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3145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随着移动办公、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便携式计算机,又称笔记本电脑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笔记本的轻便,方便人们携带,因此商务场合或者办公场合,笔记本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笔记本应用的环境不同,导致笔记本需要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笔记本虽然轻便、体积小,但是受限于更小的体积,导致笔记本发热量大,散热效果不佳,温度上升的笔记本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且容易造成笔记本性能下降,寿命降低。

为此,需要提供高性能的散热装置,提高笔记本的散热性能,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410741876.1公开了笔记本散热板,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两侧安装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固定板之间卡接,固定板下表面靠近两侧面处设有固定导肩,固定导肩靠近固定支架设置,两固定导肩之间连接有金属导热板,金属导热板固定在两固定导肩上,两固定支架之间连接有散热板,散热板与金属导热板之间电连接,散热板上表面设有主连接装置,主连接装置呈倒梯形结构,且主连接装置通过机械螺钉与散热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散热板下表面设有辅连接装置,辅连接装置与固定支架一体连接。这种散热板缺少主动散热机构,使得热量无法快速散发,导致散热效果不理想。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410620105.7公开了一种笔记本散热器,包括散热底座,散热底座由防水材料制成,散热底座一侧面延伸有一平台,平台与散热底座一体连接,平台内设有温速监控调整器,平台一侧装有USB电源接口,USB电源接口与温速监控调整器通过导线连接,散热底座上设有台面板,台面板与散热底座一体连接,台面板上设有散热板。本笔记本散热器适用于各式品牌的笔记本,且散热性能良好,能大幅度使笔记本CPU显卡降温,且通过温速监控调整器及单片机的应用,实现了对风扇启停的控制,保证了笔记本电脑能在正常温度下运行。这种笔记本散热器虽然能够通过风扇加快热量散发,且能够对风扇启停控制,但缺乏良好的散热通道,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散热器散热效率低下的缺陷,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一种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包括:底座、支架、导热板、散热板以及通风组件;

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底座相间隔,且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所述导热板抵接于所述散热板背向所述底座的一面,所述通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通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背向所述导热板的一面;

所述散热板背向所述导热板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凸起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均匀设置于所述散热板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凸起于所述散热板表面的高度为1.2mm~2.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凸起于所述散热板表面的高度为1.4mm~2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设置为锥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最大直径为1mm~1.8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最大直径为1.3mm~1.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背向所述导热板的一面还设置有若干凹陷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与所述凹陷部逐一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为碟形。

上述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通过导热板将笔记本的热量快速吸附并传递至散热板,由散热板将热量散发,而通风组件加快了散热板的热量散热发,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由于散热板与底座相互间隔,使得空气能够在散热板与底座之间快速流通,加快了散热速度,从而使得笔记本电脑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发。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的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通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散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的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的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包括:底座、支架、导热板、散热板以及通风组件;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底座相间隔,且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所述导热板抵接于所述散热板背向所述底座的一面,所述通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通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底座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包括:底座100、支架200、导热板400、散热板300以及通风组件600;所述支架200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散热板300设置于所述支架200上,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底座100相间隔,且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形成散热通道500,所述导热板400抵接于所述散热板300背向所述底座100的一面,所述通风组件600设置于所述支架200上,且所述通风组件600设置于所述散热板300背向所述导热板400的一面,即所述通风组件600设置于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

具体地,底座100用于支撑支架200以及机架上的部件,笔记本电脑放置在导热板400上,通过导热板400将笔记本的热量快速吸附并传递至散热板300,由散热板300将热量散发,而通风组件600加快了散热板300的热量散热发,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由于散热板300与底座100相互间隔,散热通道500使得空气能够在散热板300与底座100之间快速流通,加快了散热速度,从而使得笔记本电脑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发。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通风组件600包括驱动电机(图未示)、旋转轴630以及若干旋转翼片610,所述旋转翼片610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旋转轴630驱动连接,例如,所述旋转翼片610为三片,例如,三片所述旋转翼片610均匀绕设于所述旋转轴630外侧,例如,三片所述旋转翼片610呈“品”字分布,例如,三片所述旋转翼片610沿旋转方向朝所述散热板300倾斜,这样,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三片所述旋转翼片610转动,将所述散热板300的热量吸入,并吹向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的外部,使得热量能够快速散发。

例如,所述旋转翼片610为塑料旋转翼片,为了加强所述旋转翼片610的抽风能力,例如,例如,所述旋转翼片610为金属旋转翼片,应该理解的是,金属旋转翼片由于其质量较大,同样转速下能够给空气施加更大的作用力,因此,金属旋转翼片能够提高通风组件600的抽风性能,但却使得通风组件600的功耗增加,为了降低通风组件600的功耗,例如,金属旋转翼片为铝片,例如,金属旋转翼片为镁片,例如,金属旋转翼片610为铝镁合金片,这样,由于铝镁合金具有较小的密度,从而使得铝镁合金片具有较小的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功耗。

为了降低通风组件600在工作时的噪音,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轴630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头620,所述旋转头620为塑胶旋转头620,例如,旋转头620注塑固定于所述旋转轴630上,所述旋转翼片610与所述旋转头620固定连接,例如,所述旋转翼片610与所述旋转轴630注塑连接,例如,铝镁合金旋转翼片通过注塑固定于所述旋转头620上,例如,所述塑料旋转翼片与所述旋转头620一体成型,例如,所述旋转头620具有圆形截面,例如,所述旋转头620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设置为弧面,这样,旋转头620在旋转时能够有效降低风阻,进而降低所述通风组件600的风噪,从而使得用户体验更佳。

为了提高散热通道500的通风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底座100相平行,例如,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间隔为5cm~10cm,例如,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间隔为6cm~8cm,应该理解的是,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间隔越大,则散热通道500的宽度越大,越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但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间隔越大,则使得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体积随之增大,不利于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的携带或搬运,优选地,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间隔为6cm,这样,使得散热通道500的通风能力较佳,而另一方面,能避免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的体积过大而导致携带不便,由于散热板300与底座100之间的间隔为6cm,使得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具有一定高度,使得笔记本电脑放置高度较高,有利于用户使用时正视笔记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通道500的通风能力,例如,请再次参见图2,所述通风组件600与所述散热板300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通风组件6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距离,例如,所述通风组件600与所述散热板30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通风组件6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距离,例如,所述通风组件600与所述散热板300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通风组件6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距离之比为0.618:1。这样,通风组件600能够更为靠近散热板300,能够快速将散热板300的热量吸收,并向底座100方向吹出,而由于通风组件600与底座100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得吹出的空气能够有更大的散发空间,进而提高了空气吹出后的流动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通道500的通风能力,使得散热效果更佳。

为了便于用户操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300倾斜于所述底座100,具体地,由于散热板300与导热板400倾斜设置,使得笔记本能够倾斜于底座100放置,这样,使用时,笔记本的倾斜更便于用户操作,而另一方面,由于散热板300倾斜于所述底座100,因此,散热通道500一端的宽度小于另一端的宽度,例如,散热通道500靠近用户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另一端的宽度,这样,在使用时,热空气更多的向散热通道500远离用户的一端流动,避免热空气对用户造成影响。为了进一步减小热空气对用户的影响,例如,所述散热通道500宽度较小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挡板能阻隔气流,有效避免热空气吹向用户,例如,所述挡板为弯曲状,例如,所述挡板朝向散热通道500宽度较大的一端弯曲,例如,所述挡板为弧形挡板,例如,所述弧形挡板的圆心靠近所述散热通道500宽度较大的一端,这样,热空气吹向挡板后,由于挡板的弯曲形状,使得热空气沿挡板回流至宽度较大的一端,使得热空气能够改变方向,进一步减小对用户的影响。

为了使得散热板300的热量能够迅速被所述通风组件600抽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630垂直于所述散热板300,这样,所述旋转翼片610旋转形成的旋转面将平行于所述散热板300,从而使得旋转面与散热板300的距离更近,进一步提高通风组件600对散热板300表面热空气的抽风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400的厚度等于所述散热板300的厚度,而为了提高散热能力,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400的厚度小于所述散热板300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热板400的厚度较小,从而使得导热板400的热量能够迅速传递至散热板300,而由于散热板300的厚度较大,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散热板300将热量散发,避免热量的堆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例如,所述散热板300的厚度与所述导热板400的厚度之比为(1.4~1.8):1,优选地,所述散热板300的厚度与所述导热板400的厚度之比为(1.5~1.7):1,优选地,所述散热板300的厚度与所述导热板400的厚度之比为1.618:1,例如,导热板400与散热板300的厚度之比为0.618:1,即散热板300与导热板400之间的厚度比为黄金分割率,使得导热板400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散热板300,而散热板300的厚度能将导热板400传递的热量迅速散热而不产生堆积,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板400为金属导热板,例如,散热板300为金属散热板300,例如,导热板400为铜导热板,例如,散热板300为铜铝合金导热板,例如,导热板400通过硅胶与散热板300连接,铜和铝都具有很强的导热和散热性能,而由于铜的导热率高于铝,因此导热板400能够迅速将热量导向散热板300,而散热板300的导热率虽然不及导热板400,但由于其厚度较薄,因此能够迅速将热量散发至空气中,并通过通风组件600加快散热板300表面的空气流通速度,因此,使得散热板300的散热效果更佳。通过导热板400和散热板300的热量传递和散发,使得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整体的散热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100朝向所述散热板300的一面开设有若干引流槽110,所述引流槽110一端与所述通风组件600连通,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底座100的外部。本实施例中,引流槽110用于引导热空气,使得热空气的流通速度较快,进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性能,当通风组件600工作时,通风组件600将散热板300表面的热空气吸附,并吹向底座100,热空气经底座100的引流槽110快速流通至底座100外部,避免热量在底座100上堆积而无法及时散发,并避免热空气受底座100阻挡而回流至散热板300。

为了进一步提高引流槽110的通风引流能力,例如,请再次参见图4,若干所述引流槽110绕所述底座100的中部呈放射状分布,这样,经通风组件600吹出的热空气能够沿着引流槽110分散至多个方向,并最终流通至底座100外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例如,若干所述引流槽110之间夹角为30°至60°,例如,若干所述引流槽110之间夹角为45°,例如,底座100开设有八个所述引流槽110,两个相邻的引流槽110之间的夹角为45°,例如,若干所述引流槽110之间夹角为60°。例如,底座100开设有六个所述引流槽110,两个相邻的引流槽110之间的夹角为60°,这样,通过引流槽110能够使得中部较为集中的热量散发至外侧,提高了空气流通速度,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引流槽110的通风引流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4,所述引流槽110包括主槽111和若干支槽112,所述支槽112与所述主槽111连通,所述主槽111对齐于通风组件600,例如,所述主槽111的中部对齐于所述旋转轴630,这样,所述主槽111能够容纳更多的热空气,并通过支槽112将热空气导出,进而进一步提高引流槽110的通风引流能力。例如,所述主槽111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中部,例如,所述主槽111为圆形,例如,所述主槽111具有圆形截面,例如,所述主槽111沿平行于所述底座100的方向的截面为圆形,例如,所述主槽111的圆心与所述旋转轴630在同一轴线上,这样,有利于热空气在主槽111内集中。

为了使得主槽111内的热空气快速引导至支槽112,例如,所述主槽111包括槽底和槽壁,所述槽底和所述槽壁连接,所述槽壁开设有若干槽口,所述主槽111通过所述槽口与所述支槽112连通,所述槽底为曲面,例如,所述槽底中部凸起形成曲面,这样,当热空气吹向主槽111时,由于槽底的中部凸起,而边缘的高度较低,使得热空气容易沿着槽底由槽底中部流通至槽底边缘,进而流通至支槽112,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流通速度,例如,所述槽壁开设有螺旋槽,例如,所述槽壁沿所述主槽111的圆周方向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能够引导热空气在主槽111内转动,并由支槽112甩出,这样,能够提高空气的流通性,进一步提高空气的流速,有效提高散热性能。

为了提高支槽112的引流能力,例如,所述支槽112具有圆形结构,例如,所述支槽112的截面为圆形,例如,所述支槽112具有椭圆形结构,所述支槽112的截面为椭圆形,圆形结构的支槽112有利于空气的集中流通,避免热空气无规则散发,使得热空气集中由支槽112流通至底座100外部,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槽112的引流能力,例如,所述支槽11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主槽111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这样,热空气随着支槽112流通至底座100的外部,流速逐渐降低,但由于支槽112的宽度逐渐增大,提高支槽112的引流能力,从而使得热空气的排出效率得到保持。

为了使得通风组件600的空气能够集中吹向主槽111,例如,请再次参见图3,所述通风组件600还包括风罩640,例如,所述风罩640为环形,例如,所述风罩640设置于所述旋转翼片610的外侧,例如,所述风罩640的圆心对齐于所述主槽111的圆心,这样,旋转翼片610吹动的空气经风罩640的引导能够集中吹向主槽111,避免热空气再次流动至散热板300,进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为了使得底座100稳固地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底座100背向所述散热板300的一面设置有支撑柱130,例如,所述支撑柱130为四个,例如,所述底座100为方形底座100,例如,四个支撑柱13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的四个对角,使得底座100放置时,支撑柱130能够均匀地分摊底座100的重力,对底座100支撑,使得底座100放置平稳。

为了进一步固定底座100,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柱130远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设置有固定件1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131为吸盘,例如,将底座100放置在平滑表面上,吸盘吸附在平滑表面上,从而使得底座100得到支撑并固定,从而使得底座100放置更为平稳,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131为垫片,例如,所述垫片具有圆形截面,例如,该垫片为橡胶垫片,橡胶垫片具有较强的摩擦力,能够有效防止底座100放置在光滑表面上的滑动,从而是的底座100固定在光滑表面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通道500的通风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架200包括第一支撑架210和第二支撑架220,所述第一支撑架210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二支撑架220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0上。这样,通过调整第二支撑架220在第一支撑架210上的高度,从而使得散热通道500的宽度能够调整,当散热通道500的宽度增大时使得散热通道500的通风效果更佳,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第二支撑架220在第一支撑架210上的高度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身高要求,以使得用户能够直视笔记本,有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架220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0上,例如,所述第一支撑架210中部设置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架220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0的中部,例如,所述第一支撑架210为圆柱形,例如,所述第二支撑架220为圆柱形。当第二支撑架220插入到第一支撑架210中合适的位置时,为了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架220,例如,请再次参见图1和图2,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还包括旋扭件230,所述旋扭件230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0上,用于旋扭紧固所述第二支撑架220,例如,所述旋扭件230为环形,其内侧设置有螺纹,例如,所述第一支撑架210远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外侧设置有螺纹,所述旋扭件230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10螺接,例如,当第二支撑架220插入所述第一支撑架210后,扭动所述旋扭件230,以使第一支撑架210远离底座100的一端的内径收缩,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架210加紧所述第二支撑架220,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架220稳固地固定在第一支撑架210上。

而为了使得第一支撑架210和第二支撑架220之间连接更为稳固,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210具有三角形截面,所述第二支撑架220具有三角形截面,又如,所述第一支撑架210具有多边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二支撑架220具有多边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一支撑架210具有六边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二支撑架220具有六边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一支撑架210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20具有相同截面,例如,所述第二支撑架220内部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支撑架220开设有活动孔,所述卡块活动插设于所述活动孔,所述第一支撑架210设置有多个卡孔,当第二支撑架220插入第一支撑架210后,第二支撑架220的卡块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弹出并卡在卡孔内,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架220固定在第一支撑架210上,且由于第一支撑架210和第二支撑架220的多边形截面结构,使得卡块与卡孔相对于圆柱形的插接结构更容易对齐。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板300的散热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散热板300背向所述导热板400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凸起块310,凸起块310增加了散热板30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散热板300的热量能够高效地传递至空气,并通过通风组件600将热空气吸收并吹散。

例如,所述凸起块310均匀设置于所述散热板300表面,例如,所述凸起块310凸起于所述散热板300表面的高度为1.2mm~2.5mm,优选地,所述凸起块310凸起于所述散热板300表面的高度为1.4mm~2mm,优选地,所述凸起块310凸起于所述散热板300表面的高度为1.6mm,例如,凸起块310呈颗粒状,又如,所述凸起块310设置为锥形。

例如,凸起块310在散热板300表面呈螺旋式分布,例如,凸起块310在散热板300表面呈多层环状分布,例如,如图5所示,凸起块310在散热板300表面呈矩阵状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310最大直径为1mm~1.8mm,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凸起块310为锥形,因此,凸起块310的最大直径为锥形底部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凸起块310最大直径为1.3mm~1.5mm,优选地,所述凸起块310最大直径为1.4mm,应该理解的是,凸起块310的高度不宜过高,过高则容易增加散热板300的厚度,并占用更大的空间,影响散热通道500的通风效果,而凸起块310的凸起高度也不宜过低,过低则使得凸起块310增加的表面积不足以提高散热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块310最大直径为1.4mm,能增加散热板300的面积,有效提高散热板300的散热能力,而另一方面,则避免了对散热通道500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增加散热板300的散热面积,例如,请再次参见图5,所述散热板300背向所述导热板400的一面还设置有若干凹陷部320,例如,所述凹陷部320为碟形,例如,所述凸起块310与所述凹陷部320逐一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散热板300表面即凸起设置有凸起块310,又凹陷设置有凹陷部320,且凸起块310与凹陷部320间隔设置,使得散热板300的散热面积更大,进而使得散热板300的散热效果更佳。

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热板400的导热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导热板400开设有若干通孔401,若干所述通孔401以所述导热板400的中部为圆心呈多个环状分布,具体地,导热板400能够快速吸收笔记本的热量,而通孔401则能引导由笔记本散热风扇排出的热空气,使得热空气能够直接与散热板300接触,进一步提高热量散发效率。例如,所述通孔401直径为1.2mm~1.8mm,优选地,所述通孔401直径为1.4mm~1.6mm,优选地,所述通孔401直径为1.5mm,值得一提的是,通孔401直径不宜过大,过大则容易导热板400的导热能力下降,而通孔401直径过小,则使得空气不容易汇入通孔401内与散热板300接触,因此,本实施例中,通孔401直径为1.5mm,能保证导热板400的导热能力,而使得空气在通孔401内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例如,所述通孔401之间的间隔为12mm~18mm,优选地,所述通孔401之间的间隔为16mm,通孔401间距过大,则容易导致空气流通效果不佳,通孔401间距太小,则容易使得导热板400的导热效果不佳,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通孔401之间的间隔为16mm,能有效提高通孔401的通风能力,并使得导热板400的导热效果更佳。

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热板400的笔记本的导热能力,例如,所述导热板400背向所述散热板300的一面为曲面,例如,所述导热板400背向所述散热板300的一面为中部凸起的曲面。这样,导热板400的中部更为贴近于笔记本,使得导热板400能够高效地吸收笔记本的热量。

为了使得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使用更为灵活,例如,如图7所示,所述散热板300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200上,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承接轴241连接,例如,还包括承接架240,例如,所述承接架240与所述支架200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架240设置于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例如,所述承接架240设置有承接轴241,例如,所述承接架240设置于所述散热板300与所述通风组件600之间,具体地,使用时,可将散热板300绕承接轴241转动,以使承接架240外露,这样用户可直接将笔记本放置在承接架240上,通过通风组件600直接对笔记本直接进行抽风散热,而当散热板300转动至承接架240上方时,则可将笔记本放置在导热板400上,通过导热板400进行散热,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使用更为灵活。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00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轨,所述散热板300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这样,在需要使用导热板400和散热板300时,将散热板300滑动至通风组件600上方,使得笔记本能够放置在导热板400上进行散热,而无需使用导热板400和散热板300时,可将散热板300沿着滑轨推出,以使得笔记本能够直接放置在承接架240上通过通风组件600进行抽风散热,为了便于散热板300的推出和放置,例如,所述散热板300活动插设于所述滑轨上,这样,如图8所示,当无需使用导热板400和散热板300时,可将散热板300直接由滑轨(图未示)上推出并拆卸,有效节省了笔记本电脑快速散热器10的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