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661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在电脑、手机、家电等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其使用方便,触摸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普遍的应用。

现有的触控基板包括多条驱动电极和多条感应电极;为了满足触控基板的显示均一性,通常采用结合图1a与图1b所示的触控基板结构;每一条驱动电极2包括多个驱动电极块3,以及将两相邻驱动电极块连接的连接部4;每一条感应电极1包括多个感应电极块5,以及将两相邻的感应电极块连接的桥接部6;其中,驱动电极块3、感应电极块5、连接部4同层设置,而桥接部6则通过绝缘层7与驱动电极块3、感应电极块5、连接部4所在层隔开。

而为了最大限度的使得触控基板的透过率均一,所以尽可能的使得驱动电极块和感应电极快布满整张触控基板,从而使得连接感应电极块的桥接部非常细小。正是由于桥接部6的结构非常的细小,因此会造成其抗静电能力较差,从而很容易被工艺过程中所形成的静电所击穿,导致触控基板的生产良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用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触控基板的抗静电能力较差导致触控基板生产良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第二电极,且在多条所述第一电极与多条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其中,多条所述第一电极与多条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交叉设置,且在所述交叉位置所限定的区域内设置有填充单元。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透过率相同。

优选的,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优选的,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优选的,所述填充单元包括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所述第一填充块与所述第一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填充块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填充块与所述第二填充块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优选的,在沿所述第一电极所在方向上,任意两相邻的第一填充块之间设置有第三填充块;所述第三填充块与所述第一填充块连接,且所述第三填充块的透过率与所述第一填充块的透过率相同;在沿所述第二电极所在方向上,任意两相邻的第二填充块之间设置有第四填充块;所述第四填充块与所述第二填充块连接,且所述第四填充块的透过率与所述第二填充块的透过率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三填充块与所述第一填充块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四填充块与所述第二填充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的侧边为锯齿状。

优选的,所述锯齿状的每个尖齿的尖角为60°至120°。

优选的,所述尖角均为70°或者110°。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驱动电极,另一者为感应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填充单元的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材料。

优选的,所述透明导电材料为ITO。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触控基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层设置,因此,这两者的结构均可以做成形状均一的图形,从而可以避免被工艺过程中所形成的静电击穿;同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叉位置设置填充单元,且填充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透过率相同,从而可以使得整个触控基板的透过率基本相同,进而使得应用该触控基板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的触控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的感应电极块、连接部、驱动电极块、桥接部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2b为图2a触控基板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极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3d为图3c触控基板沿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极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俯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例说明:

1、感应电极 2、驱动电极 3、驱动电极块 4、连接部

5、感应电极块 6、桥接部 7、绝缘层 8、第一电极 9、第二电极

10、填充单元 11、基底 12、第一填充块 13、第二填充块

14、第三填充块 15、第四填充块 16、第一填充条

17、第二填充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结合图2a和图2b所示,包括基底11,设置在基底11上的多条第一电极8和多条第二电极9,多条第一电极8与多条第二电极9之间设置有绝缘层7。其中,多条第一电极8与多条第二电极9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交叉设置,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交叉位置所限定的区域内设置有填充单元10,且填充单元10、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透过率相同。

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分层设置,因此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的结构均可以做成形状均一的图形,从而可以避免在工艺过程中发生静电击穿,同时,由于在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交叉位置所限定的区域设置填充单元10,且填充单元10与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的透过率相同,因此可以使整个触控基板的透过率基板相同,从而使应用该触控基板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效果较佳。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触控基板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驱动电极,另一者为感应电极。而在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第二电极为感应电极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同时,第二电极比第一电极更远离基底,感应电极比驱动电极更远离基底,从而可以屏蔽外部信号,减少外部信号对触控结构的干扰。当然,应当理解,如果驱动电极比感应电极更远离基底也是可行的。图3a、图3b、图3c、图3d、图4a、图4b和图5中也仅以第一电极为横向(行方向)设置,第二电极为纵向(列方向)设置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的,但是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只要交叉设置即可。

如图3a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种优选实现方式,填充单元10与第一电极8同层设置,并与第一电极8的材料相同。填充单元10与第一电极8的材料相同,不但可以使两者间的透过率相同,而且还可以使两者可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制造,不必为填充单元10而增加工艺步骤,只改变现有构图工艺所形成的图形即可,工艺简单。

如图3b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种优选实现方式,填充单元10与第二电极9同层设置,并与第二电极9的材料相同。填充单元10与第二电极9的材料相同,不但可使两者间的透过率相同,而且也可使两者可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制造,工艺简单。

结合图3c和图3d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种优选实现方式,填充单元10包括第一填充块12和第二填充块13,第一填充块12与所述第一电极8同层设置,第二填充块13与第二电极9同层设置。第一填充块12与第二填充块13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重合。

由于第一电极8与第一填充块12不连接,且第二电极9与第二填充块13不连接,所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侧边方向存在间隙。优选的,结合图4a与图4b所示,在沿第一电极8所在方向上,任意两相邻的第一填充块12之间设置有第三填充块14,第三填充块14与第一填充块12连接(以下将每行第三填充块和第一填充块所组成的结构称之为第一填充条),且第三填充块的透过率与第一填充块12的透过率相同。在沿第二电极9所在方向上,任意两相邻的第二填充块13之间设置有第四填充块15,第四填充块15与第二填充块13连接(以下将每列第四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所组成的结构称之为第二填充条),且第四填充块15与第二填充块13的透过率相同。

可以看出的是,第一填充条16、第二填充条17、第一电极8、第二电极9在基底11上的投影覆盖整个基底的显示区。其中,在第一电极8与第二电极9侧边间隙的位置为一层电极材料,在第一电极8、第二电极9、填充单元10位置为两层电极材料,较间隙位置无电极材料,第一电极8、第二电极9、填充单元10位置为一层电极材料的情况透过率更加均一。

优选的,第三填充块14与第一填充块1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四填充块15与第二填充块13为一体成型结构,而一体成型的结构制备工艺简单。

如图5所示,触控基板的第一电极8和/或第二电极9的侧边设置为锯齿状,本实施例以第二电极9的侧边设置为锯齿状为例进行说明。锯齿状的设计可以有效预防应用此触控基板的显示面板出现摩尔纹,锯齿状的每个尖齿的尖角α为60°至120°。

优选的,锯齿的每个尖齿的尖角α为70°或者110°,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限定。

其中,上述的各种实现方式中的第一电极8、所述第二电极8、所述填充单元10的材料优选均为透明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纳米银线、石墨烯。当然,也不局限于这些材料,在此一一列举。

当然,填充单元10通过独立的工艺步骤形成,或采用与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9不同的材料,也是可行的。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数码相框等任何具有显示和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OGS(One Glass Solution)触控显示装置,触控基板设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可同时作为显示面板的保护板,相关的触摸结构设于基底的同一侧,该侧朝向显示面板设置,在基底的周边还可设有黑矩阵,用于防止触控结构的引线外漏。当然,触控显示装置结构还包括:GG(Glass-Glass)、On Cel l、GF(Glass-Fi lm)等结构,只要上述结构包含的触控基板上具有本实施例具有的触控结构,均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为了使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可以兼容大部分触控芯片,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两者之间的电容,电容需要满足大于1PF且小于3PF。

根据常用的工艺制程和材料参数,即绝缘层材料的介电常数为3.0-3.5,绝缘层厚度为2-10um,得到具体的触控基板的工艺设计方案:绝缘层材料的介电常数为3.0,绝缘层厚度为5um,单根驱动电极的通道宽度为0.08mm,单根感应电极的通道宽度为0.77mm,最小重复单元的尺寸为5*5mm,使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为1.5PF左右,可兼容现有的大部分的触控芯片,使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具有广泛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