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0791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触摸面板装置、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例如涉及在箱体的侧面具备用于进行触摸检测的电极的触摸面板装置、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搭载有触摸面板的便携终端装置中,一般通过触摸配置在便携终端装置的显示面上的触摸面板来进行规定的操作。在这种便携终端装置中,要求更多样且便利的操作方法。另外,不喜欢便携终端装置的显示面被手指挡住的用户、不喜欢显示面被指纹弄脏的用户很多。因此,期望具有通过触摸便携终端装置的侧面、背面也能进行规定的操作的功能的便携终端装置。

另外,为了根据便携终端装置的持有手进行规定的操作从而提高操作性,或者为了防止用户无意中触到便携终端装置的显示面而导致误动作,开发如下技术是有用的:在便携终端装置的侧面、背面设置传感器来识别用户的持有手的状态,提高操作性或者实现防止误动作功能。因此,已开发如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4360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0-154090号公报)以及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WO2012/049942号)公开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中,在便携终端装置的侧面设有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由此实现操作性的提高、防止误动作功能。压力传感器是检测规定强度以上的压力的传感器,因此为了检测用户手指等的触摸,需要用户以一定强度以上按压配置有压力传感器的便携终端装置的侧面。也就是说,在使用压力传感器的便携终端装置中,如果用户没有以一定以上的力按压配置有压力传感器的侧面,则压力传感器不会反应。因此,在使用这种压力传感器的便携终端装置中,无法判别纤细的持有手。

另外,在使用光传感器的便携终端装置中,光传感器的设置个数多,由此能提高触摸的检测精度,准确地检测用户的多样的持有手的状态。然而,如果使便携终端装置中设置的光传感器的个数多,则会提高制造成本和耗电,因此不优选为了提高触摸的检测精度而增加便携终端装置中设置的光传感器的个数。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使用触摸传感器来检测用户的多样的持有手的状态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例如,将静电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设置在侧面,由此能检测用户的多样的持有手的状态。然而,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需要在便携终端装置的上侧的侧面、下侧的侧面、左侧的侧面以及右侧的侧面至少设置4个触摸传感器。因此,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为了进行触摸位置的检测而需要复杂的控制。

而且,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在便携终端装置的侧面设有触摸面板,因此需要在便携终端装置的侧面设置用于设置触摸面板的空间。也就是说,为了确保用于设置触摸面板的空间,必须使便携终端装置的显示面的外缘部变大。其结果是,会使便携终端装置的显示面的尺寸变小。也就是说,在使用专利文献3的技术实现便携终端装置的情况下,该便携终端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外缘部的面积会变大,与此相应,会使显示画面的尺寸变小。在使用专利文献3的技术而实现的便携终端装置中,由于会导致显示画面的尺寸变小,因此显示画面上的操作性反而会恶化。另外,在使用专利文献3的技术实现的便携终端装置中,由于显示画面的尺寸会变小,显示画面的外缘部会变大,因此难以实现良好的外观设计。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不用另行追加昂贵的传感器等硬件,通过简单的控制就能高精度地进行箱体的侧面的触摸检测。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1构成是具备箱体、显示面板、触摸面板以及侧面电极部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显示面板设置在箱体内。

触摸面板具备:X方向电极部,其以在第1方向上延伸配置的方式形成,由驱动信号驱动;以及Y方向电极部,其以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配置的方式形成,用于取得与在X方向电极部由驱动信号产生的电场的变化相应的传感信号。

侧面电极部配置于箱体。并且,侧面电极部设于与触摸面板的Y方向电极部分开的区域,能通过电容耦合与触摸面板的Y方向电极部电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不用另行追加昂贵的传感器等硬件,通过简单的控制就能高精度地进行箱体的侧面的触摸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图。

图2是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沿A-A线的A-A截面图(下图)以及沿B-B线的B-B截面图(右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功能模块的概要构成的图。

图4是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实际的构成例(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将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第2侧面电极B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图。

图6是提取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触摸面板TP的一部分(X方向电极X5、X6的一部分和Y方向电极Y1~Y4的一部分)、第1侧面电极AR1~AR4以及第2侧面电极BR1~BR4来示意性地表示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触摸第1侧面电极的情况下的电容耦合的变化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触摸第1侧面电极的情况下的电容耦合的变化的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B的构成例的图。

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的构成例的图。

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的构成例的图。

图1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E的构成例的图。

图1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F的构成例的图。

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的构成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中追加了第1侧面电极AR、AL的情况下的构成例(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A)的图。

图16是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B的构成例的图。

图1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的构成例的图。

图19是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A的概要构成图。

图20是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B的构成例的图。

图21是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C的构成例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使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应用程序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1: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构成>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图(一个例子)。

具体地说,图1是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从显示面的上方所见的俯视图)。此外,如图1所示设定X轴、Y轴。

另外,图2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沿A-A线的A-A截面图(下图)以及沿B-B线的B-B截面图(右图)。

另外,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功能模块的概要构成的图。

如图1所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具备:箱体1、触摸面板TP、显示面板3、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以及第2侧面电极BR1~BR8、BL1~BL8。

另外,如图3所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具备:触摸面板控制部6,其用于控制触摸面板TP;发送部7,其通过驱动线D1~D6向触摸面板TP的X方向电极X1~X6发送驱动信号;以及接收部8,其通过感应线S1~S8接收对应于X方向电极X1~X6与Y方向电极Y1~Y8之间的电场变化的信号。另外,如图3所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具备用于控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控制部9。

如图2所示,箱体1构成为能在其内部收纳:包含电路基板、电池等的电路部2、显示面板3(例如液晶显示面板装置)、触摸面板TP(由透明的材质形成的触摸面板用基板4及X方向电极X1~X6、Y方向电极Y1~Y8)以及第2侧面电极BR1~BR8、BL1~BL8。

另外,如图2的A-A截面图所示,在箱体1中,在夹着显示面(显示面板3的显示面)的一方侧面形成有第1侧面电极AR1~AR8,在夹着显示面的另一方侧面形成有第1侧面电极AL1~AL8。

另外,如图2所示,箱体1通过安装透明的盖5(用绝缘物质形成的盖5)来防止尘埃等进入内部。

如图1~图3所示,触摸面板TP具备X方向电极X1~X6以及Y方向电极Y1~Y8。另外,触摸面板TP由触摸面板控制部6、发送部7以及接收部8进行驱动控制。

X方向电极X1~X6例如是使用氧化铟锡(ITO)形成的透明电极(光透射率高的电极)。X方向电极X1~X6形成在触摸面板TP用基板4上。X方向电极X1~X6分别包括多个感应电极部(在图1~图3中为菱形的感应电极部)以及将相邻的感应电极部彼此电连接的桥部(在图1~图3中为细长的矩形部分)。并且,如图1~图3所示,X方向电极X1~X6在与感应电极部被桥部连接而延伸配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在图1~图3中为横方向)上分开规定的距离排列。

并且,X方向电极X1~X6分别与驱动线D1~D6连接。并且,驱动线D1~D6与发送部7连接。

Y方向电极Y1~Y8例如是用氧化铟锡(ITO)形成的透明电极(光的透射率高的电极)。Y方向电极Y1~Y8形成在触摸面板TP用基板4上。Y方向电极Y1~Y8是与X方向电极X1~X6不接触地形成在触摸面板TP用基板4上。Y方向电极Y1~Y8分别包括多个感应电极部(在图1~图3中为菱形的感应电极部)以及将相邻的感应电极部彼此电连接的桥部(在图1~图3中为细长的矩形部分)。并且,如图1~图3所示,Y方向电极Y1~Y8在与感应电极部被桥部连接而延伸配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即X方向(在图1~图3中为纵方向)上分开规定的距离排列。

并且,Y方向电极Y1~Y8分别与感应线S1~S8连接。并且,感应线S1~S8与接收部8连接。

触摸面板控制部6与发送部7及接收部8连接,是控制触摸面板TP的功能部。

触摸面板控制部6控制发送部7从而利用发送部7向驱动线D1~D6按顺序输出驱动脉冲信号。

另外,触摸面板控制部6对接收部8进行控制,从而从感应线S1~S8接收传感信号,检测X方向电极的感应电极部与Y方向电极的感应电极部的电场变化。然后,触摸面板控制部6根据由接收部8取得的检测结果确定触摸位置。

另外,如图3所示,触摸面板控制部6与显示面板控制部9连接,根据需要将包含与检测出的触摸位置有关的信息的信号输出到显示面板控制部9。

发送部7根据来自触摸面板控制部6的指令,按顺序向驱动线D1~D6输出驱动脉冲信号。

接收部8根据来自触摸面板控制部6的指令,通过感应线S1~S8接收传感信号,根据接收到的传感信号检测X方向电极的感应电极部与Y方向电极的感应电极部的电场变化。然后,接收部8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到触摸面板控制部6。

显示面板3例如是使用液晶、有机EL等的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3与显示面板控制部9连接,由显示面板控制部9进行驱动控制。通过由显示面板控制部9对显示面板3进行驱动控制,而在显示面板3显示例如图像等。

如图2所示,在剖视时,显示面板3配置在收纳有电路基板、电池等的电路部2与触摸面板TP(触摸面板TP用基板4)之间。

盖5和触摸面板TP由透明材质形成,因此能从盖5侧的上方对显示面板3的显示进行视觉识别。

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由导体形成。如图1~图3所示,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在俯视时以分别夹着Y方向电极Y1~Y8的方式配置于箱体的端部。并且,在剖视时如图2的下图所示,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以覆盖箱体1的侧壁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具体地说,如图2的A-A截面图所示,第1侧面电极AL1形成为在A-A截面中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1a外侧的整个面,并且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1a的设置盖5的一侧的端部,并且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1a的内侧的一部分。此时,为使第1侧面电极AL1与第2侧面电极BL1配置为接近到可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第1侧面电极AL1以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1a的内侧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另外,如图2的A-A截面图所示,第1侧面电极AR1形成为在A-A截面中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1b外侧的整个面,并且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1b的设置盖5的一侧的端部,并且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1b的内侧的一部分。此时,为使第1侧面电极AR1与第2侧面电极BR1配置为接近到可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第1侧面电极AR1以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1b的内侧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此外,第1侧面电极AR1、AL1以外的第1侧面电极AR2~AR8、AL2~AL8也与上述同样地构成。

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形成于箱体1的侧面,因此也可以不是由透明材质形成的电极,例如也可以由铜箔等形成。

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也可以根据箱体1的侧面的形状,例如通过LDS(Laser Direct Structuring:激光直接成型)法形成在箱体1的侧面。

另外,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也可以根据箱体1的侧面的形状,例如通过丝网印刷、衬垫印刷、喷墨印刷、热转印等三维印刷技术形成在箱体1的侧面。

第2侧面电极BR1~BR8、BL1~BL8由导体形成。如图1~图3所示,第2侧面电极BR1~BR8、BL1~BL8以俯视时分别夹着Y方向电极Y1~Y8的方式配置在箱体的端部。并且,第2侧面电极BR1~BR8、BL1~BL8在俯视时配置在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所配置的内侧。第2侧面电极BR1与第1侧面电极AR1配置为接近到可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另外,第2侧面电极BL1与第1侧面电极AL1配置为接近到可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此外,第2侧面电极BR2~BR8与第1侧面电极AR2~AR8也同样配置为接近到可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另外,第2侧面电极BL2~BL8与第1侧面电极AL2~AL8也同样配置为接近到可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

第2侧面电极BR1~BR8、BL1~BL8例如是使用氧化铟锡(ITO)形成的透明电极(光的透射率高的电极)。此外,第2侧面电极BR1~BR8、BL1~BL8配置在显示面的端部区域,因此遮挡来自显示面板的光的区域小,因而也可以使用光的透射率低的导体来形成。

此外,在图1~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示出了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概要构成。因此,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第1侧面电极AR、AL(将第1侧面电极AR1~ARn(n:自然数)、AL1~ALn(n:自然数)统称为第1侧面电极AR、AL。)、第2侧面电极BR、BL(将第2侧面电极BR1~BRn(n:自然数),BL1~BLn(n:自然数)统称为第2侧面电极BR、BL。)、X方向电极X1~Xm(m:自然数)、Y方向电极Y1~Yn(n:自然数)的配置数量不限于图1~图3的情况(上述n、m也可以是更多的数量)。

另外,在图1~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存在将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各构件的大小、比率等与实际相比进行了变更的部分。

图4示出了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实际的构成例(一个例子)。具体地说,图4是将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第2侧面电极B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截面立体图(一部分)(沿与图2的A-A线对应的线的截面立体图)。

另外,图5是将图4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第2侧面电极B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图(截面图)。

如图5所示,在剖视时,第1侧面电极AR1与第2侧面电极BR1之间的距离L1设定为第1侧面电极AR1与第2侧面电极BR1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例如,优选距离L1为2mm以下。进一步优选距离L1为1mm以下。作为距离L1的下限,根据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组装公差而优选设为0.1mm的程度,但是在不需要公差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0mm(第1侧面电极AR1与第2侧面电极BR1相接的状态)。

此外,其它第1侧面电极ARk(k:自然数)与第2侧面电极BRk之间的距离Lk也与上述同样。

另外,如图5所示,在剖视时,第2侧面电极BR1与Y方向电极Y1之间的距离L2设定为第2侧面电极BR1与Y方向电极Y1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例如,优选距离L2为2mm以下。进一步优选距离L2为1mm以下。

另外,如图5所示,优选第1侧面电极AR1的沿着箱体1的内侧的侧壁部形成的导体部分不延长到显示面板3(例如,显示面板3的TFT等驱动元件的形成面)、电路部2(包括电路基板的部分)的侧面。这是由于,如果第1侧面电极AR1的导体部分形成到显示面板3、电路部2的侧面为止,则有时会由于从形成于显示面板3的TFT等驱动元件、电路基板等产生的电噪声而引起误动作。

因此,第1侧面电极AR1的沿着箱体1的内侧的侧壁部形成的导体部分只要形成到配置有进行电容耦合的第2侧面电极BR1或者Y方向电极Y1的面为止即可。

<1.2: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动作>

以下说明如上构成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动作。

具体地说,以下将用户的手指等触摸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第1侧面电极AR1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图6是提取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的触摸面板TP的一部分(X方向电极X5、X6的一部分和Y方向电极Y1~Y4的一部分)、第1侧面电极AR1~AR4以及第2侧面电极BR1~BR4来示意性地表示的图。

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中,如图6所示,第1侧面电极AR1与第2侧面电极BR1以距离L1分开配置,距离L1设定为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

另外,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中,如图6所示,第2侧面电极BR1与Y方向电极Y1以距离L3分开配置,距离L3设定为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此外,距离L3不需要是同一平面内的距离,只要是三维距离即可。例如图5所示,距离L3也可以是相当于显示面的法线方向的距离L2的距离。

另外,优选第1侧面电极AR1与AR2是以第1侧面电极AR1与AR2不会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例如1mm以上,优选2mm以上)分开配置的。此外,其它相邻的第1侧面电极也同样。另外,优选第2侧面电极BR1与BR2是以第2侧面电极BR1与BR2不会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例如1mm以上,优选2mm以上)分开配置的。此外,其它相邻的第2侧面电极也同样。

在用户用手指触摸第1侧面电极AR1的情况下,第1侧面电极AR1与第2侧面电极BR1进行电容耦合,并且第2侧面电极BR1与Y方向电极Y1进行电容耦合,因此能利用Y方向电极Y1检测用户手指的触摸带来的电容变化。

具体地说,当发送部7通过驱动线D6向X方向电极X6发送驱动脉冲信号时,会在第1侧面电极AR1、第2侧面电极BR1以及Y方向电极Y1(Y方向电极Y1的感应电极部Y1g)中产生用户手指的触摸带来的电容变化。由于该电容变化,会导致产生电场变化,与该电场变化对应的传感信号从Y方向电极Y1通过感应线S1输出到接收部8。

然后,触摸面板控制部6在对驱动线D6进行驱动时,判断为通过感应线S1接收到的传感信号是表示检测出了电场变化的信号。由此,触摸面板控制部6能检测出用户触摸了第1侧面电极AR1。

此外,在用户触摸Y方向电极Y1的感应电极Y1g的部分的情况下,触摸面板控制部6也会在对驱动线D6进行驱动时,判断为通过感应线S1接收到的传感信号是表示检测出了电场变化的信号。在用户触摸第1侧面电极AR1的情况下,Y方向电极Y1的感应电极Y1g中产生的电场变化是由第1侧面电极AR1、第2侧面电极BR1以及Y方向电极Y1通过电容耦合带来的电容变化所致的。因此,在用户触摸第1侧面电极AR1的情况下的Y方向电极Y1的感应电极Y1g中产生的电场变化比用户触摸Y方向电极Y1的感应电极Y1g的部分的情况下产生的电场变化小。

因此,在触摸面板控制部6中,

(1)在对驱动线D6进行驱动时,在通过感应线S1接收到的传感信号的信号振幅大于第1阈值Th1并且大于第2阈值Th2(Th2>Th1)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触摸的是Y方向电极Y1的感应电极Y1g的部分,

(2)在对驱动线D6进行驱动时,在通过感应线S1接收到的传感信号的信号振幅大于第1阈值Th1并且小于等于第2阈值Th2(Th2>Th1)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触摸的是第1侧面电极AR1即可。

此外,第1侧面电极AR1以外的第1侧面电极AR的触摸检测也能通过与上述同样的处理来进行。

这样,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中,能使用与不具有第1侧面电极AR、AL、第2侧面电极BR、BL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同样的硬件构成以及信号处理来进行第1侧面电极AR、AL的触摸检测。

另外,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中,与触摸面板TP的Y方向电极数目相同的第1侧面电极AR、AL被设置在显示面的两侧,因此能高精度地(以与触摸面板TP的显示面的检测精度同等水平)进行箱体的侧面的触摸检测。

另外,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中,只要在箱体的侧面设有第1侧面电极AR、AL,在盖5设置第2侧面电极BR、BL即可,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检测箱体的侧面的触摸的昂贵的传感器。而且,如上所述,用于检测箱体侧面的触摸的硬件构成只要使用与现有的触摸面板装置同样的构成即可。

如上所述,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中,不用另行追加昂贵的传感器等硬件,通过简单的控制(与现有的触摸面板同样的控制)就能高精度地进行箱体侧面的触摸检测。

《第1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6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中,Y方向电极Y1~Y8、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以及第2侧面电极BR1~BR8、BL1~BL8的间距(Y轴方向的分开距离)是相同的,并且,Y轴方向的中心点的Y坐标位置大致相同。因此,能提高箱体1侧面的触摸点的检测精度。

然而,由于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制造的误差等,有时无法使Y方向电极Y1~Y8、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以及第2侧面电极BR1~BR8、BL1~BL8的Y轴方向的中心点的Y坐标位置大致相同。

例如,如图7所示,在Y方向电极Y1~Y8的Y轴方向的中心点的Y坐标位置、第1侧面电极AR1~AR8、AL1~AL8以及第2侧面电极BR1~BR8、BL1~BL8的Y轴方向的中心点的Y坐标位置以间距的一半在Y轴方向上错开配置的情况下,会导致箱体1侧面的触摸点的检测精度恶化。

因此,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使得即使如上述那样产生配置偏差的的情况下也能确保触摸点的检测精度。

例如,在用手指触摸图7的第1侧面电极AR2的情况下,第1侧面电极AR2、第2侧面电极BR2以及Y方向电极Y2(感应电极部Y2g)进行电容耦合,并且,第1侧面电极AR2、第2侧面电极BR2以及Y方向电极Y1(感应电极部Y1g)进行电容耦合。并且,如图7所示,第2侧面电极BR2与感应电极部Y2g之间的距离和第2侧面电极BR2与感应电极部Y1g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因此上述2个电容耦合的程度为相同的程度。

因此,在图7的情况下,当在用手指触摸第1侧面电极AR2的情况下,发送部7通过驱动线D6向X方向电极X6发送驱动脉冲信号时,会在第1侧面电极AR2、第2侧面电极BR2以及Y方向电极Y2(Y方向电极Y2的感应电极部Y2g)中产生用户手指的触摸带来的电容变化。由于该电容变化,会导致产生电场变化,与该电场变化对应的传感信号从Y方向电极Y2通过感应线S2输出到接收部8。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侧面电极AR2、第2侧面电极BR2以及Y方向电极Y1(Y方向电极Y1的感应电极部Y1g)中也会产生用户手指的触摸带来的电容变化。由于该电容变化,会导致产生电场变化,与该电场变化对应的传感信号从Y方向电极Y1通过感应线S1输出到接收部8。

触摸面板控制部6在对驱动线D6进行驱动时,在通过感应线S1接收到的传感信号是与通过感应线S2接收到的传感信号相同程度的振幅的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被触摸的是配置在与Y方向电极Y1的Y轴方向的中心点和Y方向电极Y2的Y轴方向的中心点的中点大致相同的Y坐标位置的第1侧面电极。

通过这样处理,即使在如上述那样由于制造误差而产生配置偏差的情况下,也能确保触摸点的检测精度。

另外,在由于制造误差而产生配置偏差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触摸点的检测精度,如图8所示,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也可以使Y方向电极的间距(Y轴方向的排列间隔)、第1侧面电极AR、AL的间距(Y轴方向的排列间隔)以及第2侧面电极BR、BL的间距(Y轴方向的排列间隔)不同。

例如设定为,在Y方向电极的间距(Y轴方向的排列间隔)、第1侧面电极AR、AL的间距(Y轴方向的排列间隔)以及第2侧面电极BR、BL的间距(Y轴方向的排列间隔)中,上述任意1个间距至少不会成为其它2个间距中的任意一个间距的整数倍。

由此,能将Y坐标位置与接收到检测出电场变化的传感信号的感应线所连接的Y方向电极大致相同的第1侧面电极判断为被触摸的位置。

例如,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Y方向电极Y1、Y2的间距、第1侧面电极AR1~AR4的间距以及第2侧面电极BR1~BR5的间距的比率设定为“2:1:1.4”。

如图8所示,第1侧面电极AR2和第2侧面电极BR2的Y坐标位置重复的范围的距离为d1,第1侧面电极AR2和第2侧面电极BR3的Y坐标位置重复的范围的距离为d2(d2<d1)。

也就是说,在如图8所示配置的情况下,第1侧面电极AR2与第2侧面电极BR2之间的静电电容大于第1侧面电极AR2与第2侧面电极BR3之间的静电电容。因此,用手指触摸第1侧面电极AR2的情况下的电容变化会较大地产生在第2侧面电极BR2与接近第2侧面电极BR2的Y方向电极Y1(感应电极部Y1g)间,而较小地产生在第2侧面电极BR3与接近第2侧面电极BR3的Y方向电极Y2(感应电极部Y2g)间。

也就是说,在图8的情况下,在触摸第1侧面电极AR2的情况下,由与Y方向电极Y1连接的感应线S1接收到的传感信号的振幅大,由与Y方向电极Y2连接的感应线S2接收到的传感信号的振幅小。

因此,触摸面板控制部6能通过检测出大振幅的传感信号而判断为Y坐标位置与接收到该传感信号的感应线所连接的Y方向电极大致相同的第1侧面电极是被触摸的位置。

这样,通过改变Y方向电极Y1、Y2的间距、第1侧面电极AR1~AR4的间距以及第2侧面电极BR1~BR5的间距的比率,能减少如错开半个间距时那样在相邻的2个Y方向电极间产生大致相同的电场变化的概率。

因此,如上述那样,通过特意使Y方向电极的间距、第1侧面电极的间距以及第2侧面电极的间距不同,在触摸面板控制部6中仅通过检测大振幅的传感信号就能高精度地检测出触摸位置。

此外,Y方向电极的间距、第1侧面电极的间距以及第2侧面电极的间距的设定比率不限于上述,也可以设为其它设定比率。

《第2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9示出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B的构成例。

图9的上图示出了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B的实际的构成例(一个例子)。具体地说,图9的上图是将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第2侧面电极B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B的截面立体图(一部分)(沿与图2的A-A线对应的线的截面立体图)。

另外,图9的下图是将图9的上图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B的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第2侧面电极B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图(截面图)。

如图9所示,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B中,第1侧面电极AR形成为也覆盖箱体1的底部。此外,第1侧面电极AL也同样。

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B中,由于在箱体1的底部也配置有第1侧面电极AR、AL,因此用户在触摸箱体1底部的配置有第1侧面电极AR、AL的部分的情况下,也能高精度地检测出该触摸位置。

《第3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0示出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的构成例。

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中,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中省略了第2侧面电极BR、BL的构成。

图10的上图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的实际的构成例(一个例子)。具体地说,图10的上图是将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的截面立体图(一部分)。

另外,图10的下图是将图10的上图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的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图(截面图)。

如图10所示,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中,不具有第2侧面电极BR、BL。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中,第1侧面电极AR与Y方向电极配置为接近到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

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中,例如在图10的下图中,Y方向电极Y1与第1侧面电极AR1是以使Y方向电极Y1与第1侧面电极AR1的沿着箱体1的内壁部的部分的距离L4成为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的方式配置的。

距离L4例如为2mm以下,优选为1mm以下。

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同样,不用另行追加昂贵的传感器等硬件,通过简单的控制(与现有的触摸面板同样的控制)就能高精度地进行箱体侧面的触摸检测。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中不需要第2侧面电极BR、BL,因此能更廉价地实现。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B中,与本变形例同样,也可以省略第2侧面电极BR、BL。

《第4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1示出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的构成例。

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中,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中变更了第1侧面电极AR、AL的形状的构成。

图11的上图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的实际的构成例(一个例子)。具体地说,图11的上图是将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的截面立体图(一部分)。

另外,图11的下图是将图11的上图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的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图(截面图)。

如图11所示,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的第1侧面电极AR1在剖视时包括:以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的外侧的方式形成的第1侧壁部AR1a、以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的内侧的方式形成的第2侧壁部AR1b以及将第1侧壁部AR1a和第2侧壁部AR1b连结的连结部AR1c。

如图11所示,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中,在箱体1形成有孔,第1侧面电极AR1的连结部AR1c通过箱体1的孔与第1侧壁部AR1a及第2侧壁部AR1b连结。

并且,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中,第1侧面电极AR(在第1侧面电极AR1的情况下为第2侧壁部AR1b)与Y方向电极配置为接近到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

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中,例如在图11的下图中,Y方向电极Y1与第1侧面电极AR1是以使Y方向电极Y1与第1侧面电极AR1的沿着箱体1的内壁部的部分的距离L5成为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的方式配置的。

距离L5例如为2mm以下,优选为1mm以下。

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同样,不用另行追加昂贵的传感器等硬件,通过简单的控制(与现有的触摸面板同样的控制)就能高精度地进行箱体侧面的触摸检测。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D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不需要沿着箱体1的边缘部形成第1侧面电极AR,因此不容易产生断线,能提高可靠性。

《第5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

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2示出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E的构成例。

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E中,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中追加了导电层10的构成。

图12的上图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E的实际的构成例(一个例子)。具体地说,图12的上图是将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E的截面立体图(一部分)。

另外,图12的下图是将图12的上图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E的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图(截面图)。

导电层10由导体形成。如图12所示,导电层10是在第1侧面电极AR并列设置的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的导体。如图12所示,导电层10形成在盖5上,配置在俯视时覆盖Y方向电极的感应电极部中的配置为离第1侧面电极AR距离最近的Y方向电极的感应电极部的位置。因此,当用户用手指触摸导电层10时,俯视时与导电层10重叠的同列的Y方向电极中一样会产生电容变化。

也就是说,此时,触摸面板控制部6能检测出从全部的感应线接收到的传感信号是一样的信号(分别为规定振幅以上的信号),检测出用户用手指触摸了导电层10的状态。

利用这一点,也可以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E中,例如,(1)在用户触摸导电层10时,即使检测出第1侧面电极AR、AL的触摸也不执行规定的处理,(2)仅在用户未触摸导电层10时,才检测第1侧面电极AR、AL的触摸,根据检测出的触摸位置执行规定的处理。

由此,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E中,在用户无意中触摸了箱体1的侧面(配置有第1侧面电极AR、AL的部分)时,能适当地防止执行意料之外的处理。

《第6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

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3示出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F的构成例。

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F中,箱体1的形状在俯视时具有弯曲的部分。

图13的上图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F的实际的构成例(一个例子)。具体地说,图13的上图是将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F的截面立体图(一部分)。

另外,图13的下图是将图13的上图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F的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放大示出的区域图(截面图)。

如图13所示,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F中,即使在箱体1中存在弯曲的部分,也能沿着该弯曲部分配置第1侧面电极。

因此,例如在以往难以将1个触摸面板弯曲配置的部分中,也能适当地配置第1侧面电极。

由此,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F也能应用于具有复杂形状的箱体1。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

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4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的构成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中,箱体1的形状、盖5的形状、第2侧面电极BR、BL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中省略了第1侧面电极AR、AL的构成。

图14的上图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的实际的构成例(一个例子)。具体地说,图14的上图是将包含第2侧面电极B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的截面立体图(一部分)。

另外,图14的下图是将图14的上图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的包含第2侧面电极B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图(截面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盖5具有平板部5a和从平板部5a的一方端部向箱体1侧延伸的第1侧壁部5b。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箱体1具有底部1c和从底部1c的一方端部向盖5侧延伸的侧壁部1b。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侧面电极BR1以覆盖盖5的侧壁部的内侧、与盖5的侧壁部的箱体1相对的面以及盖5的侧壁部的外侧的方式形成。此外,第2侧面电极BR1以外的第2侧面电极BR、BL也同样。

在图14中,仅示出了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的一方侧面附近,在另一方侧面中,也以与图14的下图的截面图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形成有各构件。

另外,如图14的下图所示,箱体1和盖5通过粘接剂GL粘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中,如图14所示,第2侧面电极BR1与Y方向电极Y1的距离设定为可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

因此,在用户用手指触摸了第2侧面电极BR1的情况下,第2侧面电极BR1与Y方向电极Y1进行电容耦合,因此能利用Y方向电极Y1检测用户手指的触摸带来的电容变化。

此外,第2侧面电极BR1以外的第2侧面电极BR、BL也同样。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根据上述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高精度地进行第2侧面电极BR、BL的触摸检测。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中,不需要第1侧面电极AR、AL,因此能更廉价地实现。

此外,如图15所示,也可以是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中追加第1侧面电极AR、AL的构成(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A)。

另外,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侧面电极BR1也可以是具有从覆盖盖5的侧壁部的内侧的部分的端部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配置部BR1a的形状。由此,容易使第2侧面电极BR1与Y方向电极Y1的距离L5变小。

《第1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7示出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B的构成例。

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B中,箱体1的形状、盖5的形状、第1侧面电极AR、AL、第2侧面电极BR、BL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不同。

图17的上图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B的实际的构成例(一个例子)。具体地说,图17的上图是将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第2侧面电极B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B的截面立体图(一部分)。

另外,图17的下图是将图17的上图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B的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第2侧面电极B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图(截面图)。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盖5具有平板部5a和从平板部5a的一方端部向箱体1侧延伸的第1侧壁部5b。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箱体1具有平板形状。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侧面电极BR1为平板状,形成于盖5的触摸面板TP侧的面。此外,第2侧面电极BR1以外的第2侧面电极BR、BL也同样。

在图17中仅示出了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B的一方侧面附近,在另一方侧面中,也以与图17的下图的截面图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形成有各构件。

另外,如图17的下图所示,箱体1和盖5通过粘接剂GL粘接。

在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000B中,根据上述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高精度地进行第1侧面电极AR、AL的触摸检测。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

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8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的构成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中,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1000C中变更了第1侧面电极AR、AL的形状而且变更了箱体1的形状的构成。

图18的上图示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的实际的构成例(一个例子)。具体地说,图18的上图是将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的截面立体图(一部分)。

另外,图18的下图是将图18的上图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的包含第1侧面电极AR1的区域放大示出的图(截面图)。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的第1侧面电极AR1包括:以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的外侧的方式形成的第1侧壁部AR1a、以覆盖箱体1的侧壁部的内侧的方式形成的第2侧壁部AR1b以及将第1侧壁部AR1a和第2侧壁部AR1b连结的连结部AR1c。

另外,如图18所示,第1侧壁部AR1a形成为第1侧壁部AR1a的宽度大于连结部AR1c的宽度。优选第1侧壁部AR1a的宽度为能检测出电容变化的程度的宽度。例如,优选第1侧壁部AR1a的宽度为1mm以上。另外,优选第1侧壁部AR1a的宽度为20mm以下。

另外,如图18所示,第2侧壁部AR1b形成为第2侧壁部AR1b的宽度大于连结部AR1c的宽度。

优选连结部AR1c的宽度为无法检测出电容变化的程度的宽度。例如,优选连结部AR1c的宽度为不到1mm。

并且,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中,第1侧面电极AR(在第1侧面电极AR1的情况下为第2侧壁部AR1b)与Y方向电极配置为接近到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

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中,例如在图18的下图中,Y方向电极Y1与第1侧面电极AR1是以使Y方向电极Y1与第1侧面电极AR1的沿着箱体1的内壁部的部分(第2侧壁部AR1b)的距离L6成为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的方式配置的。

距离L6例如为2mm以下,优选为1mm以下。

这样,通过形成第1侧面电极AR1,能使用户用手指触摸第1侧壁部AR1a的部分时的电容变化的灵敏度比用户用手指触摸连结部AR1c的部分时的电容变化的灵敏度高。

也就是说,通过这样形成第1侧面电极AR1,能控制为仅在用户触摸电容变化灵敏度高的第1侧壁部AR1a的部分时,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中进行触摸检测。

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中,通过这样进行控制,在用户无意中触摸了连结部AR1c的部分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防止执行意料之外的处理。此外,第1侧面电极AR1以外的第1侧面电极AR、BR也同样。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同样,不用另行追加昂贵的传感器等硬件,通过简单的控制(与现有的触摸面板同样的控制)就能高精度地进行箱体侧面的触摸检测。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通过变更电极的宽度来设置触摸检测灵敏度高的部分(触摸检测可能区域)和触摸检测灵敏度低的部分(触摸检测不可能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例如在规定的位置设置触摸检测灵敏度高的部分(触摸检测可能区域),而容易在触摸该触摸检测可能区域时执行规定的处理。

例如,如图19所示,也可以在箱体1的规定位置设置第1侧面电极AR1、AR2、AR3、AR4。

在图19所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A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A中进行控制,使得当触摸第1侧面电极AR1的触摸检测可能区域AR1a时,从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A输出的音量变小,当触摸第1侧面电极AR2的触摸检测可能区域AR2a时,从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A输出的音量变大。

另外,在图19所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A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A中进行控制,使得当触摸第1侧壁部AR3的触摸检测可能区域AR3a时,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A的显示面板的亮度变低,当触摸第1侧壁部AR4的触摸检测可能区域AR4a时,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A的显示面板的亮度变高。

这样,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A中,不用配置特定的按钮等,通过在规定的位置设置第1侧面电极AR、BR的触摸检测可能区域就能在触摸该触摸检测可能区域时执行规定的动作。

另外,如图20所示,也可以使触摸检测可能区域在侧面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检测侧面的宽度方向的运动等。

例如,在图20示出了其截面立体图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B中,在箱体1的侧面的宽度方向(图20的纵方向)上按3个为单位设有触摸检测可能区域。

也就是说,在第1列(图20的最靠眼前的列)中,在箱体1的侧面的宽度方向(图20的纵方向)配置有:

(1)第1侧面电极AR1的第1侧壁部AR1a(触摸检测可能区域);

(2)第1侧面电极AR2的第1侧壁部AR2a(触摸检测可能区域);以及

(3)第1侧面电极AR3的第1侧壁部AR3a(触摸检测可能区域)。

在第2列以后,根据与上述同样的模式,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B中在箱体1侧面的宽度方向(图20的纵方向)上按3个为单位配置有触摸检测可能区域。

通过这样构成,也能检测触摸位置的箱体1侧面的宽度方向(图20的纵方向)的位置。由此,例如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B中,容易使用第1侧面电极AR、BR,在手指纵向移位时执行规定的动作(例如滑动开关功能、音量调整功能、显示面板的亮度调整功能等)。

另外,如图21所示,也可以实现如下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C,其具备:(1)第1侧面电极AR1c、AR3c、AR5c、……,其在箱体1的侧面具有触摸检测不可能区域(例如图21的连结部AR1c、AR3c、AR5c、……),并且在箱体1的底面具有触摸检测可能区域(例如图21的第1侧面电极AR1、AR3、AR5、……);以及(2)第1侧面电极AR2、AR4、AR6、……,其在箱体1的侧面具有触摸检测可能区域(例如,图21的连结部AR2、AR4、AR6、……)。此外,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C中,第1侧面电极AL也与上述同样构成。

如图21所示,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C中,在箱体1的侧面具有触摸检测可能区域的第1侧面电极AR1、AR3、AR5、……和在箱体1的底面具有触摸检测可能区域的第1侧面电极AR2、AR4、AR6、……交替配置。因此,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3000C中,能适当地判别触摸位置是在箱体1的底面还是在箱体1的侧面。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中,说明了仅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箱体1的一方两侧面(左右的侧面)形成有第1侧面电极AR、AL和/或第2侧面电极BR、BL的情况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仅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箱体1的另一方侧面(上下的侧面)或者全部4个侧面形成第1侧面电极AR、AL和/或第2侧面电极BR、BL。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不仅能用于便携终端、平板终端等,也能应用于大画面TV等尺寸大的电子设备。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在箱体部分形成上述说明的第1侧面电极AR、AL和/或第2侧面电极BR、BL的电子设备即可,本发明能应用于任意电子设备。

另外,在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在第1侧面电极AR、AL和/或第2侧面电极BR、BL以露出到外部的状态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保护盖等覆盖第1侧面电极AR、AL和/或第2侧面电极BR、BL。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中,X方向电极、Y方向电极、第1侧面电极AR、AL、第2侧面电极BR、BL等的配置数量、配置位置、间距等是一个例子,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所示的情况。

另外,在将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作为便携终端装置实现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别用户的持有手的状态,根据该判别结果执行规定的处理。

例如图22所示,在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根据在箱体侧面检测出的触摸位置来执行例如(1)进行与画面显示的联动动作的处理(图22的左图)、(2)变更画面显示的处理(图22的中央图)以及(3)无感应区域的设定处理(图22的右图)等。

(1)在进行与画面显示的联动动作的处理(图22的左图)中,也可以在触摸了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侧面的情况下,根据所触摸的位置执行例如音量调整、画面亮度调整的处理,或者执行文件选择等操作。

另外,(2)在变更画面显示的处理(图22的中央图)中,也可以利用第1侧面电极AR、AL和/或第2侧面电极BR、BL检测出例如图22的中央图那样用左手保持箱体1的情况,执行使按键排列显示向大拇指方向偏移来显示等的处理。这样,能用大拇指或者持有手以外的手(图22的中央图的情况下为右手)容易地操作使用了按键排列显示的按键操作处理。

另外,(3)在无感应区域的设定处理(图22的右图)中,也可以利用第1侧面电极AR、AL和/或第2侧面电极BR、BL检测出例如图22的右图那样用左手保持箱体1的情况以及左手手指的配置状态,执行将大拇指以外的左手手指所触摸的区域附近设定为无感应区域的处理。

在如图22的右图那样用左手保持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用大拇指以外的左手手指操作触摸面板是很罕见的。因此,通过将图22所示的区域RN1~RN3设定为无感应区域,能防止无意中执行用户意料之外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简化示出了构成构件中的上述实施方式所需的主要构件。因此,能具备上述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任意的构成构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中,各构件的尺寸不一定忠实表现了实际的尺寸和尺寸比率等。因此,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变更尺寸、尺寸比率等。

此外,本发明的具体构成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正。

[附注]

此外,本发明也能如下这样表述。

第1发明是具备箱体、显示面板、触摸面板、侧面电极部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显示面板设置在箱体内。

触摸面板具备:X方向电极部,其以在第1方向上延伸配置的方式形成,由驱动信号驱动;以及Y方向电极部,其以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配置的方式形成,用于取得与在X方向电极部由驱动信号产生的电场的变化相应的传感信号。

侧面电极部配置于箱体。并且,侧面电极部设于与触摸面板的Y方向电极部分开的区域,能通过电容耦合与触摸面板的Y方向电极部电连接。

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侧面电极部能通过电容耦合与Y方向电极部电连接。因此,用手指等触摸侧面电极部时的电容耦合的变化会反映于由Y方向电极部取得的传感信号。也就是说,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利用传感信号检测出侧面电极部处的触摸。因此,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使用现有的触摸面板中的用于触摸检测的硬件、信号处理来检测侧面电极部处的触摸。

因此,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不用另行追加昂贵的传感器等硬件,通过简单的控制就能高精度地进行配置在箱体的侧面等的侧面电极部处的触摸检测。

第2发明是,在第1发明中,侧面电极部以0.1mm以上2mm以下的距离与Y方向电极部分开设置。

由此,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侧面电极部能可靠地与Y方向电极部进行电容耦合。

第3发明是,在第1或第2发明中,触摸面板具备多个Y方向电极部。

多个Y方向电极部在第1方向上按第1间距间隔配置。

侧面电极部具备多个侧面电极。多个侧面电极在第1方向上按与第1间距间隔相同的间隔配置。

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Y方向电极部在第1方向的配置的间距间隔与侧面电极在第1方向的配置的间距间隔相同,因此,配置在所触摸的位置的侧面电极的电容变化能由与该侧面电极接近配置(按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配置)的Y方向电极部适当地检测出。其结果是,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高精度地检测出侧面电极处的触摸。

第4发明是,在第1或第2发明中,触摸面板具备多个Y方向电极部。

多个Y方向电极部在第1方向上按第1间距间隔配置。

侧面电极部具备多个侧面电极。多个侧面电极在第1方向上按与第1间距间隔不同的间隔配置。

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Y方向电极部在第1方向的配置的间距间隔与侧面电极在第1方向的配置的间距间隔不同,因此,即使在由于制造误差等而在Y方向电极部与侧面电极之间产生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将配置于所触摸的位置的侧面电极的电容变化通过与该侧面电极接近配置(以能进行电容耦合的程度的距离配置)的Y方向电极部适当地检测出的概率。其结果是,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高精度地检测出侧面电极处的触摸。

第5发明是,在第3或第4发明中,多个侧面电极分别配置在俯视时包含Y方向电极部所延伸配置的第2方向的延长线的位置。

第6发明是,在第3至第5发明中的任意一个中,侧面电极包括第1宽度的第1灵敏度区域和比第1宽度大的第2宽度的第2灵敏度区域。

由此,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在规定的位置配置灵敏度高的第2灵敏度区域,因此能高精度地检测出规定的位置处的触摸。而且,在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设置灵敏度低的第1灵敏度区域,因此例如将容易诱发用户意料之外的触摸的部分设为第1灵敏度区域,由此能适当地防止检测出用户意料之外的触摸。

第7发明是,在第5或第6发明中,多个侧面电极分别具备第1侧面电极和第2侧面电极。

第2侧面电极设于与第1侧面电极分开的区域,能通过电容耦合与第1侧面电极电连接。

并且,第2侧面电极以能通过电容耦合与触摸面板的Y方向电极部电连接的方式设于与Y方向电极部分开的区域。

由此,能利用第1侧面电极和第2侧面电极构成侧面电极。因此,例如也能将第1侧面电极设于箱体,将第2侧面电极设于安装于箱体的盖。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实现一种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不用另行追加昂贵的传感器等硬件,通过简单的控制就能高精度地进行箱体侧面的触摸检测。因此,本发明在触摸面板相关工业领域中是有用的,能该领域中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000、1000B、1000C、1000D、1000E、1000F、2000、2000A、2000B、3000、3000A、3000B、3000C: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1:箱体

3、LCD:显示面板

4、TP:触摸面板

X1~X6:X方向电极

Y1~Y8:Y方向电极

6:触摸面板控制部

7:发送部

8:接收部

AR、AL:第1侧面电极

BR、BL:第2侧面电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