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检测装置、触控设备及电子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9370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压力检测装置、触控设备及电子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检测装置、触控设备及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0002]电子产品终端(如手机)广泛使用压力检测技术。目前主要使用的压力检测方案包括电容式压力检测。
[0003]现有电容式压力检测的原理为:检测有效检测电容,根据有效检测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大小。图25为现有技术电容式压力检测的等效电路图;如图25所示,在现有电容检测方式实施的结构中,在存在两个电容,一个为有效电容Capl,由检测结构中的参考电极和检测电极形成。该有效电容作为有效检测电容,该电容的大小变化代表压力大小的变化。除了有效电容Capl之外,还存在一个额外的负载电容Cap2,该负载电容由检测结构中的检测电极与检测结构整体的贴紧面形成。
[000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负载电容的存在影响了压力检测的效果。对于负载电容来说,由于其跟检测结构整体的贴紧面的距离很近,而且在压力的作用下,该距离几乎不变,导致该负载电容Cap2的值远远大于有效电容。当有效电容Capl和负载电容Cap2形成并联关系时,负载电容的存在加大了整个检测电极的负载,减小了有效电容的变化率,从而影响了压力检测效果,更进一步对检测芯片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检测装置、触控设备及电子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负载电容的存在影响了压力检测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其包括:参考电极、检测电极以及屏蔽电极,所述屏蔽电极位于所述检测电极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之间,所述参考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有效压力检测电容,所述屏蔽电极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形成第一负载电容,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屏蔽电极之间形成第二负载电容,所述第一负载电容和所述第二负载电容在压力检测时不会改变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的电容值,以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的大小匹配压力的大小。
[0008]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中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所述电子终端的导电中框,所述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
[0009]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导电中框,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所述电子终端的导电中框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
[001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电子终端的导电背壳,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电子终端中光学模组与所述导电背壳之间,所述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
[001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导电背壳,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电子终端中液晶模组与光学模组之间,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电子终端的导电背壳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
[001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所述电子终端的光学模组上的导电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电子终端中光学模组的上表面,所述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
[0013]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光学模组上的导电电极,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所述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下表面,所述光学模组上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
[0014]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屏蔽电极分布在同一层,所述检测电极的数量为多个,一个所述屏蔽电极单独对应一个所述检测电极;或者,所述屏蔽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检测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检测电极共用一个所述屏蔽电极。
[0015]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电极和所述检测电极分别设置在同一绝缘基板的上下表面,或者分别设置在不同绝缘基板上。
[0016]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极与第一驱动信号电连接,并输出检测到的压力信号;所述屏蔽电极与第二驱动信号电连接,以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与所述第一负载电容形成等效断路。
[0017]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仅有所述屏蔽电极与第三驱动信号电连接,所述检测电极仅输出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以使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二负载电容与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形成等效串联。
[0018]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电极,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屏蔽电极分别设置在第一绝缘基板和第二绝缘基板上,所述驱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绝缘基板上并位于第一绝缘基板和第二绝缘基板之间,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一所述第二负载电容、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屏蔽电极形成另一所述第二负载电容;或者,所述驱动电极设置在第三绝缘基板上并位于第一绝缘基板和第二绝缘基板之间。
[0019]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极仅与输出的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电连接,所述屏蔽电极与第四驱动信号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极与第五驱动信号电连接,以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与所述第一负载电容形成等效断路,以及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与所述第二负载子电容形成等效串联。
[002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极的输出电阻位于检测芯片内部或外部。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设备,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终端,其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设备。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检测电极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之间设置一屏蔽电极,参考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有效压力检测电容,所述屏蔽电极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形成了第一负载电容,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屏蔽电极之间形成了第二负载电容,所述第一负载电容和所述第二负载电容在压力检测时不会改变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的电容值,从而消除了或减小了检测电极的负载,进一步改善了有效压力检测电容的变化率,保证了压力检测效果,更进一步降低了对检测芯片提出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压力检测装置的等效电路图一;
[0027]图3为图2中压力检测装置的最终等效电路;
[0028]图4为图1中压力检测装置的等效电路图二。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一具体设置示意图;
[0031 ]图7为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另一具体设置不意图。
[003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图8中压力检测装置的等效电路图一;
[0034]图10为图8中压力检测装置的等效电路图二;
[003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图8中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一设置示意图;
[0037]图13为图8中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还一设置示意图;
[0038]图14为图8中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又一设置示意图;
[0039]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屏蔽电极和检测电极设置的俯视图;
[0040]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屏蔽电极和检测电极备选设置的俯视图;
[0041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0042]图18为图17触控设备压力检测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0043]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44]图20为图19触控设备压力检测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0045]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设备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0046]图22为图21触控设备压力检测的等效电路图;
[0047]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设备的还一结构示意图;
[0048]图24为图23触控设备压力检测的等效电路图;
[0049]图25为现有技术电容式压力检测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参考电极101、检测电极102以及屏蔽电极103。检测电极102以及屏蔽电极103直接设置在第一绝缘基板104的上下表面。其中:
[0052]所述屏蔽电极位于所述检测电极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之间,所述参考电极101与所述检测电极102之间形成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所述屏蔽电极103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100形成第一负载电容Cap2。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屏蔽电极分布在同一层,所述检测电极的数量为多个,一个所述屏蔽电极单独对应一个所述检测电极。假如有4个检测电极,则配置4个屏蔽电极。屏蔽电极的形状可以参考检测电极设置。
[0053]所述检测电极102与所述屏蔽电极103之间形成第二负载电容Cap3,所述第二负载电容Cap3和所述第一负载电容Cap2在压力检测时不对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造成影响,以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的大小匹配压力的大小。
[0054]图2为图1中压力检测装置的等效电路图一;图3为图2中压力检测装置的最终等效电路;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极与第一驱动信号Txl电连接,并通过输出端Rx与输出的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电连接;所述屏蔽电极与第二驱动信号Tx2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信号Txl和第二驱动信号Τχ2具有至少接近相同的属性信息,以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与所述第一负载电容Cap2形成等效断路,形成如图3所示最终的等效电路图,只保留了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与此同时,由于第二负载电容Cap3两端的电压完全相同,无任何压差,因此,第二负载电容Cap3也不会对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有任何影响。即对于检测电极来说,有效的负载只有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 I。
[0055]本实施例中,属性信息可以包括信号的大小、频率、相位等信息。本实施例中,至少接近包括第一驱动信号Txl和第二驱动信号Tx2完全相同,以及相似的情形。
[0056]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信号Txl和第二驱动信号Τχ2可以有外围的检测芯片来提供,从而可实现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对驱动信号的特定要求由检测芯片对第一驱动信号Txl和第二驱动信号Τχ2进行调节。
[0057]图4为图1中压力检测装置的等效电路图二。与上述图2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仅有所述屏蔽电极与第三驱动信号Τχ3电连接,所述检测电极仅与输出的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电连接,以使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二负载电容与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形成等效串联。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负载电容Cap2直接与第三驱动信号Τχ3连接,第三驱动信号Τχ3相当于是信号源,只要第三驱动信号Τχ3的驱动能力足够,那么第一负载电容cap2就不会影响到信号源。第一负载电容Cap2对第三驱动信号Τχ3此时并不会产生影响,第三驱动信号Tx3流经第二负载电容Cap3与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第二负载电容Cap3与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形成串联连接方式,且第二负载电容Cap3远大于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I,因此,对于检测电极来说,负载近似于只有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I。
[005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上述图1实施例相同的是,其依然包括:参考电极101、检测电极102以及屏蔽电极103。与上述图1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屏蔽电极103的数量为一个,检测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检测电极共用一个所述屏蔽电极。
[0059]本实施例中,假如有4个检测电极,则可以配置一个整片状的屏蔽电极103,同时对应4个检测电极。
[0060]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配置两个屏蔽电极,每个屏蔽电极对应2个检测电极设置。
[0061]在具体应用时,优选从显示模组、光学模组中选择一导电结构,或电子终端的导电中框或导电背壳中选一导电结构作为参考电极,以降低整体产品的厚度。因此,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具体设置有图6和图7所不。图6为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一具体设置不意图;图7为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另一具体设置不意图。如图6所不,所述屏蔽电极103和所述检测电极102对应的直接设置在同一第一绝缘基板104的上下表面。如图7所不,所述屏蔽电极103和所述检测电极102分别设置在第一绝缘基板104和第二绝缘基板105的上表面,再通过粘合胶106粘合在一起。
[006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包括:参考电极301、检测电极302以及屏蔽电极303,所述参考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所述屏蔽电极303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300形成第一负载电容Cap2,所述检测电极302与所述屏蔽电极303之间形成的第二负载电容包括检测电极302与驱动电极304之间形成的第二负载子电容Cap3、驱动电极304与屏蔽电极303之间形成的第二负载子电容Cap4,第二负载子电容Cap3、Cap4、第一负载电容Cap2在压力检测时不会改变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的电容值,所述屏蔽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屏蔽电极分布在同一层,所述检测电极的数量为多个,一个所述检测电极单独对应一个所述屏蔽电极。假如有4个检测电极,则配置4个屏蔽电极。屏蔽电极的形状可以参考检测电极设置。
[006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电极304,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屏蔽电极分别直接设置在第一绝缘基板305上表面和第二绝缘基板306下表面,所述驱动电极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基板或第二绝缘基板上,并位于第一绝缘基板305和第二绝缘基板306之间。
[0064]图9为图8中压力检测装置的等效电路图一;如图9所示,图8中的所述检测电极102与输出端Rx输出的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电连接,所述屏蔽电极103与第四驱动信号Tx4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极与第五信号驱动ΤΧ5电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信号和第五驱动信号具有至少接近相同的属性信息,包括大小、频率、相位等,第二负载子电容Cap4两端无压差,以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与所述第一负载电容Cap2形成等效断路,另外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l与所述第二负载子电容Cap3形成等效串联,且第二负载子电容Cap3远大于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I,因此,对于检测电极来说,负载近似于只有有效压力检测电容CapI。
[0065]图9中,驱动电容的驱动电阻R位于检测芯片内部;第四驱动信号Tx4和第五信号驱动ΤΧ5可由检测芯片提供,其与上述第一驱动信号Txl和第二驱动信号Τχ2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0066]图10为图8中压力检测装置的等效电路图二;与上述图9不同的是,驱动电容的驱动电阻R位于检测芯片外部。
[006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与上述图8实施例相同的是,其依然包括:参考电极301、检测电极302以及屏蔽电极303等。与上述图8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屏蔽电极303和驱动电极304的数量均为一个,检测电极有多个,多个检测电极共用一个屏蔽电极、一个驱动电极。
[0068]本实施例中,假如有4个检测电极,则可以配置一个整片状的驱动电极304分别设置以及一个整片状的屏蔽电极303,与对应4个检测电极形成一对多。
[0069]在具体应用时,优选从显示模组中导电结构如导电电极、光学膜组中导电结构如导电电极、电子终端的导电中框、电子终端的导电背壳中选一导电结构作为参考电极,以降低整体产品的厚度。因此,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具体设置有图12-14所示。
[0070]图12为图8中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一设置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图8不相同的是,所述驱动电极304与所述屏蔽电极303分别直接设置在第二绝缘基板306的上下表面,再通过粘合胶307与设置了检测电极302的第一绝缘基板305组合。
[0071]图13为图8中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还一设置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图8不同的是,所述驱动电极304设置在第三绝缘基板308上表面,并位于第一绝缘基板305和第二绝缘基板306之间。
[0072]图14为图8中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的又一设置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图8不同的是,检测电极302设置在第一绝缘基板305下表面,所述驱动电极304设置在第三绝缘基板308上表面,所述屏蔽电极303直接设置在第二绝缘基板306上表面。
[0073]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屏蔽电极和检测电极设置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在第一绝缘基板104上的检测电极102和屏蔽电极103,各自电极的形状、面积、结构设计调整电容大小。通过配置两个电极的面积大小来调节电容大小。优选地,屏蔽电极的电极较大,检测电极102的面积较小,以达到尽可能屏蔽负载电容Cap2。除了调节电极本身大小外还可以通过挖空设计,图案形状设计等各种组合来设计。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屏蔽电极和检测电极备选设置的俯视图;如图16所示,电极可以是矩形、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或者不同图形之间的组合,还可以通过控制挖空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来控制想要的电容大小。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能够控制电容大小外,还可以是通过控制层之间基板厚度、基板材料介电常数等方法来实现电容的调节。
[0074]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18为图17触控设备压力检测的等效电路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触控设备包括盖板1701、显示模组1702、压力检测装置1703、金属中框1704。在显示模组1702周围填充有粘合胶1705。
[0075]本实施例中,上述参考电极为显示模组1702中的导电电极,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电子终端的导电中框1704,显示模组1702中的导电电极与所述力检测装置1703中检测电极(图中未示出)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1706。
[0076]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20为图19触控设备压力检测的等效电路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触控设备包括盖板1701、显示模组1702、压力检测装置1703、导电中框1704。在显示模组1702周围填充有粘合胶1705。
[0077]与上述图18实施例不同的是,上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导电中框1704,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显示模组1702中的导电电极,所述导电中框1704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1703中检测电极(图中未示出)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1706。
[0078]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设备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触控设备中压力检测的等效电路图。触控设备包括盖板1701、压力检测装置1703、导电背壳1704、粘合胶1705、间隙1706、支架1707、光学模组1708、液晶模组1712等。
[0079]本实施例中,作为显示模组的液晶模组1712上的导电电极作为述参考电极为,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包括触控设备的电子终端的导电背壳1704,压力检测装置1703的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电子终端中光学模组1708与所述导电背壳1704之间,所所述液晶模组1712上的导电电极与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1706。
[0080]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设备的还一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触控设备压力检测的等效电路图。触控设备包括盖板1701、压力检测装置1703、导电背壳1704、粘合胶1705、间隙1706、支架1707、光学模组1708、液晶模组1712等。
[0081]本实施例中,上述参考电极为金属背壳1704,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液晶模组中的导电电极,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电极位于液晶模组1712与所述光学模组1708之间,上述检测电极与所述导电背壳1704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1706。
[0082]参照图21,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除了可以为导电背壳,还可以为所述电子终端的光学模组上的导电电极。具体如:所述参考电极为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而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所述电子终端的光学模组上的导电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光学模组的上表面,所述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详细不再附图赘述。
[0083]或者,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光学模组上的导电电极,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所述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下表面,所述光学模组上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
[008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设备。
[0085]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0086]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0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008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参考电极、检测电极以及屏蔽电极,所述屏蔽电极位于所述检测电极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之间,所述参考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有效压力检测电容,所述屏蔽电极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形成第一负载电容,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屏蔽电极之间形成第二负载电容,所述第一负载电容和所述第二负载电容在压力检测时不会改变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的电容值,以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的大小匹配压力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中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所述电子终端的导电中框,所述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导电中框,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所述电子终端的导电中框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电子终端的导电背壳,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电子终端中光学模组与所述导电背壳之间,所述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导电背壳,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电子终端中液晶模组与光学模组之间,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电子终端的导电背壳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所述电子终端的光学模组上的导电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电子终端中光学模组的上表面,所述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极为电子终端的光学模组上的导电电极,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为所述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上的导电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电子终端的显示模组下表面,所述光学模组上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可随压力变化的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屏蔽电极分布在同一层,所述检测电极的数量为多个,一个所述屏蔽电极单独对应一个所述检测电极;或者,所述屏蔽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检测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检测电极共用一个所述屏蔽电极。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极和所述检测电极分别设置在同一绝缘基板的上下表面,或者分别设置在不同绝缘基板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与第一驱动信号电连接,并输出检测到的压力信号;所述屏蔽电极与第二驱动信号电连接,以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与所述第一负载电容形成等效断路。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仅有所述屏蔽电极与第三驱动信号电连接,所述检测电极仅与输出的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电连接,以使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二负载电容与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形成等效串联。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极,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屏蔽电极分别设置在第一绝缘基板和第二绝缘基板上,所述驱动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基板或第二绝缘基板上并位于第一绝缘基板和第二绝缘基板之间,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形成一第二负载子电容,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屏蔽电极形成另一所述第二负载子电容,所述第二负载电容包括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形成的一第二负载子电容以及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屏蔽电极形成的另一所述第二负载子电容;或者,所述驱动电极设置在第三绝缘基板上并位于第一绝缘基板和第二绝缘基板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仅与输出的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电连接,所述屏蔽电极与第四驱动信号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极与第五驱动信号电连接,以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与所述第一负载电容形成等效断路,以及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与所述第二负载子电容形成等效串联。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的输出电阻位于检测芯片内部或外部。15.—种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16.一种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设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检测装置、触控设备及电子终端。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参考电极、检测电极以及屏蔽电极,所述屏蔽电极位于所述检测电极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之间,所述参考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形成有效压力检测电容,所述屏蔽电极与受压时相对所述检测电极距离不变的导电面形成第一负载电容,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屏蔽电极之间形成第二负载电容,所述第一负载电容和所述第二负载电容在压力检测时不会改变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的电容值,以使所述有效压力检测电容的大小匹配压力的大小。
【IPC分类】G06F3/041
【公开号】CN205384592
【申请号】CN201620072451
【发明人】文达飞, 冉锐
【申请人】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