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标识、防伪系统、用于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43459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防伪标识、防伪系统、用于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及使用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防伪系统、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及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属于纹理防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纹理防伪技术是以材料本身固有的纹理特征作为防伪识别标记的一种防伪技术,将纹理分布特征图案用于防伪识别标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一张都不相同,基本原理是随机形成一个纹理分布特征图案,将其存入云端数据库待查,识别时调出云端数据库中的纹理分布特征图案对比,不符合为假。

目前使用的纹理防伪技术中,有一种是将纹理颗粒随机布撒后形成纹理式分布,然后以这种纹理分布的特征信息作为纹理防伪标识。但这种纹理防伪标识由于形成纹理的纹理颗粒其自身结构很微小,对于利用手机拍照或人眼直接识别等公众识别手段时,易被印刷、打印、蚀刻等技术形成的视觉图像所模仿,从而对公众识别造成视觉欺骗,进而使得防伪效果失效。

为此,本专利的发明人想到一个方案:在公众识别条件(人眼直接观察或者只能利用常规的具有照相功能的设备,比如手机照相后人眼直接观察照片)下,使用纹理防伪技术并在形成纹理的纹理颗粒上辅之以不能被印刷、打印、蚀刻等技术模仿的特定识别特征,并且该特定识别特征需满足公众识别条件,这样当造假者采用各种印刷、各种打印、各种蚀刻等技术低成本的模仿纹理分布特征图案作为防伪标识时,马上就会被发现,从而避免被印刷、打印、蚀刻等技术形成的视觉欺骗。

但是,由于用于形成纹理的纹理颗粒,其自身结构很微小,很难通过人眼直接或拍照后人眼直接识别等公众识别手段直接判断纹理颗粒上是否存在特定识别特征,因此往往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工具(例如放大镜、特殊光源等)来观察纹理颗粒上是否携带了特定识别特征,但对于参与纹理防伪的公众而言,由于辅助工具需要与纹理颗粒自身的特定识别特征相匹配,因此公众很难准确的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并且这些辅助工具识别者通常也不会随身携带,因此极大地影响到了公众参与到纹理防伪技术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还提供一种包括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一种用于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以及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用于其在不使用辅助工具的前提下即可实现识别纹理颗粒的特定识别特征,从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包括承载表面;

多个纹理颗粒,所述多个纹理颗粒呈随机分布在所述承载表面上;

其中,每个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上包括至少两个视觉色彩部分,每个所述视觉色彩部分呈现出各自的视觉色彩,使得在所述承载表面上方至少存在一个倾斜角度以该倾斜角度观察所述多个纹理颗粒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在所述承载表面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承载表面的垂直方向上观察所述多个纹理颗粒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呈现出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其中,对于每个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形成第一视觉图像,沿所述倾斜角度并绕该纹理颗粒的周向观察形成第二视觉图像,其中,至少一个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与其在所述第二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与所述第二视觉图像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

其中,每个纹理颗粒的与所述承载表面相接触的表面为纹理颗粒的接触表面,该纹理颗粒的其它表面为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

可选的,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外周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为多种所述视觉色彩部分组成,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为一种所述视觉色彩部分组成。

可选的,将所述纹理颗粒分布在所述承载表面之前,所述纹理颗粒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面和下面均为多种所述视觉色彩部分组成,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为一种所述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将所述纹理颗粒分布在所述承载表面后,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与所述承载表面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所述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

可选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上面的所述视觉色彩部分的种类和数量与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的所述视觉色彩部分的种类和数量均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纹理颗粒的上面的视觉色彩部分延伸至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

可选的,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外周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为一种所述视觉色彩部分组成,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为多种所述视觉色彩部分组成。

可选的,将所述纹理颗粒分布在所述承载表面之前,所述纹理颗粒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面和下面均为一种所述视觉色彩部分组成,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为多种所述视觉色彩部分,将所述纹理颗粒分布在所述承载表面后,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与所述承载表面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所述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

可选的,每个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两个视觉色彩部分,分别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

可选的,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外周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全部为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全部为所述第二视觉色彩部分。

可选的,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外周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全部为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从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延伸至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上,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中除去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后剩余的部分为所述第二视觉色彩部分。

可选的,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外周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中的一部分为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的剩余部分为所述第二视觉色彩部分,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全部为所述第二视觉色彩部分。

可选的,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外周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中的一部分为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从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延伸至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上,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中的剩余部分为所述第二视觉色彩部分,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中除去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后剩余的部分为所述第二视觉色彩部分。

可选的,将所述纹理颗粒分布在所述承载表面之前,所述纹理颗粒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面的一部分为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从所述上面延伸至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面的剩余部分为所述第二视觉色彩部分,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的一部分为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从所述下面延伸至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的剩余部分为所述第二视觉色彩部分,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中除去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后剩余的部分为所述第二视觉色彩部分;

将所述纹理颗粒分布在所述承载表面后,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与所述承载表面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所述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纹理颗粒的上面和下面的位置相对应,并且所述第一视觉色彩部分从所述上面延伸至所述下面。

可选的,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外周面,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为切刀面,或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所述纹理颗粒的接触表面均为切刀面。

可选的,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外周面,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中的任一侧面与所述承载表面垂直。

可选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的接触表面的面积的总和占所述载体的所述承载表面的面积的20%~60%。

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编号的编码;

所述编码与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与多个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编码为二维码、条形码和数字编码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

可选的,所述载体由与纹理颗粒均不相同的视觉色彩部分制成。

可选的,所述载体的承载表面形成有视觉色彩涂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包括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和存储有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存储模块。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获取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采集模块。

可选的,还包括比对模块,所述比对模块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相连,用于将采集模块获取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存储模块中预存的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可选的,所述采集模块包括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

可选的,所述采集模块还包括与手机外接的具有拍照放大功能的放大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利用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

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与防伪对象建立联系;

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并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可选的,

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编号的编码;

所述编码与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与多个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相对应;

所述步骤“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并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及其编码信息,通过编码信息对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编号后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可选的,

在所述步骤“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并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

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

以变换的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

当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不相符;或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在任一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均不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假。

可选的,

当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相符;同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至少一个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真。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及其编码信息,通过编码信息对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编号后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编码信息,

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通过软件自动比对;

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

以变换的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

当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不相符;或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在任一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均不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假。

可选的,当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相符;同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至少一个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真。

可选的,

所述步骤“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

所述步骤“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并发送给识别者;

相应地,所述步骤“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具体为:

识别者将获取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与调取的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进行比对。

可选的,

所述步骤“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或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并发送给后台;

所述步骤“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或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相应地,所述步骤“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具体为:

后台工作人员将获取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与调取的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并将结果发送给识别者。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及其编码信息,通过编码信息对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编号后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编码信息;

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相对应的包括多个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数据库;

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

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

以变换的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的所述纹理颗粒;

当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不相符;或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在任一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均不存在人眼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假。

可选的,当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相符;同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至少一个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真。

可选的,所述步骤“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具体为:

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逐一比对。

可选的,所述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为局部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或

所述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为全部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步骤“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通过手机直接拍摄或手机放大拍摄来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可选的,所述步骤“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编码信息”的方法为:人工直接输入,或手机直接拍摄,或手机放大拍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对于每个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形成第一视觉图像,沿所述倾斜角度并绕该纹理颗粒的周向观察形成第二视觉图像;所述垂直方向即为相对于所述接触表面的垂直方向,所述倾斜角度为与所述垂直方向垂直的平面所形成的倾斜角度;

其中,至少一个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与其在所述第二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与所述第二视觉图像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包括承载表面;多个纹理颗粒,所述多个纹理颗粒呈随机分布在所述承载表面上;其中,每个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上包括至少两个视觉色彩部分,每个所述视觉色彩部分呈现出各自的视觉色彩,使得在所述承载表面上方至少存在一个倾斜角度以该倾斜角度观察所述多个纹理颗粒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在所述承载表面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承载表面的垂直方向上观察所述多个纹理颗粒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呈现出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其中,对于每个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形成第一视觉图像,沿所述倾斜角度并绕该纹理颗粒的周向观察形成第二视觉图像,其中,至少一个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与其在所述第二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与所述第二视觉图像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其中,每个纹理颗粒的与所述承载表面相接触的表面为纹理颗粒的接触表面,该纹理颗粒的其它表面为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采用此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实际使用时识别者只需要垂直观察和倾斜观察承载表面上分布的纹理颗粒即可快速判断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否使用了具有特定识别特征的纹理颗粒(即判定是否是印刷、打印、蚀刻等技术形成的视觉欺骗),而不再需要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实现了快速识别纹理颗粒的特定识别特征,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其中,在垂直方向上观察时,可直接形成多个第一视觉图像;以倾斜角度观察时,每个纹理颗粒可形成第二视觉图像中的一部分,当纹理颗粒数量足够多时,由随机概率的因素,多个纹理颗粒可视为形成多个第二视觉图像;然后通过第一视觉图像中至少一种视觉色彩部分所占面积比例与在第二视觉图像中该视觉色彩部分所占面积比例的不同,导致第一视觉图像所形成的视觉色彩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形成的视觉色彩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从而使得当从垂直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时与沿倾斜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时,亦呈现出明显的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端面为多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外周面全部为一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可先用一种视觉色彩部分制成纹理颗粒主体,然后再用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端面处形成多个视觉色彩部分,从而便于加工制造。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上、下面均由多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外周侧面为一种视觉色彩部分的纹理颗粒,可先用一种视觉色彩部分制成纹理颗粒主体,然后再用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下面形成多个视觉色彩部分,便于快速加工制造;进一步的,在使用时只需确保纹理颗粒呈正常使用状态即可,而无需再对上、下面进行区分,将纹理颗粒布撒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与所述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便于纹理颗粒的布撒使用,极大的减少了工序。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上、下面均由多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并且每种视觉色彩部分由纹理颗粒的上面延伸至纹理颗粒的下面,可通过传统的饶丝、挤丝等方式快速加工由多种视觉色彩部分形成的纹理颗粒的主体,最后在外周侧面处饶丝一种视觉色彩部分,其能够使用较为传统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上端面由一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外周面为多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可通过传统的饶丝、挤丝等方式快速加工由多种视觉色彩部分形成的纹理颗粒的主体,最后再用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端面处形成一种视觉色彩部分,从而便于加工制造。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上面为一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下面也为一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为多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这一方案,可通过传统的饶丝、挤丝等方式快速加工由多种视觉色彩部分形成的纹理颗粒的主体,最后再用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下面处形成一种视觉色彩部分,从而便于加工制造;进一步的,在使用时只需确保纹理颗粒呈正常使用状态即可,而无需再对上、下面进行区分,将纹理颗粒布撒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为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便于纹理颗粒的布撒使用,极大的减少了工序。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采用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这两种视觉色彩部分形成纹理颗粒,减少视觉色彩部分种类的使用,可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全部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从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延伸至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上,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后剩余的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可先用第二视觉色彩部分制成纹理颗粒的主体,然后再用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端面处形成第一视觉色彩部分,从而便于加工制造。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采用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纹理颗粒的外周面全部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这一方案,可利用第二视觉色彩部分制成纹理颗粒的主体,然后通过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端面处形成第一视觉色彩部分,从而便于加工制造;并且使用时,垂直观察时纹理颗粒的第一视觉图像中的第一视觉色彩部分所占面积相对多一些,但在倾斜观察时,第一视觉色彩部分所占面积比例明显降低,因此能够让识别者更容易观察出明显的视觉色彩变化。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采用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延伸至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上,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这一方案,可利用第二视觉色彩部分制成纹理颗粒的主体,然后将第一视觉色彩部分通过印刷、喷涂等方式形成在上端面上,从而便于加工制造。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采用纹理颗粒的上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延伸至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上,纹理颗粒的上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纹理颗粒的下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延伸至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上,纹理颗粒的下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这一方案,可利用第二视觉色彩部分制成纹理颗粒的主体,然后将第一视觉色彩部分通过印刷、喷涂等方式形成在上、下面上,从而便于加工制造;进一步的,使用时只需确保纹理颗粒呈正常使用状态即可,而无需再对上、下面进行区分,将纹理颗粒布撒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所述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便于纹理颗粒的布撒使用,极大的减少了工序。

对于前一个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在纹理颗粒的上面和下面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从上面延伸至下面,其可利用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做芯,然后可通过传统的饶丝、挤丝等方式在第一视觉色彩部分的外部快速加工第二视觉色彩部分,可选择与上、下面连线相垂直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加工第二视觉色彩部分,其能够使用较为传统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为切刀面,或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接触表面均为切刀面,其通过制成整体的长条形纹理颗粒后,再通过刀切技术将其分成小段使用,更加便于生产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中的任一侧面与承载表面垂直,采用垂直结构,能够为识别者提供更好的观察角度,能够让识别者更容易观察出明显的颜色变化。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有纹理颗粒的接触表面的面积的总和占所述载体的承载表面的面积的20%~60%,采用可控的布撒密度,使得纹理颗粒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从而为识别者提供更好的观察视角,能够让识别者更容易观察出明显的颜色变化。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编号的编码;编码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一一对应,或编码与多个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相对应,采用编码技术对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进行编号,从而提供对应的关系,便于后期识别时,快速查找、比对,提高识别的效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载体由与纹理颗粒均不相同的视觉色彩部分制成,作为载体的承载表面的视觉色彩作为对比色,突出纹理颗粒的色彩变化。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载体的承载表面形成有视觉色彩涂层,优选地,视觉色彩涂层与纹理颗粒采用的视觉色彩部分采用的色彩均不相同,使得视觉色彩涂层作为对比色,突出纹理颗粒的色彩变化;进一步优选的,视觉色彩涂层还可形成纹理、图案、花纹等,其与纹理颗粒形成复杂图形,增加仿制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采用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防伪系统,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以及储存有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存储模块;通过存储模块实现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识别后,识别者只需要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垂直观察和倾斜观察即可快速判断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否使用了具有特定识别特征的纹理颗粒(即判定是否是印刷、打印、蚀刻等技术形成的视觉欺骗),而不再需要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实现了快速识别纹理颗粒的特定识别特征,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与防伪对象建立联系;

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并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其中,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与防伪对象建立联系是指配合使用,具体的建立联系的主要形式有两种:1、将防伪标识附着在防伪对象上,可以是附着在防伪对象的本体上也可以是附着在防伪对象的外包装上。2、将标识直接制作在防伪对象本体上,即承载纹理颗粒的载体就是防伪对象自身。这样,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和防伪对象配合使用,达到通过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来保证防伪对象的真假的判断。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加入用于编号的编码,可在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是否相符利用编码进行快速定位查找,大大的节省了判断时间,提高了识别效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其只需要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是否相符,或在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变换的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是否存在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即可实现快速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否为假;其判断方法更为简单,并且不需要特定的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降低了公众参与识别的难度,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当判断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真时,也只需要同时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符,以及在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至少一个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存在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即可,不需要特定的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降低了公众参与识别的难度,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将调取的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发送给识别者,识别者将获取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与调取的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增加公众的参与度,让识别者亲自进行识别,从而有效地避免判断结果造假,提高识别的透明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对于每个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形成第一视觉图像,沿所述倾斜角度并绕该纹理颗粒的周向观察形成第二视觉图像;所述垂直方向即为相对于所述接触表面的垂直方向,所述倾斜角度为与所述垂直方向垂直的平面所形成的倾斜角度;其中,至少一个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与其在所述第二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与所述第二视觉图像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其在随机布撒在载体上形成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后在垂直方向上观察时,可直接形成多个第一视觉图像;以倾斜角度观察时,每个纹理颗粒可形成第二视觉图像中的一部分,当纹理颗粒数量足够多时,由随机概率的因素,多个纹理颗粒可视为形成多个第二视觉图像;然后通过第一视觉图像中至少一种视觉色彩部分所占面积比例与在第二视觉图像中该视觉色彩部分所占面积比例的不同,导致第一视觉图像所形成的视觉色彩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形成的视觉色彩呈现出视觉差异,从而使得当从垂直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多个纹理颗粒时与沿倾斜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颗粒时,亦呈现出明显的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仅为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1至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纹理颗粒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1至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纹理颗粒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1至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纹理颗粒的实施方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1至图4-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纹理颗粒的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1至图5-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纹理颗粒的实施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1至图6-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纹理颗粒的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1至图7-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纹理颗粒的实施方式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1至图8-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纹理颗粒的实施方式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9-1至图9-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的实施方式三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的实施方式四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的实施方式五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的实施方式六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的实施方式七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的实施方式八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的实施方式九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的实施方式十流程图。

附图说明:

1-纹理颗粒,11-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2-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3-第三视觉色彩部分,14-第四视觉色彩部分,15-第五视觉色彩部分;

2-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前,先对本发明中出现的方向性名字做如下限定:

当本发明所述的纹理颗粒正常使用时(即纹理颗粒呈自由落体下落,并以最低能态落于载体上),其落于载体的承载表面后,与载体的承载表面相接触的表面为接触面,与承载表面相背离的端面为上端面,除去上端面和接触面以外的表面为外周面,其中上端面和外周面统称为非接触面。

承载面可为水平面,垂直于水平面为垂直方向。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到的“垂直角度”和“倾斜角度”是观察者的视线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之间的夹角,但是,在本发明中对于角度范围的限定不是绝对按照数学定义进行的限定,而是以能够观察到所具有的光变效果为准。实施例中,倾斜角度列举了15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此处为示例性列举,并不是对倾斜角度的限定,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前提下,倾斜角度可以是任意倾斜的角度。

在此需要先说明的是,人眼识别色彩变化的原理为:在人眼正常观察距离上,当相邻不同视觉色彩部分的视觉间距角度小于1"时,人眼就不能单独识别出两个色彩部分,而看到的只能是两个色彩部分所形成的视觉混色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纹理颗粒,在人眼正常观察距离上进行识别时,其整体视觉间距角远远小于1",因此人眼直接观察时只能看到视觉混色效果。

当人眼识别出来的只能是视觉混色效果时,并且不同色彩部分的色彩深浅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人眼识别的色彩的变化主要因素就是不同色彩部分所占的面积比例。

综上所述,当第一视觉图像中至少一种视觉色彩部分所占面积比例与第二视觉图像中该种视觉色彩部分所占面积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肯定的是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视觉色彩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视觉色彩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每个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上由多个或至少两个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并且视觉色彩部分均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视觉色彩;其中,多个纹理颗粒呈随机分布在载体上,并且使得在承载表面上方至少存在一个倾斜角度以该倾斜角度观察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沿垂直方向与承载表面的垂直方向上观察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呈现出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实际使用时当识别者获取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信息与已存储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信息进行比对相符后,识别者只需要将待识别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垂直观察和倾斜观察即可快速判断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否使用了具有特定识别特征的纹理颗粒(即判定是否是印刷、打印、蚀刻等技术形成的视觉欺骗),而不再需要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实现了快速识别纹理颗粒的特定识别特征,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为了更加便于理解,下面就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9-1所示,其为呈垂直状态时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所形成的图像,这里的垂直是指垂直于承载表面;如图9-2所示,其为倾斜角度为15°(即承载表面与视线之间的夹角)时在承载表面上方以该倾斜角度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所形成的图像。

由图9-1和9-2可见,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包括:

载体2,载体2包括承载表面(承载表面为图9-1中朝向读者的载体的上表面,优选地,该表面为水平表面);

多个纹理颗粒1,多个纹理颗粒1呈随机分布在承载表面上;

其中,每个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上包括至少两个视觉色彩部分(图9-1和图9-2中示出了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每个视觉色彩部分呈现出各自的视觉色彩,使得在承载表面上方至少存在一个倾斜角度以该倾斜角度观察所述多个纹理颗粒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在所述承载表面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承载表面的垂直方向上观察所述多个纹理颗粒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呈现出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其中,对于每个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形成第一视觉图像,沿所述倾斜角度并绕该纹理颗粒的周向观察形成第二视觉图像,其中,至少一个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与其在所述第二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与所述第二视觉图像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

从图9-1和图9-2中可明确看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各自所占的面积比例发生变化,其中图9-2中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所占面积比例相较于图9-1中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所占面积比例明显减小,并且图9-2中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所占面积比例相较于图9-1中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所占面积比例明显增加,根据上述原理,应很容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视觉图像中以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组合形成,而第二视觉图像中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明显占有更多的可视面积比例,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

此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将多个纹理颗粒1随机布撒在基材(或实际纹理颗粒载体)上形成的;在垂直方向上观察时,可视为直接形成多个点状的呈混色效果的颗粒状的纹理颗粒1,并且每个纹理颗粒1均呈现出第一视觉图像的视觉色彩;以倾斜角度观察,并且当从任意一个承载表面上方的倾斜角度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时,所有的纹理颗粒1朝向这个方向的面可视为形成第二视觉图像中的某一部分,当纹理颗粒1数量足够多时,由随机概率的因素,从任意一个方向观察随机纹理标识时,所有的纹理颗粒1可视为形成多个混色单元,并且每个混色单元均呈现出第二视觉图像或类似第二视觉图像的视觉色彩;然后由于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从而使得当从垂直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时与沿倾斜角度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时,亦会呈现出明显的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进而使得该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在不使用辅助工具的前提下即可实现快速识别纹理颗粒1的特定识别特征(即不同角度观察时呈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采用此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实现了随机布撒后当以倾斜角度观察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所形成的视觉色彩,与沿垂直方向上观察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时所形成的视觉色彩呈现出人员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其生产更加简单,同时又便于识别者进行识别。

采用此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实际使用时当识别者获取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信息与已存储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信息进行比对相符后,识别者只需要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垂直观察和倾斜观察即可快速判断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否使用了具有特定识别特征的纹理颗粒1(即判定是否是印刷、打印、蚀刻等技术形成的视觉欺骗),而不再需要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实现了快速识别纹理颗粒1的特定识别特征,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用于该随机纹理标识的纹理颗粒具有如上所述的特征:对于每个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形成第一视觉图像,沿所述倾斜角度并绕该纹理颗粒的周向观察形成第二视觉图像;所述垂直方向即为相对于所述接触表面的垂直方向,所述倾斜角度为与所述垂直方向垂直的平面所形成的倾斜角度;

其中,至少一个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与其在所述第二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与所述第二视觉图像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以保证实现上述的随机纹理标识的有益技术效果。

下面就对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纹理颗粒1加以描述。

实施方式一:

如图1-1至1-3所示,图1-1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1,图1-2所示为该纹理颗粒1的第一视觉图像(即垂直观察上端面的俯视图),图1-3所示为倾斜角度为15°(即承载表面与视线之间的夹角)时,该纹理颗粒1的第二视觉图像(由于第二视觉图像应为一个全景视图,很难在附图中进行完体现,因此仅以四个正视图为主要视图,四个视图之间的过渡图以旋转线表示,但不妨碍对于本技术方案的理解)。

本实施方式中,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为多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具体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和第三视觉色彩部分13;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全部为一种视觉色彩部分,具体为第四视觉色彩部分14。

从图1-2和图1-3中可明确看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第三视觉色彩部分13和第四视觉色彩部分14各自所占的面积比例发生变化。根据上述原理,应很容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视觉图像中以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和第三视觉色彩部分13混合成色,而第二视觉图像中第四视觉色彩部分14明显占有更多的可视面积比例,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

因此,当用此种纹理颗粒1制成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时,是将多个纹理颗粒1随机布撒在基材(或实际纹理颗粒载体)上形成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在垂直方向上观察时,可视为直接形成多个点状的呈混色效果的颗粒状的纹理颗粒1,并且每个纹理颗粒1均呈现出第一视觉图像的视觉色彩;以倾斜角度观察,并且当从任意一个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时,所有的纹理颗粒1朝向这个方向的面可视为形成第二视觉图像中的某一部分,当纹理颗粒1数量足够多时,由随机概率的因素,从任意一个方向观察随机纹理标识时,所有的纹理颗粒1可视为形成多个混色单元,并且每个混色单元均呈现出第二视觉图像或类似第二视觉图像的视觉色彩;然后由于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从而使得当从垂直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时与沿倾斜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时,亦会呈现出明显的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进而使得该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在不使用辅助工具的前提下即可实现快速识别纹理颗粒1的特定识别特征(即不同角度观察时呈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同时,采用该方案,可先用第四视觉色彩部分制成纹理颗粒1主体即第四视觉色彩部分14,然后再用第一视觉色彩、第二视觉色彩和第三视觉色彩印刷、喷涂形成上端面形成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和第三视觉色彩部分13,从而便于加工制造。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中,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之前,纹理颗粒1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纹理颗粒的上面和下面均为多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为一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将纹理颗粒分布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这一方案中,可先用一种视觉色彩部分制成纹理颗粒1主体,然后再用多个视觉色彩部分印刷、喷涂形成上、下面,便于快速加工制造;进一步的,在使用时只需确保纹理颗粒1呈正常使用状态即可,而无需再对上、下面进行区分,便于纹理颗粒1的布撒使用,极大的减少了工序。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中,纹理颗粒1的上面的视觉色彩部分的种类和数量与纹理颗粒的下面的视觉色彩部分的种类和数量均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其中,纹理颗粒的上面的各视觉色彩部分延伸至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并形成贯穿结构。即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和第三视觉色彩部分13从纹理颗粒的上面贯穿到下面。采用该结构时,可通过传统的饶丝、挤丝等方式快速加工由多个视觉色彩部分形成的纹理颗粒1的主体,最后在外周面处饶丝一种视觉部分(本实施例中为视觉色彩部分14),其能够使用较为传统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方式二:

如图2-1至2-3所示,图2-1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1,图2-2所示为该纹理颗粒1的第一视觉图像(即垂直观察上端面的俯视图),图2-3所示为倾斜角度为15°(即承载表面与视线之间的夹角)时,该纹理颗粒1的第二视觉图像(由于第二视觉图像应为一个全景视图,很难在附图中进行完体现,因此仅以四个正视图为主要视图,四个视图之间的过渡图以旋转线表示,但不妨碍对于本技术方案的理解)。

本实施方式中,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为一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具体为第五视觉色彩部分15,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为多个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具体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第三视觉色彩部分13和第四视觉色彩部分14。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的原理与实施方式一中的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上端面由一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外周面为多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可通过传统的饶丝、挤丝等方式快速加工由多种视觉色彩部分形成的纹理颗粒1的主体,最后再用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端面处形成一种视觉色彩部分,从而便于加工制造。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中,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之前,纹理颗粒1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纹理颗粒1的上面为一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纹理颗粒1的下面为一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为多种视觉色彩部分组成,采用这一方案,可通过传统的饶丝、挤丝等方式快速加工由多种视觉色彩部分形成的纹理颗粒1的主体,最后再用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下面处形成一种视觉色彩部分,从而便于加工制造;进一步的,在使用时只需确保纹理颗粒1呈正常使用状态即可,而无需再对上、下面进行区分,将所述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便于纹理颗粒1的布撒使用,极大的减少了工序。

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的多种实施方案对于多种视觉色彩部分形成的纹理颗粒1进行了描述,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的视觉色彩部分的数量越多,其制造工艺越复杂,成本越高。

为此,优选的可只采用两种视觉部分制造纹理颗粒1亦能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但却大大的降低了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就针对只有两种视觉色彩部分的纹理颗粒1做具体描述。

实施方式三:

如图3-1至3-3所示,图3-1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1,图3-2所示为该纹理颗粒1的第一视觉图像(即垂直观察上端面的俯视图),图3-3所示为倾斜角度为15°(即承载表面与视线之间的夹角)时,该纹理颗粒1的第二视觉图像(由于第二视觉图像应为一个全景视图,很难在附图中进行完体现,因此仅以四个正视图为主要视图,四个视图之间的过渡图以旋转线表示,但不妨碍对于本技术方案的理解)。

本实施方式中,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的全部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上,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

从图3-2和图3-3中可明确看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各自所占的面积比例发生变化。根据上述原理,应很容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视觉图像中以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成色,而第二视觉图像中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明显占有更多的可视面积比例,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

因此,当用此种纹理颗粒1制成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时,是将多个纹理颗粒1随机布撒在基材(或实际纹理颗粒载体)上形成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在垂直方向上观察时,可视为直接形成多个点状的呈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颜色的颗粒状的纹理颗粒1,并且每个纹理颗粒1均呈现出第一视觉图像的视觉色彩;以倾斜角度观察,并且当从任意一个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时,所有的纹理颗粒1朝向这个方向的面可视为形成第二视觉图像中的某一部分,当纹理颗粒1数量足够多时,由随机概率的因素,从任意一个方向观察随机纹理标识时,所有的纹理颗粒1可视为形成多个混色单元,并且每个混色单元均呈现出第二视觉图像或类似第二视觉图像的视觉色彩;然后由于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从而使得当从垂直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时与沿倾斜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时,亦会呈现出明显的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进而使得该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在不使用辅助工具的前提下即可实现快速识别纹理颗粒1的特定识别特征(即不同角度观察时呈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同时,采用上端面的全部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这一方案,可先用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制成纹理颗粒1的主体,然后再用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端面处形成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从而便于加工制造。

实施方式四:

如图4-1至4-3所示,图4-1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1,图4-2所示为该纹理颗粒1的第一视觉图像(即垂直观察上端面的俯视图),图4-3所示为倾斜角度为15°(即承载表面与视线之间的夹角)时,该纹理颗粒1的第二视觉图像(由于第二视觉图像应为一个全景视图,很难在附图中进行完体现,因此仅以四个正视图为主要视图,四个视图之间的过渡图以旋转线表示,但不妨碍对于本技术方案的理解)。

本实施方式中,视觉色彩部分为两种,分别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将纹理颗粒1布撒在承载表面之前,纹理颗粒1的上面的全部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上,纹理颗粒1的下面的全部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上,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将所述纹理颗粒1布撒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的原理与实施例三中的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上、下面均由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形成,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可先用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制成纹理颗粒1主体,然后再用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下面处形成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便于快速加工制造;进一步的,使用时只需确保纹理颗粒1呈正常使用状态即可,而无需再对上、下面进行区分,便于纹理颗粒1的布撒使用,极大的减少了工序。

实施方式五:

如图5-1至5-3所示,图5-1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1,图5-2所示为该纹理颗粒1的第一视觉图像(即垂直观察上端面的俯视图),图5-3所示为倾斜角度为15°(即承载表面与视线之间的夹角)时,该纹理颗粒1的第二视觉图像(由于第二视觉图像应为一个全景视图,很难在附图中进行完体现,因此仅以四个正视图为主要视图,四个视图之间的过渡图以旋转线表示,但不妨碍对于本技术方案的理解)。

本实施方式中,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全部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

从图5-2和图5-3中可明确看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各自所占的面积比例发生变化。根据上述原理,应很容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视觉图像中以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组成,而第二视觉图像中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明显占有更多的可视面积比例,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

因此,当用此种纹理颗粒1制成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时,是将多个纹理颗粒1随机布撒在基材(或实际纹理颗粒载体)上形成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在垂直方向上观察时,可视为直接形成多个点状的呈混色效果的颗粒状的纹理颗粒1,并且每个纹理颗粒1均呈现出第一视觉图像的视觉色彩;以倾斜角度观察,并且当从任意一个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时,所有的纹理颗粒1朝向这个方向的面可视为形成第二视觉图像中的某一部分,当纹理颗粒1数量足够多时,由随机概率的因素,从任意一个方向观察随机纹理标识时,所有的纹理颗粒1可视为形成多个混色单元,并且每个混色单元均呈现出第二视觉图像或类似第二视觉图像的视觉色彩;然后由于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从而使得当从垂直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时与沿倾斜方向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时,亦会呈现出明显的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进而使得该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在不使用辅助工具的前提下即可实现快速识别纹理颗粒1的特定识别特征(即不同角度观察时呈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同时,采用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中的另一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全部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这一方案,可利用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制成纹理颗粒1的主体,然后通过印刷、喷涂等技术手段在上端面处形成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从而便于加工制造。

在实际使用时,相较于实施例四中的纹理颗粒1结构,此种纹理颗粒1结构在垂直观察时,纹理颗粒1的第一视觉图像中的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所占面积相对多一些,但在倾斜观察时,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所占面积比例明显降低,因此能够让识别者更容易观察出明显的颜色变化。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中,将纹理颗粒1布撒在承载表面之前,纹理颗粒1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全部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采用这一方案,可利用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制成纹理颗粒1的主体,然后通过印刷、喷涂等方式在上、下面处形成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从而便于加工制造,进一步的,使用时只需确保纹理颗粒1呈正常使用状态即可,而无需再对上下端面进行区分,将纹理颗粒1布撒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便于纹理颗粒1的布撒使用,极大的减少了工序。并且使用时,垂直观察时纹理颗粒1的第一视觉图像中的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所占面积相对多一些,但在倾斜观察时,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所占面积比例明显降低,因此能够让识别者更容易观察出明显的颜色变化。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在纹理颗粒1的上面上和纹理颗粒1的下面上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由纹理颗粒1的上面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下面。采用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之前,纹理颗粒1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全部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在纹理颗粒1的上面和纹理颗粒1的下面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由纹理颗粒1的上面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下面,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1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1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这一方案,可利用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做芯,然后可通过传统的饶丝、挤丝等方式在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的外部快速加工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并形成包裹结构,其能够使用较为传统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方式六:

如图6-1至6-3所示,图6-1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1,图6-2所示为该纹理颗粒1的第一视觉图像(即垂直观察上端面的俯视图),图6-3所示为倾斜角度为15°(即承载表面与视线之间的夹角)时,该纹理颗粒1的第二视觉图像(由于第二视觉图像应为一个全景视图,很难在附图中进行完体现,因此仅以四个正视图为主要视图,四个视图之间的过渡图以旋转线表示,但不妨碍对于本技术方案的理解)。

本实施方式中,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上,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的原理与实施例五中的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上,纹理颗粒1的上端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这一方案,可利用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制成纹理颗粒1的主体,然后将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通过印刷、喷涂等方式形成在上端面上,从而便于加工制造。

实施方式七:

如图7-1至7-3所示,图7-1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1,图7-2所示为该纹理颗粒1的第一视觉图像(即垂直观察上端面的俯视图),图7-3所示为倾斜角度为15°(即承载表面与视线之间的夹角)时,该纹理颗粒1的第二视觉图像(由于第二视觉图像应为一个全景视图,很难在附图中进行完体现,因此仅以四个正视图为主要视图,四个视图之间的过渡图以旋转线表示,但不妨碍对于本技术方案的理解)。

本实施方式中,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之前,纹理颗粒1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上,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上,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将所述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的原理与实施例五中的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之前,纹理颗粒1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上,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上,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这一方案,可利用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制成纹理颗粒1的主体,然后将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通过印刷、喷涂等方式形成在上、下面上,从而便于加工制造。进一步的,使用时只需确保纹理颗粒1呈正常使用状态即可,而无需再对上、下面进行区分,便于纹理颗粒1的布撒使用,极大的减少了工序。

实施方式八:

如图8-1至8-3所示,图8-1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1,图8-2所示为该纹理颗粒1的第一视觉图像(即垂直观察上端面的俯视图),图8-3所示为倾斜角度为15°(即承载表面与视线之间的夹角)时,该纹理颗粒1的第二视觉图像(由于第二视觉图像应为一个全景视图,很难在附图中进行完体现,因此仅以四个正视图为主要视图,四个视图之间的过渡图以旋转线表示,但不妨碍对于本技术方案的理解)。

本实施方式中,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之前,纹理颗粒1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上,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上,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在纹理颗粒1的上面和纹理颗粒1的下面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由纹理颗粒1的上面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下面;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1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所述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混色视觉效果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的原理与实施例五中的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之前,纹理颗粒1包括上面、下面和外周侧面,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上,纹理颗粒1的上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一部分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上,纹理颗粒1的下面中的剩余部分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中除去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后剩余的部分均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在纹理颗粒1的上面上和纹理颗粒1的下面上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由纹理颗粒1的上面延伸至纹理颗粒1的下面;将纹理颗粒1分布在承载表面后,纹理颗粒1的外周侧面成为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与承载表面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上面或下面成为纹理颗粒的接触面,与承载表面不相接触的纹理颗粒的下面或上面则成为所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这一方案,其可利用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做芯,然后可通过传统的饶丝、挤丝等方式在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的外部快速加工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可选择与上、下端面连线相垂直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加工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其能够使用较为传统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使用时只需确保纹理颗粒1呈正常使用状态即可,而无需再对上、下面进行区分,便于纹理颗粒1的布撒使用,极大的减少了工序。

纹理颗粒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八个实施方式,只要是对于每个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形成第一视觉图像,沿所述倾斜角度并绕该纹理颗粒的周向观察形成第二视觉图像;所述垂直方向即为相对于所述接触表面的垂直方向,所述倾斜角度为与所述垂直方向垂直的平面所形成的倾斜角度;其中,至少一个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与其在所述第二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与所述第二视觉图像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比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未提及的下述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两个视觉色彩部分,分别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纹理颗粒的非接触表面包括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外周面,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全部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所述纹理颗粒的外周面全部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

实施例一中所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纹理颗粒,优选地,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为切刀面,或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接触表面均为切刀面。

纹理颗粒的上端面为切刀面,或纹理颗粒的上端面和纹理颗粒的接触表面均为切刀面,其可通过制成整体的长条形纹理颗粒后,再通过刀切技术将其分成小段使用,更加便于生产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一中所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纹理颗粒,纹理颗粒的外周面中的任一侧面与承载表面垂直,其采用垂直结构,能够为识别者提供更好的观察角度,能够让识别者更容易观察出明显的颜色变化。

实施例一中所有实施方式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所有纹理颗粒1的接触表面的面积的总和占载体2的承载表面的面积的20%~60%;其采用可控的布撒密度,使得纹理颗粒1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从而为识别者提供更好的观察视角,能够让识别者更容易观察出明显的颜色变化。

实施例一中所有实施方式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编号的编码;编码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一一对应,或编码与多个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相对应,采用编码技术对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进行编号,从而提供对应的关系,便于后期识别时,快速查找、比对,提高识别的效率。

进一步的,编码为二维码、条形码和数字编码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

实施例一中所有实施方式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载体2由与纹理颗粒均不相同的视觉色彩部分制成;因此承载表面的视觉色彩不同于纹理颗粒的视觉色彩,承载表面作为对比色,能够更加突出纹理颗粒1的视觉色彩的变化。

实施例一中所有实施方式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载体2的承载表面形成有视觉色彩涂层。该视觉色彩涂层的视觉色彩与纹理颗粒的各视觉色彩部分的视觉色彩均不相同,该视觉色彩涂层作为对比色,能够更加突出纹理颗粒1的视觉色彩的变化。

进一步的,视觉色彩涂层还可形成纹理、图案、花纹等,使得与纹理颗粒1形成复杂图形,增加仿制难度。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第三视觉色彩部分13、第四视觉色彩部分14和第五视觉色彩部分15具有不同的视觉色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以及储存有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存储模块。

实际使用时当识别者获取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信息和/或待识别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已存储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比对相符后,识别者只需要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垂直观察和倾斜观察即可快速判断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否使用了具有特定识别特征的纹理颗粒(即判定是否是印刷、打印、蚀刻等技术形成的视觉欺骗),而不再需要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实现了快速识别纹理颗粒的特定识别特征,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获取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采集模块。

具体的,采集模块包括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

具体的,采集模块还包括与手机外接的具有拍照放大功能的放大装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比对模块,所述比对模块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相连,用于将采集模块获取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存储模块中预存的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利用了实施例一中至少包括所有实施方式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

实施方式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利用实施例一中至少包括所有实施方式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

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与防伪对象建立联系;

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并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其中步骤“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与防伪对象建立联系”与步骤“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并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顺序可调换。

将防伪对象与本专利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建立联系,可通过对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真假判断来鉴别防伪对象的真假,起到对防伪对象防伪的目的。

本实施方式中,及本实施例的各实施方式中,步骤“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与防伪对象建立联系”是指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与防伪对象配合使用;具体建立联系的主要形式包括:1、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附着在防伪对象上,可以是附着在防伪对象的本体上也可以是防伪对象的外包装上;2、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直接制作在防伪对象本体上,即承载纹理颗粒的载体就是防伪对象自身。

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中,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编号的编码;编码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一一对应,或编码与多个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相对应。

本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并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及其编码信息,通过编码信息对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编号后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通过在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加入用于编号的编码,可在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是否相符时利用编码进行快速定位查找,大大的节省了判断时间,提高了识别效率。

实施方式三: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在步骤“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并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

在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

以变换的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

当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不相符;或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在任一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均不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假。

本实施例中,其只需要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是否相符,或在垂直方向上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任一倾斜角度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是否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即可实现快速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否为假;其判断方法更为简单,并且不需要特定的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降低了公众参与识别的难度,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实施方式四: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方式三的基础上,增加步骤“当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相符;同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至少一个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真。”

本实施例中,当判断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真时,也只需要同时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符,以及在垂直方向上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至少一个倾斜角度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存在人眼可辨的视觉差异即可,不需要特定的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降低了公众参与识别的难度,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实施方式五: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方式二的基础上,在所述步骤“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及其编码信息,通过编码信息对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编号后存储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编码信息,

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编码信息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调取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通过软件自动比对;

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

以变换的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

当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不相符;或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在任一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均不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假。

本实施例中,其只需要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通过编码调取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是否相符,或在垂直方向上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任一倾斜角度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是否存在视觉色彩差异,即可实现快速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否为假;其判断方法更为简单,并且不需要特定的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降低了公众参与识别的难度,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实施方式六: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方式五的基础上,增加步骤“当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调取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相符;同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至少一个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真。”

本实施例中,当判断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真时,也只需要同时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调取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符,以及在垂直方向上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至少一个倾斜角度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存在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即可,不需要特定的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降低了公众参与识别的难度,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实施方式七:

本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五和实施方式六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改进,以在实施方式六为基础作为例子,如图14,所述步骤“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

所述步骤“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并发送给识别者;

相应地,所述步骤“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具体为:

识别者将获取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与调取的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进行比对。

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的比对是由识别者来进行的。将调取的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发送给识别者,识别者将获取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与调取的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增加公众的参与度,让识别者亲自进行识别,从而有效地避免判断结果造假,提高识别的透明度。

实施方式八:

本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五和实施方式六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以在实施方式六为基础作为例子,如图15,所述步骤“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或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并发送给后台;

所述步骤“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或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相应地,所述步骤“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具体为:

后台工作人员将获取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与调取的与所述编码信息一一相对应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并将结果发送给识别者。

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的比对是由后台来进行的并把结果发送给识别者。

实施方式九:

本实施例中,在实施方式二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步骤“获取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及其编码信息,通过编码信息对该

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编号后存储

生成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编码信息;

通过编码信息调取与所述编码信息相对应的包括多个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数据库;

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

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

以变换的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的所述纹理颗粒;

当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不相符;或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在任一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均不存在人眼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假。

本实施例中,其只需要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通过编码调取的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是否相符,或在垂直方向上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任一倾斜角度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是否存在视觉色彩差异,即可实现快速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否为假;其判断方法更为简单,并且不需要特定的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降低了公众参与识别的难度,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本实施例中,通过编码查找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数据库,从数据库中在逐一进行比对,而不需要在所有的数据中进行逐一比对,从而缩小了比对的范围,大大的节省了判断时间,提高了识别效率。

实施方式十:

本实施方式是在实施方式九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步骤“当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后相符;同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至少一个倾斜角度观察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所述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存在人眼可辩的视觉色彩差异;则判定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真。”

本实施例中,当判断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为真时,也只需要同时判断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调取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符,以及在垂直方向上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以至少一个倾斜角度观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所有纹理颗粒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相对比存在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即可,不需要特定的辅助工具协助判断,从而降低了公众参与识别的难度,进而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在实施方式九和实施方式十中,步骤“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相比对”具体为:

将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逐一比对。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来实施。

实施例三中的所有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为局部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或

所述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为全部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

实施例三中的实施方式三到实施方式十中:步骤“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具体为:

通过手机直接拍摄或手机放大拍摄来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实施例三中的实施方式五到实施方式十中:所述步骤“获取与物品具有联系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编码信息”的方法为:人工直接输入,或手机直接拍摄,或手机放大拍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