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249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具有周围区且包括第一基底、第一轴向电极、第一外围走线与外部组件。第一轴向电极设置在第一基底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外围走线设置在周围区。各第一外围走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的两端连接,且连接到各第一轴向电极两端的第一外围走线延伸到位于周围区的连接区中且分别在连接区具有不连续部。外部组件设置在周围区且与第一外围走线电连接。各第一外围走线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以及位于连接区的外部组件在第一基底上形成闭回路。外部组件在连接区电连接到第一外围走线的不连续部的两端,用以形成闭回路。
【专利说明】触控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触控板,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回路形态的双边走线(doublerouting)设计的触控板。
【背景技术】
[0002]触控板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目前较常见的技术包括电阻式、电容式以及光学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板由于具有高准确率、多点触控、高耐用性以及高触控解析度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中高阶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的主流触控技术。电容式触控板的操作原理是使用感应电极来检测触控点位的电容变化,并利用不同方向轴上连结各个电极的连结线将信号传回而完成定位。在传统的电容式触控板技术中,感应电极一般是以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所形成,由于透明导电材料的电阻率较高,因此在走线的设计上可在单一感应电极两端均设置传递或接收信号的走线,也就是利用所谓双边走线(double routing)的设计来降低当单一感应电极的阻值过高而造成信号延迟的影响。尤其在较大尺寸的触控板中,感应电极的长度需随板尺寸而增加,进而造成此电阻效应变得明显而需要以双边走线的方式来驱动触控板。
[0003]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触控板100中,是利用在基底110的周围区192设置多条第一外围走线131以及多条第二外围走线132,使位于触控感应区191的各感应电极121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应的第一外围走线131以及一对应的第二外围走线132电连接。各第一外围走线131相对于与感应电极121相连的另外一端是延伸到一第一连接区193,而各第二外围走线132相对于与感应电极121相连的另外一端是延伸到一第二连接区194(此方式一般是称为双出Pin设计)。由于第一连接区193与第二连接区194 一般是位于周围区192的两端,故一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 180需分别在第一连接区193与第二连接区194进行接合工艺(bonding process)。除了在接合工艺时需分别对第一连接区193与第二连接区194进行对位而造成所需工时较长之外,接合工艺所需使用的材料例如异方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ACF)的使用量也需增加,且传统的触控板的双出Pin设计对于FPC的部分需要具有较长的尺寸,而FPC的成本是与其面积成正比,故FPC的成本会因此相对增加许多。上述各问题均对于生产成本产生负面的影响,故需对双边走线的触控板的设计进行进一步改良。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板,利用在双边走线(double routing)驱动设计下,将外围走线与对应的电极设计成一闭回路(closed loop),进而简化外部组件的接合工艺的复杂度并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板,具有一周围区。触控板包括一第一基底、多条第一轴向电极、多条第一外围走线以及一外部组件。第一轴向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外围走线是设置在周围区内。各第一外围走线的两端是分别与一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的两端连接,且连接到各第一轴向电极两端的第一外围走线是延伸到一位于周围区的连接区中。连接到各第一轴向电极两端的第一外围走线分别在连接区具有一不连续部。外部组件是设置在周围区,且外部组件是与第一外围走线电连接。各第一外围走线是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以及位于连接区的外部组件在第一基底上形成一闭回路。外部组件在连接区电连接到各第一外围走线的不连续部的两端,用以形成闭回路。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板,具有一周围区。触控板包括一第一基底、多条第一轴向电极、多条第一外围走线、多条第二轴向电极、多条第二外围走线、至少一接地线以及一外部组件。第一轴向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外围走线是设置在周围区内,各第一外围走线的至少一端是分别与一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的一端连接,连接到各第一轴向电极的第一外围走线是延伸到一位于周围区的连接区中。第二轴向电极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错。第二外围走线是设置在周围区内,各第二外围走线的至少一端是分别与一对应的第二轴向电极的一端连接,连接到各第二轴向电极的第二外围走线是延伸到位于周围区的连接区中。接地线是设置在周围区,接地线延伸到位于周围区的连接区中,且接地线在连接区具有至少一不连续部。外部组件是设置在周围区,外部组件是与第一外围走线、第二外围走线以及接地线电连接,且外部组件在连接区电连接到接地线的不连续部的两端,用以形成一闭回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所示为传统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08]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09]图3为沿图2中A-A’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10]图4为沿图2中B-B’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11]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12]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13]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仰视图。
[0014]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侧视图。
[0015]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16]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17]图11为沿图10中C-C’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18]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19]图13为沿图12中D-D’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20]图14为沿图12中E-E’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21]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2]图16为沿图15中F-F’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23]图1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4]图18为沿图17中G-G’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6]100触控板110基底
[0027]121感应电极131第一外围走线[0028]132第二外围走线180柔性线路板
[0029]191触控感应区192周围区
[0030]193第一连接区194第二连接区
[0031]200触控板201触控板
[0032]202触控板203触控板
[0033]204触控板211第一基底
[0034]212第二基底221第一轴向电极
[0035]222第二轴向电极231第一外围走线
[0036]231P接触垫235不连续部
[0037]239接地线240绝缘层
[0038]250保护层260粘合层
[0039]270装饰层280外部组件
[0040]291透光区292周围区
[0041]293连接区300触控板
[0042]370连接线380外部组件
[0043]393连接区400触控板
[0044]421第一轴向电极42IA绝缘块
[0045]421B第一连接线421S第一感应垫
[0046] 422第二轴向电极422B第二连接线
[0047]422S第二感应垫431第一外围走线
[0048]431P接触垫432第二外围走线
[0049]432P接触垫435不连续部
[0050]439接地线439P接触垫
[0051]480外部组件480P接触凸块
[0052]493连接区500触控板
[0053]600触控板CHl接触开口
[0054]CH2接触开口CH3接触开口
[0055]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0056]Z垂直投影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
[0058]如图2到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200具有一透光区291以及一周围区292,且周围区292位于透光区291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的周围区292围绕透光区291的四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周围区292仅与透光区291的部分边缘相邻设置。触控板200包括一第一基底211、多条第一轴向电极221以及多条第一外围走线231。第一轴向电极221与第一外围走线231是设置在第一基底211上。第一轴向电极221是至少设置在透光区291内并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而第一外围走线231是设置在周围区292内。换句话说,第一轴向电极221可视需要完全设置在透光区291内或可视设计需要部分延伸到周围区292,但并不以此为限。各第一外围走线231的两端是分别与一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的两端连接,连接到各第一轴向电极221两端的第一外围走线231是延伸到一位于周围区292的连接区293中,且各第一外围走线231是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在第一基底211上形成一闭回路(closed loop)。换句话说,自一第一外围走线231上的任何一点作为起始点,沿着第一外围走线231以及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行进,最后仍会回到此第一外围走线231上的起始点,故可称此结构为一闭回路。此外,此闭回路是仅由第一外围走线231以及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直接在第一基底211的表面上所构成,并不需再通过其他外部组件例如柔性线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 FPC)来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200可还包括一绝缘层240以及一保护层250堆栈在第一基底211上。绝缘层240与保护层250的材料可各别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娃(silicon nitride) >氧化娃(silicon oxide)与氮氧化娃(silicon oxynitride)、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或其它适合的材料。保护层250是设置在第一外围走线231上,保护层250具有至少一接触开口 CH1,且接触开口 CHl是部分暴露对应的第一外围走线231。在本实施例中,周围区292包括连接区293,且接触开口 CHl是位于连接区293内,用以至少部分暴露出位于连接区293的第一外围走线231。换句话说,各第一外围走线231是在连接区293被接触开口 CHl暴露在保护层250之外,用以使得一外部组件(图2到图4未示)例如柔性线路板可在连接区293与各第一外围走线231进行接合工艺(bonding process)用以通过各第一外围走线231控制第一轴向电极221。由于本实施例的各第一外围走线231是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在第一基底211上形成一闭回路,故触控板200可仅需设置一个连接区293以与外部组件电连接(此方式也可称为一单出pin设计),进而达到简化接合工艺的效果。此外,由于各第一外围走线231是同时连接到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在第一方向X上的两端,故此第一外围走线231的设计可视为一双边走线(double routing)设计,并可借此改善因第一轴向电极221阻值过高而产生的相关问题。
[0059]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一轴向电极221以及第一外围走线231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 IZ0)与氧化招锌(aluminum zinc oxide, ΑΖ0)或其他适合的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银、招、铜、镁、钥、上述材料的复合层或上述材料的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触控板200可还包括一接地线239设置在第一基底211上并围绕各第一外围走线231以及各第一轴向电极221。接地线239是部分设置在连接区293内,用以与上述的外部组件电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外围走线231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可在一垂直第一基底211的垂直投影方向Z上部分重叠用以达到互相接触与电连接的效果,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201中,第一外围走线231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可为一体成形的方式达到互连接的效果。换句话说,第一外围走线231与第一轴向电极221可由对一导电层进行图案化而一并形成在第一基底211上,用以达到进一步制造工艺简化的效果。第一外围走线231与第一轴向电极221可为同一材料所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发明也可视需要在周围区292的至少一侧设置一装饰层270,用以在触控板200的周边形成装饰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
[0060]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202可还包括一外部组件280,设置在周围区292且至少部分设置在连接区293内,外部组件280是与连接区293的第一外围走线电连接用以控制各第一轴向电极221。外部组件280可包括柔性线路板、驱动集成电路或其他适合的外部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外围走线231是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以及位于连接区293的外部组件280在第一基底211上形成闭回路。换句话说,各第一轴向电极221是与对应的第一外围走线231在第一基底211上形成闭回路,且外部组件280是电连接到此闭回路。
[0061]如图7与图8所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203可还包括多条第二轴向电极222,至少设置在透光区291内并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换句话说,第二轴向电极222可视需要完全设置在透光区291内或可视设计需要部分延伸到周围区292,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方向X是与第二方向Y交错,且第一方向X是大体上垂直第二方向Y,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轴向电极221与各第二轴向电极222是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底211的不同表面上,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明的是,各第一轴向电极221与各第二轴向电极222可为一触控信号传递电极与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分别用以传递触控感应信号以及接收触控感应信号。换句话说,触控板203可用以进行一互电容式(mutual capacitive)触控感应,但并不以此为限。
[0062]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204可还包括一第二基底212以及一粘合层260。第二基底212是与第一基底211相对设置,而第二轴向电极222是设置在第二基底212上。粘合层260是设置在第一基底211与第二基底212之间,用以黏合第一基底211与第二基底212。本实施例的第二轴向电极222是设置在第二基底212面对第一基底211的一表面上,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也可视设计需要将第二轴向电极222是设置在第二基底212背对第一基底211的一表面上。
[0063]如图10与图11所示,本发明的一第二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300。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300还包括多条连接线370以及一外部组件。连接线370是设置在保护层250上,且保护层250具有至少一接触开口 CH2以部分暴露对应的第一外围走线231。各连接线370的一端是通过接触开口 CH2与对应的第一外围走线231电连接,且各连接线370的另外一端是朝触控板300的边缘延伸。也就是说,各连接线370相对于与第一外围走线231连接的另外一端是延伸到一位于周围区292的连接区393。外部组件380是至少部分设置在连接线370上,且外部组件380是通过连接线370与第一外围走线231电连接,进而通过连接线370以及第一外围走线231控制位于透光区的第一轴向电极231。本实施例的第一外围走线231是未设置在连接区393中,故可避免外部组件380进行接合工艺而需重工(rework)时对第一外围走线231产生破坏,进而达到提升整体合格率的效果。本实施例的触控板300除了连接线370之外,其余各部件的特征、设置位置以及材料特性是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
[0064]如图12到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第三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400。触控板400具有透光区291以及周围区492位于透光区291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的周围区292是围绕透光区291的四周,但并不以此为限。触控板400包括第一基底211、多条第一轴向电极421、多条第二轴向电极422以及多条第一外围走线431。第一轴向电极421、第二轴向电极422以及第一外围走线431是设置在第一基底211的同一表面上。第一轴向电极421是至少设置在透光区291内并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轴向电极422是至少设置在透光区291内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第一轴向电极421以及第二轴向电极422也可延伸到周围区292,而第一外围走线431是设置在周围区292内。各第一外围走线431的两端是分别与一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421的两端连接,且各第一外围走线431是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421在第一基底211上形成一闭回路。本实施例的各第一轴向电极421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垫421S以及至少一第一连接线421B,第一连接线421B是用以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一感应垫421S,各第二轴向电极422包括多个第二感应垫422S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线422B,第二连接线422B是用以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二感应垫422S。触控板400可还包括至少一绝缘块421A设置在第一连接线421B与对应的第二连接线422B之间,用以电隔离第一轴向电极421与第二轴向电极422。第一连接线421B以及第二连接线422B至少其中的一种包括一金属线。
[0065]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400可还包括至少一保护层250设置在第一外围走线431上,或保护层250可整面覆盖第一基底211、多条第一轴向电极421、多条第二轴向电极422以及多条第一外围走线431,且保护层250设置的位置、层数、材料在此并不限制。保护层250具有至少一接触开口 CH3,且接触开口 CH3是部分暴露对应的第一外围走线431。此外,周围区492包括一连接区493,各第一外围走线431包括一接触垫431P设置在连接区493内,且接触开口 CH3是暴露出接触垫431P。进一步说明,触控板400可还包括多条第二外围走线432以及至少一接地线439设置在周围区492内。各第二外围走线432的一端是与对应的第二轴向电极422的一端电连接,且各第二外围走线432相对于与第二轴向电极422连接的另外一端是延伸到连接区493。各第二外围走线432包括一接触垫432P连接区493内,且接触开口 CH3是暴露出接触垫432P。接地线439是设置在周围区292,接地线439延伸到位于周围区292的连接区493中,且接地线439在连接区493具有至少一不连续部435。不连续部435的长度优选是小于或等于5毫米,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接地线439设置在第一基底211上并围绕各第一外围走线431、各第二外围走线432、各第一轴向电极421以及各第二轴向电极422。接地线439包括一接触垫439P设置在连接区493内,且接触开口CH3是暴露出接触垫439P。
[0066]如图12与图14所示,触控板400可还包括一外部组件480,且外部组件480包括多个接触凸块与接触垫431P、接触垫432P或接触垫439P对应设置。外部组件480可通过一导电粘合材料(图未示)例如异方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ACF)与位于连接区493的接触垫431P、接触垫432P以及接触垫439P形成电连接。换句话说,外部组件480是通过接触开口 CH3与第一外围走线431、第二外围走线432以及接地线439电连接,进而可控制位于透光区491的第一轴向电极421与第二轴向电极422。此外,外部组件480可在连接区493电连接到接地线439的不连续部435的两端,用以形成一闭回路。本实施例的触控板400除了第一轴向电极421的结构以及与各第二轴向电极422的设置位置之夕卜,其余各部件的特征以及材料特性是与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此夕卜,本发明也可视需要在周围区292的至少一侧设置一装饰层270,用以在触控板400的周边形成装饰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
[0067]如图6、图15以及图16所不,本发明的一第四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500。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500的各第一外围走线231与接地线239分别包括一不连续部235设置在连接区293内。保护层250的接触开口 CHl是部分暴露对应的第一外围走线231与接地线239,且各第一外围走线231的不连续部235是与接触开口CHl对应设置。换句话说,各第一外围走线231的不连续部235的两侧依然是被接触开口CHl暴露,故外部组件280可通过连接区293中被暴露出的第一外围走线231与第一轴向电极221形成电连接。因此,各第一外围走线231是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以及外部组件280在第一基底211上形成一闭回路。也就是说,连接到各第一轴向电极221两端的第一外围走线231是分别在连接区293具有不连续部235,且外部组件280在连接区293电连接到各第一外围走线231与接地线239的不连续部235的两端,用以形成闭回路,其中外部组件280可包括例如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通过本实施例的不连续部235的设计下,可保有单出pin的优点并可通过不连续部235达到改善信号控制的目的。本实施例的触控板500除了不连续部235之外,其余各部件的特征以及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各不连续部235的长度是小于或等于5毫米(mm),此不连续部235的长度优选范围为0.0lmm到0.5mm,用以配合在不需加大外部组件280的状况下达到单出pin的效果。此外,上述各实施例触控板之外围走线以及接地线也可视需要设置如本实施例的不连续部235,用以达到所需的改善信号控制的效果。
[0068]如图6、图17以及图18所不,本发明的一第五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600。与上述第四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600的各第一外围走线231与接地线239可分别还包括一接触垫231P设置在连接区293内,各接触垫231P是分别连接到各第一外围走线231以及接地线239的不连续部235的两端,用以使各第一外围走线231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在第一基底211上形成闭回路,并使接地线239在第一基底211上形成闭回路。保护层250的接触开口 CHl部分暴露对应的接触垫231P,故外部组件280可与连接区293中被暴露出的接触垫231P电连接,并通过接触垫231P与第一外围走线231以及第一轴向电极221形成电连接。本实施例的触控板600除了接触垫231P之外,其余各部件的特征以及材料特性是与上述第四优选实施例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接触垫231P可为一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导电材料所制成,用以使各第一外围走线231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在第一基底211上形成闭回路,且配合外部组件280电连接到各接触垫231P,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只要各第一外围走线231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221在第一基底211不限任何形式形成闭回路,即可得到本发明简化接合工艺以及降低成本的效果。此外,上述各实施例的触控板也可视需要设置如本实施例的不连续部235与接触垫231P,用以达到所需的改善效果。
[0069]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板是在双边走线的驱动设计下,将各外围走线与对应的电极设计成一闭回路,使得使用双边走线的触控板仍可搭配单出Pin的设计而达到简化相关接合工艺的复杂度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007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 一第一基底; 多条第一轴向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多条第一外围走线,设置在该周围区内,其中各该第一外围走线的两端是分别与一对应的该第一轴向电极的两端连接,连接到各该第一轴向电极两端的该些第一外围走线是延伸到一位于该周围区的连接区中,且连接到各该第一轴向电极两端的该些第一外围走线分别在该连接区具有一不连续部;以及 一外部组件,设置在该周围区,其中该外部组件是与该些第一外围走线电连接,各该第一外围走线是与对应的该第一轴向电极以及位于该连接区的该外部组件在该第一基底上形成一闭回路,且该外部组件在该连接区电连接到各该第一外围走线的该不连续部的两端,用以形成该闭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保护层,至少设置在该些第一外围走线上,其中该保护层具有至少一接触开口,且该接触开口部分暴露出对应的该第一外围走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接触开口是位于该连接区内,用以至少部分暴露出位于该连接区的该些第一外围走线,且该外部组件是通过该接触开口与该些第一外围走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第二轴向电极,其中该些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交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基底与该第一基底相对设置,其中该些第二轴向电极是设置在该第二基底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轴向电极与各该第二轴向电极是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基底的不同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绝缘块,其中该些第一轴向电极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是设置在该第一基底的同一表面上,各该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垫以及至少一第一连接线,该第一连接线是用以电连接两相邻的该些第一感应垫,各该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应垫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是用以电连接两相邻的该些第二感应垫,且该绝缘块是设置在该第一连接线与对应的该第二连接线之间,用以电隔离该些第一轴向电极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线以及该第二连接线至少其中的一种包括一金属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该不连续部的长度是小于或等于5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外围走线包括一接触垫设置在该连接区内,各该接触垫分别连接到各该第一外围走线的该不连续部的两端,用以使各该第一外围走线与对应的第一轴向电极在第一基底上形成该闭回路,且该外部组件是电连接到各接触垫。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装饰层,设置在该周围区的至少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外部组件为一柔性线路板。
13.—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周围区,该触控板包括: 一第一基底; 多条第一轴向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多条第一外围走线,设置在该周围区内,各该第一外围走线的至少一端是分别与一对应的该第一轴向电极的一端连接,连接到各该第一轴向电极的该些第一外围走线是延伸到一位于该周围区的连接区中; 多条第二轴向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交错; 多条第二外围走线,设置在该周围区内,各该第二外围走线的至少一端是分别与一对应的该第二轴向电极的一端连接,连接到各该第二轴向电极的该些第二外围走线是延伸到位于该周围区的该连接区中; 至少一接地线,设置在该周围区,该接地线延伸到位于该周围区的该连接区中,且该接地线在该连接区具有至少一不连续部;以及 一外部组件,设置在该周围区,其中该外部组件是与该些第一外围走线、该些第二外围走线以及该接地线电连接,且该外部组件在该连接区电连接到该接地线的该不连续部的两端,用以形成一闭回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不连续部的长度是小于或等于5毫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外部组件为一柔性线路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装饰层,设置在该周围区的至少一侧。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902091SQ201310164995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朱冠宇, 黄俊诚, 黄振富, 王愉晴, 黄敬佩, 陈明武, 刘秋梅, 林彦君, 刘家宏 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