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献血卡读写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6547462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献血卡读写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献血卡读写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该献血卡读写装置包括:医保信息读入单元、献血信息读入单元、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第一至第四比较单元、第一报销计算单元、第二报销计算单元、报销修改单元、结算装置、医保信息写入单元、献血信息写入单元以及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
【专利说明】一种献血卡读写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献血卡读写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长期以来,无偿献血证一直采用传统的方式,一成不变,即献血者献血成功时,发给一个纸质无偿献血证,该证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一是填写献血记录:血型、姓名、民族、身份证号、编号、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本人签名、献血日期、献血量(ml)、采血单位等;二是填写用血记录:用血记录、用血量(全血、成份)、用血原因等。一本纸质献血证可以填写六次,填满后就必须再换一个献血证。因为是人工填写,存在字迹不统一不规范。只要献血就发献血证,献血者手中可以持一本献血证到几十本献血证,,而且纸质献血证不便于保管存放和携带,一旦保管不当就会出现皱着霉烂,字迹消退看不清。
[0003]电子献血卡的问世给无偿献血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献血者的基本信息、自然档案、体检记录、献血记录等均可以存储于一张电子献血卡中。但是,在现行电子献血卡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用血报销过程中,由于没有能够对献血卡和医保卡同时进行读写的设备,因此,给献血者的用血过程带来的诸多不便。
[0004]本发明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献血卡和医保卡进行读写的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从而便于献血卡和医保卡中有关献血信息和用血信息的交换和同步修改。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涉及一种献血卡读写装置,该献血卡读写装置能够用于同时对献血卡和医保卡进行读写,其特征在于,该献血卡读写装置具有:
[0006]读入医保卡信息的医保信息读入单元;
[0007]读入献血卡信息的献血信息读入单元;
[0008]存储医保卡信息的第一存储单元;
[0009]存储献血卡信息的第二存储单元;
[0010]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
[0011]第一比较单元,用于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该献血卡信息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本地的本地献血余量是否为零:
[0012]A.如果本地献血余量不为零,则:
[0013]第一比较单元输出本地报销指令给第一报销计算单元,该第一报销计算单元根据该本地报销指令调用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中的本地血费报销标准并根据该本地血费报销标准计算并输出与该献血卡内的本地献血余量相对应的本地可报销血量,该本地可报销血量被输入至第二比较单元,该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比较该本地可报销血量是否大于存储于该第一存储单元的医保信息中的实际用血量:
[0014]a.如果该本地可报销血量大于或等于该实际用血量,则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对该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清算并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实际用血量清零,并且修改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
[0015]b.如果该本地可报销血量小于实际用血量,则首先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以本地可报销血量为限对该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实际用血量修改为经报销后剩余的实际用血量,并且将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清零;
[0016]然后,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的状态激活第三比较单元,该第三比较单元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该献血卡信息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异地的异地献血余量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则血费报销终止,该异地献血余量为零的信号激活结算装置,该结算装置根据该第一存储单元内剩余的实际用血量打印用血费用结算单据,
[0017]如果该异地献血余量不为零,则该异地献血余量不为零的信号激活第二报销计算单元,该第二报销计算单元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中的异地献血信息调用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中相应的异地血费报销标准,并根据该异地血费报销标准计算并输出与该献血卡内的异地献血余量相对应的异地可报销血量,该异地可报销血量被输入至第四比较单元,该第四比较单元用于比较该异地可报销血量是否大于存储于该第一存储单元的剩余实际用血量,如果该异地可报销血量大于该剩余实际用血量,则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对该剩余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并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剩余实际用血量清零,并且修改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
[0018]如果该异地可报销血量小于实际用血量,则首先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以异地可报销血量为限对该剩余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剩余实际用血量修改为经异地献血余量报销后最终剩余的实际用血量,并且将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清零,然后,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为零的信号激活结算装置,该结算装置根据该第一存储单元内最终剩余的实际用血量打印用血费用结算单据;
[0019]B.如果第一比较单元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本地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则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的状态激活第三比较单元,该献血管理装置的操作步骤以与上述A情况下的b步骤中激活该第三比较单元之后的步骤相同的方式来进行;
[0020]该献血卡读写装置还包括,将存储于第一存储单元的经修改后的医保信息写入医保卡的医保信息写入单元,以及将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经修改后的献血信息写入献血卡的献血信息写入单元;
[0021]更具体地,所述献血卡是一种智能卡,该智能卡包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和一个与微处理器相连的天线线圈;
[0022]更具体地,所述献血卡具有存储区,所述存储区可以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且所述存储区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
[0023]更具体地,在所述存储区的多个分区中,第一分区实现密码门禁功能,第二分区实现献血信息存储功能,第三分区实现献血者基础信息存储功能,第四分区实现献血信息查询功能。
[0024]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献血卡读写装置的操作方法,该献血卡读写装置能够用于同时对献血卡和医保卡进行读写,其特征在于,该献血卡读写装置具有:
[0025]读入医保卡信息的医保信息读入单元;
[0026]读入献血卡信息的献血信息读入单元;
[0027]存储医保卡信息的第一存储单元;[0028]存储献血卡信息的第二存储单元;
[0029]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
[0030]该献血卡读写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
[0031]启动第一比较单元,该第一比较单元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该献血卡信息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本地的本地献血余量是否为零:
[0032]A.如果本地献血余量不为零,则:
[0033]第一比较单元输出本地报销指令给第一报销计算单元,该第一报销计算单元根据该本地报销指令调用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中的本地血费报销标准并根据该本地血费报销标准计算并输出与该献血卡内的本地献血余量相对应的本地可报销血量,该本地可报销血量被输入至第二比较单元,该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比较该本地可报销血量是否大于存储于该第一存储单元的医保信息中的实际用血量:
[0034]a.如果该本地可报销血量大于或等于该实际用血量,则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对该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清算并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实际用血量清零,并且修改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佘量;
[0035]b.如果该本地可报销血量小于实际用血量,则首先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以本地可报销血量为限对该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实际用血量修改为经报销后剩余的实际用血量,并且将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清零;
[0036]然后,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的状态激活第三比较单元,该第三比较单元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该献血卡信息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异地的异地献血余量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则血费报销终止,该异地献血余量为零的信号激活结算装置,该结算装置根据该第一存储单元内剩余的实际用血量打印用血费用结算单据,
[0037]如果该异地献血余量不为零,则该异地献血余量不为零的信号激活第二报销计算单元,该第二报销计算单元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中的异地献血信息调用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中相应的异地血费报销标准,并根据该异地血费报销标准计算并输出与该献血卡内的异地献血余量相对应的异地可报销血量,该异地可报销血量被输入至第四比较单元,该第四比较单元用于比较该异地可报销血量是否大于存储于该第一存储单元的剩余实际用血量,如果该异地可报销血量大于该剩余实际用血量,则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对该剩余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并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剩余实际用血量清零,并且修改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
[0038]如果该异地可报销血量小于实际用血量,则首先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以异地可报销血量为限对该剩余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剩余实际用血量修改为经异地献血余量报销后最终剩余的实际用血量,并且将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清零,然后,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为零的信号激活结算装置,该结算装置根据该第一存储单元内最终剩余的实际用血量打印用血费用结算单据;
[0039]B.如果第一比较单元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本地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则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的状态激活第三比较单元,该献血管理装置的操作步骤以与上述A情况下的b步骤中激活该第三比较单元之后的步骤相同的方式来进行;
[0040]该献血卡读写装置还包括,将存储于第一存储单元的经修改后的医保信息写入医保卡的医保信息写入单元,以及将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经修改后的献血信息写入献血卡的献血信息写入单元;
[0041]更具体地,所述献血卡是一种智能卡,该智能卡包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和一个与微处理器相连的天线线圈;
[0042]更具体地,所述献血卡具有存储区,所述存储区可以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且所述存储区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
[0043]更具体地,在所述存储区的多个分区中,第一分区实现密码门禁功能,第二分区实现献血信息存储功能,第三分区实现献血者基础信息存储功能,第四分区实现献血信息查询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4]附图1本发明献血卡读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5]本发明采用的献血卡为智能献血卡,该智能献血卡具有如下优势:
[0046](一 )安全性:
[0047]1、智能献血卡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使用更方便。在使用时,必须要先通过献血智能卡与读写设备间特有的双向密钥认证后,才能进行相关工作,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保障。所以,保密性强安全可靠。
[0048]2、智能献血卡由 制卡商初始化加密后,再交给用户使用时,用户通过IC卡发行系统,又将各用户卡生成自己系统的专用密钥,这样就保证了在其它用户系统发行的用户卡不能在该系统使用,保证了系统的专一性,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使用机制。
[0049]3、智能献血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智能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的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
[0050](二)可记录性:
[0051]智能献血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献血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的献血数据(如:献血证编号、用户的权限、献血基础资料、献血资料、血费报销资料等),献血智能卡所记录内容可通过专用设备反复擦写更新记录。
[0052]本发明采用的智能献血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如下:
[0053]一、智能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微处理器芯片和一个与微处理器相连的天线线圈。由读写器向智能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0054]二、智能卡的结构布局合理,非常适合献血管理的需求,其存储区自身可以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比如:第一分区实现密码门禁;第二分区实现献血信息;第三分区实现献血者基础信息;第四分区实现献血信息查询等等……)。可以把献血必备信息全部写入到该卡内,并且可以做到完全模块化设计,以后用户即使要增加功能点,也无需再布线,只需增加硬件和软件模块,这便于献血智能卡系统以后的随时升级扩展,实现平稳升级,减少重复投资。
[0055]通过一张卡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智能管理。一张卡上可以通行很多的设备,多种不同的设备都挂在一条数据线上,通过一条数据线跟管理计算机通讯,在同一套献血管理系统软件,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在同一个数据库内,进行不同数据的信息交换。实现献血卡的发行、取消、报失、献血信息存储、献血信息资料查询、献血信息报销等功能。
[0056]三、智能卡的结构优势:
[0057]由于智能卡的真正含义是一卡一线一库在结构上便显示出以下独特的优势:
[0058]1.数据共享:加快了数据交换的速度。
[0059]2.全面检索:因有一总数据库只要给出查询字段名就可在此库中
[0060]次性查出相关所有记录提闻效率减少出错。
[0061]3.全面统计:因只有一个数据库报表可及时生成无须再逐一查询各个PC机。
[0062]4.实时监控查询任何一个终端机使用与记录情况。
[0063]5.操作简单:只需一次最多二次步骤即可实现功能无需多次转换。
[0064]6.减少设备投资降低成本。
[0065]另外因智能卡具有多用性、兼容性仍以MFARE卡为例其芯片可划分为16个区域且各个区域均可设置各自的区域密码其本身的安全可靠性、独立性又可延伸为以下特点:
[0066]1.功能分区域占用:不同功能分别占不同区域且可加密。
[0067]2.软件不同但可分区共用:不同软件下功能仍可分别占用不同区域加密功能可独立使用互不干扰。
[0068]献血卡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移动数据库,可以根据需求存储和调用相关的数据信息。可以记录和提供每次献血信息的变化情况。就好比银行的存款折一样,可以随时打卡刷新存款记录,只是存款折打出的是明码信息,而智能卡则是电子信息,必须要通过显示器方能读取,因而安全保密性强。
[0069]本发明的献血卡读写装置具有密码输入和比对单元,当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时,才能够对献血卡和医保卡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写入操作。
[0070]献血发生在本地还是外地将导致本地和异地献血报销标准不同,因此,设置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用来存放本地的献血报销标准和异地的献血报销标准,当采用本地献血余量进行报销时,采用本地的献血报销标准,当采用外地的献血余量进行报销时,采用异地献血报销标准,这些报销标准例如可以是等量报销、2倍量报销、5倍量报销等。
[0071]本发明涉及的献血卡读写装置,该献血卡读写装置能够用于同时对献血卡和医保卡进行读写,其特征在于,该献血卡读写装置具有:
[0072]读入医保卡信息的医保信息读入单元;
[0073]读入献血卡信息的献血信息读入单元;
[0074]存储医保卡信息的第一存储单元;
[0075]存储献血卡信息的第二存储单元;
[0076]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
[0077]第一比较单元,用于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该献血卡信息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本地的本地献血余量是否为零:[0078]A.如果本地献血余量不为零,则:
[0079]第一比较单元输出本地报销指令给第一报销计算单元,该第一报销计算单元根据该本地报销指令调用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中的本地血费报销标准并根据该本地血费报销标准计算并输出与该献血卡内的本地献血余量相对应的本地可报销血量,该本地可报销血量被输入至第二比较单元,该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比较该本地可报销血量是否大于存储于该第一存储单元的医保信息中的实际用血量:
[0080]a.如果该本地可报销血量大于或等于该实际用血量,则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对该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清算并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实际用血量清零,并且修改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
[0081]b.如果该本地可报销血量小于实际用血量,则首先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以本地可报销血量为限对该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实际用血量修改为经报销后剩余的实际用血量,并且将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清零;
[0082]然后,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的状态激活第三比较单元,该第三比较单元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该献血卡信息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异地的异地献血余量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则血费报销终止,该异地献血余量为零的信号激活结算装置,该结算装置根据该第一存储单元内剩余的实际用血量打印用血费用结算单据,
[0083]如果该异地献血余量不为零,则该异地献血余量不为零的信号激活第二报销计算单元,该第二报销计算单元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中的异地献血信息调用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中相应的异地血费报销标准,并根据该异地血费报销标准计算并输出与该献血卡内的异地献血余量相对应的异地可报销血量,该异地可报销血量被输入至第四比较单元,该第四比较单元用于比较该异地可报销血量是否大于存储于该第一存储单元的剩余实际用血量,如果该异地可报销血量大于该剩余实际用血量,则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对该剩余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并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剩余实际用血量清零,并且修改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
[0084]如果该异地可报销血量小于实际用血量,则首先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以异地可报销血量为限对该剩余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剩余实际用血量修改为经异地献血余量报销后最终剩余的实际用血量,并且将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清零,然后,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为零的信号激活结算装置,该结算装置根据该第一存储单元内最终剩余的实际用血量打印用血费用结算单据;
[0085]B.如果第一比较单元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本地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则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的状态激活第三比较单元,该献血管理装置的操作步骤以与上述A情况下的b步骤中激活该第三比较单元之后的步骤相同的方式来进行;
[0086]该献血卡读写装置还包括,将存储于第一存储单元的经修改后的医保信息写入医保卡的医保信息写入单元,以及将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经修改后的献血信息写入献血卡的献血信息写入单元;
[0087]更具体地,所述献血卡是一种智能卡,该智能卡包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和一个与微处理器相连的天线线圈;
[0088]更具体地,所述献血卡具有存储区,所述存储区可以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且所述存储区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0089]更具体地,在所述存储区的多个分区中,第一分区实现密码门禁功能,第二分区实现献血信息存储功能,第三分区实现献血者基础信息存储功能,第四分区实现献血信息查询功能。
[0090]本发明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献血卡和医保卡进行读写的设备和该设备的操作方法,从而便于献血卡和医保卡中有关献血信息和用血信息的交换和同步修改。
[0091]上述虽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献血卡读写装置的操作方法,该献血卡读写装置具有: 读入医保卡信息的医保信息读入单元; 读入献血卡信息的献血信息读入单元; 存储医保卡信息的第一存储单元; 存储献血卡信息的第二存储单元; 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 该献血卡读写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 启动第一比较单元,该第一比较单元根据存储于该第二存储单元的该献血卡信息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本地的本地献血余量是否为零: A.如果本地献血余量不为零,则: 第一比较单元输出本地报销指令给第一报销计算单元,该第一报销计算单元根据该本地报销指令调用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中的本地血费报销标准并根据该本地血费报销标准计算并输出与该献血卡内的本地献血余量相对应的本地可报销血量,该本地可报销血量被输入至第二比较单元,该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比较该本地可报销血量是否大于存储于该第一存储单元的医保信息中的实际用血量: a.如果该本地可报销 血量大于或等于该实际用血量,则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对该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清算并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实际用血量清零,并且修改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 b.如果该本地可报销血量小于实际用血量,则首先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以本地可报销血量为限对该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实际用血量修改为经报销后剩余的实际用血量,并且将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清零; 然后,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的状态激活第三比较单元,该第三比较单元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该献血卡信息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异地的异地献血余量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则血费报销终止,该异地献血余量为零的信号激活结算装置,该结算装置根据该第一存储单元内剩余的实际用血量打印用血费用结算单据, 如果该异地献血余量不为零,则该异地献血余量不为零的信号激活第二报销计算单元,该第二报销计算单元根据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中的异地献血信息调用血费报销标准数据库中相应的异地血费报销标准,并根据该异地血费报销标准计算并输出与该献血卡内的异地献血余量相对应的异地可报销血量,该异地可报销血量被输入至第四比较单元,该第四比较单元用于比较该异地可报销血量是否大于存储于该第一存储单元的剩余实际用血量,如果该异地可报销血量大于该剩余实际用血量,则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对该剩余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并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剩余实际用血量清零,并且修改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 如果该异地可报销血量小于实际用血量,则首先启动报销修改单元,该报销修改单元以异地可报销血量为限对该剩余实际用血量进行报销,随后将第一存储单元内的剩余实际用血量修改为经异地献血余量报销后最终剩余的实际用血量,并且将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清零,然后,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异地献血余量为零的信号激活结算装置,该结算装置根据该第一存储单元内最终剩余的实际用血量打印用血费用结算单据; B.如果第一比较单元判断该献血卡内发生于本地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则该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本地献血余量为零的状态激活第三比较单元,该献血管理装置的操作步骤以与上述A情况下的b步骤中激活该第三比较单元之后的步骤相同的方式来进行; 该献血卡读写装置还包括,将存储于第一存储单元的经修改后的医保信息写入医保卡的医保信息写入单元,以及将存储于第二存储单元的经修改后的献血信息写入献血卡的献血信息写入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献血卡读写装置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献血卡是一种智能卡,该智能卡包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和一个与微处理器相连的天线线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献血卡读写装置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献血卡具有存储区,所述存储区可以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且所述存储区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献血卡读写装置,其中,在所述存储区的多个分区中,第一分区实现密码门禁功能,第二分区实现献血信息存储功能,第三分区实现献血者基础信息存储功能,第四分区实现献血信息查询功能。
【文档编号】G06K19/07GK103971307SQ201410221397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7日
【发明者】陈晓建, 许建华, 张春来, 张岚, 倪立耀, 谷彦霞, 刘顺, 张珊, 于咏梅 申请人:临沂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