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面板及触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64231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装饰面板及触控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饰面板及触控装置,该装饰面板包括具有透光区及透光区外的周边区的第一基板、配置在周边区的第一装饰层、第二装饰层以及遮光层。第一装饰层位于第二装饰层与第一基板之间。第二装饰层位于遮光层与第一装饰层之间。第一装饰层、第二装饰层及遮光层分别具有暴露透光区且相重叠的第一装饰开口、第二装饰开口及第三装饰开口。第二装饰开口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地涵盖第一装饰开口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二装饰层的厚度大于第一装饰层的厚度。此外,包括上述装饰面板的触控装置也被提出。【专利说明】装饰面板及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装饰元件及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装饰面板及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手持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smartphone)或平板电脑(tabletcomputer)已逐渐广泛地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手持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设计方向发展。消费者在选购这些手持电子装置的时候,外观设计的美感已经逐渐成为软硬件功能之外一个重要的选购因素。[0003]以手持电子装置中的智能手机为例,传统黑、白边框的外观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如何使智能手机边框具有指定的颜色,以提升产品价值,已成为目前研发人员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习知技术中,研发人员利用印刷的方式在基板上形成多层装饰层,以使智能手机边框具有指定的颜色。然而,在印刷的过程中,装饰层在未固化前容易流动,而导致装饰层边缘不平整的问题,进而影响智能手机的外观美感。
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饰面板及触控装置,其可兼具边缘平整性及良好遮光性。[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饰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装饰层、第二装饰层以及遮光层。第一基板具有透光区以及透光区外的周边区。第一装饰层配置在第一基板的周边区上。第二装饰层配置在第一基板的周边区上。第一装饰层位于第二装饰层与第一基板之间。遮光层配置在第一基板的周边区上。第二装饰层位于遮光层与第一装饰层之间。第一装饰层、第二装饰层以及遮光层分别具有暴露出透光区且相重叠的第一装饰开口、第二装饰开口以及第三装饰开口。第二装饰开口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地涵盖第一装饰开口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一装饰层与第二装饰层在一方向上堆叠。第二装饰层在此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一装饰层在此方向上的厚度。[0006]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及触控装置中,装饰结构靠近触控孔的边界可由第一装饰层靠近触控孔的边界来决定,由于第一装饰层的厚度小于第二装饰层的厚度,因此在第一装饰层形成的过程中,第一装饰层的边缘形状易于控制,进而使装饰结构不易发生边缘不平整的问题。此外,由于第二装饰层的厚度大于第一装饰层的厚度,较厚的第二装饰层可使装饰结构具有较高的光学密度,而使装饰结构在改善边缘不平整的同时仍保有良好的遮蔽性。[0007]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09]图2为图1的装饰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10]图3为图1的装饰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1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1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1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1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1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1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1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1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2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21]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22]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23]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24]图17A为图16的装饰面板的上视示意图;[0025]图1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上视示意图;[0026]图18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27]图18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0028]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29]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30]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31]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32]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33]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34]图2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35]图25B为图25A的触控装置的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0036]图26示出图25A的第二基板与图25A的第三基板;[0037]图27示出图25A的第二基板与图25A的第三基板;[0038]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39]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40]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41]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42]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43]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触控元件结构的上视示意图;[0044]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触控元件结构的上视示意图;[0045]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触控元件结构的上视示意图。[0046]附图标记说明:[0047]100、100A?100M、100M’:装饰面板;[0048]110、110C、110D、110E:第一基板;[0049]110a:承载面;[0050]110b:触控面;[0051]110c:侧面;[0052]120:第一装饰层;[0053]120a:第一装饰开口;[0054]120b:第一底面;[0055]120c、120c’:第一顶面;[0056]120(1、120(1’:第一侧面;[0057]120e:第一功能开口;[0058]120f:装饰孔;[0059]120g:装饰图案;[0060]122:第一中央部;[0061]124:第一边缘凸起部;[0062]130:第二装饰层;[0063]130a:第二装饰开口;[0064]130b:第二底面;[0065]130c:第二顶面;[0066]130d:第二侧面;[0067]130e:第二功能开口;[0068]132:第二中央部;[0069]134:第二边缘凸起部;[0070]140:遮光层;[0071]140a:第三装饰开口;[0072]140e:第三功能开口;[0073]150、I5OF:第三装饰层;[0074]150a:第四装饰开口;[0075]160:第四装饰层;[0076]160a:第五装饰开口;[0077]170:光阻层;[0078]180:滤光图案;[0079]190:修饰层;[0080]192:胶材;[0081]200、200B、200F、200’、200’’、200J、200K、200L、:触控元件结构;[0082]202:第一触控单元;[0083]202a:第一电极垫;[0084]202b:连接部;[0085]204:第二触控单元;[0086]204a:第二电极垫;[0087]204b:桥接部;[0088]205:第一图案化电极层;[0089]205a:第一电极;[0090]206:电极;[0091]207:第二图案化电极层;[0092]207a:第二电极;[0093]208:电极垫;[0094]G1:绝缘层;[0095]210:触控信号传输线路;[0096]212:透明體;[0097]212a、212b:開口;[0098]214:金屬網狀圖案;[0099]216:凹陷[0100]300.300L:第二基板;[0101]300a、300c:表面;[0102]300b:缺口;[0103]300d:凹陷[0104]400--第一粘着层;[0105]500:第三基板;[0106]600:第二粘着层;[0107]700:第四基板;[0108]800:显示介质;[0109]1000、1000A~1000L:触控装置;[0110]1100:显示面板;[0111]2000.2000A:触控显示装置;[0112]AA:透光区;[0113]BB:周边区;[0114]C-C’:剖线;[0115]d、x、d2:方向;[0116]F、F1、F2、F’:软性电路板;;[0117]I1、12:交界;[0118]K:光电元件;[0119]Pl~P4:参考平面;[0120]pl、p2:接垫;[0121]R、Q、R1:区域;[0122]Sa:内边缘;[0123]Sb:外边缘;[0124]S:装饰结构;[0125]Tl~TlO:厚度;[0126]W:宽度;[0127]H1、H2:高度;[0128]ΛΗ1、ΛΗ2:高度差;[0129]α、β:角度。【具体实施方式】[01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装饰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一装饰层120、第二装饰层130以及遮光层140。第一基板110具有透光区AA以及透光区AA外的周边区BB。此处周边区BB并未限制是否透光,在本实施例中,周边区BB是在后续第一、第二装饰层120、130等装饰结构配置后才为不透光,详言之,第一装饰层120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的周边区BB上。第二装饰层130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的周边区BB上。第一装饰层120位于第二装饰层130与第一基板110之间。遮光层140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的周边区BB上。第二装饰层130位于遮光层140与第一装饰层120之间。遮光层140的光学密度(Opticaldensity,简称0D)大于第一装饰层120的光学密度以及第二装饰层130的光学密度。第一装饰层120、第二装饰层130以及遮光层140分别具有暴露出透光区AA且相重叠的第一装饰开口120a、第二装饰开口130a以及第三装饰开口140a。第一装饰开口120a、第二装饰开口130a以及第三装饰开口140a是用以暴露出触控元件结构。[0131]第三装饰开口140a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完全地涵盖第一装饰开口120a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二装饰开口130a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第二装饰开口130a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完全地涵盖第一装饰开口120a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第一装饰层120与第二装饰层130在方向d上堆叠。第二装饰层130在方向d上的厚度T2大于第一装饰层120在方向d的厚度Tl。另一提的是,周边区BB并不限定环绕透光区AA,而只要设置在透光区AA的至少一侧即可。换言之,第一、第二装饰层120、130及遮光层140可以只设置在透光区AA的一侧,不会呈现如图1所示的对称配置,也因此,装饰开口120a、130a、140a就不一定是封闭状,而可以是呈现开放状。[0132]值得一提的是,在装饰面板100的制程中,是先将厚度薄的第一装饰层120施作在第一基板110上,由于第一装饰层120的厚度薄(即体积小),因此在第一装饰层120未固化前,第一装饰层120不易过度地流动而造成第一装饰开口120a边缘不平整的问题。在第一装饰层120施作完毕后,至少由第一装饰层120、第二装饰层130以及遮光层140组成的装饰结构S的内边界(即第一装饰开口120a)即被定义出来。另一提的是,较薄的第一装饰层120还可以使装饰结构S的内边界的位置较不会偏移,而可定义出原本设定的透光区AA,同时也有利于后续与显示器的组装作业。接着,可将第二装饰层130施作在第一装饰层120上,并内缩一预定距离,以通过较厚的第二装饰层130来提高装饰结构S整体的光学密度。如此一来,便可减少后续装饰层的印刷道数,甚至省去后续装饰层而不设。藉此,可达到使装饰结构S能够兼具边缘平整度及遮蔽性的功效。另一提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140与第二装饰层130之间可设置阻隔层(图未示),用以避免遮光层140与第二装饰层130混色,特别是当第二装饰层130与遮光层140为不同材质与颜色时。阻隔层例如是无机或有机膜层,无机膜层例如是氧化硅,氧化氮或是氧化硅与氧化氮的复合膜层,且此无机膜层可以选择性地延伸至透光区AA,以同时作为光学匹配层之用。有机膜层例如是感光性树脂。[0133]图2为图1的装饰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特别是,图2是对应于图1的区域R。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装饰层130边缘凸起的程度可大于第一装饰层120边缘凸起的程度。详言之,第一装饰层120包括第一中央部122以及包围第一中央部122且相对于第一中央部122凸起的第一边缘凸起部124。第一中央部122与第一边缘凸起部124在方向d上存在第一高度差ΛH1。第二装饰层130包括第二中央部132以及包围第二中央部132且相对于第二中央部132凸起的第二边缘凸起部134。第二中央部132与第二边缘凸起部134在方向d上存在第二高度差ΛΗ2。第二高度差ΛΗ2大于第一高度差ΛHI。[0134]图3为图1的装饰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特别是,图3是对应于图1的区域R。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装饰层130的倾斜角(taperangle)大于第一装饰层120的倾斜角。详言之,第一装饰层120具有面向第一基板110的第一底面120b、相对于第一底面120b的第一顶面120c以及连接第一底面120b以及第一顶面120c的第一侧面120d。第一底面120b与第一侧面120d相交于第一交界II。第一交界Il为第一装饰开口120a的边缘。第一参考平面Pl相切于第一侧面120d且通过第一交界II。第二参考平面P2相切于第一底面120b且通过第一交界II。第一参考平面Pl与第二参考平面P2在第一装饰层120的材质内夹有第一角度α。第二装饰层130具有面向第一基板110的第二底面130b、相对于第二底面130b的第二顶面130c以及连接第二底面130b以及第二顶面130c的第二侧面130d。第二底面130b与第二侧面130d相交于第二交界12。第二交界12为第二装饰开口130a的边缘。第三参考平面P3相切于第二侧面130d且通过第二交界12。第四参考平面P4相切于第二底面130b且通过第二交界12。第三参考平面P3与第四参考平面P4在第二装饰层130的材质内夹有第二角度β。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角度β可大于第一角度α,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α、第二角度β也可有其他适当相对关系,以下将在后续实施例中举例说明。[0135]请再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二装饰层120、130整体的光学密度不足,装饰面板100可选择性地包括第三装饰层150,以增加装饰结构S的光学密度。第二装饰层130位于第三装饰层150与第一装饰层120之间。第三装饰层150具有暴露出透光区AA且与第一装饰开口120a重叠的第四装饰开口150a。第四装饰开口150a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完全地涵盖第一装饰开口120a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换言之,如第二装饰层130般,第三装饰层150靠近透光区AA的部分边缘也不超出第一装饰层120靠近透光区AA的部分边缘。[0136]若第一、二、三装饰层120、130、150整体的光学密度还是不足,装饰面板10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第四装饰层160,以增加装饰结构S的光学密度。第三装饰层150位于第四装饰层160与第二装饰层130之间。第四装饰层160具有暴露出透光区AA的第五装饰开口160a。第五装饰开口160a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完全地涵盖第一装饰开口120a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换言之,第四装饰层160靠近透光区AA的部分边缘也不超出第一装饰层120靠近透光区AA的部分边缘。[0137]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第二装饰层130外,第三、四装饰层150、160的厚度T3、T4也可大于第一装饰层120的厚度Tl,以确保装饰结构S的遮蔽性。但第三、四装饰层150、160的厚度T3、Τ4也无须大于第二装饰层130的厚度Τ2,以避免装饰结构S的渐层色差过大。举例而言,第一、二、三、四装饰层120、130、150、160的厚度Tl、Τ2、Τ3、Τ4以及遮光层140的厚度Τ5可分别为5?8微米(μπι)、26微米、15微米、15微米及I?5微米。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二、三、四装饰层120、130、150、160的厚度Τ1、Τ2、Τ3、Τ4及遮光层140的厚度Τ5均可视实际需求做其他适当设计。[01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二、三、四装饰层120、130、150、160可为浅色油墨(例如白色油墨),而遮光层140可为深色油墨(例如灰色或黑色油墨)。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二、三、四装饰层120、130、150、160及遮光层140的材质及颜色也可做其他适当设计。举例而言,在他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20的材质可选用光阻,此时,装饰结构S的内边界(即第一装饰开口120a)是由用微影制程形成的第一装饰层120定义出来,而微影制程可精确地制作出所欲形成的图案,从而装饰结构S的内边界可具有高边缘平整度,且内边界的位置精确。另一提的是,遮光层140也可为与第一、第二装饰层为材质及颜色相同者。[01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图4的装饰面板100A与图1的装饰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相较于装饰面板100,装饰面板100A可采用具有高光学密度的材质制作第二装饰层130,从而装饰面板100A可省去图1的第三、四装饰层150、160的设置,且仍保有足够的遮蔽性。在装饰面板100A中,第一、二装饰层120、130的厚度T1、T2以及遮光层140的厚度Τ5可分别为5?8微米、15?16微米、8?9微米,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014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5,图5的装饰面板100Β与图1的装饰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在装饰面板100Α中,第二角度β可小于第一角度α。详言之,假使图1的第一装饰层120定义出的第一装饰开口120a的边缘仍有不平整的情形,或欲进一步降低边缘不平整的现象,则可以进一步利用激光去除装饰面板100的第一装饰层120不平整的部分,激光去除作业较佳可重复利用用以图案化触控元件的激光制程,而构成图5的装饰面板100B。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装饰层120经激光修整后,第一装饰层120的第一侧面120d’会较为陡峭,而使得第一角度α大于第二角度β。举例而言,第一侧面120d’可呈现几近垂直。换言之,第一角度α可为70?90度。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角度α的大小是与激光修整的制程参数以及第一装饰层120选用的材质有关,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α也可为其他大于第二角度β的角度。[0141]在图1、图4及图5的装饰面板100、100Α、100Β中,第一装饰层120的第一装饰开口120a的面积可小于第二装饰层130的第二装饰开口130a的面积。换言之,第一装饰层120可凸伸至第二装饰层130外。然而,由于第一装饰层120的厚度Tl低,因此凸伸出来的部分第一装饰层120相对容易透光,从而可能造成装饰结构S渐层或年轮现象。对此,可利用激光方式去除第一装饰层120凸伸的部分,如此即可使得装饰结构S的颜色更均匀并改善渐层问题。以下以图6、图7具体说明。[014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图6的装饰面板100C与图1的装饰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图6的装饰面板IOOC是由图1的装饰面板100完全地去除第一装饰层120凸伸于第二装饰层130外的部分而获得。在装饰面板100C中,第一装饰开口120a可与第二装饰开口130a切齐。第一角度α可大于第二角度βO[014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7,图7的装饰面板100D与图5的装饰面板100Β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图7的装饰面板100D可由图1的装饰面板100去除第二装饰层130凸伸于第一装饰层120外的“一小部分”而构成。图7的装饰面板100D与图5的装饰面板100Β的差异在于:装饰面板100D的第一装饰层120被激光去除的部分,实际上相当小,故第一装饰层120被第二装饰层130暴露的第一顶面120c’可为曲面,而非图5的第一顶面120c呈现的平面。[014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8,图8的装饰面板100E与图1的装饰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图8的装饰面板100E可由图1的装饰面板100完全地去除第一、二、三、四装饰层120、130、150、160凸伸于遮光层140外的部分而构成。在装饰面板100E中,第一、二、三、四装饰层120、130、150、160的第一、二、四、五装饰开口120a、130a、150a、160a可与遮光层140的第三装饰开口140a切齐。上述去除第一、二、三、四装饰层120、130、150、160凸伸于遮光层140外的部分可利用激光作业完成,也可以其他的方式替代,例如可使用搭载有高硬度材料的机械式去除装置完成。[014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9,图9的装饰面板100F与图1的装饰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装饰面板100F与装饰面板100的差异在于:图9的第三装饰层150F并未如图1的第三装饰层150般暴露第二装饰层130的第二顶面130c。详言之,第二装饰层130的第二装饰开口130a暴露第一装饰层120的第一顶面120c的区域R。第三装饰层150F覆盖第二装饰层130的第二顶面130c、第二侧面130d并延伸至区域R。此时,较易透光的第一装饰层120凸伸于第二、三装饰层130U50F外的部分的宽度W可缩减,例如由300微米降至175微米,以使肉眼更不易发觉装饰结构S各区域的色差。此外,还可平缓化第二装饰层130的第二边缘凸起部134以及第一、第二装饰层120、130的阶梯落差。当然,宽度W也可进一步降至IOOum以下。另一提的是,同样地,装饰面板100F也可进一步进行激光修整制程,以部分或完全地去除第一装饰层120凸伸于第二、三装饰层130、150F外的部分。[014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0,图10的装饰面板100G与图1的装饰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装饰面板100G与装饰面板100的差异在于:装饰面板100G可选择性包括配置在第一装饰层120与第一基板110之间的光阻层170。光阻层170完全地遮蔽第一装饰层120的第一装饰开口120a的边缘且暴露出透光区AA。此时,装饰结构S的边界是由用微影制程形成的光阻层170定义出来,而微影制程可精确地制作出所欲形状的光阻层,从而装饰结构S可具有高边缘平整度。更进一步地说,光阻层170可同时完全遮蔽第一装饰层120的第一装饰开口120a的边缘以及第二装饰层130的第二装饰开口130a的边缘。此时,光阻层170可遮蔽第一装饰层120凸伸于第二装饰层130外的部分,以使肉眼更不易发觉装饰结构S各区域间的色差。[0147]另一提的是,上述实施例虽以装饰开口为例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也可应用在功能开口,例如红外线感测孔、光源孔、图案孔等。以下以图11、图12、图13、图14及图15为例说明。[014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1,图11的装饰面板100H与图1的装饰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在装饰面板100H中,第一装饰层120还具有不同于第一装饰开口120a的第一功能开口120e。第二装饰层130还具有不同于第二装饰开口130a的第二功能开口130e。遮光层140还具有不同于第三装饰开口140a的第三功能开口140e。第一功能开口120e、第二功能开口130e以及第三功能开口140e相重叠且暴露第一基板110的周边区BB。第一功能开口120e、第二功能开口130e以及第三功能开口140e用以暴露光电元件K。光电元件K例如为红外线感测器、指示光源或影像感测器。第二功能开口130e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完全涵盖第一功能开口120e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换言之,第二功能开口130e的面积大于第一功能开口120e的面积。装饰面板100H还可选择性地包括滤光图案180。遮光层140位于滤光图案180与第二装饰层130之间。滤光图案180可填满第三功能开口140e。滤光图案180还可进一步填满第二功能开口130e以及第一功能开口120e而与第一基板110接触。[014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2,图12的装饰面板1001与图11的装饰面板100H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请参照图11及图12,装饰面板1001与装饰面板100H的差异在于:装饰面板1001较装饰面板100G少了滤光图案170、第一装饰层120被第三功能孔140e暴露的部分以及第二装饰层130被第三功能孔140e暴露的部分。图11的装饰面板100H可利用激光去除凸伸于遮光层140外的部分第一、二装饰层120、130,以使得第一、二装饰层120、130及遮光层140的三层叠构的侧面120d、130d、140d均对齐而呈现垂直状,进而获得如图12的装饰面板1001。在装饰面板1001中,第一功能开口120e、第二功能开口130e以及第三功能开口130d切齐。装饰面板1001边缘平整,且无渐层现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限制侧面120d、130d、140d均需对齐。[015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3,图13的装饰面板100J与图11的装饰面板100H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在装饰面板100J中,第一装饰层120可不具有第一功能开口120e,第二装饰层130可不具有第二功能开口130e。在装饰面板100J中,第一装饰层120以及第二装饰层130可完全覆盖第三功能开口140e。滤光图案180可填入第三功能开口140e而与第二装饰层130接触。[0151]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4,图14装饰面板100K与图13的装饰面板100J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装饰面板100K还包括配置在遮光层140与第二装饰层130之间的第三装饰层150。第三装饰层150可完全覆盖第三功能开口140e。滤光图案180可填满第三功能开口140e并与第三装饰层150接触。[0152]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5,图15的装饰面板100L与图14的装饰面板100K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在装饰面板100L中,第三装饰层150可不完全地覆盖第三功能开口140e。第三装饰层150可具有与第三功能开口140e重叠的第四功能开口150e。滤光图案180可填满第三功能开口140e、第四功能开口150e并与第二装饰层130接触。另一提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滤光图案180也可省略不设。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图13、图14、图15的装饰面板100J、100K、100L中,遮光层140的第三功能开口140e可被第一装饰层120及第二装饰层130中至少一者完全覆盖。如此,当配置在第三功能开口140e后方的光电元件K(例如光源)开启时,使用者方易于察觉第三功能开口140e的轮廓,当光电元件K(例如光源)未开启时,使用者并不易察觉第三功能开口140e的轮廓。意即,透过第一装饰层120及第二装饰层130中至少一者完全覆盖遮光层140的第三功能开口140e的技术手段,装饰面板100J、100K、100L可使功能孔(即第三功能开口140e)具有隐蔽性设计。[0153]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7A为图16的装饰面板的上视示意图。特别是,图16是对应于图17A的剖线C-C’。请参照图16及图17A,装饰面板100M与图1的装饰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在装饰面板100M中,第一装饰层120可为图案化装饰层。第一装饰层120可具有暴露出第一基板110的至少一个装饰孔120f。第二装饰层130覆盖第一装饰层120并填入的装饰孔120f。第一装饰层120与第二装饰层130可具有不相同的颜色,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装饰层120可由珍珠白油墨所构成,而第二装饰层130可由白色油墨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两者颜色可相反,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20与第二装饰层130可以包括不同色系的颜色或是同色系的颜色,但较佳能以肉眼区分出两者颜色的差异。在较佳实施例中,只有第一装饰层120与第二装饰层130的其中一者具有珍珠色系或金属光泽,以与另一者的颜色有更明显的区别并呈现立体感。如图17A所示,第一装饰层120可具有多个装饰孔120f,填入装饰孔120f而被第一装饰层120暴露的部分第二装饰层130与第一装饰层120可构成特殊图案,例如图17A所示的棋盘格图案,此特殊图案可增添装饰面板100M的设计感。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图1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7B的剖线C-C’也对应图16。请参照图17B,在装饰面板100M’中,第一装饰层120可包括多个装饰图案120g,多个装饰图案120g定义出一个装饰孔120f。第二装饰层130可填满多个装饰图案120g之间的区域(即一个装饰孔120f)。填入装饰孔120f而被第一装饰层120暴露的部分第二装饰层130与多个装饰图案120g可构成增添装饰面板100M’的设计感的特殊图案,例如图17B所示的多圆点图案。需说明的是,上述的特殊图案并不限于图17A的棋盘格、图17B的多圆点,特殊图案的实际样态可视实际的需求做不同的设计。利用较薄的第一装饰层120的设计,可使得后续膜层的起伏较不明显,进而使得后续设置在遮光层140上的元件,例如触控电极及/或触控信号传输走线,信赖性较好。[0154]以上的描述着重在装饰面板各膜层靠近第一基板中心的堆叠结构。以下开始说明装饰面板各膜层靠近第一基板边缘的堆叠结构。在此之前,先说明装饰面板的制程。装饰面板的制程有中片(或称母片)制程与小片制程之分,其中前者主要是先在一大块母片上形成上述多个装饰结构,之后再分离成分别承载多个装饰结构的多个的第一基板。为了避免分离母片时破坏装饰结构,通常装饰结构的外边缘会与母片上的分离线相隔预定距离,因此分离母片而得的第一基板边缘与其上装饰结构会相隔区域,此区域会透光而不利于装饰面板整体美感。因此,如采取中片制程制作装饰面板,则可在上述区域形成修饰层,以避免漏光,其结构示出如图18A。[0155]图18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特别是,图18A示出图1装饰面板100边缘的结构。请参照图18A,装饰面板100可选择性地包括修饰层190。修饰层190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的周边区BB上且暴露透光区AA。遮光层140配置在修饰层190与第二装饰层130之间。第一装饰层120(示出于图1)、第二装饰层130(示出于图1)以及遮光层140(示出于图1)组成装饰结构S。装饰结构S具有定义第一装饰开口120a、第二装饰开口130a以及第三装饰开口140a的内边缘Sa以及包围内边缘Sa的外边缘Sb。装饰结构S的外边缘Sb与第一基板110的边缘相隔区域Q,而修饰层190覆盖区域Q。若装饰面板100是以中片制程备制,则第一基板110的侧面IlOc可能具有微凹陷。微凹陷可能是在将母板分离成多个第一基板的过程中所留下的。若装饰面板100是采用小片制程备制,则第一基板110的侧面IlOc可能具有强化层,例如离子交换层。[0156]此外,装饰面板100可选择性包括胶材192。第一基板110具有承载面110a、相对于承载面IlOa的触控面IlOb以及连接承载面IlOa与触控面IlOb的侧面110c。承载面IlOa位于装饰结构S的第一装饰层120与触控面IlOb之间。胶材192覆盖第一基板110的侧面110c。胶材190可吸收施加于装饰面板100的冲击力,而有助于装饰面板100强度的提升。[0157]图18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的剖面示意图。特别是,图18B示出图4的装饰面板100A各膜层靠近第一基板边缘的堆叠结构。请参照图18B,第一装饰层120在靠近第一基板110边缘的部分可进一步延伸到第一基板110的侧面110c。通过第一装饰层120较薄的特性,可以较容易施作在第一基板110侧面IlOc而不易发生垂流的问题。此夕卜,通过第一装饰层120较薄的特性,装饰结构S在靠近第一基板110边缘处也可具有边缘平整的功效。上述装饰面板可进行后续制程以形成触控装置。以装饰面板制成的触控装置可有许多种类。以下以图19至图25为例说明,但不限于此。[0158]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9的实施例中,触控元件结构200可先形成在第二基板300上,然后将第二基板300透过第一粘着层400贴合至装饰面板100,而形成触控装置1000。触控装置1000包括装饰面板100、触控元件结构200以及与触控元件结构200电性连接的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装饰面板100的第一装饰开口120a、第二装饰开口130a以及第三装饰开口140a暴露触控元件结构200。装饰结构S的遮光层140(示出于图1)遮蔽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触控装置1000还包括第二基板300。第二基板300可位于装饰结构S与触控元件结构200之间。触控装置1000还包括第一粘着层400。第二基板300位于第一粘着层400与触控元件结构200之间。[0159]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图20的实施例中,触控元件结构200可先形成在第二基板300上,然后将触控元件结构200透过第一粘着层400贴合至装饰面板100,而形成触控装置1000A。触控装置1000A包括装饰面板100、触控元件结构200以及与触控元件结构200电性连接的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装饰面板100的第一装饰开口120a、第二装饰开口130a以及第三装饰开口140a暴露触控元件结构200。装饰结构S的遮光层140(示出于图1)遮蔽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触控装置1000还包括第二基板300。装饰结构S可位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300之间。触控装置1000A还包括第一粘着层400。第一粘着层400可位于装饰结构S与触控元件结构200之间且与装饰结构S及触控元件结构200接触。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触控元件结构200也可直接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0160]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图21的实施例中,触控元件结构200B可包括彼此平行的多个第一触控单元202以及彼此平行且与第一触控单元202交错的多个第二触控单元204。第一触控单元202、第二触控单元204可先分别形成在第二基板300的相对二表面300a,然后再以第一触控单元202面向装饰结构S的方式贴合至装饰面板100,进而形成触控装置1000B。触控装置1000B包括装饰面板100、触控元件结构200B以及与触控元件结构200B电性连接的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装饰面板100的第一装饰开口120a、第二装饰开口130a以及第三装饰开口140a暴露触控元件结构200B。装饰结构S的遮光层140(示出于图1)遮蔽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触控装置1000还包括第二基板300。装饰结构S可位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300之间。触控装置1000B还包括第一粘着层400。第一粘着层400可位于装饰结构S与第一触控单元202之间并与装饰结构S以及第一触控单元202接触。另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单元202也可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第二触控单元204则可设在第二基板300的任一表面300a上。[0161]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2的触控装置1000C与图19的触控装置1000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图22的触控装置1000C与图19的触控装置1000的差异在于:第一基板Iioc与第一基板110的形状不同。详言之,第一基板IlOC的承载面IlOa及触控面IlOb可皆为平面,而第一基板IlOC的侧面IlOc可为凸面。[0162]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3的触控装置1000D与图19的触控装置1000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图23的触控装置1000D与图19的触控装置1000的差异在于:第一基板IlOD与第一基板110的形状不同。详言之,第一基板IlOD的承载面IlOa可为平面,而第一基板IlOD的触控面IlOb及侧面IlOc可皆为凸面。[0163]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4的触控装置1000E与图19的触控装置1000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图24的触控装置1000E与图19的触控装置1000的差异在于:第一基板IlOE与第一基板110的形状不同。详言之,第一基板IlOE的承载面IlOa可为凹面,而第一基板IlOE的触控面IlOb可为凸面。即第一基板IlOE可为弧型基板。[0164]图2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图25A的实施例中,触控元件结构200F包括彼此平行的多个第一触控单元202以及彼此平行且与第一触控单元202交错的多个第二触控单元204。第一触控单元202、第二触控单元204可先分别形成在第二基板300、第三基板500上。在图25A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单元202、第二触控单元204可利用同向贴附的方式与装饰面板100贴合,第一触控单元202、第二触控单元204与装饰面板100贴合后,第一触控单元202、第二触控单元204可同时面向上。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单元202、第二触控单元204也可以相对贴附、背对贴附或同时面向下贴附的方式与装饰面板100贴合。[0165]请参照图25A,触控装置1000F包括上述的装饰面板100以及触控元件结构200F。触控装置1000F还包括第二基板300、第三基板500。触控元件结构200F的第一触控单元202、第二触控单元204分别配置在第二基板300、第三基板500上。第二基板300位于第一基板110(示出于图1)与第三基板500之间。触控装置1000F还包括配置在装饰结构S与第二基板300之间的第一粘着层400。触控装置1000F还包括配置在第二基板300与第三基板500之间的第二粘着层600。[0166]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粘着层400在方向d上的厚度T6可大于第二粘着层600在方向d上的厚度T7。第二基板300在方向d上的厚度T8可小于第三基板500在方向d上的厚度T9。举例而言,第一基板110在方向d上的厚度TlO例如为0.8厘米,第二基板300在方向d上的厚度T8例如为30微米,第三基板500在方向d上的厚度T9例如为100微米。第一粘着层400在方向d上的厚度T6例如为90微米,第二粘着层600在方向d上的厚度T7例如为30微米。图25B为图25A的触控装置的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25B,值得一提的是,当第二基板300、第三基板500为薄膜时,较佳的设计是,靠近装饰面板100的第一基板110的第二基板300比其他基板(例如第三基板500)的厚度小,以利贴合。详言之,装饰面板100的装饰结构S整体的厚度较厚且装饰结构S的表面凹凸不平,因此当靠近装饰面板100的第二基板300的厚度小时,第二基板300易于弯曲,进而浮贴地贴附在装饰面板100上。另一提的是,用以与装饰结构S接触的第一粘着层400的厚度T8也大于第二基板300与第三基板500之间的第二粘着层600的厚度T7。此设计将有利于装饰面板100用做彩色装饰覆盖板,因为彩色装饰覆盖板的装饰结构S的整体厚度通常较厚且装饰结构S的表面凹凸不平,因此较厚的第一粘着层400可填补装饰结构S凹凸不平的表面,进而使装饰结构S与第一粘着层400之间不易残存气泡,以提供触控装置1000F良好的信赖性。另夕卜,当第二基板300较薄时,令第三基板500较厚,可保护触控元件结构200F,以免其于刮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粘着层400的厚度进一步比第二基板300的厚度大。[0167]图26示出图25A的第二基板与图25A的第三基板。请参照图25A及图26,第二基板300上配置有与第一触控单元202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垫pi。第三基板500上配置有与第二触控单元204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垫p2。第二基板300与第三基板500重叠且具有暴露出第二接垫P2的缺口300b。第一接垫pi与第二接垫p2可排成一列。在此设置下,一个软性电路板F可同时与第一接垫pi及第二接垫p2接合。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图25A的第二基板300上的第一接垫p1、图25A的第三基板500上的第二接垫p2也可以其他适当方式配置。以下以图27为例说明。[0168]图27示出图25A的第二基板与图25A的第三基板。请参照图25A及图27,第二基板300上配置有与第一触控单元202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垫pi。第三基板500上配置有与第二触控单元204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垫p2。第二基板300与第三基板500重叠。第二基板300与第三基板500错位而暴露出第三基板600上的第二接垫p2。第一接垫pi与第二接垫P2错开。在此设置下,可利用具有分岔结构的软性电路板F’同时与第一接垫p1、第二接垫p2接合。当然,可以先利用两个独立的软性电路板F1、F2分别与第一接垫p1、第二接垫p2接合后,再将软性电路板Fl、F2连接在一起。[0169]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8的触控装置1000J与图19的触控装置1000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触控装置1000J与触控装置1000的差异在于:图28的触控元件结构200J与图19的触控元件结构200不同。详言之,触控元件结构200J包括配置于第二基板300上的透明体212。透明体212具有多个开口212a,而金属网状图案214填入透明体212的开口212a中。金属网状图案214在垂直于第二基板300的方向d2上的高度Hl小于或等于透明体212在方向d2上的高度H2。在本实施例中,透明体212的开口212a可为贯孔,且暴露出第二基板300的表面300c。金属网状图案214填入呈贯孔的开口212a中而与第二基板300的表面300c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元件结构200J可设置于第二基板300与装饰面板100之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基板300亦可设置于装饰面板100与触控元件结构200J之间。此外,触控元件结构200J亦可应用在其它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0170]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9的触控装置1000K与图19的触控装置1000J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触控装置1000K与触控装置1000J的差异在于:图29的触控元件结构200K与图19的触控元件结构200J略有不同。详言之,触控元件结构200K的透明体212的开口212b与触控元件结构200J的透明体212的开口212a不同。开口212b可为凹陷而不贯穿透明体212本身。金属网状图案214填入透明体212的开口212b,但不与第二基板300的表面300c接触。当然,触控元件结构200K亦可应用在其它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0171]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0的触控装置1000L与图19的触控装置1000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触控装置1000L与触控装置1000的差异在于:图30的触控元件结构200L与图19的触控元件结构200不同;图30的第二基板300L与图19的第二基板300不同。详言之,第二基板300J具有多个凹陷300d,而触控元件结构200L的金属网状图案214可填入第二基板300L的凹陷300d中。当然,触控元件结构200L亦可应用在其它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0172]图25A触控装置1000F可进一步与显示面板结合,而构成触控显示装置。以下以图31为例说明。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触控显示装置2000包括触控装置1000F以及与触控装置1000F连接的显示面板1100。显示面板1100包括与触控装置1000F共用的第三基板500、相对于第三基板500的第四基板700以及位于第三基板500与第四基板700之间的显示介质800。在图31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单元202可位于装饰面板100与第二基板300之间。第二触控单元204可位于第二基板300与第三基板500之间。即第一触控单元202、第二触控单元204是以同向贴附的方式与装饰面板100结合。[0173]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2的触控显示装置2000A与图31的触控显示装置2000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以下就二者相异处做说明,二者相同处便不再重述。触控显示装置2000A与触控显示装置2000的差异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00A的触控装置1000G与触控显示装置2000的触控装置1000F略有不同。在触控显示装置2000A的触控装置1000G中,第一触控单元204与第二触控单元204皆位于第二基板300与第三基板500之间。即第一触控单元202、第二触控单元204是以相对贴附的方式与装饰面板100贴合。[0174]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触控元件结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33,触控元件结构200可包括了多个第一电极垫202a、多个第二电极垫204a、多个连接部202b、多桥接部204b以及绝缘层GI。各连接部202b连接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垫202a。多个第一电极垫202a与多个连接部202b串接为第一触控单元202。各桥接部204b连接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垫204a。多个第二电极垫204a与多个桥接部204b串接为第二触控单元204。第一触控单元202与第二触控单元204交错,而第一触控单元202与第二触控单元204之间是利用绝缘层GI达到绝缘配置。绝缘层GI可包括无机绝缘层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或有机绝缘层例如环氧树脂。绝缘层GI例如包括多个岛状的绝缘结构设置在桥接部204b与连接部202b之间,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层GI也可以是条状的绝缘结构或是整面地覆盖在透光区中。本设计可以利用第一电极垫202a与第二电极垫204a之间的边缘效应来进行触控感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垫202a、第二电极垫204b以及连接部202b可利用同一层图案化电极层例如第一图案化电极层所构成,而桥接部204b可利用另一层图案化电极层例如第二图案化电极层。第一电极垫202a与第二电极垫204a可分别与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的一端电性连接,且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的另一端则可与驱动单元(未示出)电性连接。[0175]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触控元件结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34,触控元件结构200’包括复数条电极206以及复数个电极垫208,且各电极206与各电极垫208为绝缘配置。本设计可以利用电极206与电极垫208之间的边缘效应来进行触控感测。电极206以及电极垫208可由同一层图案化电极层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电极206以及电极垫208可分别与连接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的一端电性连接,且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的另一端则可与驱动单元(未示出)电性连接。[0176]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触控元件结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35,触控元件结构200’’包括双层图案化电极层的电容感测结构,其中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05与第二图案化电极层207间配置有绝缘层GI以构成复数个电容感测结构,绝缘层GI例如可以是基板,或是有机光阻层。电容感测结构用以提供触控感测功能。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05包括复数条第一电极205a,第二图案化电极层207包括复数条第二电极207a,且第一电极205a与第二电极207a是为交叉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05a与第二电极207a可分别为直条状电极,且在垂直投影方向X观察第一电极205a与第二电极207a大体上为垂直交叉设置,但不以此为限。第一电极205a与第二电极207a的重叠面积或线宽可视感应电容值的考量分别加以调整,且第二电极207a的面积或线宽较佳大于第一电极205a的面积或线宽,但不以此为限。第一电极205a与第二电极207a分别与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的一端电性连接,且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10的另一端则可与驱动单元(未示出)电性连接。上述各电极可以是由透明电极或是金属网格电极所组成。[0177]上述图33、图34、图35的触控元件结构200、200’、200’’可直接或经适当的变化后应用在图19至图30的触控感测装置中,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据以实施,在此便不再逐一详述。[0178]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面板及触控装置中,装饰结构靠近触控孔的边界可由第一装饰层靠近触控孔的边界来决定,由于第一装饰层的厚度小于第二装饰层的厚度,因此在第一装饰层形成的过程中,第一装饰层的边缘形状易于控制,进而使装饰结构不易发生边缘不平整的问题,且可使边界的位置较准确。此外,由于第二装饰层的厚度大于第一装饰层的厚度,较厚的第二装饰层可使装饰结构具有较高的光学密度,而使装饰结构在改善边缘不平整的同时仍保有良好的遮蔽性。至于较厚的第二装饰层所造成较厚的装饰结构可通过较厚的第一粘着层及/或较薄的第二基板来补偿,以提供触控装置良好的信赖性。[017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具有透光区以及该透光区外的周边区;第一装饰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该周边区上;第二装饰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该周边区上,该第一装饰层位于该第二装饰层与该第一基板之间;以及遮光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该周边区上,该第二装饰层位于该遮光层与该第一装饰层之间,该第一装饰层、该第二装饰层以及该遮光层分别具有暴露出该透光区且相重叠的第一装饰开口、第二装饰开口以及第三装饰开口,该第二装饰开口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地涵盖该第一装饰开口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该第一装饰层与该第二装饰层在方向上堆叠,而该第二装饰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该第一装饰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开口、该第二装饰开口以及该第三装饰开口用以暴露触控元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层具有面向该第一基板的第一底面、相对于该第一底面的第一顶面以及连接该第一底面以及该第一顶面的第一侧面,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一侧面相交于第一交界,该第一交界为该第一装饰开口的边缘,第一参考平面相切于该第一侧面且通过该第一交界,第二参考平面相切于该第一底面且通过该第一交界,该第一参考平面与该第二参考平面在该第一装饰层的材质内夹有第一角度,该第二装饰层具有面向该第一基板的第二底面、相对于该第二底面的第二顶面以及连接该第二底面以及该第二顶面的第二侧面,该第二底面与该第二侧面相交于第二交界,该第二交界为该第二装饰开口的边缘,第三参考平面相切于该第二侧面且通过该第二交界,第四参考平面相切于该第二底面且通过该第二交界,该第三参考平面与该第四参考平面在该第二装饰层的材质内夹有第二角度,而该第二角度大于该第一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开口的面积小于该第二装饰开口的面积,且该第一装饰层朝该透光区的方向凸伸至该第二装饰层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层具有面向该第一基板的第一底面、相对于该第一底面的第一顶面以及连接该第一底面以及该第一顶面的第一侧面,该第一顶面与该第一侧面相交于第一交界,该第一交界为该第一装饰开口的边缘,第一参考平面相切于该第一侧面且通过该第一交界,第二参考平面相切于该第一底面且通过该第一交界,该第一参考平面与该第二参考平面在该第一装饰层的材质内夹有第一角度,该第二装饰层具有面向该第一基板的第二底面、相对于该第二底面的第二顶面以及连接该第二底面以及该第二顶面的第二侧面,该第二顶面与该第二侧面相交于第二交界,该第二交界为该第二装饰开口的边缘,第三参考平面相切于该第二侧面且通过该第二交界,第四参考平面相切于该第二底面且通过该第二交界,该第三参考平面与该第四参考平面在该第二装饰层的材质内夹有第二角度,而该第一角度大于该第二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开口的面积小于该第二装饰开口的面积,且该第一装饰层朝该透光区的方向凸伸至该第二装饰层外。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开口与该第二装饰开口切齐。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度为70度至90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开口、该第二装饰开口以及该第三装饰开口切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装饰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该周边区上,该第二装饰层位于该第三装饰层与该第一装饰层之间,该第一装饰层具有面向该第一基板的第一底面、相对于该第一底面的第一顶面以及连接该第一底面以及该第一顶面的第一侧面,该第一顶面与该第一侧面相交于第一交界,该第一交界为该第一装饰开口的边缘,该第二装饰层具有面向该第一基板的第二底面、相对于该第二底面的第二顶面以及连接该第二底面以及该第二顶面的第二侧面,该第二顶面与该第二侧面相交于第二交界,第二交界为该第二装饰开口的边缘,该第二装饰开口暴露该第一顶面的区域,该第三装饰层覆盖该第二顶面、该第二侧面并延伸至该区域上,该第三装饰层具有暴露出该透光区且与该第一装饰开口重叠的第四装饰开口,而该第四装饰开口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地涵盖该第一装饰开口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阻层,配置在该第一装饰层与该第一基板之间,该光阻层完全地遮蔽该第一装饰层的该第一装饰开口的边缘且暴露出该透光区。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阻层完全地遮蔽该第二装饰层的该第二装饰开口的边缘。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层包括第一中央部以及包围该第一中央部且相对于该第一中央部凸起的第一边缘凸起部,该第一中央部与该第一边缘凸起部在该方向上存在第一高度差,该第二装饰层包括第二中央部以及包围该第二中央部且相对于该第二中央部凸起的第二边缘凸起部,该第二中央部与该第二边缘凸起部在该方向上存在第二高度差,而该第二高度差大于该第一高度差。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层还具有不同于该第一装饰开口的第一功能开口,该第二装饰层还具有不同于该第二装饰开口的第二功能开口,该遮光层还具有不同于该第三装饰开口的第三功能开口,该第一功能开口、该第二功能开口以及该第三功能开口重叠且暴露该周边区,而该第二功能开口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涵盖该第一功能开口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功能开口、该第二功能开口以及该第三功能开口用以暴露光电元件。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功能开口、该第二功能开口以及该第三功能开口切齐。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还具有不同于该第三装饰开口的第三功能开口,而该第一装饰层以及该第二装饰层完全覆盖该第三功能开口。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装饰层,配置在该遮光层与该第二装饰层之间,而该第三装饰层完全覆盖该第三功能开口。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装饰层,配置在该遮光层与该第二装饰层之间,而该第三装饰层具有与该第三功能开口重叠的第四功能开口。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修饰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该周边区上且暴露该透光区,该第一装饰层、该第二装饰层以及该遮光层组成装饰结构,该遮光层配置在该修饰层与该装饰结构之间,该装饰结构具有定义该第一装饰开口、该第二装饰开口以及该第三装饰开口的的内边缘以及包围该内边缘的外边缘,该装饰结构的该外边缘与该第一基板的边缘相隔区域,而该修饰层覆盖该区域。2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具有透光区以及该透光区外的周边区;第一装饰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该周边区上;第二装饰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该周边区上,该第一装饰层位于该第二装饰层与该第一基板之间;一遮光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该周边区上,该第二装饰层位于该遮光层与该第一装饰层之间,该第一装饰层、该第二装饰层以及该遮光层分别具有暴露出该透光区且相重叠的第一装饰开口、第二装饰开口以及第三装饰开口,该第二装饰开口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地涵盖该第一装饰开口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该第一装饰层与该第二装饰层在方向上堆叠,而该第二装饰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该第一装饰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触控元件结构,该第一装饰开口、该第二装饰开口以及该第三装饰开口暴露至少部分该触控元件结构;以及触控信号传输线路,与该触控元件结构电性连接,该遮光层遮蔽至少部分该触控信号传输线路。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元件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以及与该些第一触控单元交错的多个第二触控单元,该触控装置还包括:第二基板,该些第一触控单元位于该第二基板上;第三基板,该些第二触控单元位于该第三基板上,该第二基板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第一粘着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第二粘着层,配置在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三基板之间。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粘着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该第二粘着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在该方向上的厚度小于该第三基板在该方向上的厚度。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粘着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该第二基板在该方向上的厚度。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基板以及第一粘着层,该触控元件结构位于该第二基板上,该第一粘着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元件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以及多个第二触控单元,该些第一触控单元与该些第二触控单元分别形成在该第二基板的相对二表面。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基板以及第一粘着层,该触控元件结构包括位于该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第一触控单元以及与该些第一触控单元交错的多个第二触控单元位于该第二基板上,该第一粘着层配置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隔层位于该第二装饰层与该遮光层之间。【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812206SQ201420103427【公开日】2014年9月3日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发明者】苏国彰,黄湘霖,王文俊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