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851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终端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其能够提供给用户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智能手机和传统功能机的功能构成形式有很大的差异:功能机的功能是与手机本身绑定了的,在手机生产阶段就已经完全确定;但是智能机的功能则是取决于用户在使用阶段安装了哪些应用程序。一部智能手机所能安装的应用程序数目并不是固定的,安装得越多,则智能手机也就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同时,智能手机中应用程序的数目越多,用户在从这众多应用程序中寻找自己当前的操作对象时就越麻烦。例如,一个用户的终端中安装了30款应用程序,当用户需要打开音乐播放器进行音乐播放时,则需要从触控显示屏上的30个图标控件中选择出音乐播放器对应的图标空间并进行点击才能进入音乐播放界面。

尽管现有智能手机均具备图标整理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将常用的图标控件摆放在容易找到的区域,但这种改善只能根据用户个体的记忆特性帮助用户记忆图标位置,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智能手机功能启用方式只能通过触控显示屏记性的现状,也没有提供出能够使用户快速对智能手机功能进行控制的方案。

综上,现在亟需提出一种终端操作控制方案,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智能手机的操作控制依赖于触控显示屏,无法快速对其功能进行控制管理,用户体验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终端的操作控制依赖于触控显示屏,无法快速对终端功能进行控制管理,进而导致用户体验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操作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设置在终端边框上的传感器检测用户在所述终端边框上的触控操作;

在预先存储的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匹配所述触控操作所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所述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各触控操作与各终端控制策略间一一对应;

根据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操作包括触击操作、划动操作、按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还包括:

基于用户输入创建触控映射关系;

将所述触控映射关系添加至所述触控映射关系表中进行存储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用户输入创建触控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用户的设置指令,所述设置指令中包括一一对应的触控操作与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解析所述设置指令并确定用户指定的触控操作与终端控制策略间的触控映射关系;

或,

基于用户输入确定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采集用户针对所述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所做出的触控操作;建立所述触控操作与所述终端控制策略间一一对应的触控映射关系。

一种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设置在终端边框上的传感器检测用户在所述终端边框上的触控操作;

匹配模块,用于在预先存储的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匹配所述触控操作所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所述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各触控操作与各终端控制策略间一一对应;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还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基于用户输入创建触控映射关系;

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触控映射关系添加至所述触控映射关系表中进行存储管理。

一种终端,包括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终端边框上的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

所述存储器中预先存储有触控映射关系表,所述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各触控操作与各终端控制策略间一一对应;所述传感器检测用户在所述终端边框上的触控操作;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到的所述触控操作,获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触控映射关系表,在所述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匹配所述触控操作所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并根据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触摸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同时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左边框及右边框。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户输入单元,所述用户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基于用户输入创建触控映射关系,并将所述触控映射关系添加至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触控映射关系表进行存储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输入单元接收用户的设置指令,所述设置指令中包括一一对应的触控操作与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所述控制器解析所述设置指令并确定用户指定的触控操作与终端控制策略间的触控映射关系;

或,所述控制器确定基于用户输入单元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确定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并采集用户针对所述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所做出的触控操作,建立所述触控操作与所述终端控制策略间一一对应的触控映射关系。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终端的边框设置有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的检测,能够获取到用户在终端边框上的触控操作。由于预先存储的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包含有一一对应的触控操作与终端控制策略关系,因此,可以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匹配出与传感器检测到的触控操作所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并根据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对终端进行控制。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当中,因为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在终端边框上的触控操作,因此用户对终端的操作可以在终端边框上完成,不需要在触控显示屏上进行操作,只需要在终端边框上做出与自己期望的终端控制策略相对应的触控操作就可以简单、快速地控制终端完成对应的操作,简化了终端的操作控制,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操作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创建触控映射关系表的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终端操作控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操作控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终端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终端的左视图;

图8为图6中终端的右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终端的另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操作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操作控制装置来执行,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操作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s102、终端操作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在终端边框上的传感器检测用户在终端边框上的触控操作。

设置在终端边框的传感器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触摸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用户在终端边框上的触击操作以及在边框表面的划动操作;而距离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用户在不接触终端边框的划动操作;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用户对终端边框的按压操作。用户对终端边框的触控操作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包括两种及两种以上动作的结合,例如先在终端边框表面划动一段距离之后再双击终端边框;或者用户的触控操作为先双击终端边框之后再按压终端边框,除此以外,用户的触控操作还包括其他各种组合形式,这里不再赘述。

传感器可以集中设置在终端边框的左侧或右侧。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不统一,而且用户在长时间操作使用的情形下,比较习惯双手交替使用,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传感器被同时设置在终端的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至于具体的设置位置,可以考虑让传感器均匀遍布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也可以重点设置在终端上侧,因为通常而言,人的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的灵敏度比较高,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而用户在握住终端的时候,食指、拇指均位于终端的上侧,所以,用户在终端上侧进行触控操作的几率远大于在终端下侧操作的几率。

s104、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在预先存储的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匹配触控操作所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

终端操作控制装置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之后,就可以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对检测到的触控操作进行匹配。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各触控操作与各终端控制策略间一一对应,具体的,表1给出了一种触控映射关系表的示例:

表1

这里假定终端操作控制装置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为“在终端边框表面从下至上快速划动”,则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可以根据触控映射关系表确定用户的触控操作是为了打开相机。如果用户在触击终端左侧边框后,紧接着在3s的时间内一直按压着终端边框,则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可判定传感器检测到的触控操作为“触击终端边框后按压终端边框达1.5s”,用户期望关闭音乐播放器。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各个触控操作与各个终端策略一一对应,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其他一些示例当中,也可以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触控操作与一个终端控制策略进行对应。触控映射关系表可以在终端生产阶段由终端设计人员设计并导入终端中,但可以理解的是,因为用户在使用终端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会安装新的应用程序或者卸载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因此,用户希望在终端边框上实现的终端控制也是随时可能发生改变的。另外,即使两个用户的终端安装有相同的应用程序,两个用户希望在终端边框上实现的终端控制也不一定相同。甚至,即使两个用户需要在终端边框上实现的终端控制一样,但他们所习惯的触控操作也很可能不同,例如,a和b两个用户均希望通过终端边框打开音乐播放器,用户a觉得用右手握住手机,并用右手食指双击终端左边边框的上侧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动作;但是用户b则极有可能更习惯在终端边框表面进行划动从而控制终端打开音乐播放器。所以为了迎合并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需求,触控映射关系表中的触控映射关系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

s106、终端操作控制装置根据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对终端进行控制。

当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匹配出与用户触控操作相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后,就按照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对终端进行控制,按照用户的意愿实现用户期望的操作控制。例如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是开启音乐播放器,则在终端的触控显示屏上显示音乐播放器的显示界面,甚至还可以紧接着最近播放中断的曲目进行音乐播放。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操作控制方法,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可以根据设置在终端边框上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用户当前在终端边框上进行何种触控操作,然后将用户的触控操作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进行匹配,进而确定用户所做出的的触控操作是为了让终端达到何种控制效果,并按照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对终端进行控制,使得用户不需要触控终端的触控显示屏就可以简单、快速的完成对终端的操作控制,提升了终端操作控制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度。

更进一步的,由于终端操作控制装置进行匹配所使用的触控映射关系表可以由终端用户自定义设置,因此,能够使得各个终端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使用习惯设置符合自己个性的触控映射关系,进而使得终端的操作控制更符合用户的习惯与期望,从更细微的层面维护了用户的个人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将结合图2对实施例一中用户自定义设置触控映射关系表的过程进行介绍:

s202、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基于用户输入创建触控映射关系。

用户可以通过向终端操作控制装置输入设置指令的方式来创建触控映射关系,在设置指令当中,包括一一对应的触控操作与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也就是说,用户向终端操作控制装置指出了需要进行自定义设置的待设置终端控制策略以及触发终端操作控制装置使用该策略控制终端的触发操作是什么。对于这种情况,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可以直接解析用户下发的设置指令并从设置指令中确定用户所指定的触控操作与终端控制策略间的触控映射关系。

在另外一种情形当中,对于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和对应的触控操作,用户可以通过不同指令下发发给终端操作控制装置,例如,用户先向终端操作控制装置指定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在确定用户指定的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后,控制终端进入触控操作采集状态,在触控操作采集状态,终端边框上的传感器可以开始工作,采集用户在终端边框上做出的动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控操作与用户之前指定的终端控制策略进行绑定,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触控映射关系。

s204、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将触控映射关系添加至触控映射关系表中进行存储管理。

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在确定触控操作与终端控制策略之后,可以将创建出的触控映射关系添加到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在原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可以包含触控映射关系,也可以不包括,直接为“空”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创建触控映射关系就相当于向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增添新的触控映射关系,当然,终端操作控制装置也可以对触控映射关系表中的触控映射关系进行其他方式的管理,例如删除其中部分或全部的触控映射关系,或者对其中某些触控映射关系进行修改等。

用户在自定义设置好触控映射关系表之后,可以使终端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和触控映射关系表对终端进行控制。应当明白的是,用户若需要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对终端执行自己期望的的控制,则自己必须先做出正确的触控操作,否则,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很可能无法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匹配到与用户实际的触控操作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或者匹配到并非用户期望的终端控制策略,进而无法实现用户所期望的终端控制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终端操作控制装置无法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为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匹配到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则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判定用户的触控操作为误操作,不对终端进行任何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操作控制方法,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自定义设置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触控映射关系表,同时开可以根据需要对触控映射关系表中的触控映射关系进行删除、修改等管理,可以使得进终端的操作控制更符合自己的习惯与期望。另外用户在创建触控映射关系的时候,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终端进入触控操作采集状态,让用户可以轻松的向终端操作控制装置指出实现终端控制的触控操作,降低了用户在自定义触控映射关系表的难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执行实施例一种终端操作控制方法的终端操作控制装置,请参见图3:

终端操作控制装置30包括检测模块302、匹配模块304以及控制模块306,检测模块302用于通过设置在终端边框上的传感器检测用户在终端边框上的触控操作;匹配模块304用于在预先存储的触控映射关系中匹配触控操作所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控制模块306用于根据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对终端进行控制。

设置在终端边框的传感器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触摸传感器,检测模块302可以检测到用户在终端边框上的触击操作以及在边框表面的划动操作;而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模块302可以检测到用户在不接触终端边框的划动操作;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302可以检测到用户对终端边框的按压操作。用户对终端边框的触控操作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包括两种及两种以上动作的结合,例如先在终端边框表面划动一段距离之后再双击终端边框;或者用户的触控操作为先双击终端边框之后再按压终端边框,除此以外,用户的触控操作还包括其他各种组合形式,这里不再赘述。

传感器可以集中设置在终端边框的左侧或右侧。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不统一,而且用户在长时间操作使用的情形下,比较习惯双手交替使用,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传感器被同时设置在终端的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至于具体的设置位置,可以考虑让传感器均匀遍布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也可以重点设置在终端上侧,因为通常而言,人的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的灵敏度比较高,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而用户在握住终端的时候,食指、拇指均位于终端的上侧,所以,用户在终端上侧进行触控操作的几率远大于在终端下侧操作的几率。

检测模块302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之后,匹配模块304就可以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对检测到的触控操作进行匹配。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各触控操作与各终端控制策略间一一对应,具体的,触控映射关系表可以参见表1所给出的示例。

假定检测模块302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为“在终端边框表面从下至上快速划动”,则匹配模块304可以根据触控映射关系表确定用户的触控操作是为了打开相机。如果检测模块302检测到用户在触击终端左侧边框后,紧接着在3s的时间内一直按压着终端边框,则匹配模块304可判定传感器检测到的触控操作为“触击终端边框后按压终端边框达1.5s”,用户期望关闭音乐播放器。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各个触控操作与各个终端策略一一对应,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其他一些示例当中,也可以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触控操作与一个终端控制策略进行对应。触控映射关系表可以在终端生产阶段由终端设计人员设计并导入终端中,但可以理解的是,因为用户在使用终端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会安装新的应用程序或者卸载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因此,用户希望在终端边框上实现的终端控制也是随时可能发生改变的。另外,即使两个用户的终端安装有相同的应用程序,两个用户希望在终端边框上实现的终端控制也不一定相同。甚至,即使两个用户需要在终端边框上实现的终端控制一样,但他们所习惯的触控操作也很可能不同,例如,a和b两个用户均希望通过终端边框打开音乐播放器,用户a觉得用右手握住手机,并用右手食指双击终端左边边框的上侧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动作;但是用户b则极有可能更习惯在终端边框表面进行划动从而控制终端打开音乐播放器。所以为了迎合并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需求,触控映射关系表中的触控映射关系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

当匹配模块304在触控映射关系中匹配出与用户触控操作相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后,控制模块306就按照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对终端进行控制,按照用户的意愿实现用户期望的操作控制。例如匹配模块304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是开启音乐播放器,则控制模块306在终端的触控显示屏上显示音乐播放器的显示界面,甚至还可以紧接着最近播放中断的曲目进行音乐播放。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可以根据设置在终端边框上的传感器的检测而结果确定用户当前在终端边框上进行何种触控操作,然后将用户的触控操作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进行匹配,进而确定用户所做出的的触控操作是为了让终端达到何种控制效果,并按照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对终端进行控制,使得用户不需要触控终端的触控显示屏就可以简单、快速的完成对终端的操作控制,提升了终端操作控制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度。

更进一步的,由于终端操作控制装置进行匹配所使用的触控映射关系表可以由终端用户自定义设置,因此,能够使得各个终端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使用习惯设置符合自己个性的触控映射关系,进而使得终端的操作控制更符合用户的习惯与期望,从更细微的层面维护了用户的个人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图4所示出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终端操作控制装置,终端操作控制装置30除了包括检测模块302、匹配模块304以及控制模块306以外,还包括创建模块308与管理模块310,其中,创建模块308用于基于用户输入创建触控映射关系,而管理模块310用于将触控映射关系添加至触控映射关系表中进行存储。

用户可以通过向创建模块308输入设置指令的方式来创建触控映射关系,在设置指令当中,包括一一对应的触控操作与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也就是说,用户向创建模块308指出了需要进行自定义设置的待设置终端控制策略以及触发创建模块308使用该策略控制终端的触发操作是什么。对于这种情况,创建模块308可以直接解析用户下发的设置指令并从设置指令中确定用户所指定的触控操作与终端控制策略间的触控映射关系。

在另外一种情形当中,对于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和对应的触控操作,用户可以通过不同指令下发发给创建模块308,例如,用户先向创建模块308指定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创建模块308在确定用户指定的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后,控制终端进入触控操作采集状态,在触控操作采集状态,终端边框上的传感器可以开始工作,采集用户在终端边框上做出的动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控操作与用户之前指定的终端控制策略进行绑定,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触控映射关系。

创建模块308在确定触控操作与终端控制策略之后,管理模块310可以将创建出的触控映射关系添加到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在原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可以包含触控映射关系,也可以不包括,直接为“空”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创建触控映射关系就相当于向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增添新的触控映射关系,当然,管理模块310也可以对触控映射关系表中的触控映射关系进行其他方式的管理,例如删除其中部分或全部的触控映射关系,或者对其中某些触控映射关系进行修改等。

用户在自定义设置好触控映射关系表之后,可以使控制模块306根据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和触控映射关系表对终端进行控制。应当明白的是,用户若需要控制模块306对终端执行自己期望的的控制,则自己必须先做出正确的触控操作,否则,匹配模块304很可能无法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匹配到与用户实际的触控操作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或者匹配到并非用户期望的终端控制策略,进而导致控制模块306无法实现用户所期望的终端控制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匹配模块304无法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为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匹配到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则控制模块306判定用户的触控操作为误操作,不对终端进行任何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操作控制装置,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自定义设置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触控映射关系表,同时开可以根据需要对触控映射关系表中的触控映射关系进行删除、修改等管理,可以使得进终端的操作控制更符合自己的习惯与期望。另外用户在创建触控映射关系的时候,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终端进入触控操作采集状态,让用户可以轻松的向终端操作控制装置指出实现终端控制的触控操作,降低了用户在自定义触控映射关系表的难度。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请参考图5,终端5包括控制器51、存储器52以及设置在终端5边框上的传感器53,控制器51分别与存储器52以及传感器53通信连接。

设置在终端5边框的传感器53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触摸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用户在终端5边框上的触击操作以及在边框表面的划动操作;而距离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用户在不接触终端5边框的划动操作;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用户对终端5边框的按压操作。用户对终端5边框的触控操作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包括两种及两种以上动作的结合,例如先在终端5边框表面划动一段距离之后再双击终端边框;或者用户的触控操作为先双击终端5边框之后再按压终端5边框,除此以外,用户的触控操作还包括其他各种组合形式,这里不再赘述。

传感器53可以集中设置在终端5边框的左侧或右侧。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不统一,而且用户在长时间操作使用的情形下,比较习惯双手交替使用,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传感器53被同时设置在终端5的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至于具体的设置位置,可以考虑让传感器53均匀遍布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也可以重点设置在终端5上侧,因为通常而言,人的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的灵敏度比较高,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而用户在握住终端5的时候,食指、拇指均位于终端5的上侧,所以,用户在终端上侧进行触控操作的几率远大于在终端下侧操作的几率。当然,由于部分终端边框上侧设置有音量调节键以及电源键,所以,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终端5的传感器53可以被部署在实体按键以外的其他区域,图6所示出的是该终端的一种正视图,图7和图8分别是该终端的左视图与右视图,其中,图7中的第一区域71是传感器53在终端5左侧边框上的部署区域,而图8中的第二区域81与第三区域82是终端5右侧边框上课设置传感器的区域。

存储器52中预先存储有触控映射关系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各触控操作与各终端控制策略间一一对应,具体的,可以参见表1所给出的示例。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一些示例当中,也可以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触控操作与一个终端控制策略进行对应。触控映射关系表可以在终端生产阶段由终端设计人员设计并导入终端中,但可以理解的是,因为用户在使用终端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会安装新的应用程序或者卸载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因此,用户希望在终端边框上实现的终端控制也是随时可能发生改变的。另外,即使两个用户的终端安装有相同的应用程序,两个用户希望在终端边框上实现的终端控制也不一定相同。甚至,即使两个用户需要在终端边框上实现的终端控制一样,但他们所习惯的触控操作也很可能不同,例如,a和b两个用户均希望通过终端边框打开音乐播放器,用户a觉得用右手握住手机,并用右手食指双击终端左边边框的上侧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动作;但是用户b则极有可能更习惯在终端边框表面进行划动从而控制终端打开音乐播放器。所以为了迎合并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需求,触控映射关系表中的触控映射关系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当中,如图9所示,终端5还包括用户输入单元54,用户输入单元54可以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将用户的输入传输给控制器51,使控制器51基于用户输入创建触控映射关系,并将创建出的触控映射关系添加至存储器52中的触控映射关系表进行存储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用户输入单元54向终端5输入设置指令的方式来创建触控映射关系,用户输入单元54所接收到的设置指令当中,包括一一对应的触控操作与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也就是说,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用户输入单元54将待设置终端控制策略以及触发终端操作控制装置使用该策略控制终端的触发操作一同告知给控制器51。对于这种情况,控制器51可以直接解析用户下发的设置指令并从设置指令中确定用户所指定的触控操作与终端控制策略间的触控映射关系。

在另外一种情形当中,对于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和对应的触控操作,用户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告知给控制器51。例如,用户先通过用户输入单元54指定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控制器51在确定用户指定的待设置的终端控制策略后,控制终端5进入触控操作采集状态,在触控操作采集状态,终端5边框上的传感器53可以开始工作,采集用户在终端边框上做出的触控操作,控制器51可以将传感器53采集到的触控操作与用户之前通过用户输入单元54所指定的终端控制策略进行绑定,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触控映射关系。

控制器51在确定触控操作与终端控制策略之后,可以将创建出的触控映射关系添加到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在原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可以包含触控映射关系,也可以不包括,直接为“空”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51创建触控映射关系就相当于向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增添新的触控映射关系,当然,控制器51也可以对存储器52中触控映射关系表进行其他方式的管理,例如删除触控映射关系表中部分或全部的触控映射关系,或者对其中某些触控映射关系进行修改等。

控制器51在传感器53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之后,就可以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对检测到的触控操作进行匹配。这里假定传感器53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为“在终端边框表面从下至上快速划动”,则根据表1所示出的触控映射关系表,控制器51可以根据触控映射关系表确定用户的触控操作是为了打开相机。如果用户在触击终端左侧边框后,紧接着在3s的时间内一直按压着终端边框,则控制器51可判定传感器检测到的触控操作为“触击终端边框后按压终端边框达1.5s”,用户期望关闭音乐播放器。

当控制器51在存储器哦52所存储的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匹配出与用户触控操作相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后,就可以按照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进行控制,按照用户的意愿实现用户期望的操作控制。例如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是开启音乐播放器,则在控制器51控制终端5的触控显示屏上显示音乐播放器的显示界面,甚至还可以紧接着最近播放中断的曲目进行音乐播放。

应当明白的是,用户若需要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对终端执行自己期望的的控制,则自己必须先做出正确的触控操作,否则,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很可能无法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匹配到与用户实际的触控操作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或者匹配到并非用户期望的终端控制策略,进而无法实现用户所期望的终端控制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终端操作控制装置无法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为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匹配到对应的终端控制策略,则终端操作控制装置判定用户的触控操作为误操作,不对终端进行任何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器可以根据设置在终端边框上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用户当前在终端边框上进行何种触控操作,然后从存储器中获取到触控映射关系表,将用户的触控操作在触控映射关系表中进行匹配,进而确定用户所做出的的触控操作是为了让终端达到何种控制效果,并按照匹配出的终端控制策略对终端进行控制,使得用户不需要触控终端的触控显示屏就可以简单、快速的完成对终端的操作控制,提升了终端操作控制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度。

同时,由于控制器进行匹配所使用的触控映射关系表可以由终端用户自定义设置,因此,能够使得各个终端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使用习惯设置符合自己个性的触控映射关系,进而使得终端的操作控制更符合用户的习惯与期望,从更细微的层面维护了用户的个人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