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化SAR图像的超像素快速生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1264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化SAR图像的超像素快速生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分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极化sar(syntheticapertureradar,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超像素快速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极化sar有四个通道:hh(水平发送水平接收)极化方式、hv(水平发送垂直接收)极化方式、vh(垂直发送水平接收)极化方式、vv(垂直发送垂直接收)极化方式,因此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极化sar图像超像素生成是一种通过对sar图像像素进行聚类,得到一系列大小相近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区域的方法。极化sar图像超像素生成本质上是一种图像分割方法,伴随着极化sar图像的兴起,基于超像素的极化sar图像处理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有的超像素生成方法,包括normalized-cut方法(见文献learningaclassificationmodelforsegmentation.ninthieeeint.conf.oncomputervision:2003,pp.10-17.)、quickshift方法(quickshiftandkernelmethodsformodeseeking.europeanconf.oncomputervision:2008;pp.705-718.)和slic(slicsuperpixels.dept.schoolcomput.commun.sci.,epfl,lausanne,switzerland,tech.rep,2012;149300.)方法等,其中slic方法在边缘贴合度和效率上更具有优势。

slic方法包括两个主要步骤:(1)利用局部k-均值算法对图像像素聚类;(2)利用连通分量算法消除孤立的图像小区域。由于极化sar图像受相干斑噪声影响,直接采用slic方法时,生成的超像素边缘贴合度较低。因此,学者们已经提出了一些针对极化sar图像超像素生成的slic改进算法(参见文献superpixelsegmentationforpolarimetricsarimageryusinglocaliterativeclustering.ieeegeosci.remotesens.lett.2015,12,13-17),用修正wishart距离替代slic方法中的cielab颜色空间的欧氏距离,此方法生成超像素的边缘贴合度较高,但是计算效率太低。因此,研究极化sar图像的超像素快速生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极化sar图像的超像素快速生成方法。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极化sar图像中相干斑噪声的影响,从而生成边缘贴合度较高的超像素,同时还能够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极化sar图像中所有的像素点都纳入不稳定点集,使得初始不稳定点集包含极化sar图像中所有真实的边缘点;然后每次迭代中,基于提出的数据距离为不稳定点集中的每个不稳定点进行重贴标签,再通过判断准则更新不稳定点集;最后,基于不相似度度量进行后处理,移除生成的孤立小面积超像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极化sar图像的超像素快速生成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初始化。

将极化sar图像划分为一系列相邻并且不相交的大小均为l×l像素的矩形区域,每个矩形区域赋予一个区域序号,l的取值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极化sar图像的每个像素赋予一个标签,标签值为该像素所在矩形区域的区域序号。

图像区域定义为具有相同标签值的像素点组成的区域,图像区域的序号为该图像区域所含像素点的标签值。由图像区域的定义可知图像区域的初始化值即上述的矩形区域。

对极化sar图像的每个像素赋予一个标签变化标识,标签变化标识取值为0。

对任意图像区域计算以下两个参数:

计算每个图像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平均相干矩阵作为其数据中心;计算每个图像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平均坐标值作为其几何中心。

设不稳定点集的元素为极化sar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将不稳定点集里的元素称为不稳定点。设不稳定点标签为不稳定点对应像素点的标签值。

设置迭代次数v=0。

第二步:更新不稳定点标签。

首先,对任意不稳定点进行下述操作:

设不稳定点p的搜索范围sp为:以不稳定点p为中心的大小为2l×2l的窗口。

计算不稳定点p和图像区域rk的综合距离d(p,rk):

其中:rk∈sp表示图像区域rk位于不稳定点p的搜索范围sp内,即图像区域rk的几何中心在不稳定点p的搜索范围sp内;d1是不稳定点p与图像区域rk之间的空间欧式距离;m是可调的紧致度因子。利用下式计算数据距离d2:

其中,gk表示图像区域rk的数据中心,tp表示不稳定点p的相干矩阵,上标t表示矩阵的转置。

tp=f(tp),wk=f(((gk)-1)t),其中f(t)=[t11,t21,t31,t12,t22,t32,t13,t23,t33],τij表示相干矩阵t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其中i=1,2,3,j=1,2,3,t=tp或((gk)-1)t,上标-1表示矩阵的逆。

然后,利用下述规则更新极化sar图像的不稳定点标签:

如果不稳定点p与其搜索范围sp内某一图像区域rb的综合距离小于等于p与其搜索范围sp内其他图像区域的综合距离,则:

如果不稳定点p的标签值不等于图像区域rb的序号,则令不稳定点p对应的像素标签变化标识取值为1,并且将不稳定点p的标签值更新为图像区域rb的序号。

第三步:更新图像区域中心、不稳定点集、迭代次数。

首先,计算每个图像区域的数据中心和几何中心;

其次,利用下述规则重新确定不稳定点集:

如果在不稳定点p对应的像素的4邻域中:

存在某个像素点的标签变化标识取值为1,并且该像素点的标签值与不稳定点p的标签值不同,则在不稳定点集中保留该不稳定点p,否则,从不稳定点集中剔除该不稳定点p。

然后,令迭代次数v加1。

如果不稳定点集为空或者重复迭代次数v达到设定的最大值vmax,则执行第四步,否则,返回第二步。

第四步:基于不相似度度量的后处理。

对极化sar图像中的每个图像区域进行下述操作:

如果图像区域rn中的像素数目小于thn,则利用下式计算图像区域rn与其周边邻域的图像区域rg间的不相似度f(rn,rg),图像区域rn的周边邻域的图像区域rg是指图像区域rg的边缘像素点与图像区域rn的边缘像素点互为8邻域的图像区域:

其中,rg表示图像区域rn周边邻域的第g个图像区域,m表示图像区域rn周边邻域的图像区域数目,gn表示图像区域rn的数据中心,gg表示图像区域rg的数据中心,上标diag表示矩阵的对角元素构成的向量。

如果图像区域rn与其周边邻域的某个图像区域rc的不相似度f(rn,rc)小于等于图像区域rn与其周边邻域的其他图像区域的不相似度,并且f(rn,rc)<cth,gth是一个取值范围为[0,1]的预设门限值,则图像区域rn中所有元素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标签值取值为图像区域rc的序号。

通过上述四步所得到的一个图像区域就是一个超像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初始化时将所有像素点归类为不稳定点,使得初始不稳定点集包含极化sar图像中所有真实的边缘点,然后通过迭代过程对不稳定点标签进行调整,在调整时采用提出的数据距离计算综合距离,这些步骤均使极化sar图像生成的超像素边缘贴合度高。因为在迭代过程中只对不稳定点的标签进行调整,其他像素点的标签不发生变化,使得同质区域内的超像素形状比较规则,而且使得本发明的计算效率高。在基于不相似度度量的后处理中,只有像素数目小于thn的、并且与周边邻域图像区域的最小不相似度小于gth的图像区域中的像素点的标签进行调整,使得面积小的且不同于其周边邻域图像区域的超像素得到保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2为图像区域rn与其周边邻域的图像区域r1,r2,r3,r4,r5,r6的示意图;

图3为esar实测极化sar图像;

图4为图3利用本发明生成的超像素;

图5为图4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6为airsar实测极化sar图像;

图7为图6利用本发明生成的超像素;

图8为图7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极化sar图像超像素快速生成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图像区域rn与其周边邻域的图像区域r1,r2,r3,r4,r5,r6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像区域rn为灰度最深的像素点组成的不规则区域,包括12个像素点。位于图像区域rn的周边邻域的图像区域r1,r2,r3,r4,r5,r6,分别与图像区域rn具有4、1、3、2、5、5个互为8邻域的边缘像素点。

图3是一幅469×513像素的esar实测极化sar图像,即采用esar机载平台拍摄的极化sar图像,图4为图3利用本发明生成的超像素。该极化sar图像超像素生成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如下:l=5,m=0.6,thn=l2/4,cth=0.3,vmax=20。图5是图4的一个局部放大图,每个图像区域(即超像素)的序号标识在该区域内,从图中可以看出,同质区域内序号为10、11、12、13、14、15、16、21、22、25、26、27、28、32、39、45、46、47、48、49、50、51、57、59、64、65、66的超像素形状比较规则,序号为17和24两个小面积且不同于周边邻域图像区域的超像素得到了保留,序号为1、2、3、4、5、6、7、8、9、18、19、20、23、29、30、31、33、34、35、36、37、38、40、41、42、43、44、52、53、54、55、56、58、60、61、62、63的超像素的边缘与极化sar图像的真实边缘贴合度高。这说明本发明生成的超像素边缘贴合度高,同质区域的超像素形状比较规则,保留了面积小的且不同于其周边邻域图像区域的超像素。

图6是一幅750×1024像素的airsar实测极化sar图像,即采用airsar机载平台拍摄的极化sar图像,图7为图6利用本发明生成的超像素。该极化sar图像超像素生成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如下:l=12,m=0.4,thn=l2/4,cth=0.3,vmax=20。图8是图7的一个局部放大图,每个图像区域(即超像素)的序号标识在该区域内,从图中可以看出,同质区域内序号为5、6、7、8、9、11、12的超像素形状比较规则,序号为1、2、3、4、10的超像素的边缘与极化sar图像的真实边缘贴合度高。这说明本发明生成的超像素边缘贴合度高,同质区域的超像素形状比较规则。

上述两个在实测极化sar图像上的实验验证了本发明的有效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