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知识地图的建立和学科知识导航方法

文档序号:663677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知识地图的建立和学科知识导航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知识地图的建立方法,该方法为:以命题作为节点,用表示命题之间逻辑关系的蕴涵算子链接上述节点,形成一种特殊的布尔网络,完成知识地图的建立;所述逻辑关系由逻辑连接词—布尔函数作为关系,所述蕴涵算子包括二元蕴涵算子、三元蕴涵算子和三元以上蕴涵算子。本发明延续了命题逻辑的做法,发展出一套无关具体应用场景的无向有环图知识表示方法,更便于实现数理学科知识的自动推理。
【专利说明】-种知识地图的建立和学科知识导航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知识表达技术,将一个领域知识表达为机器可以识别处理的形 式,具体涉及一种知识地图的建立和学科知识导航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使机器具有人类智能的学科。人之所以具有智能,是因为人 拥有知识。同样,要使机器具有智能,就必须使它拥有知识,拥有的知识越多,其智能就越 高。但人类的知识大多是很抽象的,而且我们习惯于用自然语言表达,那么,如何使机器具 有知识?这就是知识表示和知识获取。
[0003] 所谓知识表示,就是研究在机器中如何用最合适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描述,使知识 形式化、模型化,以便在机器中存储和使用知识。对于人们习惯的知识表示形式(如自然 语言表示),机器不一定能接受,所以必须把人类知识变换成一定形式的机器内部的知识模 型,为机器所接受。
[0004] 目前的产生式规则表示法、逻辑表示法比较有效,但多为有向无环图,使得表示结 果依赖于具体应用场景。而像引文分析法,根据文献相互引用关系构成知识地图无法深入 到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中,只能以单个文献作为地图节点。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知识地图的建立和学科知识导航方法,其延续了命题 逻辑的做法,发展出一套无关具体应用场景的无向有环图知识表示方法,更便于实现数理 学科知识的自动推理。
[0006]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知识地图的建立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该方法为:以命题作为节点,用表示命题 之间逻辑关系的蕴涵算子链接上述节点,形成一种特殊的布尔网络,完成知识地图的建立; 所述逻辑关系由逻辑连接词一布尔函数作为关系,所述蕴涵算子包括二元蕴涵算子、三元 蕴涵算子和三元以上蕴涵算子。
[0007] 上述蕴涵算子用映射真值表表不;T表不命题已知为真,I表不不确定命题真假,F 表示命题已知为假,根据实际需要,基于上述三个真值形成连续的真值表示;所述映射真值 表包括表示命题的初始真值和经过蕴涵算子作用后的稳定真值。
[0008] 上述映射真值表具体是: 将传统真值表中复合命题的真值T对应的原子命题状态作为T状态布尔函数的映射不 动点,将传统真值表中复合命题的真值F对应的原子命题状态作为F状态布尔函数的映射 不动点,形成映射真值表; T状态布尔函数的映射真值表和F状态布尔函数的映射真值表可以相互推导,实际应 用中只选择T状态布尔函数的映射真值表表示该布尔函数。
[0009] 上述蕴涵算子由以下规则找到: 1) 在布尔函数为真时的各个子映射真值表中,真值必须要有封闭性:若从完整的映射 真值表中提出TF映射真值表,映射结果不能有I ;提出TI映射真值表,映射结果不能有F ; 提出IF映射真值表,映射结果不能有T ; 2) 当TT、TF、FT为真时,FF是否为真,对布尔函数的映射结果没有影响; 3) 当若干个布尔函数满足轮换关系时,优先选择保持A项在映射中不变的布尔函数, 其次选择B项不变的,三元及三元以上以此类推; 4) 另外还要排除掉混在η元布尔函数的n-1元布尔函数;在这种情况中存在不影响其 它命题真值的命题; 5) 不改变词项的前提下,能由同元数以下的布尔函数生成的布尔函数,不计。
[0010] 蕴涵算子的编辑方式基于这样的性质: 【基溫涵算子】形如·Λ"··Λυ 的溫涵算子称为关于巧,巧,…,巧的η兀基 蕴涵算子;任意一个η元蕴涵算子用η元和η元以下的基蕴涵算子的逻辑合取表示;二元基 蕴涵算子为1011,三元基蕴涵算子为11101111。
[0011] 三元以内蕴涵算子由基蕴涵算子逻辑合取生成规则如下: 1011(Α,Β) Λ1011(Β,Α) = 1001(Α,Β) 1011 (A, Β) Λ 1011 (A, Β) = 1011 (A, Β) 11101111 (A, B,C) Λ 1011 (A, Β) = 1011 (A, Β) Λ 1011 (A, C) 11101111(A,B,C) Λ 1〇11(Β,Α) = 1011(Β,Α) Λ l〇ll(B,C) 11101111 (A,B,C) Λ 1011 (A,C) = 1011 (A,C) 11101111 (A, Β,C) Λ 1011 (B,C) = 1011 (B,C) 11101111 (A, B,C) Λ 1011 (C, A) = 11001011 (C, A, Β) 11101111 (A, B,C) Λ 1011 (C,B) = 11001011 (A, C,B)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A, B,C) = 11101111 (A, B,C)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B,C, A) = 11101011 (B, A, C)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C, A, B) = 11101011 (A, B,C)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C,B,A) = 11101011 (B,A, C)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B, A, C) = 11101111 (A, B,C)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A, C,B) = 1110101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011 (A, B) = 1011 (A, Β) Λ 1011 (A, C) 11101011 (A, B,C) Λ 1011 (B,A) = 11100001 (A, C,B) 11101011 (A, B,C) Λ 1011 (A, C) = 1011 (A, Β) Λ 1011 (A, C) 11101011 (A, B,C) Λ 1011 (B,C) = 1100101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011 (C,A) = 1110000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011 (C,B) = 11001011 (B,C,A)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A, B,C) = 1110101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B,C, A) = 1110100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C,A, B) = 1110101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C,B,A) = 1110100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B,A, C) = 1110101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A, C,B) = 11101011 (A, B,C) 11001011 (A, B,C) Λ 1011 (A, B) = 1011 (A, B) Λ 1011 (A, C) Λ 1011 (B,C) 11001011 (A, B,C) Λ 1011 (B,A) = 11100001 (A, C,B) 11001011 (A, B,C) Λ 1011 (A, C) = 1011 (A, B) Λ 1011 (A, C) Λ 1011 (B,C) 11001011 (A, B,C) Λ 1011 (B,C) = 11001011 (A, B,C) 11001011 (A, B,C) Λ 1011 (C, A) = 1001 (B,C) Λ 1011 (C, A) Λ 1011 (B,A) 11001011 (A, B,C) Λ 1011 (C,B) = 1001 (B,C)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A, B,C) = 11001011 (A, B,C)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B,C,A) = 11100001 (A, C,B)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C,A, B) = 11001011 (A, B,C)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C,B,A) = 11100001 (A, C,B)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B,A, C) = 11001011 (A, B,C)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A, C,B) = 1100101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011 (A, B) = 11100001 (B,C,A) 11101001 (A, B,C) Λ 1011 (B, A) = 11100001 (A, C,B) 11101001 (A, B,C) Λ 1011 (A, C) = 11100001 (B,C,A) 11101001 (A, B,C) Λ 1011 (B,C) = 11100001 (A, C,B) 11101001 (A, B,C) Λ 1011 (C, A) = 11100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011 (C,B) = 11100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A, B,C) = 11101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B,C, A) = 11101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C, A, B) = 11101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C,B,A) = 11101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B, A, C) = 11101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A, C,B) = 11101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011 (A, B) = 1001 (A, C) Λ 1011 (A, B) Λ 1011 (C,B) 11100001 (A, B,C) Λ 1011 (B, A) = 1001 (B,C) Λ 1011 (C, A) Λ 1011 (B. A) 11100001 (A, B,C) Λ 1011 (A, C) = 1001 (A, C) Λ 1011 (A, B) Λ 1011 (C,B) 11100001(A,B,C) Λ l〇ll(B,C) = 1001(B,C) Λ l〇ll(C,A) Λ lOll(B.A) 11100001 (A, B,C) Λ 1011 (C, A)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011 (C,B)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A, B,C)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B,C, A)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C, A, B)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C,B,A)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B, A, C)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A, C,B) = 11100001 (A, B,C) 上述蕴涵算子的可视化是这样实现:一个蕴涵算子用韦恩图表示蕴涵算子联系的各个 命题的真值TI所构成的状态空间,箭头表示经过该算子作用,命题真值的演化方向。
[0012] 一种上述知识地图进行学科知识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一种真值传递 机制,建立归纳树,再根据该归纳树完成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0013] 上述建立归纳树通过以下方法和规则建立: 1】【传播规则】 1.1】一个节点如果是a (a e (〇,1]),则该节点向它所在蕴涵算子的其他节点传播真 值,2中的情况例外; 1. 2】 1. 2. 1】【可满足性】一个节点A在一个蕴涵算子F中,如果存在从0变为1的情况,则 称节点A在蕴涵算子F中是可以满足的,反之称A在F中不能满足; 1. 2. 2】【最小满足组】在一个η元蕴涵算子F中,如果节点A最少需要m个节点为1, 才能获得真值1,则称节点A在蕴涵算子F中的最小满足组为m ; 1. 2. 3】【寻找最小满足组的方式】一个命题在它所在的蕴涵算子中寻找最小满足组的 方式由这个蕴涵算子自身的特性决定; 1. 2. 4】【模糊节点与准确节点】 1.2.4. 1】【模糊节点】如果一个节点的真值不是0,也不是1,则称这个节点为模糊节 占. 1.2. 4. 2】【准确节点】如果一个节点的真值是1或0,则称这个节点为准确节点; 1. 2. 5】【上游蕴涵算子与下游蕴涵算子】 1. 2. 5. 1】【上游蕴涵算子】节点A在蕴涵算子F中获得了一个非0真值,F称为A的上 游蕴涵算子,如果A的真值被其他蕴涵算子F'改变了(4),则F'是A的新上游蕴涵算子,F 变为下游蕴涵算子(1. 2. 5. 2); -个节点在初始被赋值1,该节点没有上游蕴涵算子; 1. 2. 5. 2】【下游蕴涵算子】节点A有非0真值,并且节点A参与多个蕴涵算子,这些蕴 涵算子除了上游蕴涵算子1. 2. 5. 1,都是下游蕴涵算子; 1.3】【模糊真值规则】 1. 3. 1】【归纳树】一个节点A展开成一个归纳树,第一层是A自己,第二层是A所在的 各个蕴涵算子的最小满足组;第三层是满足组节点的满足组,以此类推;但出现在第η层的 节点不能再出现在该节点展开的子树里;初始已知节点不向下层寻找满足组; 1. 3. 2】【分叉机制】表中存在"或"的情况,每出现一次"或",就做一次分叉,但这只是 一种分叉,只能叫做算子内分叉,还有一种情况也要做分叉,就是induction的上游有不止 一个蕴涵算子可以满足节点A ;这时候节点A需要去选择,到底让哪一个蕴涵算子来满足自 己,所以就有多种可能,这种叫做算子间分叉; 1. 3. 3】【合法树枝的选择规则】 1. 3. 3. 1】【第一优先度规则】包涵更多初始已知节点的树枝被选择;同一个初始已知节 点在树枝中出现若干次,只记一次; 一个初始已知节点A的下层树枝包涵η个已知节点,即使n> 1,也不选择下层树枝,选择 的树枝只截止到节点A ; 1. 3. 3. 2】【第二优先度规则】 1. 3. 3. 2. 1】【合法树枝的模糊值计算规则】在某一合法树枝内,末端节点若为初始已知 节点,记为1 ;如果一个初始已知节点出现在这个树枝上的若干个末端,只记一次;若末端 节点不是初始已知节点,则记为0。若有η个1,m个0,则顶端节点的模糊值为nAn+m); 1. 3. 3. 2. 2】【模糊值大的优先】如果若干树枝包含的初始已知节点数量一样多,则取模 糊值大的树枝; 1. 3. 4】【树枝选择规则的等价表述】在所有合法树枝中,在末端节点中,不同的初始已 知节点个数为n,未知节点个数为m。则等价表述为,先找η大的树枝,η-样多,就找m小 的树枝; 2】【传播停止规则】如果一个蕴涵算子的第η次迭代结果与第n-1次迭代结果相同,则 停止在该蕴涵算子内迭代传播; 3】【传播重启规则】直到一个外部的蕴涵算子改变了一个已经停止迭代的蕴涵算子中 的一个节点的真值,停止迭代的蕴涵算子将再次迭代; 4】【节点真值改变规则】 4. 1】初始状态节点被赋值,会从0变为1 ; 4. 2】一个节点参与两个蕴涵算子,被传播了不同的真值,较大的真值将覆盖较小的真 值。
[0014] 上述演绎推理是指:若干命题沿着其下游蕴涵算子计算其它命题的模糊真值。
[0015] 上述归纳推理是指:若干命题沿着其上游蕴涵算子寻找该若干命题的最小满足 组。
[0016]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与本体网用节点表示类或个体、用边表示个体关系(谓词)这 种类似谓词逻辑的思路不同,本发明延续了命题逻辑的做法,发展出一套无关具体应用场 景的无向有环图知识表示方法,更便于实现数理学科知识的自动推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二元布尔函数真值表;图1由图1-1和图1-2连续组成; 图2为三元布尔函数真值表;图2由图2-1、图2-2、图2-3、图2-4及图2-5连续组成; 图3为蕴涵算子可视化韦恩图;图3由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及图3-6 连续组成; 图4为演绎部分寻找最小满足组的方式图; 图5为一个知识地图实例示意图; 图6为演绎部分实例求节点【b=e】的真值示意图; 图7为演绎部分实例求节点【b=e】的真值树枝示意图; 图8为演绎部分实例求节点【b=e】的真值中确定其模糊值的树枝示意图; 图9为演绎部分实例真值传播结果示意图; 图10为归纳部分实例真值传播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把命题作为节点,逻辑连接词(布尔函数)作为关系,推广命题逻辑的二元蕴涵算 子,将三元和三元以上的逻辑连接词模块化,形成一种特殊的布尔网络。并给出了基于此方 案的自动推理、知识导航方法。
[0019]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法。
[0020] SOl在该知识地图方案中,节点表示命题,节点由蕴涵算子链接。
[0021] S02蕴涵算子。蕴涵算子用于表示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用映射真值表表示蕴 涵算子。T表不命题已知为真,I表不不确定命题真假。映射真值表左边表不命题的初始真 值,右边表示经过算子作用后的稳定真值。
[0022] 参见图1,二元布尔函数映射真值表;参见图2,三元布尔函数映射真值表;四元算 子省略,η元蕴涵算子可由以下规则找到: 1)在布尔函数为真时的各个子映射真值表中,真值必须要有封闭性:若从完整的映射 真值表中提出TF映射真值表,映射结果不能有I ;提出TI映射真值表,映射结果不能有F ; 提出IF映射真值表,映射结果不能有T。
[0023] 2)当TT、TF、FT为真时,FF是否为真,对布尔函数的映射结果没有影响。
[0024] 3)当若干个布尔函数满足轮换关系时,我们优先选择保持A项在映射中不变的布 尔函数,其次选择B项不变的,三元及三元以上以此类推。
[0025] 4)另外还要排除掉混在一元布尔函数的零元布尔函数。
[0026] 5)不改变词项的前提下,能由同元数以下的布尔函数生成的布尔函数,不计。
[0027] S03蕴涵算子的编辑方式基于这样的性质: 【基溫涵算子】形如以1八…aU 4巧的溫涵算子称为关于巧>巧>…,巧的η兀基溫 涵算子。任意一个η元蕴涵算子用η元和η元以下的基蕴涵算子的逻辑合取表示。二元基 蕴涵算子为1011,三元基蕴涵算子为11101111。
[0028] 三元以内蕴涵算子由基蕴涵算子逻辑合取生成规则如下: 1011(Α,Β) Λ1011(Β,Α) = 1001(Α,Β) 1011 (A, Β) Λ 1011 (A, Β) = 1011 (A, Β) 11101111 (A, B,C) Λ 1011 (A, Β) = 1011 (A, Β) Λ 1011 (A, C) 11101111(A,B,C) Λ 1〇11(Β,Α) = 1011(Β,Α) Λ l〇ll(B,C) 11101111 (A,B,C) Λ 1011 (A,C) = 1011 (A,C) 11101111 (A, Β,C) Λ 1011 (B,C) = 1011 (B,C) 11101111 (A, B,C) Λ 1011 (C, A) = 11001011 (C, A, Β) 11101111 (A, B,C) Λ 1011 (C,B) = 11001011 (A, C,B)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A, B,C) = 11101111 (A, B,C)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B,C, A) = 11101011 (B, A, C)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C, A, B) = 11101011 (A, B,C)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C,B,A) = 11101011 (B,A, C)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B, A, C) = 11101111 (A, B,C) 11101111 (A, B,C) Λ 11101111 (A, C,B) = 1110101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011 (A, B) = 1011 (A, Β) Λ 1011 (A, C) 11101011 (A, B,C) Λ 1011 (B,A) = 11100001 (A, C,B) 11101011 (A, B,C) Λ 1011 (A, C) = 1011 (A, Β) Λ 1011 (A, C) 11101011 (A, B,C) Λ 1011 (B,C) = 1100101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011 (C,A) = 1110000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011 (C,B) = 11001011 (B,C,A)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A, B,C) = 1110101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B,C, A) = 1110100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C,A, B) = 1110101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C,B,A) = 1110100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B,A, C) = 11101011 (A, B,C) 11101011 (A, B,C) Λ 11101111 (A, C,B) = 11101011 (A, B,C) 11001011 (A, B,C) Λ 1011 (A, B) = 1011 (A, B) Λ 1011 (A, C) Λ 1011 (B,C) 11001011 (A, B,C) Λ 1011 (B,A) = 11100001 (A, C,B) 11001011 (A, B,C) Λ 1011 (A, C) = 1011 (A, B) Λ 1011 (A, C) Λ 1011 (B,C) 11001011 (A, B,C) Λ 1011 (B,C) = 11001011 (A, B,C) 11001011 (A, B,C) Λ 1011 (C, A) = 1001 (B,C) Λ 1011 (C, A) Λ 1011 (B,A) 11001011 (A, B,C) Λ 1011 (C,B) = 1001 (B,C)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A, B,C) = 11001011 (A, B,C)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B,C,A) = 11100001 (A, C,B)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C,A, B) = 11001011 (A, B,C)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C,B,A) = 11100001 (A, C,B)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B,A, C) = 11001011 (A, B,C) 11001011 (A, B,C) Λ 11101111 (A, C,B) = 1100101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011 (A, B) = 11100001 (B,C,A) 11101001 (A, B,C) Λ 1011 (B, A) = 11100001 (A, C,B) 11101001 (A, B,C) Λ 1011 (A, C) = 11100001 (B,C,A) 11101001 (A, B,C) Λ 1011 (B,C) = 11100001 (A, C,B) 11101001 (A, B,C) Λ 1011 (C, A) = 11100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011 (C,B) = 11100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A, B,C) = 11101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B,C, A) = 11101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C, A, B) = 11101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C,B,A) = 11101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B, A, C) = 11101001 (A, B,C) 11101001 (A, B,C) Λ 11101111 (A, C,B) = 11101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011 (A, B) = 1001 (A, C) Λ 1011 (A, B) Λ 1011 (C,B) 11100001 (A, B,C) Λ 1011 (B, A) = 1001 (B,C) Λ 1011 (C, A) Λ 1011 (B. A) 11100001 (A, B,C) Λ 1011 (A, C) = 1001 (A, C) Λ 1011 (A, B) Λ 1011 (C,B) 11100001(A,B,C) Λ l〇ll(B,C) = 1001(B,C) Λ l〇ll(C,A) Λ lOll(B.A) 11100001 (A, B,C) Λ 1011 (C, A)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011 (C,B)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A, B,C)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B,C, A)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C, A, B)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C,B,A)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B, A, C) = 11100001 (A, B,C) 11100001 (A, B,C) Λ 11101111 (A, C,B) = 11100001 (A, B,C) S04蕴涵算子的可视化方案如下: 参见图3,图3中用韦恩图表示一个蕴涵算子联系的三个命题的真值TI所构成的状态 空间(外圈是III,AB重叠部分是TTI,BC重叠部分是ITT,AC重叠部分是TIT,ABC重叠部 分是TTT),箭头表示经过该算子作用,命题真值的演化方向。
[0029] S05真值传递机制 Deduction演择部分 1】【传播规则】 1.1】一个节点如果是a (a e (〇,1]),则该节点向它所在蕴涵算子的其他节点传播真 值,2中的情况例外。
[0030] 1.2】【满足条件】 1.2. 1】【可满足性】一个节点A在一个蕴涵算子F中,如果存在从0变为1的情况,则 称节点A在蕴涵算子F中是可以满足的,反之称A在F中不能满足。
[0031] 1. 2. 2. 1】【最小满足组】在一个η元蕴涵算子F中,如果节点A最少需要m个节点 为1,才能获得真值1,则称节点A在蕴涵算子F中的最小满足组为m。
[0032] 1. 2. 2. 2】【寻找最小满足组的方式】参见图4 ; 1. 2. 3. 1【模糊节点】如果一个节点的真值不是0,也不是1,则称这个节点为模糊节点。
[0033] 1. 2. 3. 2】【准确节点】如果一个节点的真值是1或0,则称这个节点为准确节点。
[0034] 1. 2. 4. 1】【上游算子】节点A在蕴涵算子F中获得了一个非0真值,F称为A的上 游蕴涵算子,如果A的真值被其他蕴涵算子F'改变了(4),则F'是A的新上游蕴涵算子,F 变为下游蕴涵算子(1. 2. 4. 2)。一个节点在初始被赋值1,该节点没有上游蕴涵算子。
[0035] 1. 2. 4. 2】【下游算子】节点A有非0真值,并且节点A参与多个蕴涵算子,这些蕴 涵算子除了上游蕴涵算子(1. 2. 4. 1 ),都是下游蕴涵算子。
[0036] 1.3】【模糊真值规则】 1.3. 1】【归纳树】一个节点A展开成一个归纳树,第一层是A自己,第二层是A所在的 各个蕴涵算子的最小满足组。第三层是满足组节点的满足组,以此类推。但出现在第η层 的节点不能再出现在该节点展开的子树里。初始已知节点不向下层寻找满足组。
[0037] 1. 3. 2】【分叉机制】表中存在"或"的情况,每出现一次"或",就做一次分叉,但这 只是一种分叉,只能叫做算子内分叉,还有一种情况也要做分叉,就是induction的上游有 不止一个蕴涵算子可以满足节点A ;这时候节点A需要去选择,到底让哪一个蕴涵算子来满 足自己,所以就有多种可能,这种叫做算子间分叉; 参加图5,以下面知识地图为例: 若【a=b】真值为T,其他节点真值都为I,求各个节点真值。
[0038] 作为例子,求节点【b=e】的真值,如下: 排除掉重复的非法枝干,加粗的树枝都是合法的。
[0039]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如果选择下层树枝会包含更多初始节点,但因为A是初始节 点,只选择到A。(这个规则其实不例外,因为1. 3. 1已经规定初始已知节点不再向下找满足 组,但还是提出来说一下。) 1. 3. 3】【第二优先度规则】 1. 3. 3. 1】【合法树枝的模糊值计算规则】在某一合法树枝内,末端节点若为初始已知节 点,记为1。如果一个初始已知节点出现在这个树枝上的若干个末端,只记一次。若末端节 点不是初始已知节点,则记为0。若有η个1,m个0,则顶端节点的模糊值为nAn+m) 如: 1. 3. 3. 2】【模糊值大的优先】如果若干树枝包含的初始已知节点数量一样多,则取模糊 值大的树枝。
[0040] 1. 3. 4】【树枝选择规则的等价表述】在所有合法树枝中,在末端节点中,不同的初 始已知节点个数为n,未知节点个数为m。则等价表述为,先找η大的树枝,η-样多,就找m 小的树枝。
[0041] 注意:一个初始已知节点A的下层树枝包含η个已知节点,即使η>1,也不选择下 层树枝,选择的树枝只截止到节点A。
[0042] 所以,在已知a=b的条件下,b=e在网络中的模糊值是0. 5 ; 2】【传播停止规则】如果一个蕴涵算子的第η次迭代结果与第n-1次迭代结果相同,则 停止在该蕴涵算子内迭代传播。
[0043] 3】【传播重启规则】直到一个外部的蕴涵算子改变(规则4) 了一个已经停止迭代 的蕴涵算子中的一个节点的真值,停止迭代的算在将再次迭代。
[0044] 4】【节点真值改变规则】 4. 1初始状态节点被赋值,会从0变为1 ; 4. 2-个节点参与两个蕴涵算子,被传播了不同的真值,较大的真值将覆盖较小的真 值。
[0045] 根据上面的规则,最终得: 【a=b】1,【a=c】0· 5,【b=c】0· 5,【a=e】0· 5,【b=e】0· 5,【c=e】 1/3。
[0046] Induction 归纳部分 Induction归纳部分就是对单一下游节点展开归纳树,寻找和其他初始节点的联系。归 纳树是利用单一初始节点来找和其他下游节点的联系。其机制是一致的。但在呈现上有区 别: (此例中,对【c=e】展开Induction树,初始节点为a=b) 三角形节点为目标节点,也就是我们想要学习的下游目标命题; 圆形节点是满足节点,也就是我们为了掌握目标节点,应该立刻去学习的命题; 矩形节点是初始节点,也就是我们一开就知道的命题; 菱形节点为路径节点,是指虽然不是满足组中的节点,但推理路径、学习路径会经过 它。
[0047] 六边形节点为无关节点,是指对于掌握粉色目标节点,没有贡献的无关命题。
【权利要求】
1. 一种知识地图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命题作为节点,用表示命题之 间逻辑关系的蕴涵算子链接上述节点,形成一种特殊的布尔网络,完成知识地图的建立;所 述逻辑关系由逻辑连接词一布尔函数作为关系,所述蕴涵算子包括二元蕴涵算子、三元蕴 涵算子和三元以上蕴涵算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知识地图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蕴涵算子用映射真值 表表示;T表示命题已知为真,I表示不确定命题真假,F表示命题已知为假,根据实际需要, 基于上述三个真值形成连续的真值表示;所述映射真值表包括表示命题的初始真值和经过 蕴涵算子作用后的稳定真值。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知识地图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真值表具体是: 将传统真值表中复合命题的真值T对应的原子命题状态作为T状态布尔函数的映射不 动点,将传统真值表中复合命题的真值F对应的原子命题状态作为F状态布尔函数的映射 不动点,形成映射真值表; T状态布尔函数的映射真值表和F状态布尔函数的映射真值表可以相互推导,实际应 用中只选择T状态布尔函数的映射真值表表示该布尔函数。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知识地图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蕴涵算子由以下规 则找到: 1) 在布尔函数为真时的各个子映射真值表中,真值必须要有封闭性:若从完整的映射 真值表中提出TF映射真值表,映射结果不能有I;提出TI映射真值表,映射结果不能有F; 提出IF映射真值表,映射结果不能有T; 2) 当TT、TF、FT为真时,FF是否为真,对布尔函数的映射结果没有影响; 3) 当若干个布尔函数满足轮换关系时,优先选择保持A项在映射中不变的布尔函数, 其次选择B项不变的,三元及三元以上以此类推; 4) 另外还要排除掉混在η元布尔函数的n-1元布尔函数;在这种情况中存在不影响其 它命题真值的命题; 5) 不改变词项的前提下,能由同元数以下的布尔函数生成的布尔函数,不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知识地图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蕴涵算子编辑方式 基于这样的性质: 【基溫涵算子】形如(巧Λ···Λυ4巧的溫涵算子称为关于巧,巧,…,巧的η兀基溫 涵算子;任意一个η元蕴涵算子用η元和η元以下的基蕴涵算子的逻辑合取表示;二元基蕴 涵算子为1011,三元基蕴涵算子为11101111。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知识地图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蕴涵算子的可视化是 这样实现:一个蕴涵算子用韦恩图表示蕴涵算子联系的各个命题的真值TI所构成的状态 空间,箭头表示经过该算子作用,命题真值的演化方向。
7. -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知识地图进行学科知识导航方法,其特 征在于,该方法是一种真值传递机制,建立归纳树,再根据该归纳树完成演绎推理和归 纳推理。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学科知识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归纳树通过以下方 法和规则建立: 1】【传播规则】 1.1】一个节点如果是a (a e(〇,1]),则该节点向它所在蕴涵算子的其他节点传播真 值,2中的情况例外; 1. 2】 1. 2. 1】【可满足性】一个节点A在一个蕴涵算子F中,如果存在从0变为1的情况,则 称节点A在蕴涵算子F中是可以满足的,反之称A在F中不能满足; 1. 2. 2】【最小满足组】在一个η元蕴涵算子F中,如果节点A最少需要m个节点为1, 才能获得真值1,则称节点A在蕴涵算子F中的最小满足组为m; 1. 2. 3】【寻找最小满足组的方式】一个命题在它所在的蕴涵算子中寻找最小满足组的 方式由这个蕴涵算子自身的特性决定; 1. 2. 4】【模糊节点与准确节点】 1.2.4. 1】【模糊节点】如果一个节点的真值不是0,也不是1,则称这个节点为模糊节 占. 1. 2. 4. 2】【准确节点】如果一个节点的真值是1或0,则称这个节点为准确节点; 1. 2. 5】【上游蕴涵算子与下游蕴涵算子】 1. 2. 5. 1】【上游蕴涵算子】节点A在蕴涵算子F中获得了一个非0真值,F称为A的上 游蕴涵算子,如果A的真值被其他蕴涵算子F'改变了(4),则F'是A的新上游蕴涵算子,F 变为下游蕴涵算子(1. 2. 4. 2); -个节点在初始被赋值1,该节点没有上游蕴涵算子; 1. 2. 5. 2】【下游蕴涵算子】节点A有非0真值,并且节点A参与多个蕴涵算子,这些蕴 涵算子除了上游蕴涵算子1. 2. 5. 1,都是下游蕴涵算子; 1.3】【模糊真值规则】 1.3. 1】【归纳树】一个节点A展开成一个归纳树,第一层是A自己,第二层是A所在的 各个蕴涵算子的最小满足组;第三层是满足组节点的满足组,以此类推;但出现在第η层的 节点不能再出现在该节点展开的子树里;初始已知节点不向下层寻找满足组; 1. 3. 2】【分叉机制】表中存在"或"的情况,每出现一次"或",就做一次分叉,但这只是 一种分叉,只能叫做算子内分叉,还有一种情况也要做分叉,就是induction的上游有不止 一个蕴涵算子可以满足节点A;这时候节点A需要去选择,到底让哪一个蕴涵算子来满足自 己,所以就有多种可能,这种叫做算子间分叉; 1. 3. 3】【合法树枝的选择规则】 1. 3. 3. 1】【第一优先度规则】包涵更多初始已知节点的树枝被选择;同一个初始已知节 点在树枝中出现若干次,只记一次; 一个初始已知节点A的下层树枝包涵η个已知节点,即使n> 1,也不选择下层树枝,选择 的树枝只截止到节点A; 1. 3. 3. 2】【第二优先度规则】 1. 3. 3. 2. 1】【合法树枝的模糊值计算规则】在某一合法树枝内,末端节点若为初始已知 节点,记为1 ;如果一个初始已知节点出现在这个树枝上的若干个末端,只记一次;若末端 节点不是初始已知节点,则记为0。 若有η个I,m个0,则顶端节点的模糊值为nAn+m); 1. 3. 3. 2. 2】【模糊值大的优先】如果若干树枝包含的初始已知节点数量一样多,则取模 糊值大的树枝; 1. 3. 4】【树枝选择规则的等价表述】在所有合法树枝中,在末端节点中,不同的初始已 知节点个数为η,未知节点个数为m。 则等价表述为,先找η大的树枝,η-样多,就找m小的树枝; 2】【传播停止规则】如果一个蕴涵算子的第η次迭代结果与第n-1次迭代结果相同,则 停止在该蕴涵算子内迭代传播; 3】【传播重启规则】直到一个外部的蕴涵算子改变了一个已经停止迭代的蕴涵算子中 的一个节点的真值,停止迭代的蕴涵算子将再次迭代; 4】【节点真值改变规则】 4. 1】初始状态节点被赋值,会从O变为1 ; 4. 2】一个节点参与两个蕴涵算子,被传播了不同的真值,较大的真值将覆盖较小的真 值。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学科知识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演绎推理是指:若干命题 沿着其下游蕴涵算子计算其它命题的模糊真值。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学科知识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归纳推理是指:若干命 题沿着其上游蕴涵算子寻找该若干命题的最小满足组。
【文档编号】G06N5/02GK104463330SQ20141071702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日
【发明者】刘泊荣 申请人:刘泊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