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读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548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条码、二维码识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读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流仓库、超市等场所,条形码的使用较为普遍,条形码可以表达货物等诸多信息。

现有的条形码种类较多,喷涂的颜色、位置等也不尽相同,普通扫码器一般识码准确性不高,很多时候易导致正常工作延误,实际应用较为不便。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的扫码器识码准确性较差,实际应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扫码器识码准确性较差,实际应用较为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读码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读码装置,所述读码装置包括:光源,用于发射光束;光学扫描结构,用于接收所述光束,并将所述光束发射至待扫描的条码;光学接收结构,用于接收从所述条码处反射的所述光束;偏光结构,所述偏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光学扫描结构与所述条码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偏光结构为偏光片。

作为优选,所述偏光结构为线性偏振镜或环形偏振镜。

作为优选,所述偏光结构可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光学扫描结构为旋转棱镜,所述旋转棱镜与直流电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光学接收结构为回向接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读码装置还包括球面反射镜,所述球面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光学扫描结构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光学接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电转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和译码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读码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光源、所述光学扫描结构、所述光学接收结构、所述偏光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读码装置,利用光源发射光束,光学扫描结构接收光束,并将其穿过偏光结构,发射至待扫描的条码,而光学接收结构接收从条码处反射的光束,从而完成对条码的扫描识别;本实用新型通过偏光结构的使用可进一步增加条码反光的反差值,提高识码的准确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际操作应用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读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光源,

2 球面反射镜,

3 光学扫描结构,

4 偏光结构,

5 条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读码装置,所述读码装置包括:光源1,用于发射光束;光学扫描结构3,用于接收所述光束,并将所述光束发射至待扫描的条码5;光学接收结构,用于接收从所述条码5处反射的所述光束;偏光结构4,所述偏光结构4设置在所述光学扫描结构3与所述条码5之间。

其中,光源1可采用半导体光器,其具有低功耗、可直接调制、体积小、重量轻、固体化、可靠性高、效率高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读码装置,利用光源1发射光束,光学扫描结构3接收光束,并将其穿过偏光结构4,发射至待扫描的条码5,而光学接收结构接收从条码5处反射的光束,从而完成对条码5的扫描识别;本实用新型中的光源可采用激光源等光源,通过激光源发射的激光束可实现高速大量扫码,偏光结构4的使用可进一步增加条码5反光的反差值,提高识码的准确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际操作应用方便,成本较低。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偏光结构4为偏光片。

作为优选,所述偏光结构4为线性偏振镜或环形偏振镜。

作为优选,所述偏光结构4可旋转。偏光结构4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人工拨动旋转,也可通过电机等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以使得实际扫描更清晰。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光学扫描结构3为旋转棱镜,所述旋转棱镜与直流电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光学接收结构为回向接收系统。回向接收系统的瞬时视场极小,可以极大地提高信噪比,还能提高对条码5符号镜面反射的抑制能力,并且对接收透镜的要求亦很低。另外,它还能使光学接收结构的敏感面较小。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读码装置还包括球面反射镜2,所述球面反射镜2设置在所述光源1与所述光学扫描结构3之间。球面反射镜2的设置可改变光路实现多方向的扫描光线。

作为优选,所述光学接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电转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和译码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读码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光源1、所述光学扫描结构3、所述光学接收结构、所述偏光结构4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

偏光结构4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可安装于镜头内部,也可安装于光学接收结构上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