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操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3201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安全操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人机交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操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机交互领域,操控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并发送给主机,使主机进行响应于该操作的动作。一般操控装置可以是鼠标、遥控器等。这些传统的操控装置在使用时,占用用户的一只手而无法再进行其他操作,如打字或者喝水等。并且,其安全系数较低,任何人都可以操作,无法设定其专有操作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而且便于操作的安全操控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操控装置,包括操控模块与佩戴机构,操控模块用于向外围设备发送操控指令;

所述操控模块包括指纹识别器,用于识别指定指纹用户,以启动所述操控装置;

所述佩戴机构用于将操控装置固定在手指上,佩戴机构为开放式环形,佩戴机构的一端与操控模块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引入指纹识别器,能够解决传统操控装置的安全隐患问题。进一步的,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通过引入指环式的佩戴机构,还能解决传统操控装置的操作不便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操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操控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操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安全操控装置包括操控模块10与佩戴机构20,操控模块10用于向主机设备发送操控指令,该主机设备可以是电子书、智能眼镜、手机、电视等。操控模块10与佩戴机构20为一体式结构。佩戴机构20用于将操控装置固定在手指上,佩戴机构20为开放式环形,佩戴机构20的一端与操控模块10连接。佩戴机构20采用摩擦系数高的弹性材质,使得佩戴机构20紧贴于手指,防止操控装置从用户手指滑落。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操控模块10包括确定按键11和返回按键12,所述确定按键和所述返回按键用于接收用户的各种操作。例如确定按键11用于接收用户的确定操作,返回按键12用于接收用户的返回操作。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确定按键11集成有指纹识别器与按键,指纹识别器(图中未标出)位于所述按键上方,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指纹识别器可采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或者光学指纹传感器。

如图1所示,确定按键11和返回按键12位于操控模块10的同一面,佩戴机构位于确定按键11和返回按键12所在面的相对面。位于与手指插入方向相同方向的操控模块10的一个平面上还配置有指示模块13,用于指示该安全操控装置是处在激活状态还是处在休眠状态。

请参考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操控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操控模块10的内部电路可以包括信号处理模块201、确定按键203、返回按键204、运动传感器205、无线通信模块206。其中,确定按键203集成有指纹识别器与按键,运动传感器205用于采集手部运动轨迹,无线通信模块206,用于与主机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将按键信息、指纹信息、手部运动轨迹信号发送至主机设备。信号处理模块201与确定按键203、返回按键204、运动传感器205、无线通信模块206连接,信号处理模块201用于根据输入的指纹数据的有效与否,控制是否激活所述操控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模块206将接收到的手部运动轨迹和按键信息转换成指定操控指令;控制无线通信模块206发送所述操控指令。

具体地,信号处理模块201将指纹识别器采集的指纹数据与保存在信号处理模块201中的标准指纹数据进行匹配,匹配成功该指纹为有效指纹,激活该安全操控装置进入工作状态,启动运动传感器205与无线通信模块206;匹配失败该指纹为无效指纹,不进行激活使操控装置处于休眠状态。

操控模块10的内部电路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202,向其他各模块提供电源。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操控指令为如下任一种信号或者其组合转换的指令:手部运动轨迹信号、确定按键信号、返回按键信号。例如本申请的安全操控装置应用于电子书本时,手部运动轨迹信号与确定按键信号组合成为操控书本的移动的指令。在阅读电子书时,无意的手部上下或者左右的滑动动作将引发所看的焦点的移动,为了避免误操作,有必要约定只有在按住确定按键时同时发生手部滑动动作才是有效操作指令。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