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柄组件与具有所述手柄组件的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121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手柄组件与具有所述手柄组件的服务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柄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服务器的手柄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使用者对于服务器系统的运算能力与信息储存能力的要求相对提高。一般而言,通过在服务器系统中装设多种电子装置可有效地提升服务器系统的运算或储存能力。在现有服务器的架构中,是先将电子装置安装在一承载架上,再将承载架置入服务器的机架上相对应的安装槽。为了提高安装或拆卸的便利性,承载架与服务器的机架之间的组合通常采用抽拉式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可轻易地将电子装置组装至服务器上,或者是从服务器上取出电子装置,以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在服务器的承载架上通常会设置一种提供使用者握持的手柄结构,并且为避免使用者误用手柄结构,可通过螺丝等锁固件将手柄结构的握持部分锁固在承载架上。然而,此种固定方式将会导致耗费大量工时并且增加生产成本,以及缺乏服务器与电子装置之间的安装或拆卸的便利性。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服务器的手柄结构,其能在需要时提供使用者握持以将承载架快速地将服务器系统中取出,以及当承载架置入服务器系统的定点后通过简易地固定机构将手柄结构的握持部固定在承载架上,以避免使用者误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柄组件,能方便使用者组装或拆卸电子设备(如服务器)中的各个电子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柄组件,其简化的结构,在非组装期间能将手柄组件的握持部作有效的固定,以避免使用者误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柄组件,包含:基座、手柄结构以及按键结构。手柄结构组合在基座上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形成一高度落差。手柄结构包括:第一枢接部,位于手柄结构的一端,与基座形成可枢转的连接;握持部,位于手柄结构的另一端;扣持部,从手柄结构的第一表面向外突伸,且扣持部与第二表面之间形成卡槽。按键结构具有本体部组合在基座上并可移动于基座上的一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且按键结构包含向外突伸的卡榫,其中当按键结构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带动卡榫卡合于卡槽内并阻挡扣持部的移动,进而限制手柄结构相对于基座枢转;以及当按键结构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带动卡榫脱离至卡槽之外并推动手柄结构,使握持部朝远离基座的方向枢转。

在本发明的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手柄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一斜面衔接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当按键结构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带动卡榫沿着第一斜面进入并卡合至卡槽内并阻挡扣持部的移动,进而限制手柄结构相对于基座枢转;以及当按键结构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带动卡榫脱离至卡槽之外并沿着至少一第一斜面推动手柄结构以使握持部朝远离基座的方向枢转。

在本发明的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卡榫形成第二斜面对应手柄结构的第一斜面,用于引导卡榫进入或脱离卡槽。

在本发明的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扣持部包括纵向壁及勾端,纵向壁从手柄结构的第一表面向外纵向突伸,勾端从纵向壁横向延伸并与第二表面彼此相对,当按键结构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带动卡榫沿着第一斜面进入并卡合至卡槽内并阻挡扣持部的勾端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基座形成轨槽及容置室,轨槽与容置室之间形成缺口以连通,其中容置室用于与手柄结构组合,轨槽用于与按键结构的本体部组合并形成可供按键结构移动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卡榫从本体部的侧面向外一体突伸经由缺口进入容置室以对应手柄结构的扣持部。

在本发明的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按键结构进一步包含:推键部,与本体部相连,用于控制按键结构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手柄组件进一步包含定位弹片,设置在基座内,其中定位弹片形成第一卡接单元,以及按键结构形成第二卡接单元,当按键结构的卡榫卡合于手柄结构的卡槽内时,通过定位弹片的第一卡接单元以及按键结构的对应的第二卡接单元相互扣合,进而避免按键结构的卡榫朝远离卡槽的方向滑动。

在本发明的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当按键结构施加推力使定位弹片暂时挠曲时,按键结构的第二卡接单元脱离与定位弹片的第一卡接单元的扣合。

在本发明的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第一卡接单元和第二卡接单元均包含至少一对结构互补的突起区和内凹区。

在本发明的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基座具有第二枢接部,手柄组件进一步包含复位弹簧及枢轴,复位弹簧及枢轴设置在基座的第二枢接部与手柄结构的第一枢接部中,用于对手柄结构的第一枢接部施加弹性回复力,使手柄结构自动枢转以回复至与按键结构的卡榫抵靠的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手柄组件的服务器,服务器包含机壳以及承载架,其中手柄组件的基座固设在承载架上,并且手柄组件用于允许或阻挡硬盘承载架自机壳抽离。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手柄组件的服务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手柄组件的动作示意图,其中手柄组件的按键结构移动至第一位置;

图3是图2的手柄组件的零件爆炸图;

图4是图3的手柄组件的手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图2中沿A-A’截线的剖面视图;

图6是图1的手柄组件的另一动作示意图,其中手柄组件的按键结构移动至第二位置;

图7是图6中沿B-B’截线的剖面视图;

图8是图2的按键结构与定位弹片的动作示意图;

图9是图6的按键结构与定位弹片的另一动作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手柄组件 100 基座 200 手柄结构

300 按键结构 20 服务器 22 机壳

24 承载架 110 容置室 120 轨槽

130 缺口 140 第二枢接部 202 第一端

204 第二端 206 内表面 2062 第一表面

2064 第二表面 210 第一枢接部 220 握持部

230 卡槽 240 第一斜面 250 扣持部

2502 纵向壁 2504 勾端 310 本体部

312 侧面 320 卡榫 3202 第二斜面

330 推键部 340 第二卡接单元 342 第二突起区

344 第二内凹区 400 定位弹片 410 第一卡接单元

412 第一突起区 414 第一内凹区 420 固定座

500 枢轴 600 复位弹簧 P1 第一位置

P2 第二位置

A-A’ 对应至图5的截线 B-B’ 对应至图7的截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所述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其是一种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手柄组件10的服务器20的示意图。服务器20包含机壳22和承载架24,承载架24是用于承载电子装置(如硬盘),之后承载架24置入服务器20的机壳22内与对应电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手柄组件10包含基座100、手柄结构200和按键结构300,其中基座100安装在服务器20的承载架24上。使用者通过手柄组件10的手柄结构200能轻易地将承载架24自机壳22抽离。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所述的手柄组件10也可被安装在其他电子装置的对应承载架上,以方便使用者握持,不局限于此。此外,在图1中手柄组件10的数量以及设置在服务器20上的相对位置仅作为示例,并不局限于此。

请参照图2和图3,其中,图2是图1的手柄组件的动作示意图,其中手柄组件10的按键结构300移动至第一位置P1,以及图3是图2的手柄组件10的零件爆炸示意图。手柄组件10的基座100的同一面上分别向内形成容置室110和轨槽120,并且在容置室110与轨槽120两者之间形成能相互连通的缺口130。容置室110内形成第二枢接部140用于与手柄结构200组合,以及按键结构300用于组合至轨槽120。手柄结构200包含位于第一端202的第一枢接部210,第一枢接部210与第二枢接部140两者在结构上形成凹凸互补进而卡合成串,接着以枢轴500穿设至手柄结构200的第一枢接部210与基座100的第二枢接部140之中,使得手柄结构200的第一枢接部210相对于基座100的第二枢接部140形成可枢转的连接。手柄结构200还包含位于第二端204的握持部220用于提供使用者握持。按键结构300包含本体部310、从本体部310侧面312一体向外突伸的卡榫320、和与本体部310下方相连的推键部330,其中按键结构300的本体部310组合至基座100的轨槽120内,通过推动推键部330能使按键结构300在基座100上的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参见图6)之间移动。

请参照图3至图5,其中图4是手柄组件10的手柄结构200的立体图,以及图5是图2沿A-A’截线的剖面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手柄结构200包含面对于基座100的容置室110的内表面206,其中内表面206又包含第一表面2062和第二表面2064,并且在第一表面2062与第二表面2064之间形成一高度落差,进而形成衔接于第一表面2062与第二表面2064之间的至少一第一斜面240。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斜面240可包括多个串接的斜面24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用曲面取代斜面。如图3及图4所示,手柄结构200还包含扣持部250,扣持部250包括从第一表面2062向外纵向突伸的纵向壁2502,以及从纵向壁2502横向延伸并与第二表面2064彼此相对的勾端2054,其中扣持部250(即纵向壁2502及勾端2054)与第二表面2064之间形成卡槽230。当手柄结构200与按键结构300分别组装在基座100的容置室110与轨槽120内时,按键结构300的卡榫320从基座100的轨槽120经由缺口130进入容置室110内以对应手柄结构200的扣持部250的卡槽230或第一斜面240(待后详述)。另如图5所示,按键结构300的卡榫320上形成第二斜面3202以对应手柄结构200的第一斜面240。

请进一步参考图4及图5图,当推键部330被按压使按键结构300移动至基座100上的第一位置P1时,按键结构300带动卡榫320通过第二斜面3202的引导,沿着第一斜面240进入并卡合至卡槽230内(见图5),阻挡手柄结构200的扣持部250的勾端2054朝基座100之外移动,进而限制手柄结构200基于第一枢接部210朝基座100之外枢转。此外,当按键结构300是移动至第一位置P1时,手柄结构200容置在基座100的容置室110内(见图5),并且手柄结构200的握持部220也收容于容置室110内,进而阻挡使用者使用手柄组件10将承载架24自机壳22抽离。

请参照图6和图7,其中,图6是图1的手柄组件的另一动作图示意图,图7是图6沿B-B’截线的剖面视图。其中当推键部330被按压使手柄组件10的按键结构300是被反向移动至基座100上的第二位置P2时,按键结构300带动卡榫320脱离至卡槽230之外并通过卡榫320的第二斜面3202的引导,沿着第一斜面240向基座100之外推动手柄结构200以使握持部220基于第一枢接部210朝远离基座100的方向枢转。

再者,请参照图3,手柄组件10还包含一对复位弹簧600,用于与设在基座100的第二枢接部140与手柄结构200的第一枢接部210之中的枢轴500搭配。复位弹簧600能对手柄结构200的第一枢接部210施加一弹性回复力。具体而言,当使用者在手柄结构200的握持部220施予向外拉力而使握持部220朝远离基座100的方向枢转时,会使复位弹簧600弹性形变,并且当释放拉力时,复位弹簧600会弹性回复,驱使手柄结构200的握持部220自动地回复至抵靠在按键结构300的卡榫320的位置。

请参照图8和图9,其中,图8是图2的按键结构300与定位弹片400的动作示意图,图9是图6的按键结构300与定位弹片400的另一动作示意图。本发明所述的手柄组件10进一步包含设置在基座100内(如图2的轨槽120内)的定位弹片400,其中定位弹片400包含固定座420和第一卡接单元410;同时按键结构300形成第二卡接单元340。此外,定位弹片400的第一卡接单元410包括第一突起区412和第一内凹区414,以及按键结构300的第二卡接单元340包括第二突起区342和第二内凹区344。应当注意的是,定位弹片400的固定座420固设在基座100(未示于图8和图9中)上。

如图8所示,当按键结构300位于第一位置P1时(即如图5所示按键结构300的卡榫320卡合于手柄结构200的卡槽230内),第一卡接单元410的第一突起区412卡在第二卡接单元340的第二内凹区344,以及第二卡接单元340的第二突起区342卡在第一卡接单元410的第一内凹区414,使得第一卡接单元410与第二卡接单元340相互扣合。因此,通过将定位弹片400的第一卡接单元410以及按键结构300的对应的第二卡接单元340相互扣合,进而避免发生如图7所示手柄组件10的按键结构300朝第二位置P2的方向滑动,即避免按键结构300的卡榫320朝手柄结构200的远离卡槽230的方向滑动。

如图9所示,当使用者在按键结构300施加从第一位置P1移动至第二位置P2的推力后使得定位弹片400暂时挠曲,进而使按键结构300的第二卡接单元340脱离与定位弹片400的第一卡接单元410的相互扣合。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手柄组件10中,当按键结构300移动至第一位置P1时,带动卡榫320卡合至卡槽230内以限制手柄结构200相对于基座100枢转。并且,将手柄结构200的握持部220收容且固定于容置室110内,进而阻挡使用者通过使用手柄组件10将承载架24自机壳22抽离。再者,通过将按键结构300从第一位置P1推动至第二位置P2后,不但可解除手柄结构200的锁定以允许手柄结构200相对于基座100枢转移动,还可以连带地推动手柄结构200以使握持部220朝远离基座100的方向枢转,进而方便使用者的握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