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44568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当发生抢劫、火灾、交通事故、突发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脑溢血等)等紧急危难事件时,当事人须及时向相关部门(120急救中心、110救助中心、119火警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中心等)发出信息寻求救助。正常情况下,呼救信息的内容应包括事件当事人的个人情况、事件发生的时间及事件发生的地点等信息。

然而,在当事人处于极度紧张或者被病痛折磨的状态时,往往会思维混乱、言语不清,无法清楚地说出事发地点的具体地理位置,还浪费时间,即使能说明白,救援指挥平台也要再次重复查找事发地点的位置,再安排救援,这样很可能因为时间延误而错过最佳救助时间,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被呼救单位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当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而无法进行及时的救援行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呼救请求;呼救请求中携带有呼救人员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电话号码信息;

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预先获取的多个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救援队伍的一次匹配,获取目标救援队伍;

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电话号码信息生成救援信息,并将救援信息发送至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预先获取的多个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救援队伍的一次匹配,获取目标救援队伍,具体包括:

获取救援队伍客户端预先进行注册的救援注册信息;救援注册信息包括:第二地理位置信息;

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计算救援队伍与呼救人员之间的救援距离;

将救援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救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阈值,则将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获取目标救援队伍之前,还包括:

根据救援路径的路况信息、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信息和/或历史评价信息,对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个救援队伍进行二次匹配,将二次匹配到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

其中,路况信息包括:交通拥堵率;救援效率信息包括:救援成功率;历史评价信息包括:救援满意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救援路径的路况信息、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信息和/或历史评价信息,对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个救援队伍进行二次匹配,将二次匹配到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救援路径的路况信息中的交通拥堵率;

将交通拥堵率与预设交通拥堵率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交通拥堵率小于预设交通拥堵率阈值,则将路况信息所对应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

和/或

获取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信息中的救援成功率;

将救援成功率与预设救援成功率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救援成功率大于第一预设救援成功率阈值,则将救援效率信息所对应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

和/或

获取救援队伍的历史评价信息中的救援满意度;

将救援满意度与预设救援满意度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救援满意度大于第一预设救援满意度阈值,则将历史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前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将救援信息发送至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所发送的根据救援信息做出的救援确认反馈时,将目标救援队伍的状态由待命状态修改为执行状态;

根据救援信息以及预设的规则,生成救援订单,并执行如下操作:

将救援订单发送至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救援订单包括:目标救援队伍的救援距离和/或救援次数;

或者,

将救援订单发送至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并根据救援确认信息中的救援距离进行计费操作;

或者,

将救援订单发送至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根据救援确认信息中的救援次数进行计费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如果在预设时间内,并未收到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所发送的救援确认反馈,或者,当接收到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所发送的根据救援信息做出的拒绝救援反馈时:

根据救援距离信息、救援路径的路况信息、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信息以及历史评价信息中至少一项进行救援队伍的重新匹配,获取新的目标救援队伍;

或者,将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个救援队伍中,经二次匹配后,并未匹配到的救援队伍,作为新的目标救援队伍;

将救援信息发送至新的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实时获取目标救援队伍或者新的目标救援队伍的第三地理位置信息;第三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目标救援队伍或者新的目标救援队伍救援过程中的实时地理位置;

将第三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预先获取的多个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救援队伍的一次匹配之前,还包括:

根据呼救请求,判断呼救请求中的电话号码信息在预设的时间内呼救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如果是,则将呼救请求所对应的电话号码作为扰乱公共秩序电话,进行屏蔽。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呼救请求;呼救请求中携带有呼救人员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电话号码信息;

信息匹配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预先获取的多个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救援队伍的一次匹配,获取目标救援队伍;

救援信息生成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电话号码信息生成救援信息,并将救援信息发送至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系统,该系统包括:呼救人员客户端、救援队伍客户端以及服务器;

服务器上设置有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紧急呼救服务实现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服务器在接收到呼救人员的求救电话时,还可以同时获取到求救人员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也就是求救人员事发地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并且根据该地理位置信息和预先获得的多个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救援队伍的匹配,获取到适合执行此次救援行动的目标救援队伍,然后根据上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求救人员的电话号码信息生成救援信息,并将该救援信息发送至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被呼救单位及时准确地获取当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使救援队伍进行及时高效的救援行动。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中获取目标救援队伍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紧急呼救服务实现装置;20-紧急呼救服务实现系统;101-信息获取单元;102-信息匹配单元;103-救援信息生成发送单元;201-呼救人员客户端;202-服务器;203-救援队伍客户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遇难当事人在极度紧张或者被病痛折磨的时候,无法清楚地说出事发地点的具体地理位置,救援人员无法及时高效地进行救援行动,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可以使被呼救单位及时准确地获取当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使救援队伍进行及时高效的救援行动。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呼救请求;呼救请求中携带有呼救人员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电话号码信息。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一般在服务器端被执行。服务器与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者有线网络进行通信。呼救请求是呼救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危险的状态下,通过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向服务器所发起的。一般地,该呼救请求可以是电话呼救,当用户拨打预设的紧急求救电话时,客户端会自动调取当前用户的电话信息以及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并生成相应的呼救请求;还可以是触发式呼救,即在客户端设置了呼救按钮或者按键,当用户触发该按钮或者按键的时候,客户端自动调取当前用户的电话信息以及第一地理位置信息。

同时,当呼救人员拨打求救电话时可以通过手机拨打,也可以通过固定电话进行拨打,此时呼救人员无需登录客户端,电话一旦被拨出客户端会自动连接服务器,或者,急救电话自动和服务器产生关联,当呼救人员所拨打的求救电话接通后,服务器会自动向客户端发送指令,客户端在获取该指令时,会获取到呼救人员所在事发地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其电话号码信息。

当呼救人员通过按键或者按钮进行触发式呼救的时候,服务器会自动向客户端发送指令,客户端在获取该指令时,会获取到呼救人员所在事发地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其电话号码信息。

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专门指代呼救人员所在事发地的地理位置,用于与后面所述的救援队伍的地理位置进行区分。一般的紧急求救电话包括110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急救中心电话以及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等。呼救人员可以是遇难当事人,也可以是在事发地点的其他人。

S102: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预先获取的多个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救援队伍的一次匹配,获取目标救援队伍。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服务器在获取到求救人员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电话号码信息后,会根据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预先获得的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匹配,从而得到适合此次救援行动的目标救援队伍。

但是,由于拨打的求救电话有时会出现恶搞情形或者有人故意扰乱情形,所以在进行救援队伍的一次匹配之前,还包括:

根据呼救请求,判断呼救请求中的电话号码信息在预设的时间内呼救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如果是,则将呼救请求所对应的电话号码作为扰乱公共秩序电话,进行屏蔽。

一般地,判断求救人员所拨打的电话是否为扰乱公共秩序的电话,需要服务器预先设置一个时间阈值和次数阈值,比如,时间阈值设置为1分钟,次数阈值设置为5次,当呼救请求中的电话号码信息在1分钟内出现的次数超过5次,则判定为扰乱公共秩序的电话,直接将该号码进行屏蔽,或者可以根据该电话号码信息找到当事人,对其进行警告,如果是未成年人,可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中获取目标救援队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救援队伍客户端预先进行注册的救援注册信息;救援注册信息包括:第二地理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任何一个救援单位或者救援队伍均可以通过救援队伍客户端将其救援队伍的信息在服务器上进行注册。在注册的时候,救援队伍要先在救援队伍客户端填写相关的注册信息,例如救援队伍的规模、救援队伍的地理位置、救援队伍所属单位等等。其中,救援队伍的规模包括救援队伍的人数以及救援人员的组成。例如,120急救中心人员组成为: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主任医师三名、主治医师五名等等。

S202: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计算救援队伍与呼救人员之间的救援距离。

服务器在获取到求救人员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后,会根据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预先从救援队伍客户端获取到的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计算出救援队伍与呼救人员之间的救援距离,该救援距离不是二者之间的直线距离,而是实际的救援路径的距离。

S203:将救援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对;如果救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阈值,则将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服务器首先设置有一个第一预设距离阈值,该距离阈值可以根据一个区的范围内的距离进行设置,也可以根据一个市的范围内的距离设置,为了匹配到相对来说可以进行更快的救援行动的救援队伍,一般将第一预设距离阈值设置的相对小一些,在计算出救援队伍与呼救人员之间的救援距离后,将该救援距离与上述的距离阈值进行比对,救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阈值时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救援队伍,即为目标救援队伍。该目标救援队伍一般有多个。

除了上述一次匹配方式外,在获取目标救援队伍之前,还可以根据救援路径的路况信息、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信息和/或历史评价信息,对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个救援队伍进行二次匹配,将二次匹配到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其中,路况信息包括:交通拥堵率;救援效率信息包括:救援成功率;历史评价信息包括:救援满意度。

通过上述二次匹配,可以获取更加合适的救援队伍进行高效的救援工作。

二次匹配的过程与一次匹配的过程类似,具体的匹配过程如下:

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救援路径的路况信息中的交通拥堵率;

将交通拥堵率与预设交通拥堵率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交通拥堵率小于预设交通拥堵率阈值,则将路况信息所对应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

和/或

获取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信息中的救援成功率;

将救援成功率与预设救援成功率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救援成功率大于第一预设救援成功率阈值,则将救援效率信息所对应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

和/或

获取救援队伍的历史评价信息中的救援满意度;

将救援满意度与预设救援满意度阈值进行比对;

如果救援满意度大于第一预设救援满意度阈值,则将历史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当进行完一次匹配后,如果获取的目标救援队伍数量较多,为了找到更加合适的救援队伍,服务器可以根据救援路径的路况信息、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信息和/或救援队伍的历史评价信息,对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个救援队伍进行二次匹配,将二次匹配到的交通拥堵率更低、救援成功率更高以及救援满意度更高的救援队伍作为目标救援队伍,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呼救人员匹配到最合适的救援队伍,提高救援效率。

S103: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电话号码信息生成救援信息,并将救援信息发送至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服务器在获取到呼救人员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电话号码信息后,根据这两种信息生成救援信息,发送给上述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以提示目标救援队伍进行及时的救援行动。

在救援信息发送至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之后,还包括:当接收到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所发送的根据救援信息做出的救援确认反馈时,将目标救援队伍的状态由待命状态修改为执行状态;根据救援信息以及预设的规则,生成救援订单,并执行如下操作:

将救援订单发送至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救援订单包括:目标救援队伍的救援距离和/或救援次数;

或者,

将救援订单发送至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并根据救援确认信息中的救援距离进行计费操作;

或者,

将救援订单发送至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根据救援确认信息中的救援次数进行计费操作。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当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所发送的救援信息时,会根据该救援信息以及自己当时的情况进行判断,做出相应的反馈。当目标救援队伍向服务器发出确认救援的反馈时,服务器会将目标救援队伍的状态由待命状态标记为执行状态,这个时候,服务器在进行救援队伍匹配的时候,就不会再匹配该救援队伍。除了救援队伍的状态发生改变外,服务器还会根据救援信息以及预设的规则,生成救援订单,向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发送。当呼救人员拨打的是119火警电话的时候,服务器只会向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发送救援订单,而不会执行其它操作;当呼救人员拨打的是120急救电话的时候,服务器除了向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发送救援订单外,还会根据救援信息中的救援距离进行计费操作,呼救人员可以在救援行动结束后现金付款,也可以直接网上支付;当呼救人员拨打的是110报警电话或者122交通事故急救电话的时候,服务器除了向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发送救援订单外,还会根据救援信息中的救援次数进行计费操作,呼救人员可以在救援行动结束后现金付款,也可以直接网上支付。针对不同的急救电话,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具体救援行动是否收费,收费多少,如何收费,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

相反的,如果在预设时间内,并未收到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所发送的救援确认反馈,或者,当接收到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所发送的根据救援信息做出的拒绝救援反馈时:

根据救援距离信息、救援路径的路况信息、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信息以及历史评价信息中至少一项进行救援队伍的重新匹配,获取新的目标救援队伍;或者,将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个救援队伍中,经二次匹配后,并未匹配到的救援队伍,作为新的目标救援队伍;将救援信息发送至新的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

由于急救服务的特殊性,服务器会预先设置一个等待时间,比如5分钟,在救援信息发出5分钟之后,如果没有一个救援队伍做出确认救援的反馈时,或者目标救援队伍根据救援信息以及当时自身的情况做出拒绝救援的反馈时,服务器会根据救援距离信息、救援路径的路况信息、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信息以及历史评价信息中至少一项进行救援队伍的重新匹配,获取新的目标救援队伍,重新匹配的过程与前述的一次匹配和二次匹配过程类似,只是重新匹配过程中的各种阈值设置跟之前不同,相比于之前的阈值,重新匹配的范围会更大;或者,不进行新的救援队伍的匹配,而是当二次匹配到的目标救援队伍均做出了拒绝救援的反馈时,直接将一次匹配到的多个救援队伍中没有被二次匹配到的救援队伍,作为新的目标救援队伍。救援队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救援队伍同时救援,会增大救援力量,使求救者第一时间获得最好的救援。

此外,在救援队伍执行救援行动的过程中,服务器还可以实时获取目标救援队伍或者新的目标救援队伍的第三地理位置信息;第三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目标救援队伍或者新的目标救援队伍救援过程中的实时地理位置;将第三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当目标救援队伍或者新的目标救援队伍根据救援信息中的呼救人员的地理位置信息执行救援行动的时候,服务器可以实时获取到救援队伍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将该地理位置信息发送给呼救人员所对应的客户端。这样,呼救人员在等待救援的时间内,可以准确知道救援队伍目前抵达的地理位置,从而缓解内心的恐慌。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中,服务器在接收到呼救人员的求救电话时,还可以同时获取到求救人员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也就是求救人员事发地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并且根据该地理位置信息和预先获得的多个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救援队伍的匹配,获取到适合执行此次救援行动的目标救援队伍,然后根据上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求救人员的电话号码信息生成救援信息,并将该救援信息发送至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被呼救单位及时准确地获取当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使救援队伍进行及时高效的救援行动。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装置10,参见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呼救请求;呼救请求中携带有呼救人员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电话号码信息;

信息匹配单元102,用于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预先获取的多个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救援队伍的一次匹配,获取目标救援队伍;

救援信息生成发送单元103,用于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电话号码信息生成救援信息,并将救援信息发送至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紧急呼救服务实现装置10中,服务器在接收到呼救人员的求救电话时,还可以同时通过信息获取单元101获取到求救人员事发地点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电话号码信息,并且通过信息匹配单元102,将求救人员的地理位置信息和预先获得的多个救援队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匹配,获取到适合执行此次救援行动的目标救援队伍,然后通过救援信息生成发送单元103,根据上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求救人员的电话号码信息生成救援信息,并将该救援信息发送到目标救援队伍所对应的客户端。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紧急呼救服务实现装置10,可以使被呼救单位及时准确地获取当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使救援队伍进行及时高效的救援行动。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紧急呼救服务实现系统20,参见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呼救人员客户端201、救援队伍客户端203以及服务器202;其中,服务器202上设置有如上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紧急呼救服务实现装置1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紧急呼救服务实现系统20,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紧急呼救服务实现装置10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紧急呼救服务实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