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服务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528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新型服务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用的服务器,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散热效果好的新型服务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服务器产品所采用的散热方式多为风冷式,通过风机或热交换使箱体内外的空气实现交换,并带走交换机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而在多个交换机散热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其所需要的风机数量和功率都会增加,而当内外温差很小或室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现有的服务器的散热效果较低,其在使用中,在损耗能源的同时却又很难维持设备正常的运行环境,众所周知,高温是服务器的最大安全隐患,高温的产生更多的是服务器高负荷工作下产生的,而其服务器的散热性能并不是十分的理想,有碍于服务性能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散热性能优越的新型服务器结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新型服务器结构,它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若干个交换机;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抽风风扇,所述箱体的底部侧壁上设有进气机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一进风风扇,贴附设置于所述进风风扇进风口侧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多个进风通道,远离所述进风风扇方向上的散热板上的进风通道的端部呈喇叭状结构,并在所述散热板内部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散热板上下两端的通孔,所述通孔通过散热板上下两端的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进风风扇设置于所述箱体侧壁上,且所述进风风扇的出风口通过第三进风管与箱体内部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一滤风网,所述滤风网上连接有第一进风管,所述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管的出风口上,且位于所述散热板上下两端部的通孔的开口裸露于外部,所述散热板靠近所述进风风扇的一侧通过第二进风管与进风风扇的进风口连通。

优选的,若干个进风通道并列间隔设置构成进风通道组,散热板上设有若干个间隔平行设置的所述进风通道组,相邻两个进风通道组之间设有一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为铝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服务器不足之处,本设计利用空气体积压缩放热的原理,并经本设计的散热板将其散热板自身的温度下降,以达到使箱外的空气温度在进入箱体内时降低,而后温度降低后的空气可实现对服务器内部散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状态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滤风网、散热板及进风风扇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板纵向剖面状态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板平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第三进风管;3.进风风扇;4.第二进风管;5.散热板;6.第一进风管;7. 滤风网;8.交换机;9.通孔;10.进风通道;11.抽风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新型服务器结构,参见图1至图4;它包括箱体1、设置于箱体1内的若干个交换机8;本设计中,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有抽风风扇11,所述箱体1的底部侧壁上设有进气机构。

具体的,本设计的所述进气机构它包括一进风风扇3,贴附设置于所述进风风扇3进风口侧的散热板5,所述散热板为铝板,所述散热板5上设有多个进风通道10,远离所述进风风扇3方向上的散热板5上的进风通道10的端部呈喇叭状结构,并在所述散热板5内部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散热板上下两端的通孔9,所述通孔9通过散热板5上下两端的开口与外界连通,本设计中,若干个进风通道10并列间隔设置构成进风通道组,散热板5上设有若干个间隔平行设置的进风通道组,相邻两个进风通道组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通孔9。

还包括一滤风网7,所述滤风网7上连接有第一进风管6,所述散热板5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管6的出风口上,且位于所述散热板5上下两端部的通孔9的开口裸露于外部,而所述的散热板靠近所述进风风扇3的一侧通过第二进风管4与进风风扇3的进风口连通,而所述的进风风扇3的出风口通过第三进风管2与箱体1内部连通。

实施中,上述的散热板5的材质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铝制合金类材料或铝板,由于进风通道的进风口采用喇叭状设计,在当外部空气经由喇叭状结构的进风通道的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的过程中,由于喇叭状结构的影响使空气体积自然压缩并通过散热板及其上的通孔对其热量进行散发,之后由散热板的导热性将热量通过散热板本身及其上的通孔散发到外部的空气中,最终促使使进入箱体内部的空气温度下降,从而形成效果更好的降温效果;也即外部空气经过压缩并降低温度后进入箱体内部以实现对服务器内部的交换机进行降温处理,而后,箱体内的气体经由抽风风扇将其抽出箱体,从而实现降低箱体内部是我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