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6856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包括壳体、十六根针脚和烧录模块,所述十六根针脚沿壳体的接口处伸出,所述烧录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十六根针脚中的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连接所述烧录模块的烧录端。本实用新型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通过针脚与烧录模块的烧录端连接,可以直接对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进行更新升级,无需将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拆卸开,操作简单、节省时间,而且不会损坏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本身,提高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OBD智能设备更新或烧录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更新或烧录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的普及,OBD (On Board Diagnostics,翻译成中文是:车载自动诊断系统)作为汽车唯一对外的接口。OBD智能设备和OBD汽车检测工具也越来越被大众和专业人员使用。OBD接口通常只是作为OBD智能设备与汽车进行数据交互通讯使用,通过OBD接口读取车辆的实时数据,如故障、车况等参数。国际汽车委员协会SAE,ISO定义的标准OBD接口为16针脚。其中1,3,8,9,11,12,13为空闲针脚给汽车厂商自定义功能所用,而大部分汽车厂商都没有实际使用到上述空闲针脚。对于OBD智能设备和OBD检测工具而言自然也没有连接这些空闲针脚。OBD智能设备和OBD汽车检测工具固件的更新需要拆开其本身外壳,在其电路板上对其进行固件升级更新,甚至要拆下其上的芯片或模块进行固件更新,存在操作繁琐,时间冗长,更新过程中容易损坏OBD智能设备本身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以快速进行更新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
[000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包括壳体、十六根针脚和烧录模块,所述十六根针脚沿壳体的接口处伸出,所述烧录模块设置于壳体内;
[0005]所述十六根针脚中的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连接所述烧录模块的烧录端。
[0006]进一步地,所述十六根针脚中包括多根空闲针脚,所述多根空闲针脚中的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连接所述烧录模块的烧录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空闲针脚通过控制开关与所述烧录模块的烧录端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指示灯,当控制开关闭合时,指示灯亮起。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多根空闲针脚包括第1、3、8、9、11、12和/或13针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十六根针脚中包括多根工作针脚,所述多根工作针脚中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通过双向开关分别与烧录模块的工作端和烧录端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通过针脚与烧录模块的烧录端连接,可以直接对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进行更新升级,而且无需将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拆卸开,操作简单、节省时间,而且不会损坏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本身,提高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结构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参照图1和图2,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包括壳体100、十六根针脚200和烧录模块300,所述十六根针脚200沿壳体100的接口 101处伸出,所述烧录模块300设置于壳体100内;所述十六根针脚200中的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连接所述烧录模块300的烧录端。所述烧录模块300可以是芯片、单片机或其他功能模块等可以进行更新烧录的模块,烧录模块300设置有工作端和烧录端,如单片机上的各种引脚,其中包括烧录引脚和其他功能的工作引脚。本实施例中,所述十六根针脚200沿壳体100的接口 101处伸出形成国际汽车委员协会SAE,ISO定义的标准OBD接口 101。本实用新型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通过针脚与烧录模块300连接,可以通直接对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进行更新升级,而且无需将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拆卸开,操作简单、节省时间,而且不会损坏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本身,提高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使用寿命。比如,需要对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内的某个模块进行更新,可以直接使用与OBD接口 101适配的升级设备插接,两者对接后直接通过对应的空闲针脚进行数据交互升级。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十六根针脚200中包括多根空闲针脚,多根空闲针脚中的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连接所述烧录模块300的烧录端,这样无需过多的线路布置,不占用工作针脚,实现简单,操作快捷。在一实施例中,空闲针脚通过烧录引线201与烧录模块300的烧录端连接;而十六根针脚200中的工作针脚则分别通过信号通信引线203、电源供电线202等与烧录模块300的其他功能端连接,完成正常的数据交互等工作。
[0020]参照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空闲针脚通过控制开关2011与所述烧录模块300的烧录端连接,即在烧录引线201上设置控制开关2011。可以控制对烧录模块300的更新情况,当控制开关2011闭合时,烧录模块300与空闲针脚通路,可以进行烧录;当控制开关2011打开时,烧录模块300与空闲针脚断路,不可以进行烧录。本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00上设置指示灯,当控制开关2011闭合时,指示灯亮起,说明指定的空闲针脚已经与烧录模块300通路,可以完成烧录的数据交互。
[0021]本实施例中,上述多根空闲针脚包括第1、3、8、9、11、12和/或13针脚,也就是说,可以使用OBD接口 101处的十六根针脚200中的第1、3、8、9、11、12和/或13针脚,连接烧录模块300的烧录端,而不会影响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正常使用。
[0022]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包括壳体100、十六根针脚200和烧录模块300,所述十六根针脚200沿壳体100的接口 101处伸出,所述烧录模块300设置于壳体100内;所述十六根针脚200中包括多根工作针脚,所述多根工作针脚中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通过双向开关2033分别与烧录模块300的烧录端和对应功能的工作端连接。比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需要对烧录模块300进行烧录的时候,拨动双向开关2033,使工作针脚的信号通信引线203与烧录引线2032连接;当不需要烧录时,拨动双向开关2011,使信号通信引线203与信号通讯引线2031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双向开关不可以设置在电源供电线202上,以保证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不会断电,进而完成更新。
[0023]本是实施例中,所述烧录模块300可以是芯片、单片机或其他功能模块等可以进行更新烧录的模块。本实施例中,所述十六根针脚200沿壳体100的接口 101处伸出形成国际汽车委员协会SAE,ISO定义的标准OBD接口 101。本实用新型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多根工作针脚中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通过双向开关2011分别与烧录模块300的烧录端或对应功能的工作端连接,可以通过拨动双向开关2011控制升级设备直接与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对接进行更新升级,而且无需将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拆卸开,操作简单、节省时间,而且不会损坏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本身,提高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使用寿命。比如,需要对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内的某个烧录模块进行更新,可以直接使用与OBD接口 101适配的升级设备插接,然后拨动双向开关2011,使烧录引线2032与指定的烧录端通路,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与升级设备两者对接后直接通过对应的工作针脚进行数据交互,完成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的更新。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十六根针脚和烧录模块,所述十六根针脚沿壳体的接口处伸出,所述烧录模块设置于壳体内; 所述十六根针脚中的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连接所述烧录模块的烧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六根针脚中包括多根空闲针脚,所述多根空闲针脚中的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连接所述烧录模块的烧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闲针脚通过控制开关与所述烧录模块的烧录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指示灯,当控制开关闭合时,指示灯亮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空闲针脚包括第1、3、8、9、11、12和/或13针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BD接口更新智能设备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六根针脚中包括多根工作针脚,所述多根工作针脚中一根针脚或多根针脚通过双向开关分别与烧录模块的工作端和烧录端连接。
【文档编号】G06F9/445GK204155264SQ201420539134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8日
【发明者】刘笑涡 申请人:深圳市芯方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