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壳以及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862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保护壳以及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保护壳以及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科技的跃进,许多移动装置,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皆以触控面板取代传统的键盘或鼠标作为输入装置,以达到体积轻巧化以及使用便利化等需求。

一般而言,触控面板会以覆盖板覆盖触控元件,以提供触控元件适当的保护。覆盖板通常采用玻璃板,以提升触控面板抗刮的能力。由于玻璃板在弯折后,其边缘转角容易因应力集中而难以承受外力的冲击,因此,通常不会通过弯折覆盖板,来保护触控面板的边缘转角。是以,为了提升触控面板边缘转角的耐冲击能力,使用者得额外购置可保护触控面板边缘转角的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壳以及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其可保护容纳在其中的元件(如触控元件),且可提升所述元件的边缘转角的耐冲击能力。

本发明的一种保护壳,其包括壳体、覆盖板以及第一粘着层。壳体具有贯孔。覆盖板覆盖贯孔且通过第一粘着层固定在壳体上,其中壳体与覆盖板的材质为异质材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还具有沟槽。沟槽的宽度大于贯孔的宽度,且沟槽的深度小于贯孔的深度。覆盖板位于沟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沟槽的深度大于覆盖板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沟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覆盖板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的材质包括金属或塑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覆盖板的材质包括玻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覆盖板的表面包括平面、曲面或上述两 者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粘着层为热固化粘着层或光固化粘着层。

本发明的一种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其包括上述的保护壳以及触控元件。触控元件位于覆盖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还具有沟槽。沟槽的宽度大于贯孔的宽度,且沟槽的深度小于贯孔的深度。覆盖板以及触控元件位于沟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还包括上盖。上盖位于沟槽中,且触控元件位于上盖与覆盖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还包括显示单元。显示单元位于沟槽中,且显示单元位于触控元件与覆盖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覆盖板具有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一面与壳体接合,且第一面为触控操作面。触控元件配置在第二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还包括显示单元以及第二粘着层。显示单元位于沟槽中,且显示单元通过第二粘着层与触控元件接合,其中触控元件位于显示单元与覆盖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还包括显示单元以及第二粘着层。显示单元位于沟槽中,其中触控元件配置在显示单元上,且触控元件通过第二粘着层与覆盖板接合,其中触控元件位于显示单元与覆盖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覆盖板具有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一面与壳体接合,且第一面为触控操作面。触控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图案层以及第二电极图案层。第二电极图案层配置在第二面上。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还包括显示单元以及第二粘着层。显示单元位于沟槽中,其中第一电极图案层配置在显示单元上,且第一电极图案层通过第二粘着层与覆盖板接合,其中第一电极图案层以及第二电极图案层位于显示单元与覆盖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沟槽的深度大于覆盖板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沟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覆盖板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的材质包括金属或塑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覆盖板的材质包括玻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覆盖板的表面包括平面、曲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粘着层为热固化粘着层或光固化粘着层。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中,保护壳以及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将覆盖板以及可提升耐冲击能力的壳体通过第一粘着层整合为一体。因此,保护壳以及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可保护容纳在其中的元件,且可提升所述元件的边缘转角的耐冲击能力。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保护壳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2A至图2C是图1B中覆盖板的其他种实施型态;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保护壳的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4及图5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种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20A、20B:具有触控功能的保护壳;

100、200:保护壳;

110、210:壳体;

120、220:覆盖板;

130、230:第一粘着层;

240:第二粘着层;

AA:重叠区域;

D120、D130、D220、D230、D240、DDU、DUC、DTS、DTS1、DTS2:厚度;

DG、DTH:深度;

DU:显示单元;

G:沟槽;

O:开口;

P:边缘凸出部;

S1:第一面;

S2:第二面;

TH:贯孔;

TS:触控元件;

TS1:第一电极图案层;

TS2:第二电极图案层;

UC:上盖;

W120、WG、WTH: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保护壳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图1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至图1C,保护壳100包括壳体110、覆盖板120以及第一粘着层130,其中壳体110具有贯孔TH。覆盖板120覆盖贯孔TH且通过第一粘着层130固定在壳体110上。

如图1B所示,壳体110可进一步具有连通贯孔TH的沟槽G。沟槽G沿着壳体110的内缘分布,且覆盖板120以及第一粘着层130位于沟槽G中,其中第一粘着层130位于覆盖板120与壳体110之间且分布于壳体110与覆盖板120的重叠区域AA中。第一粘着层130可全面地覆盖重叠区域AA,或者第一粘着层130可仅覆盖部分的重叠区域AA。此外,第一粘着层130可以是热固化粘着层或光固化粘着层。换句话说,壳体110与覆盖板120的接合制程可包括升温步骤或照光步骤。

沟槽G的深度DG小于贯孔TH的深度DTH,且沟槽G的深度DG可大于覆盖板120的厚度D120。如此,沟槽G除了可容纳覆盖板120之外,还可容纳其他元件。如图1C所示,沟槽G中的覆盖板120上可配置有触控元件TS。如此,则形成具有触控功能的保护壳10。触控元件TS可以采用单层触控感测结构或是双层触控感测结构。此外,所述覆盖板120上配置有触控元件TS可以包括触控元件TS直接配置在覆盖板120上,或者触控元件TS间接地配置在覆盖板120上。

在本实施例中,沟槽G中还可配置有用以保护触控元件TS的上盖UC以及可提供显示功能的显示单元DU,其中触控元件TS位于上盖UC与覆盖板120之间,且显示单元DU位于触控元件TS与覆盖板120之间。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DU是间接地配置在覆盖板120上。在此架构下,沟槽G的深度DG例如等于上盖UC的厚度DUC、触控元件TS的厚度DTS、显示单元DU的厚度DDU、覆盖板120的厚度D120以及第一粘着层130的厚度D130的总和。

上盖UC用以保护其下的元件(如触控元件TS),因此,上盖UC的材质可采用高机械强度以及抗刮的材质。举例而言,上盖UC的材质为玻璃。此外,为避免遮蔽来自显示单元DU的显示光束,上盖UC的材质选自透明材质。透明材质泛指一般具备高穿透率的材质,而不用以限定穿透率为100%的材质。显示单元DU用以提供显示光束,其可包括未示出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及显示介质。

请再参照图1B,沟槽G的宽度WG可大于贯孔TH的宽度WTH。如此,壳体110对应贯孔TH的相对两端可形成边缘凸出部P。当覆盖板120的宽度W120及其他元件(未示出)的宽度大于贯孔TH的宽度WTH且小于或等于沟槽G的宽度WG时,边缘凸出部P可用以限制容纳在壳体110内的元件(包括覆盖板120及其他元件)的活动范围。此外,通过适当选择边缘凸出部P的材质或颜色,边缘凸出部P还可用以装饰或遮蔽上述元件的周边区域。

壳体110与覆盖板120的材质为异质材质。进一步而言,覆盖板120用以保护位于壳体110中的元件,且较佳具有抗刮能力。因此,覆盖板120的材质选自具有高机械强度且抗刮的材质。举例而言,覆盖板120的材质可为玻璃。另一方面,壳体110用以提升所容纳的元件的边缘转角的耐冲击能力。 因此,壳体110的材质选自可挠曲的材质,以包覆所容纳的元件的边缘转角。并且,此材质所形成的挠曲处要能具有耐冲击能力。举例而言,壳体110的材质可为金属或塑胶。

通过第一粘着层130将壳体110与覆盖板120整合为一体(指形成单一构件,而非相分离的构件),保护壳100除了可保护容纳在其中的元件之外,还可提升所述元件的边缘转角的耐冲击能力。此外,由于玻璃易于加工,因此覆盖板120还可依设计需求而改变其颜色、质感或其表面形状,以提供所需的视觉效果。

如图1B所示,覆盖板120与第一粘着层130接合的表面(以下简称第一面S1)以及与第一面S1相对的第二面S2皆为曲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面S1以及第二面S2可分别为平面、曲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图2A至图2C是图1B中覆盖板的其他种实施方式,但覆盖板的可实施型态不限于图2A至图2C所示出者。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一面S1以及第二面S2的其中一者可为平面,且第一面S1以及第二面S2的其中另一者可为曲面。又如图2C所示,第一面S1以及第二面S2可皆为平面。

另外,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壳体110以及覆盖板120还可进行改良。举例而言,壳体110的颜色可因应覆盖板120的颜色或图案而改变,使壳体110与覆盖板120的视觉效果具有一致性。此外,如图1A所示,壳体110可依设计需求而设置开口O,开口O例如对应触控面板的按键、孔洞或元件等设置。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保护壳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图3C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A至图3C,保护壳200大致相同于图1A至图1C的保护壳100,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在此不再赘述。保护壳200与保护壳100的主要差异在于,覆盖板220的第一面S1为触控操作面。也就是说,第一面S1为触控操作时覆盖板220朝向使用者的表面。

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与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10的主要差异在于,覆盖板220作为图1C的上盖UC用,因此,本实施例可省略图1C的上盖UC。此外,为了避免覆盖板220遮蔽来自显示单元DU的显示光束,覆盖板220 的材质较佳为透明材质。透明材质泛指一般具备高穿透率的材质,而并非用以限定穿透率为100%的材质。

触控元件TS的周边区域通常设置有金属线路,以传递信号。为避免金属线路影响视觉效果,传统的触控面板通常会在周边区域设置装饰层,以遮蔽金属线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贯孔TH的宽度WTH(参见图3B),使边缘凸出部P覆盖设置金属线路的周边区域,则可省略现有的装饰层的设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设置用以遮蔽金属线路的装饰层,且壳体210的颜色可与装饰层的颜色相似,如此,可模糊化装饰层与壳体210的交界,从而有助于减少边缘凸出部P的遮蔽面积。

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可进一步包括第二粘着层240。具体地,触控元件TS配置在显示单元DU上,且触控元件TS通过第二粘着层240与覆盖板220接合,其中触控元件TS位于显示单元DU与覆盖板220之间。所述触控元件TS配置在显示单元DU上可包括触控元件TS直接配置在显示单元DU上,或者触控元件TS通过其他膜层间接地配置在显示单元DU上。在此架构下,沟槽G的深度DG例如等于容置在沟槽G中所有膜层的厚度的总和。以图3C为例,沟槽G的深度DG等于第一粘着层230的厚度D230、覆盖板220的厚度D220、第二粘着层240的厚度D240、触控元件TS的厚度DTS以及显示单元DU的厚度DDU的总和。

应说明的是,在覆盖板220作为上盖的架构下,触控元件TS、显示单元DU以及第二粘着层240的相对配置关系不限于图3C所示出者。图4及图5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种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A大致相同于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且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在此不再赘述。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A与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的主要差异在于,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A的触控元件TS配置在覆盖板220的第二面S2上,且显示单元DU通过第二粘着层240与触控元件TS接合。

请参照图5,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B大致相同于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A,且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在此不再赘述。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B与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A的主要差异在于,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20B的触控元件TS包括第一电极图案层TS1以及第二电极图案层TS2。第一电 极图案层TS1配置在显示单元DU上,且第二电极图案层TS2配置在第二面S2上。并且,第一电极图案层TS1通过第二粘着层240与覆盖板220接合,其中第一电极图案层TS1以及第二电极图案层TS2位于显示单元DU与覆盖板220之间。在此架构下,沟槽G的深度DG例如等于第一粘着层230的厚度D230、覆盖板220的厚度D220、第二电极图案层TS2的厚度DTS2、第二粘着层240的厚度D240、第一电极图案层TS1的厚度DTS1以及显示单元DU的厚度DDU的总和。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中,保护壳以及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将覆盖板以及可提升边缘转角的耐冲击能力的壳体通过第一粘着层整合为一体。因此,保护壳以及具触控功能的保护壳可保护容纳在其中的元件,且可提升所述元件的边缘转角的耐冲击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