨文字中尚有近二分之一难以卒读、识别和考释,因此难以满足现代甲骨学研究的需要。甲骨文输入法的实现,可将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变成可为计算机所识别的科学研究材料,现已成为甲骨学者必须掌握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本发明最为相近的已有技术有·
专利号为200510004998. 3公开了一种甲骨文电脑输入法,该输入法对甲骨文字形结构进行分析,划分成封闭曲线结构、飘离曲线和点结构并生成甲骨文字形的编码序列。然而此种编码方案针对甲骨字形和笔画间的组合关系,条码之间易混淆、难区分、效率低、编码长度受限,难以支持规范完整的甲骨文字建库的需要。专利号为ZL200920032233. 4公开了一种甲骨文拼音与部件拆分输入法,该输入法通过拼音组字和拼形组字辅助甲骨文字输入。然而,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语音和字形方面都有较大差别,尤其对于许多大量既无考释也难考释的甲骨文字而言,难以直接借助现代汉字的拼音和部件进行输入。专利号为201010203629. 8公开了一种甲骨文视频输入系统及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图像采集模块、文字特征提取模块和智能识别模块,采用摄像头采集甲骨文图像,提取文字特征并与已有甲骨文特征数据库进行甄别。然而,在没有任何甲骨拓片纸质资料的情况下或纸质资料不清晰计算机无法自动识别的情况下,则不能实现甲骨文字的采集、识别和输入。上述方法或对甲骨文字形结构进行分析和编码,或结合现代汉语拼音和汉字构形分析方式,或充分利用视频采集设备进行甲骨文字的输入,却忽略了经验丰富的甲骨学者们已经鉴定、收集、研究并已出版的甲骨拓片资料。现有甲骨文相关的主要书籍资料有著录、考释、研究、汇集等类型,其中著录是记录甲片拓本的书籍。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解决现有编码方案针对甲骨字形和笔画间的组合关系,条码之间易混淆、难区分、效率低、编码长度受限,难以支持规范完整的甲骨文字建库需要的问题。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采用著录索引,著录索引是将甲骨著录与甲骨文字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形成著录名称、拓片序号和候选字号组字的甲骨文字输入编码;将著录名称与键盘上的英文字母对应起来,将拓片序号与键盘上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将候选字号与键盘上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形成著录索引的编码序列。 所述的著录全名和著录简称与键盘上英文字母输入的映射关系是
权利要求
1. 一种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其特征是该输入法釆用著录索引,著录索引是将甲骨著录与甲骨文字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以便形成著录名称、拓片序号和候选字号组字的甲骨文字输入编码; 将著录名称与键盘上的英文字母对应起来,将拓片序号与键盘上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将候选字号与键盘上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形成著录索引的编码序列; 所述的著录名称与英文字母的对应关系,包括著录全名和著录简称分别与键盘上英文字母输入的映射关系序号著录全名_全名输入_著录简称简称输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著录名称、拓片序号和候选字号组字的输入编码格式为 <著录名称 >〈拓片序号 >〈连字符键 >〈候选字号>。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著录索引的编码序列,著录名称与键盘上的英文字母的对应关系包括两种 (1)著录全名与英文字母的映射关系; (2)著录简称与英文字母的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著录全名与英文字母的映射关系,将著录全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与键盘上的英文字母对应起来,形成著录全名输入的编码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著录简称与英文字母的映射关系,将著录简称的汉语拼音与键盘上的英文字母对应起来,形成著录简称输入的编码序列。
全文摘要
一种甲骨文著录索引输入法,属于计算机汉字输入法。该输入法采用著录索引将甲骨著录与甲骨文字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形成著录名称、拓片序号和候选字号组字的甲骨文字输入编码。著录名称与键盘上的英文字母对应,拓片序号与键盘上的阿拉伯数字对应,候选字号与键盘上的阿拉伯数字对应,形成格式的编码序列。本发明既针对甲骨文刊布、考释和分期断代等学术研究需求,又能满足经验不丰富的一般用户计算机输入甲骨文字的需要。充分利用已著录的大量甲骨拓片资料,无需掌握甲骨文字的读音、字形和考释,仅凭著录和拓片信息就能直接将甲骨文字输入计算机媒介,具有简单直观、快捷高效、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文档编号G06F3/023GK102789318SQ20121023311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杨亦鸣, 酆格斐, 顾绍通 申请人:江苏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