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081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多个感测电极、多个导线以及一静电防护线。基板具有一触碰感应区以及一环绕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周围区的内侧部分为一第一布线区,而周围区的外侧部分为一第二布线区。感测电极形成于触碰感应区。此些导线配置于第一布线区。静电防护线配置于第二布线区,其中静电防护线与此些导线彼此相邻,且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此些导线的线宽,静电防护线的外侧离基板的板边的距离小于48.12毫米,且大于等于0.3毫米。
【专利说明】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自从触控面板技术发展以来,触控面板已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占有极高的市占率。目前市场中已见整合有触控及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可用于携带方便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上,例如无线通讯手机、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数字相机等产品。
[0003]市面上整合触控功能的电子产品大多是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直接组装在一起,再以各自的信号线来传输触控信号以及显示信号。另外,更有将触控电路直接整合在基板上,具有低成本、高穿透率及厚度较薄等优势,但相对地,因为结构防护性较差,而无法提供较好的静电防护。目前的静电防护机制,是以额外制作的导线来宣泄瞬间的大电流,但因无法完整地涵盖整个触控面板,而造成静电防护的能力下降以及额外制作的薄膜会影响光线穿透率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用以提高静电防护的能力,且不影响触控面板的布线面积。
[0005]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个感测电极、多个导线以及一静电防护线。基板具有一触碰感应区以及一环绕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周围区的内侧部分为一第一布线区,而周围区的外侧部分为一第二布线区。感测电极形成于触碰感应区。此些导线配置于第一布线区。静电防护线配置于第二布线区,其中静电防护线与此些导线彼此相邻,且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此些导线的线宽,静电防护线的外侧离基板的至少一板边的距离小于48.12毫米,且大于等于0.3毫米。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个感测电极、多个导线以及一静电防护线。基板具有一触碰感应区以及一环绕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周围区的内侧部分为一第一布线区,而周围区的外侧部分为一第二布线区。感测电极形成于触碰感应区。此些导线配置于第一布线区。静电防护线配置于第二布线区,其中静电防护线与此些导线彼此相邻,且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此些导线的线宽。静电防护线与触碰感应区边缘之间具有一间距d,d=GR+nV+(n-l)S+GL,其中,GR为静电防护线与最靠近静电防护线的导线之间的间距;n为些导线数量;V为各导线的等距线宽;S为两相邻导线的等距线距;GL为触碰感应区边缘与最靠近触碰感应区边缘的导线之间的间距,间距d介于0.06?11.52毫米之间。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个感测电极、多条导线、一第一静电防护线以及一第二静电防护线。基板具有一触碰感应区以及一环绕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周围区的内侧部分为一第一布线区,而周围区的外侧部分为一第二布线区。此些感测电极形成于触碰感应区。此些导线及第一静电防护线配置于第一布线区,第一静电防护线设置在此些导线与触碰感应区之间。第二静电防护线配置于第二布线区,其中第二静电防护线与此些导线彼此相邻,且第二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此些导线的线宽,第二静电防护线的外侧离基板的至少一板边的距离小于48.12毫米,且大于等于0.3毫米。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个感测电极、多条导线及一静电防护线。基板具有一触碰感应区以及一环绕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周围区包含至少一布线区。此些感测电极形成于触碰感应区。此些导线及静电防护线配置于布线区,静电防护线设置在触碰感应区与此些导线之间。
[0009]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及图2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及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11]图3A?图3E绘示不同线宽的静电防护线沿着图1图1或图2的1_1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3F绘示透明覆盖板与基板对贴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0013]图4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周围区的剖面示意图。
[001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5]100:触控面板
[0016]110:基板
[0017]111:板边
[0018]112:触碰感应区
[0019]114:周围区
[0020]116:装饰层
[0021]117:外侧
[0022]120:感测电极
[0023]122:透明盖板
[0024]124:装饰层
[0025]130:导线
[0026]140:静电防护线
[0027]141:外侧
[0028]142:静电防护线
[0029]B1:第一布线区
[0030]B2:第二布线区
[0031]L1、L2、L3、L4:线宽
[0032]L5、L6:距离
[0033]V:线宽
[0034]A1、A2、A3:局部区域[0035]C1、C2、C3:局部区域
[0036]G1、G2、G3: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实施例的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是利用等线宽或不等线宽的导电环做为静电防护线,其环绕于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周围区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布线区及一第二布线区,静电防护线配置于第二布线区中,与配置于第一布线区的多条导线彼此相邻。在一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相邻的导线的线宽,以增加静电防护的效果。举例来说,静电防护线的线宽例如大于20微米(0.02毫米),并可根据第一布线区的面积改变相对应调整静电防护线的线宽。线宽越大,静电防护的面积也越大,以使静电防护线能完整地涵盖整个触控面板,而提供较好的静电防护效果。
[0038]以下是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
[0039]第一实施例
[0040]请参照图1及图2,其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100的俯视示意图及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10、多个感测电极120、多条导线130以及一静电防护线140。基板110具有一触碰感应区112以及至少一周围区114。其中,周围区114可以连续环绕触碰感应区112 (如图1及图2所示),也可只有配置在基板110的至少一框边(未绘示)。触碰感应区112内对应显示触控画面,以供使用者在触碰感应区112内以触碰、拖曳或点击等方式进行操作。感测电极120形成于触碰感应区112,以因应使用者的操作而产生触控信号。如此,位于触控面板100下方的显示面板(未绘示)可根据触控信号显示相对应的讯息在触控画面上。另外,感测电极120也可自触碰感应区112延续形成于周围区114以提供在周围区114的触控操作。
[0041]在图1图1的放大示意图中,多条导线130配置于周围区114的内侧,也就是配置在第一布线区BI内,用以传输触控信号及/或与触控信号相关的控制信号。此外,静电防护线140配置于周围区114的外侧,也就是配置于第二布线区B2内,另外,也可以提供另一静电防护线142 (如局部区域A3所示)并选择设置在两相邻导线130之间,如此可以避免导线130上的信号相互干扰;更进一步举例,静电防护线142 —侧可配置多个第一信号导线(例如驱动信号导线),另一侧可配置多个第二信号导线(例如感测信号导线),如此可以避免第一信号导线与第二信号导线上的信号相互干扰;另外,第一信号导线与第二信号导线的线宽及两导线间的线距可为不相等。静电防护线142的线宽可小于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静电防护线140与此些导线130彼此相邻,且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LI大于任一条导线130的线宽V。举例来说,导线130的线宽V在现有的制作工艺条件下约为20微米或以下,因此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LI例如大于20微米,较佳为0.2毫米以上,以增加静电防护的效果。
[0042]另外,还可以配置另一静电防护线(未绘示)并选择设置在触碰感应区112与导线130之间,以避免触碰感应区112与导线130之间信号相互干扰。
[0043]静电防护线140可为等线宽的导电环,其平行地沿着基板110的板边111延伸,并与导线130保持适当的间距,间距例如大于20微米,较佳为0.2毫米以上,以避免静电防护线140与导线130太接近而造成静电往第一布线区BI内的导线130跳跃的不利情形。
[0044]如局部区域Al及A2中所示,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LI保持不变,但静电防护线140与导线130之间的间距可随着第一布线区BI的大小做调整,在区域Al及A2中可以看出,在局部区域Al中的导线130分布是少于局部区域A2中的导线130分布。在局部区域Al中,静电防护线140与导线130之间的间距例如为Gl,较佳在20?250微米之间;在局部区域A2中,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LI不变,但随着导线130的数量增加而使第一布线区BI的面积向外增加时,静电防护线140与导线130之间的间距相对地缩小为G2,较佳在20?200微米之间。总的来说,静电防护线140与触碰感应区112边缘之间的间距d可以表示为d=GR+nV+(n-l)S+GL,其中,GR为静电防护线140与最靠近静电防护线140的导线130之间的间距;n为导线130数量;V为各导线130的线宽,其中各导线130的线宽可为等距;S为两相邻导线130的线距,其中两相邻导线130的线距可为等距;GL为触碰感应区112边缘与最靠近触碰感应区112边缘的导线130之间的间距。间距d较佳是在0.06?11.52毫米之间。
[0045]另外,在图2的放大示意图中,多条导线130配置于周围区114的内侦彳,也就是配置在第一布线区BI内,用以传输触控信号及/或与触控信号相关的控制信号。此外,静电防护线140配置于周围区114的外侧,也就是配置于第二布线区B2内,另外,也可以提供另一静电防护线142 (如局部区域C3所示)并选择设置在两相邻导线130之间,如此可以避免导线130上的信号相互干扰。
[0046]在另一实施例中,可选择设置一静电防护线(未绘示)在触碰感应区112与此些导线130之间,以避免触碰感应区112与导线130之间信号相互干扰。
[0047]静电防护线142的线宽小于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静电防护线140与此些导线130彼此相邻,且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大于任一条导线130的线宽V。图2与图1图1不同之处在于:在图2中,静电防护线140为不等线宽的导电环,并与导线130保持一定的间距G3,较佳在20?50微米之间。
[0048]如局部区域Cl及C2中所示,静电防护线140与导线130之间的间距G3保持不变,但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可随着第一布线区BI的大小做调整。例如:在局部区域Cl中,当导线130的数量较少而使第一布线区BI所需的面积较少时,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相对地增加而变为L2 ;在局部区域C2中,随着导线130的数量增加而使第一布线区BI的面积向外增加时,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例如由L2缩小为L3。
[0049]因此,由上述两个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可利用等线宽或不等线宽的导电环来调整静电防护线140占第二布线区B2的面积比,例如2%?95%之间,以调整静电防护的能力。举例来说:在图1图1中,静电防护线140的面积占第二布线区B2的整体面积有最小值,例如2?5%左右;而在图2中,静电防护线140的面积占第二布线区B2的整体面积有最大值,例如70?95%左右。
[0050]本实施例的静电防护线140例如为接地线。从静电宣泄的路径来看,累积在基板
110上的静电能会选择最短的路径进行宣泄并接地。由于静电防护线140相对于其他导线130离基板110的板边111的距离来得近,因此静电能会选择最近的静电防护线140来进行宣泄,而避开离板边111较远的导线130,以避免触控面板100遭受静电能破坏。
[0051]静电防护线140与导线130可为相同或不同金属的材质,例如选自铜、银、镍、金或其合金等材质。除了金属材质之外,静电防护线140也可采用透明的导电材质,例如:铟锡氧化物(I TO)、铝锌氧化物(AZO)、铟锌氧化物(IZ0)、锌镓氧化物(GZO)或氟锡氧化物(FTO)
坐寸ο
[0052]上述的静电防护线140占第二布线区B2的面积比可通过量测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离基板110的板边111的距离来计算。请参照图3A?图3E,其绘示不同线宽的静电防护线140沿着图1图1或图2的1-1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0053]假设:第二布线区B2的全宽为2毫米(mm),且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L4大于相邻的任一导线130的线宽V的情况下,在图3A中,当静电防护线140的面积占第二布线区B2的整体面积例如2?5%左右时,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141离基板110的至少一板边111的距离L5例如为1.96?1.9毫米左右。在图3B中,当静电防护线140的面积占第二布线区B2的整体面积例如为15?25%左右,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141离基板110的至少一板边111的距离L5例如1.7?1.5毫米左右。在图3C中,当静电防护线140的面积占第二布线区B2的整体面积例如为30?40%左右,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141离基板110的至少一板边111的距离L5例如1.4?1.2毫米左右。在图3D中,当静电防护线140的面积占第二布线区B2的整体面积例如为50?60%左右,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141离基板110的至少一板边111的距离L5例如1.0?0.8毫米左右。在图3E中,当静电防护线140的面积占第二布线区B2的整体面积例如为70?85%左右,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141离基板110的至少一板边111的距离L5例如0.6?0.3毫米左右,较佳是在0.32?0.3毫米之间,此时,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L4可达1.68?1.7毫米之间。
[0054]经由静电放电实验证实,当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141离基板110的至少一板边111的距离L5已存在大于0.3毫米时,静电能会随距离L5而衰减,若距离L5越大,静电能衰减越明显。
[0055]上述的数值只是举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例如:当第二布线区B2的全宽为6?6.4毫米,而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离基板110的板边111的距离为0.32?
0.3毫米左右时,静电防护线的面积占第二布线区B2的整体面积可达95%左右。或是,例如:当第二布线区B2的全宽为49?50.6毫米,而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离基板110的板边
111的距离为48.12毫米左右时,静电防护线的面积占第二布线区B2的整体面积约为2?5%左右。
[0056]因此,本实施例可通过上述调整静电防护线140的线宽及面积比的方式,使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141离基板110的至少一板边111的距离L5小于48.12毫米,且大于等于0.3毫米。
[0057]接着,请参照图4,其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周围区114的剖面示意图。触控面板的透光盖板110上更包括一装饰层116,其配置于该周围区114。装饰层116可为不透光的油墨层,以使周围区114成为一不透光区。多条导线130与静电防护线140配置于装饰层116上,也就是配置在装饰层116的内侧面,因此从基板110的外侧面往内看时,只会看到装饰层116,而无法看到导线130及静电防护线140,以避免因人眼对周围区114产生视觉上的差异而影响美感。
[0058]在图1、图2及图3A?图3F中介绍的不同线宽的静电防护线140的配置,其将多条导线130与静电防护线140配置在基板(玻璃/塑胶/薄膜基板)110,而装饰层124 (参见图3F)是配置在一透明覆盖板122(参见图3F)上,再将两者贴合,以形成透明覆盖板与基板(玻璃)对贴的触控面板型态;或者是,形成透明覆盖板与塑胶/薄膜基板(plastic/film substrate)对贴的触控面板型态;再者,图1、图2及图3A?图3E中介绍的不同线宽的静电防护线140也可配置在图4中的装饰层116上,且在图4中基板110为透明覆盖板,线宽的配置在此不再详述。此外,装饰层116的外侧117离透明盖板基板110的板边111的距离例如0.55毫米左右,以使装饰层116上的静电防护线140的外侧141离透明盖板基板110的至少一板边111的距离至少大于0.55毫米。
[0059]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是利用等线宽或不等线宽的导电环做为静电防护线,用以提高静电防护的能力,且静电防护线位于第二布线区,不影响触控面板的布线面积。
[0060]综上所述,虽然已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具有触碰感应区以及环绕该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该周围区的内侧部分为一第一布线区,而该周围区的外侧部分为一第二布线区; 多个感测电极,形成于该触碰感应区; 多条导线,配置于该第一布线区;以及 静电防护线,配置于该第二布线区,其中该静电防护线与该些导线彼此相邻,且该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该些导线的线宽,该静电防护线的外侧离该基板的至少一板边的距离小于48.12毫米,且大于等于0.3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基板为一透明覆盖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防护线为等线宽的导电环或不等线宽的导电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防护线为接地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20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防护线的线宽随着该第一布线区的面积改变而调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防护线的面积占该第二布线区的整体面积大于2%,且小于9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防护线的面积占该第二布线区的整体面积2~5%时,静电防护线的外侧离该基板的板边的距离为1.96~1.9毫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防护线的面积占该第二布线区的整体面积70~85%时,静电防护线的外侧离该基板的板边的距离为0.6~0.3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一装饰层,配置于该周围区,且该些导线与该静电防护线配置于该装饰层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装饰层为不透光的油墨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装饰层的外侧离该基板的板边的距离约0.55晕米。
13.—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具有触碰感应区以及环绕该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该周围区的内侧部分为一第一布线区,而该周围区的外侧部分为一第二布线区; 多个感测电极,形成于该触碰感应区; 多条导线,配置于该第一布线区;以及 静电防护线,配置于该第二布线区,其中该静电防护线与该些导线彼此相邻,且该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该些导线的线宽,该静电防护线与该触碰感应区边缘之间具有一间距d,d=GR+nV+(n-l)S+GL,其中,GR为该静电防护线与最靠近该静电防护线的导线之间的间距;η为该些导线数量;V为各导线的线宽;S为两相邻导线的线距;GL为该触碰感应区边缘与最靠近该触碰感应区边缘的导线之间的间距,该间距d介于0.06~11.52毫米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还包括一装饰层,其配置于该周围区。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基板为一透明覆盖板。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防护线的外侧离该基板的至少一板边的距离为0.32~0.3毫米。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防护线为等线宽的导电环或不等线宽的导电环。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防护线的线宽随着该第一布线区的面积改变而调整。
19.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具有触碰感应区以及环绕该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该周围区的内侧部分为一第一布线区,而该周围区的外侧部分为一第二布线区; 多个感测电极,形成于该触碰感应区; 多条导线及一第一静电防护线,配置于该第一布线区,该第一静电防护线设置在该些导线中的 任两相邻导线之间;以及 第二静电防护线,配置于该第二布线区,其中该第二静电防护线与该些导线彼此相邻,且该第二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该些导线的线宽,该第二静电防护线的外侧离该基板的至少一板边的距离小于48.12毫米,且大于等于0.3毫米。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还包括一装饰层,其配置于该周围区。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基板为一透明覆盖板。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二静电防护线为等线宽的导电环或不等线宽的导电环。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小于该第二静电防护线的线宽。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二静电防护线的线宽大于20微米。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二静电防护线的线宽随着该第一布线区的面积改变而调整。
26.—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具有触碰感应区以及环绕该触碰感应区的周围区,该周围区包含至少一布线区; 多个感测电极,形成于该触碰感应区; 多条导线及一静电防护线,配置于该布线区,该静电防护线设置在触碰感应区与导线之间。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还包括一装饰层,其配置于该周围区。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基板为一透明覆盖板。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984430SQ20131008549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8日
【发明者】朱冠宇, 黄俊诚, 刘秋梅, 陈明武, 黄敬佩, 黄振富, 王愉晴 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