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文档序号:663522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步骤1、获取历史数据并对数据作预处理;步骤2、利用小波分解将历史负荷样本数据分解成多个不同频率的子序列;步骤3、对各子序列进行单支重构;步骤4、动态选择训练样本,建立纵横交叉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步骤5、对各子序列均用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提前24h预测;步骤6、叠加各子序列的预测值,获得完整预测结果。本发明使用全新的群智能算法——纵横交叉算法而非传统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参数,能克服神经网络固有的缺陷;处理冲击负荷引起的毛刺问题采用小波分解,解决了对毛刺进行预处理把有效负荷去除而导致精度下降的问题,混合算法的预测值更接近实测负荷值。
【专利说明】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区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混合小波变换和纵横 交叉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负荷预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其中,BP神经网络 由于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能力,可以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任意非线性映射,因而在预测领域 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BP算法采用梯度下降法调整权值和阈值,导致收敛速度慢,容易陷 入局部最优。随着更多的影响因素和学习样本考虑在内,神经网络的计算量和权值数将急 剧增加。此外,当大量冲击性负荷接入电网,该地区的负荷曲线会产生较多毛刺,但冲击负 荷引起的毛刺并非坏值,利用滤波或其它技术手段对冲击负荷引起毛刺进行预处理会把有 效负荷去除而导致精度下降。常规的神经网络模型几乎无法捕捉这些毛刺的变化规律,所 以需要寻求一种新的预测方法。
[0003] 随着人们不断对短期负荷预测的深入研究,各种进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化神经 网络参数,例如遗传算法(GA)、模拟退火法(SA)、粒子群算法(PSO)和蚁群算法(ACO)等等。 其中,使用PSO优化BP神经网络参数,虽然收敛速度快,但当考虑负荷因素增多,决策变量 规模将会急速增长,而PSO在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时容易出现早熟现象;使用ACO对BP神 经网络进行优化,同样没有解决早熟问题,虽然ACO改善了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但为保持 种群的多样性,蚁群算法采用了复杂的算法结构和较多的控制参数,从而影响了其实用性。
[0004] 以上算法各有优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神经网络的性能,但是它们通常要共 同面对的挑战是过早收敛问题。到目前为止,大规模神经网络优化问题仍然是启发式算法 解决大规模多峰优化问题的一大挑战。因此,寻找一种能解决大规模神经网络参数优化问 题,使优化后的神经网络能有效捕捉冲击负荷引起的毛刺,以提高负荷预测精度是解决含 大量冲击负荷的同类地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网短期负荷预 测方法,完整保留冲击负荷信息,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006]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51、 获取历史数据并对数据作预处理; 52、 利用小波分解将历史负荷样本数据分解成多个不同频率的子序列; 53、 对各子序列进行单支重构; 54、 动态选择训练样本,建立纵横交叉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55、 对各子序列均用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提前24h预测; 56、 叠加各子序列的预测值,获得完整预测结果。
[0007]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建立纵横交叉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体包 括以下步骤: 541、 根据给定的训练样本,确定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和各层的节点数,并确定横向交叉 概率A、纵向交叉概率A、种群规模、最大迭代次数和粒子维数,其中每个粒子维数为所要 优化的连接权值和阈值的总数量; 542、 对所要优化的连接权值和阈值进行粒子编码,并随机产生初始种群Z,其中第4立 子为:Xi = [wlir...Ma,I? 2!..i>2Mf,n分别是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 层的节点数,wli--表不输入层第^/个节点到隐含层第!个节点的权值,表不隐含层第:个 节点到输出层第A个节点的权值,冰表不隐含层第!个节点的阈值、I?2.t表不输出层第灸个 节点的阈值; 543、 将每个粒子转换为神经网络各层对应的权值和阈值,根据BP网络的前向算法,隐 含层第i个节点输出值为: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 获取历史数据并对数据作预处理; 52、 利用小波分解将历史负荷样本数据分解成多个不同频率的子序列; 53、 对各子序列进行单支重构; 54、 动态选择训练样本,建立纵横交叉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55、 对各子序列均用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提前24h预测; 56、 叠加各子序列的预测值,获得完整预测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建立 纵横交叉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41、 根据给定的训练样本,确定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和各层的节点数,并确定横向交叉 概率A、纵向交叉概率A、种群规模、最大迭代次数和粒子维数,其中每个粒子维数为所要 优化的连接权值和阈值的总数量; 542、 对所要优化的连接权值和阈值进行粒子编码,并随机产生初始种群X,其中第!粒 子为
分别是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 层的节点数,表示输入层第彳个节点到隐含层第,个节点的权值,w2K表示隐含层第:个 节点到输出层第々个节点的权值,札表示隐含层第r个节点的阈值、&2A表示输出层第A个 节点的阈值; 543、 将每个粒子转换为神经网络各层对应的权值和阈值,根据BP网络的前向算法,隐 含层第i个节点输出值为:
输出层第A个节点输出值为:
激活函数选定为Sigmoid函数,如下:
544、 根据下式计算初始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值;
式中:A、A分别是神经网络的实际输出和目标输出,iV为训练样本数; 545、执行横向交叉,产生的中庸解保存在矩阵¥5^中,然后计算1€5^中每个解的适应 值,与其父代种群I(即At,第一代除外)进行比较,只有适应度更好的粒子才能保留在 D,% 中; 546、 执行纵向交叉并将产生的解保存在矩阵中,然后计算中每个解的适应 值,与其父代种群if(即)进行比较,择优保留在中; 547、 判断终止条件是否满足,如果迭代次数大于设定的最大值时,则迭代终止并将 中适应值最好的一组解转换为神经网络对应的权值和阈值,否则,转到步骤5进行新 一轮迭代。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历史 数据包括过去两年的负荷数据和天气数据;其中,负荷数据的时间分辨率均为5min,即一 天拥有288个数据样本;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数据的时间分辨率转为lh,以每小时平均 功率为该时刻的功率,天气数据包括过去两年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雨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和步骤 S3中,对历史负荷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和重构具体公式为: 小波分解公式为:
式中,/?为原信号,a= 2气& = .t2^'e及,并且a赛〇 ,神)为母小波; 小波重构公式为:
式中,4为相容性条件,且C; <〇〇 在Matlab平台中实行小波分解与重构的函数是'wavedec'和'wrcoef',本发明中小波 分解把历史负荷数据分解成3个层次,得到4个子序列,分别是低频分量43,高频分量D3 、D2、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 动态选择训练样本为预测日前90天数据样本。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执行 横向交叉的具体步骤为: 551、 获取父代种群(即纵向交叉的占优解,第一代除外); 552、 对父代种群中的所有个体进行两两不重复配对(共有F/2对),并按编号; 553、 按顺序依次取出每一对,设粒子X?和AX/)被取出; 554、 在横向交叉概率A下对粒子if?和if(j)的第J维执行横线交叉,公式如下:
式中,de(l,D) ;q,5为[〇,1]上的均匀分布随机数;c!,4为[-1,1]之间的均匀 分布随机数;3)和分别为粒子:和J的第d维;和分别为 横向交叉后的中庸解; 55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iV/2次; 556、 执行竞争算子,获得横向交叉后的占优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执行纵向 交叉的具体步骤为: (1) 获取父代种群I(即横向交叉的占优解; (2) 对父代个体的每一维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式中,;€(1,奶,;巧ail和分别为第j维控制变量的上、下限;i为当前 代数; (3) 对种群中所有维进行两两不重复配对(共有F/2对),并按编号; (4) 按顺序依次取出每一对,设<,名两维被选中; (5) 在纵向交叉率A下,粒子尤(0的第4和4维执行纵向交叉,公式如下:
式中'为[〇,1]上的均匀分布随机数;为粒子X(〇的第< 维子代; (6) 重复步骤(4)和步骤(5)d/2次; (7) 对进行反归一化,得到中庸解,公式如下:
(8 )执行竞争算子,获得纵向交叉后的占优解。
【文档编号】G06Q10/04GK104408529SQ201410671664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1日
【发明者】孟安波, 卢海明, 郭壮志, 殷豪, 周永旺 申请人:广东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