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认证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062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认证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认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身份认证也称为“身份验证”或“身份鉴别”,是指在计算机(包括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中确认操作者(用户)身份的过程,但是为了防止黑客通过应用程序暴力破解的方式对注册用户进行不断的登录尝试,发展出了人机识别技术,用于识别尝试登录的行为是用户正常行为还是应用程序暴力破解行为,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以及破解方式的进步,为了更好的达到人机识别的目的,衍生出了除验证码以外的多种认证的方式,比如指纹认证,人脸识别认证,还有一种,通过采集人脸图像,并在终端中显示人脸位置,通过采集人脸的转动,在终端中移动人脸位置进行认证。

现有技术在通过采集人脸的转动进行认证时,当人脸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后,则认证成功。也就是只要通过转动人脸,使显示界面中的人脸位置到达目标位置即可完成认证。但是如果将人脸转动的动作制作成录像以类似如图1和图2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转动人脸(非通过触控方式)使人脸位置与目标位置重合,进而完成认证,但这显然有悖于这种认证方式的宗旨,即通过活体人脸完成认证,也导致达到人机识别目的的概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认证方法,更好的达到人机识别的目的,提高人机识别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认证装置,更好的达到人机识别的目的,提高人机识别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认证方法,包括:

接收认证请求,并根据所述请求采集人脸图像;

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人脸图像,并确定初始显示位置;

根据所述初始显示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预设轨迹;

监测所述人脸图像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移动轨迹;

判断所述移动轨迹与所述预设轨迹是否匹配;若是,则当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的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且当所述人脸图像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时,认证成功;若否,则认证失败,所述预设轨迹是根据所述初始显示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生成的。

优选地,根据所述初始显示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预设轨迹,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显示位置,确定中间位置;

根据所述中间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从中间位置到目标位置的预设轨迹;则监测所述人脸图像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移动轨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人脸位置处于中间位置;

监测所述人脸图像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移动轨迹,包括:

监测所述人脸图像在所述显示界面中从所述中间位置至所述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

优选地,所述中间位置包含在第一区域内,则确定人脸位置处于中间位置,包括:

当所述人脸图像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时,确定处于中间位置,并将所述人脸图像移动到所述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中间位置还包含在第二区域内,所述预设轨迹包括根据所述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区域边界确定的第一子轨迹,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区域边界和目标位置确定的第二子轨迹;则

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与所述预设轨迹不匹配,包括:

至少两次人脸图像从所述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边界的轨迹与所述第一子轨迹不匹配;或

所述人脸图像从所述第二区域边界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的轨迹与所述第二子轨迹不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为均以所述初始位置为圆心的同心圆,且所述第二区域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半径。

优选地,判断所述移动轨迹与所述预设轨迹是否匹配,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轨迹与所述预设轨迹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优选地,判断所述移动轨迹与所述预设轨迹是否匹配,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轨迹是否处于预设有效区域内,所述预设有效区域是根据所述预设轨迹生成的。

优选地,所述人脸图像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包括:

所述人脸图像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区域。

优选地,当所述人脸图像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区域时,包括:

当所述人脸图像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区域时,将所述人脸图像移动到所述目标位置上。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认证失败的次数超过认证次数阈值时,终止认证。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轨迹与所述预设轨迹不匹配,根据所述移动轨迹的最终位置、中间位置以及目标位置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为破解行为。

优选地,根据所述移动轨迹的最终位置、中间位置以及目标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为破解行为,具体包括:

以所述中间位置为顶点,确定所述移动轨迹的最终位置、中间位置以及目标位置形成的角度;

当所述角度大于角度阈值时,确定为破解行为。

一种认证装置,包括:第一图像采集单元、位置确定单元、第二轨迹确定单元、第二轨迹监测单元以及第四认证决策单元,其中,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人脸图像;

所述位置确定单元,用于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人脸图像,并确定初始显示位置;

所述轨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显示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预设轨迹;

所述轨迹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人脸图像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移动轨迹;

所述认证决策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移动轨迹与所述预设轨迹是否匹配;若是,则当所述人脸图像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时,认证成功;若否,则认证失败。

优选地,所述轨迹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初始显示位置,确定中间位置;

根据所述中间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从中间位置到目标位置的预设轨迹;则所述轨迹监测单元,还用于:

监测所述人脸图像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移动轨迹之前,确定人脸位置处于中间位置;

所述轨迹监测单元,具体用于:

监测所述人脸图像在所述显示界面中从所述中间位置到所述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

优选地,所述中间位置包含在第一区域内,则所述轨迹监测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人脸图像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时,确定处于中间位置,并将所述人脸图像移动到所述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中间位置还包含在第二区域内,所述预设轨迹包括根据所述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区域边界确定的第一子轨迹,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区域边界和目标位置确定的第二子轨迹;则所述认证决策单元,具体用于:

至少两次人脸图像从所述中间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区域边界的轨迹与所述第一子轨迹不匹配;或

所述人脸图像从所述第二区域边界移动到所述目标位置的轨迹与所述第二子轨迹不匹配。

优选地,所述认证决策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移动轨迹与所述预设轨迹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优选地,所述认证决策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移动轨迹是否处于预设有效区域内,所述预设有效区域是根据所述预设轨迹生成的。

优选地,所述认证决策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人脸图像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区域。

优选地,所述认证决策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人脸图像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区域时,将所述人脸图像移动到所述目标位置上。

优选地,所述认证决策单元,还用于:

当认证失败的次数超过认证次数阈值时,终止认证。

优选地,所述认证决策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移动轨迹与所述预设轨迹不匹配,根据所述移动轨迹的最终位置、中间位置以及目标位置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为破解行为。

优选地,所述认证决策单元,具体用于:

以所述中间位置为顶点,确定所述移动轨迹的最终位置、中间位置以及目标位置形成的角度;

当所述角度大于角度阈值时,确定为破解行为。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采集人脸图像,并在显示界面中显示人脸图像并确定初始显示位置,根据初始显示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预设轨迹,当人脸图像开始移动后,监测人脸图像的移动轨迹,通过判断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否匹配,确定认证结果,如果是活体人脸就有很大可能性使得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匹配成功,而通过非活体的录像认证方式则较难做到,所以更好地达到人机识别的目的,提高人机识别的概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通过录像进行认证的示意图;

图2为通过录像进行认证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预设有效区域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预设有效区域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移动轨迹在有效区域内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根据移动轨迹移动人脸图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人脸图像处于目标区域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将人脸图像移动到目标位置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提示用户将人脸图像移动到中间位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子轨迹和第二子轨迹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人脸图像脱离第二区域内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认证过程中具体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认证过程中具体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确定是否为破解行为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认证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前所述,现有技术通过采集人脸图像,在终端中移动人脸位置进行认证时,只要通过转动人脸,使显示界面中的人脸位置到达目标位置即可完成认证,但现有技术中的“转动人脸”存在以下两个缺陷,第一:可以不是活体人脸,只需通过播放人脸图像的录像即可;第二:可以是无规律地自由转动,通过不断尝试完成认证。就比如可以通过类似如图1和图2的方式进行认证,图中,线段和箭头表示人脸位置移动的路径(即移动轨迹),圆形区域可以标识人脸图像,圆心的点可以标识人脸图像的中心点,从这两个图来看,不管总体趋势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左往右,均是使人脸位置的移动轨迹尽可能地够覆盖所有能够到达目标位置的可能(还可以包括其他未列举的方式),相当于“穷举法”对认证进行破解,可以比较容易的通过录制人脸无规则自有转动的录像使人脸位置达到目标位置,从而达到破解目的。但这显然有悖于这种认证方式的宗旨,即通过活体人脸的转动在显示界面中完成认证,从达到人机识别的目的来看,也导致了达到人机识别目的的概率较低。基于此缺陷,本申请实施例就提供了一种认证方法,更好的达到人机识别的目的,提高人机识别的概率。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1:采集人脸图像。

当某项任务(登录、支付等)需要进行认证时,就可以生成一个认证请求,并发送给相应的功能模块,当该功能模块接收到请求后,可以调用终端中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人脸图像。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可以是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也可以是移动终端(或称为移动计算机)、还可以是固定的公共业务终端等。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是外接的摄像头、集成移动终端内部的前置摄像头等。

步骤12:在显示界面中显示人脸图像,并确定初始显示位置。

显示界面是指用于显示内容的界面,显示界面中包含很多不同的位置,如图4所示,显示界面的尺寸为x轴从0到1080,y轴从0至1920,单位像素,通过在x轴和y轴各不同取值的组合,实现不同位置。人脸的初始显示位置可以是根据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并根据人脸图像与该采集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到与该采集设备对应的终端的显示界面中。在首次确定出人脸图像的位置后,就可以确定为初始显示位置。人脸图像的初始显示位置可以是一个随机的位置,也可以是一个预设位置。

为了便于用户知道人脸的位置,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显示人脸图像,该人脸图像可以与实际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一致,也可以是通过图片或文字代表,比如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在圆形区域中显示人脸真实的图像,也可以是固定的图片等。

步骤13:根据初始显示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预设轨迹。

为便于用户知道目标位置,可以在显示界面中显示目标位置,目标位置可以通过“钥匙”图片或文字形式进行显示。该目标位置,可以是根据初始显示位置确定的,比如与初始显示位置的距离要大于一定阈值,又如将显示界面划分若干区域,目标位置与初始显示位置处于不同区域等。预设轨迹可以是根据初始显示位置与目标位置生成,比如预设轨迹就可以是初始显示位置到目标位置的线段,或初始显示位置到目标位置的一段曲线。该预设轨迹就可以用于限制人脸图像的移动。

步骤14:监测人脸图像在显示界面中的移动轨迹。

当显示界面中显示有人脸图像后,就可以通过移动转动人脸,利用显示界面中的人脸图像来认证,此时,就可以监测人脸图像在显示界面中的移动轨迹。

这里人脸转动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在颈部固定的情况下,以颈部为轴转动人脸,当图像采集设备“发现”人脸出现转动后,可以在显示界面中“反映”出人脸位置的变化;也可以靠肩部的转动,带动人脸转动。

步骤15:判断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否匹配。

上一步已经介绍,预设轨迹可以用于限制人脸图像的移动行为,当人脸图像出现移动后,就会出现移动轨迹,所以本步骤就可以判断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否匹配。

步骤16:若是,则当人脸图像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时,认证成功。

步骤17:若否,则认证失败。

判断方式可以包括:判断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比如,如图5所示,A点为人脸位置(也即初始显示位置),C点为目标位置,虚线段AC为根据初始显示位置A点和目标位置C点生成的预设轨迹,当A点开始移动时,会由A与多个An产生一条移动轨迹,可以设定,如果相邻两个An点与An+1点与AC的距离均处于预设距离阈值内,且AnC比An+1C的长度要大,就可以认为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的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并确定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匹配的。

除了根据相似度判断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否匹配,还可以包括:判断移动轨迹是否处于预设有效区域内,该有效区域可以是根据预设轨迹生成的。比如,如图6和图7所示,连接A点C点的虚线段为预设轨迹,包含预设轨迹的区域为有效区域,当移动处于有效区域内时,可以确定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匹配的。有效区域可以在显示界面中展示,也可以不。

当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匹配的,就可以认为人脸图像正在“朝着认证成功的方向而努力”,如图8所示,为人脸图像从A点移动到A1点。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轨迹大多是初始显示位置到目标位置的线段,但人脸在转动时,也就是人脸位置在移动时,是不太可能非常紧密地沿着线段移动的,很大可能是如图8所示的,人脸轨迹是在预设轨迹附近。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当预设轨迹为线段时,且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匹配的,可以不根据实际的移动轨迹移动人脸图像,而是以该线段为基准,根据移动轨迹,确定人脸位置在直线段上的垂点位置;再根据垂点位置,移动所述人脸图像。

具体地,如图9所示,AA1为实际的移动轨迹,线段AC是为线段的预设轨迹,A2点就是以该线段为基准,根据移动轨迹,确定人脸位置在直线段上的垂点位置,并将人脸图像移动到A2点的位置。

在人脸图像不断以与预设轨迹匹配的轨迹进行移动时,终会到达目标位置,所以当人脸图像移动至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时,确定为认证成功。

在实际应用中,目标位置可能就是在显示界面中的一个坐标位置,人脸图像很难非常精准地移动到目标位置,所以,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认证难度,可以设置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区域,且目标区域通常被设置一个比目标位置要大的范围,当人脸图像移动至这个区域时,就可以确定认证成功,并且还可以当人脸图像移动至目标区域时,将人脸图像移动至目标位置。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A2点进入到目标区域中,将人脸标识移动到目标标识上,使得A2点与C点重合。需要说明的是,人脸图像移动至目标区域是人脸图像移动得到的结果,但将人脸图像在进入到目标区域时,由进入目标区域时的位置移动至目标位置是通过对应的应用程序得到的结果,可以理解为一种“吸附”功能。

在进行认证时,除了出现认证成功的情况,也可能出现认证失败的情况,比如,当移动轨迹超出有效区域时,可以认为人脸位置并没有“朝着认证成功的方向而努力”,此时就可以确定认证失败。

在实际应用中,认证失败的原因有可能是操作失误,但如果用户希望认证成功,即使是操作失误,也不会多次的操作失误,所以当认证失败的次数超过认证次数阈值时,就可以认为不是活体人脸在认证,或存在被破解的风险,此时就可以终止认证。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并和服务器中预先保存的、有效的人脸识别结果进行匹配,综合决定是否认证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次认证过程中,为了增加认证难度,进一步有效地识别是否为活体人脸,可以设置一个目标位置,也可以设置多个目标位置,并预设多个预设轨迹,当移动轨迹均与每个预设轨迹匹配,且人脸位置移动至显示界面中的最后一个目标位置时,认证成功。

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该方法,采集人脸图像,并在显示界面中显示人脸图像并确定初始显示位置,根据初始显示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预设轨迹,当人脸图像开始移动后,监测人脸图像的移动轨迹,通过判断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否匹配,确定认证结果,如果是活体人脸就有很大可能性使得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匹配成功,而通过非活体的录像认证方式则较难做到,所以更好地达到人机识别的目的,提高人机识别的概率。

实施例2

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提到,人脸图像的初始显示位置可以是一个随机的位置,也可以是一个预设位置,为了进一步地增加认证的难度,并且进一步地提高人机识别的概率,也可以在确定出人脸初始显示位置后,再确定一个相异于初始显示位置的中间位置,并先让用户将人脸图像移动到中间位置,再移动到目标位置。所以基于上述思路,发明人又提供了一种认证方法,进一步提高人机识别的概率。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21:采集人脸图像。

步骤22:在显示界面中显示人脸图像,并确定初始显示位置。

前两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11和步骤12相似,不再赘述。

步骤23:根据初始显示位置,确定中间位置;根据中间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从中间位置到目标位置的预设轨迹。

为了进一步地增加认证的难度,可以设置一个中间位置,目的在于先让用户从初始显示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上,再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该中间位置也可以根据初始显示位置确定,比如,可以是随机确定的与初始显示位置相异的位置,也可以是大于一定距离的位置。

在实施例1中,预设轨迹指的是根据初始显示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的,在本实施例中,就可以在确定出中间位置后,根据中间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出从中间位置到目标位置的预设轨迹。

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人脸图像出现初始显示位置时,通过文字(或语音)提示用户将人脸图像移动到中间位置上。

步骤24:确定人脸位置处于中间位置。

在实施例1中介绍,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认证难度,可以设置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区域。本步骤也可以设置第一区域,且将中间位置包含在内,这个第一区域可以被设定为带有“吸附”功能。如图13所示,A点为人脸的初始显示位置;B点为中间位置;C点为目标位置。

具体地,人脸图像会从初始显示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当人脸图像处于第一区域内时,就可以确定处于中间位置。比如当A点进入到如图13中的矩形区域(第一区域)内时,与图10和图11类似的,人脸位置会被移动到中间位置上,结果就是A点与B点重合。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有路径的提示,比如根据人脸位置A点的位置和初始位置B点的位置,在两点之间展示带有方向的箭头等。

当然,确定人脸位置处于中间位置,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区域,而是当人脸图像就与中间位置重合时,确定处于中间位置。

步骤25:监测人脸图像在显示界面中从中间位置到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类似,均是监测人脸位置的变化,由于在步骤23中根据中间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了预设轨迹,所以本步骤中,就需要监测人脸图像在显示界面中从中间位置到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

步骤26:判断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否匹配。

在步骤24中提出了带有“吸附”功能的第一区域,在本步骤中,可以再设置一个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的功能相对地,第二区域的作用带有“脱离”的功能,该第二区域可以在被第一区域“吸附”后生效。判断人脸图像是否处于第二区域的过程,就是在判断人脸图像是否在“试图完成认证”。

在判断过程中,引入了第一子轨迹和第二子轨迹,具体地,该第一子轨迹可以是根据中间位置和第二区域边界确定的;该第二子轨迹可以是根据第二区域边界和目标位置确定的,如图14所示,第一子轨迹可以是线段BB’,第二子轨迹可以是线段B’C。

步骤27:当至少两次人脸图像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第二区域边界的轨迹与第一子轨迹不匹配;或人脸图像从第二区域边界移动到目标位置的轨迹与第二子轨迹不匹配时,确定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不匹配。

当人脸图像从中间位置开始移动后,由于中间位置包含在第二区域内,所以,人脸图像需要先由中间位置移动到第二区域的边界,前文已经介绍,第一子轨迹可以是根据中间位置和第二区域边界确定,所以,可以确定人脸图像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第二区域边界的轨迹与第一子轨迹是否匹配,具体地,如图14所示,可以设定,当人脸图像由B点移动到第二区域的粗虚线上时,与第一子轨迹不匹配。此时,可以确定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不匹配。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有操作失误的可能,所以可以在出现至少两次人脸图像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第二区域边界的轨迹与第一子轨迹不匹配时,确定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不匹配。比如,在出现一次时,提示用户重新移回到中间位置,如果提示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时,则确定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不匹配。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达到暗示用户的效果,可以,而是当人脸图像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第二区域边界的轨迹与第一子轨迹不匹配,但未移动出第二区域的边界时,不根据实际的移动轨迹移动人脸图像,而是将人脸图像固定在中间位置。但在人脸图像移动出第二区域边界时,如图15所示,将人脸图像与中间位置分离,提示用户重新移回到中间位置。

当人脸图像从中间位置移动到如图14所示的第二区域的细虚线上时,可以确定人脸图像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第二区域边界的轨迹与第一子轨迹匹配,但是人脸图像还需要从第二区域边界移动到目标位置,所以,可以继续判断人脸图像从第二区域边界移动到目标位置的轨迹与第二子轨迹是否匹配时,当不匹配时,也可以确定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不匹配。具体地,可以参照实施例1中的介绍。

在反复提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分别具有“吸附”和“脱离”功能后,对于两区域的范围大小也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由于均包含中间位置,所以两区域移动是有交集的,但是对于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作限定,可以是两个完全重合的区域;也可以如图16所示,就是图13和图14中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还可以如图17所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为均以中间位置的某个坐标点为圆心的同心圆,且第二区域的半径大于第一区域的半径。

如图18和19所示,为认证过程中具体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其中,当采集到人脸图像后,可以将人脸图像设定为某个图片,并确定初始显示位置,先通过“请回到圈内按路径移动”提示将人脸图像移动到中间位置上,并显示出用于提示移动方向的箭头。中间位置包含在较小的第一(吸附)区域以及较大的第二(脱离)区域内。目标位置为“钥匙”的图片,并显示由中间位置到目标位置的移动方向的箭头。当人脸图像移动到吸附区域时,就将其移动到中间位置上,并提示用户移动到目标位置。

在人脸位置滑动过程中,即使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的相似度不大于预设阈值,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操作失误或破解行为。所以可以根据滑动的过程判断出是否“尝试”认证成功,还是破解行为,所以

步骤28:当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不匹配,根据移动轨迹的最终位置、中间位置以及目标位置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为破解行为。

当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不匹配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人脸图像确实朝着目标位置移动,但是移动轨迹相似度不满足大于预设阈值(或者没有在有效区域内),二是根本“没有朝着目标位置移动”,并且“逃脱”出第二区域内。所以可以根据移动轨迹的最终位置、中间位置以及目标位置的位置关系,确定是真的在“尝试”认证成功的可能,还是只是破解行为。如图20所示,为三种比较典型的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不匹配的情况。可以大概确定出,A3点操作失误导致的可能性较高,A5点存在破解行为的可能性较高,而A4点均有可能。所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步骤可以包括:以中间位置为顶点,确定移动轨迹的最终位置、中间位置以及目标位置形成的角度;当角度大于角度阈值时,确定为破解行为。如图20所示,角度阈值可以设定为90°,则角A5BC,可以确定为破解行为。当破解行为次数也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终止认证,以及终止一定时长(如24小时)的认证行为。

采用实施例2提供的该方法,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中间位置,并提示用户移动到中间位置后,再通过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的相似度确定是否认证成功。增加认证的难度,也就进一步地提高人机识别的概率。

实施例3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认证装置,更好的达到人机识别的目的,提高人机识别的概率。图21为该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31、位置确定单元32、轨迹确定单元33、轨迹监测单元34以及认证决策单元35,其中,

图像采集单元31,可以用于采集人脸图像;

位置确定单元32,可以用于在显示界面中显示人脸图像,并确定初始显示位置;

轨迹确定单元33,可以用于根据初始显示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预设轨迹;

轨迹监测单元34,可以用于监测人脸图像在显示界面中的移动轨迹;

认证决策单元35,可以用于判断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是否匹配;若是,则当人脸图像移动至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时,认证成功;若否,则认证失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轨迹确定单元33,可以用于:

根据初始显示位置,确定中间位置;

根据中间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从中间位置到目标位置的预设轨迹;则轨迹监测单元34,还可以用于:

监测人脸图像在显示界面中的移动轨迹之前,确定人脸位置处于中间位置;

轨迹监测单元34,可以用于:

监测人脸图像在显示界面中从中间位置到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中间位置包含在第一区域内,则轨迹监测单元34,可以用于:

当人脸图像处于第一区域内时,确定处于中间位置,并将人脸图像移动到中间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中间位置还包含在第二区域内,预设轨迹包括根据中间位置和第二区域边界确定的第一子轨迹,以及根据第二区域边界和目标位置确定的第二子轨迹;则

认证决策单元35,可以用于:

至少两次人脸图像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第二区域边界的轨迹与第一子轨迹不匹配;或

人脸图像从第二区域边界移动到目标位置的轨迹与第二子轨迹不匹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认证决策单元35,可以用于:

判断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认证决策单元35,可以用于:

判断移动轨迹是否处于预设有效区域内,预设有效区域是根据预设轨迹生成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认证决策单元35,可以用于:

人脸图像移动至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认证决策单元35,可以用于:

当人脸图像移动至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区域时,将人脸图像移动到目标位置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认证决策单元35,还可以用于:

当认证失败的次数超过认证次数阈值时,终止认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认证决策单元35,还可以用于:

当移动轨迹与预设轨迹不匹配,根据移动轨迹的最终位置、中间位置以及目标位置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为破解行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认证决策单元35,可以用于:

以中间位置为顶点,确定移动轨迹的最终位置、中间位置以及目标位置形成的角度;

当角度大于角度阈值时,确定为破解行为。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