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子芯片的光学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7436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电子芯片的光学防伪标签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子芯片的光学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防伪标签学名(国家标准名称)防伪标识,又名防伪商标,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

专利号为20138007073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材料验证的隐蔽涂层,所述隐蔽涂层(即本申请中的光学材料层)由一种或多种吸收器材料和一种或多种发射器材料组成,能够提供一种特有的光学编码标记,所述光学编码标记为可以被机器检测到的响应。所述响应为一个或多个被激发的发射性响应,或者由发射性响应中产生的积累改变造成的吸收性响应,又或者以上两者响应的组合(该申请的说明书第5页[0026]段)。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又称为电子标签,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电子芯片并读写相关信号,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电子芯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现有的防伪标签安全性不高,容易被伪造,使消费者和商家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不易被伪造的具有电子芯片的光学防伪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电子芯片的光学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表面的面纸层,所述基材层和面纸层之间设置有电子芯片,所述基材层上表面印刷有与所述电子芯片连接的天线电路,所述面纸层上表面设置有光学材料层,所述光学材料层印刷有二维码。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材料层由一种或多种吸收器材料和一种或多种发射器材料组成;所述吸收器材料为荧光材料、磷光材料或上转换材料,所述发射器材料为光致变色材料、热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磁致变色材料或机械致变色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面纸层印刷有防伪纹。

进一步地,所述面纸层印刷有验证码。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与面纸层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下表面涂有胶粘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光学材料层和电子芯片,通过光学材料层和电子芯片进行防伪,光学材料层由于具有特有的光学编码标记所以不易被复制,并且通过电子芯片进行二次防伪,从而避免了光学防伪标签被大量复制或套用,达到了具有唯一性的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上A-A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基材层, 2、面纸层, 3、电子芯片, 4、光学材料层,

5、防伪纹, 6、验证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种具有电子芯片3的光学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层1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1上表面的面纸层2,所述基材层1和面纸层2之间设置有电子芯片3,所述基材层1上表面印刷有与所述电子芯片3连接的天线电路,所述面纸层2上表面设置有光学材料层4,所述光学材料层4印刷有二维码。

所述光学材料层4由一种或多种吸收器材料和一种或多种发射器材料组成;所述吸收器材料为荧光材料、磷光材料或上转换材料,所述发射器材料为光致变色材料、热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磁致变色材料或机械致变色材料。其中,本实施例优选吸收器材料为荧光材料,发射器材料为光致变色材料。

所述面纸层2印刷有防伪纹5和验证码6。其中:防伪纹5由复杂的纹路组成,具有特定的规律和色彩,不易被伪造;用户可以利用验证码6进行进一步地验证,提高安全性。

所述基材层1与面纸层2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所述基材层1下表面涂有胶粘剂。光学防伪标签通过基材层1下表面的胶粘剂粘贴到商品上。

面纸层2还可以设置宣传区,用于印刷商标、广告、使用说明等资料。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机器同时对光学材料层4、二维码、电子芯片3进行检测,三者均认证成功后提示用户检测成功并显示相关信息。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光学材料层4和电子芯片3,通过光学材料层4和电子芯片3进行防伪,光学材料层4由于具有特有的光学编码标记所以不易被复制,并且通过电子芯片3进行二次防伪,从而避免了光学防伪标签被大量复制或套用,达到了具有唯一性的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