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128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笔,尤指一种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可迅速反应使用者下压数字笔的力道大小,并且将力道大小转化为电脑中呈现的笔触粗细或是浓淡。
背景技术
数字触控板是常见的电脑周边装置,可配合特定的电磁或是电容室感应笔,当使用时,以感应笔在数字触控板上书写或是绘图,此时感应笔与数字触控板产生感应,并且将信号转为电脑程序中的笔触。请参照图8,传统的无线式感应笔是具有一外壳90,一弹性元件93、一感应线圈95、一笔心92、一接触座96以及一铁粉元件94。外壳90内形成有一容室91,该弹性元件93设置在容室91内,该感应线圈95穿套在外壳90上,该笔心92以可上下滑动方式设置在容室91内并且自外壳90底端突出,该接触座96是套设在笔心92顶端,该铁粉元件94穿套在笔心92上且可与感应线圈95产生相对位移,造成感应线圈的电感不同。由此,当笔心92连同铁粉元件94向上位移越大时,会产生较大的电感,同时感应线圈95发出电磁波无线信号以告知数字触控板需使用较粗或是较浓的笔触,反之则是产生较细或是较淡的笔触。然而,上述弹性元件93与接触座96顶面是大面积接触,当使用者按压笔心92时,笔触变粗或是变浓,此时弹性元件93与接触座96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大,在该接触范围内产生真空吸附效应,当使用者释放笔心92时,因为真空吸附效应而导致笔心92无法及时向下弹回伸出,造成笔触仍停留在较粗或是较浓的状态,此时使用者将无法得到想要的较细或是较淡的笔触,此笔触反应迟缓现象又称为漏水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有鉴于传统感应笔容易产生漏水现象,为了改良其不足与缺陷,进而创作出一种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可迅速反应使用者下压数字笔的力道大小,并且将力道大小转化为电脑中呈现的笔触粗细或是浓淡。为达上述目的,令前述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包含有一笔壳,其为中空;一弹性元件,是设置在笔壳内;以及一笔心,是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笔壳内,在笔心下端形成一笔尖,在笔心上端形成有一压力部,在压力部顶端突伸形成有一接触突点,且该接触突点以点接触方式接触弹性元件。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由于笔心顶端的接触突点是以点接触方式接触该弹性元件的底端而非以大面积方式接触弹性元件的底端,即便使用者按压数字笔而使笔心相对笔壳向上移动并且压迫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仍保持与接触突点的点接触,维持最少的接触程度,如此,可避免接触突点与弹性元件底端之间产生真空吸附现象,当使用者释放数字笔而使笔心相对笔壳向下移动时,笔心不会受到任何向上的真空吸力,能迅速的向下移动,使得数字笔可即时根据使用者下压的力道迅速回馈产生应有的笔触粗细或是浓淡,故可由此避免传统数字感应笔因无法即时回馈笔触而产生的漏水现象。前述数字笔进一步具有一上支架,是设置在笔壳内,在上支架上下端形成有一筒部,在筒部内形成有一内腔;以及一下支架,是设置笔壳内,在下支架贯穿形成有一与内腔连通的轴孔;该弹性元件设置在上支架内腔中;以及该笔心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轴孔上且穿出下支架穿孔。前述笔心的压力部上端形成为一平坦面,该接触突点自该平坦面向上突伸出。前述接触突点为圆弧形。前述弹性元件底端形成一平坦面以与接触突点接触。前述弹性元件被接触突点挤压时变形。前述上支架筒部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开槽;该下支架上端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通槽;笔心压力部上径向向外突伸二个相对的导杆,两导杆分别以可滑动方式穿设在导引开槽与导引通槽。前述上支架筒部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扣孔;前述下支架上端的两相对侧分别径向向外突伸有一卡扣以与相对应扣孔结合。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中,该笔壳由一上笔壳与一下笔壳所组成,在上笔壳上形成有一上容室,在上笔壳下端形成一与上容室连通的开口端;该下笔壳设置在上笔壳的下端,在下笔壳内形成一下容室,在下笔壳上端形成一与下容室连通的开口端,在下笔壳的下端贯穿形成有一穿孔;该上支架设置在上笔壳的上容室内;以及该下支架设置在下笔壳的下容室内。

图I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侧面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图4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压数字笔后的侧面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根据图6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传统感应笔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照图I与图2,本实用新型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包含有一笔壳、一上支架30、一下支架40、一弹性元件50以及一笔心60。请进一步参照图3,该笔壳可由一上笔壳10与一下笔壳20所组成。[0032]该上笔壳10上形成有一上容室11,在上笔壳10下端形成一与上容室11连通的开口端。该下笔壳20是设置在上笔壳10的下端,在下笔壳20内形成一下容室21,在下笔壳20上端形成一与下容室21连通的开口端,在下笔壳20的下端贯穿形成有一穿孔211。该上支架30是设置在上笔壳10的上容室11内,在上支架30上下端形成有一筒部31,在筒部31内形成有一内腔310。该下支架40是设置在下笔壳20的下容室21内,在下支架40贯穿形成有一与内腔310连通的轴孔41。请进一步参照图4与图5,该弹性元件50可略呈锥状而上阔下窄,设置在上支架30内腔310中。弹性元件50底端51形成一平坦面515。·[0037]请进一步参照图6与图7,该笔心60是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轴孔41上且穿出下笔壳20穿孔211,在笔心60下端形成一笔尖61,在笔心60上端形成有一压力部62,在压力部62顶端突伸形成有一接触突点625,且该接触突点625以点接触方式接触弹性元件50底端51的平坦面515。接触突点625可为圆弧形。于较佳实施例中,笔心60的压力部62上端形成为一平坦面620,该接触突点625自该平坦面620向上突伸出。此外,接触突点625挤压弹性元件50时,造成弹性元件50变形。此外,上笔壳10与下笔壳20内部可装设有感应线圈、相对感应线圈移动的铁制元件等等,以便产生电感变化而与对应数字笔的数字触控板传递信息,进而让与数字触控板连接的电脑产生对应的笔触。感应线圈、铁制元件等等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详述。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支架30筒部31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开槽32 ;该下支架40上端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通槽42 ;笔心60压力部62上径向向外突伸二个相对的导杆63,两导杆63分别以可滑动方式穿设在导引开槽32与导引通槽42。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支架30筒部31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扣孔33 ;前述下支架40上端的两相对侧分别径向向外突伸有一卡扣43以与相对应扣孔33结

口 ο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由于笔心60顶端的接触突点625是以点接触方式接触该弹性元件50的底端而非以大面积方式接触弹性元件50的底端,即便使用者按压数字笔而使笔心60相对上笔壳10与下笔壳20向上移动并且压迫弹性元件50,弹性元件50仍保持与接触突点625的点接触,维持最少的接触程度,如此,可避免接触突点625与弹性元件50底端之间产生真空吸附现象,当使用者释放数字笔而使笔心60相对上笔壳10与下笔壳20向下移动时,笔心60不会受到任何向上的真空吸力,能迅速的向下移动,使得数字笔可即时根据使用者下压的力道迅速回馈产生应有的笔触粗细或是浓淡,故可由此避免传统数字感应笔因无法即时回馈笔触而产生的漏水现象。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笔壳,其为中空; 一弹性元件,是设置在笔壳内;以及 一笔心,是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笔壳内,在笔心下端形成一笔尖,在笔心上端形成有一压力部,在压力部顶端突伸形成有一接触突点,且该接触突点以点接触方式接触弹性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特征在于,其中 数字笔进一步具有一上支架,是设置在笔壳内,在上支架上下端形成有一筒部,在筒部内形成有一内腔;以及一下支架,是设置在笔壳内,在下支架贯穿形成有一与内腔连通的轴孔; 该弹性元件设置在上支架内腔中;以及 该笔心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轴孔上且穿出下支架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特征在于,其中笔心的压力部上端形成为一平坦面,该接触突点自该平坦面向上突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特征在于,其中接触突点为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特征在于,其中弹性元件底端形成一平坦面以与接触突点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特征在于,其中弹性元件被接触突点挤压时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特征在于,其中上支架筒部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开槽;该下支架上端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通槽;笔心压力部上径向向外突伸二个相对的导杆,两导杆分别以可滑动方式穿设在导引开槽与导引通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特征在于,其中上支架筒部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扣孔;前述下支架上端的两相对侧分别径向向外突伸有一卡扣以与相对应扣孔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笔壳由一上笔壳与一下笔壳所组成,在上笔壳上形成有一上容室,在上笔壳下端形成一与上容室连通的开口端;该下笔壳设置在上笔壳的下端,在下笔壳内形成一下容室,在下笔壳上端形成一与下容室连通的开口端,在下笔壳的下端贯穿形成有一穿孔; 该上支架设置在上笔壳的上容室内;以及 该下支架设置在下笔壳的下容室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及时回馈笔触的数字笔,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笔壳,其为中空;一弹性元件,是设置在笔壳内;以及一笔心,是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笔壳内,在笔心下端形成一笔尖,在笔心上端形成有一压力部,在压力部顶端突伸形成有一接触突点,且该接触突点以点接触方式接触弹性元件。接触突点可避免与弹性元件产生真空吸力,故能迅速回馈正确的笔触粗细或是浓淡,故可由此避免传统数字感应笔因无法即时回馈笔触而产生的漏水现象。
文档编号G06F3/0354GK202748747SQ20122031894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郑力魁, 侯椗腾 申请人: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