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盘安装调节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3718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盘安装调节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硬盘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盘安装调节架。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硬件设备中,有三种硬件对震动最为敏感,分别是硬盘、光盘驱动器和软盘驱动器。随着大容量的存储介质层出不穷,软盘已基本淘汰,因而,软盘驱动器也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光盘驱动器不是随计算机开启电源后进行持续工作,读盘工作为暂时性的;因此,本发明着重介绍的是具有防震结构的硬盘支架。目前各类计算机机箱对硬盘支架的设计,均为一个矩形结构的铁皮盒跟机箱箱体采用铆钉或螺丝连为一体,使得计算机即使受到较小的震动时,也会迅速通过支架将震动传递到硬盘,势必波及到硬盘内磁头臂读、写数据的正常运行。计算机大约使用18个月后,其软件价值可能远大于硬件价值,而硬盘属于比较特殊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对硬盘妥当的保护,也就是对数据与信息资源的保护。

目前广泛采用的普通硬盘支架不能够满足计算机对数据保护的苛刻要求,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机箱被碰撞、被意外落下的物件击打、甚至因电源线被绊倒的情况时有发生,均无法及时有效地来保护硬盘和缓冲来自外界震动对硬盘正常运转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如果在当前硬盘自身防震技术、硬盘体积、硬盘运行方式等不作改进的前提下时,需要更好的措施来完善硬盘支架的防震性能,给硬盘的工作造就良好运行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硬盘安装调节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硬盘安装调节架,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一侧上端垂直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在所述底板的另一侧上端垂直安装有第二支撑板;在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四个安装孔,并在所述底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腰形孔;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块A和第一凸起块B,在所述第一凸起块A的两端开设有第一圆形孔A,在所述第一凸起块B的两端开设有第一圆形孔B,并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外边缘设置有第一翻边,在所述第一翻边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矩形孔,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门型件A,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门型件B,并在所述第一门型件A和第一门型件B上均开设有圆形孔B;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块A和第二凸起块B,在所述第二凸起块A的两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孔A,在所述第二凸起块B的两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孔B,并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外边缘设置有第二翻边,在所述第二翻边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矩形孔,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门型件A,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门型件B,并在所述第二门型件A和第二门型件B上均开设有圆形孔B;并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减震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翻边上开设有矩形槽,并在所述矩形槽的一侧设置有耳板,在所述耳板上开设有耳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使用时,一方面便于进行安装,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有减震垫能够提高其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所述一种硬盘安装调节架,包括底板1,在所述底板1的一侧上端垂直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在所述底板1的另一侧上端垂直安装有第二支撑板3;在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四个安装孔11,并在所述底板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腰形孔12;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块A21和第一凸起块B22,在所述第一凸起块A21的两端开设有第一圆形孔A23,在所述第一凸起块B22的两端开设有第一圆形孔B24,并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上端外边缘设置有第一翻边25,在所述第一翻边25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矩形孔26,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门型件A27,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门型件B28,并在所述第一门型件A27和第一门型件B28上均开设有圆形孔B29;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块A31和第二凸起块B32,在所述第二凸起块A31的两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孔A33,在所述第二凸起块B33的两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孔B34,并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上端外边缘设置有第二翻边35,在所述第二翻边35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矩形孔36,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门型件A37,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门型件B38,并在所述第二门型件A37和第二门型件B38上均开设有圆形孔B39;并在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减震层。

在所述第二翻边35上开设有矩形槽40,并在所述矩形槽40的一侧设置有耳板41,在所述耳板41上开设有耳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