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8869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袋标签。



背景技术: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第14条2款规定,在对血液进行运输和交接过程中,应保存血液标本运送全程温度监控及交接记录。目前对血袋温湿度的检测通常通过黏贴于血袋表面的电子标签来实现,常用的电子标签为条状结构,用于监测血袋温湿度的传感器及天线发射器均内置于电子标签的条状结构内。在使用时,条形标签相对血袋有两种黏贴方式:其一,将条状电子标签黏贴在血袋的顶部,经测试该种黏贴方式方便标签读取设备对电子标签信息的读取,但当血袋竖直放置时,电子标签不能位于血袋内血液的液位范围内,从而电子标签不能真实地反映血液保存温湿度。其二,将电子标签黏贴在血袋中部,当血袋竖直放置时,电子标签仍能位于血袋内血液的液位范围内,从而电子标签能够真实地反应血液保存温湿度,但是此种情况下,使用读取设备读取标签信息存在困难,尤其在多个血袋叠摞放置的情况下,对处于内层的血袋标签读取更是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对血液温度实时准确监测,又能便于设备顺利读取标签信息的血袋标签。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包括T型基板,其中于所述T型基板的横板处嵌置有天线芯片,于所述T型基板的竖板末端处嵌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天线芯片的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其中所述T型基板的竖板在横向上的长度为0.5-1c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其中所述T型基板的竖板在竖向上的长度为8-13c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其中所述T型基板的横板在竖向上的长度为1-1.5c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其中所述T型基板的横板在横向上的长度为10-13c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其中所述天线芯片厚度小于或等于130um。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其中于所述T型基板的背面依次覆有粘胶层和防粘层。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其中所述T型基板为铜版纸。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将标签设计为T型结构,其中将天线芯片嵌置于T型结构的横板处,将温湿度传感器嵌置于T型结构的竖板末端处。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黏贴于血袋表面的方式为:T型结构的横板位于血袋顶端,T型结构竖板的末端位于血袋的中部,由此既使血袋处于竖直状态,本实用新型也能实时准确地对血袋温度进行监测,既使多个血袋在叠摞放置时,标签读取器也能顺利地读取各标签信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黏贴于血袋表面的方位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温湿度采集功能的耐深低温无源超高频RFID血袋标签,包括T型基板1(优选铜版纸),其中于T型基板1的横板11处嵌置有天线芯片2(厚度不大于130um),于T型基板1的竖板12的末端处嵌置有温湿度传感器3;温湿度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天线芯片2的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快捷地将本实用新型黏贴于血袋表面,本实用新型于T型基板1的背面依次覆有粘胶层和防粘层。在使用时,只需要将防粘层撕掉,将黏胶层与血袋表面贴合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在血袋表面的粘结牢固度以及采集到的温湿度信息有效传送率,申请人对T型基板1的横板和竖板参数进行了研究,具体结果为:

T型基板的竖板在横向上的长度为0.5-1cm。

T型基板的竖板在竖向上的长度为8-13cm。

T型基板的横板在竖向上的长度为1-1.5cm。

T型基板的横板在横向上的长度为10-13cm。

本实用新型一种将标签设计为T型结构,其中将天线芯片嵌置于T型结构的横板处,将温湿度传感器嵌置于T型结构的竖板末端处。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黏贴于血袋表面的方式如图2所示:T型基板1的横板11位于血袋顶端,T型基板1的竖板12的末端位于血袋的中部,由此既使血袋处于竖直状态,本实用新型也能实时准确地对血袋温度进行监测,既使多个血袋在叠摞放置时,标签读取器也能顺利地读取各标签信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