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管理系统和博物馆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5723发布日期:2018-06-19 23:5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文物管理系统和博物馆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文物管理系统和博物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馆藏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更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馆藏文物管理工作是博物馆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保证了馆藏文物的安全、有序的管理,博物馆才有存在的价值。

当前,我国博物馆文物保管领域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1、博物馆现有展厅和文物库房面积过小且功能区划分不合理,既限制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又使得大量馆藏文物达不到合适的保存条件,大部分文物存放在简易木柜、木架上,极易受到温湿度变化、灰尘、霉菌等的侵蚀,也容易因地震等导致文物碰撞破碎,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当前我国很多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特别是馆藏文物信息化工作还未开始,藏品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朱批、纸质文档等传统方式上,文物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藏品保管员疲于各类纸质凭证、表单的制作,以及文物出入库过程中的文物搬运、点交等繁琐工作,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物管理系统和博物馆管理系统,以缓解了博物馆在采用传统的文物管理方式文物进行管理时,管理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文物管理系统,包括: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的数量为多个,文物库房中的每个文物均对应设置一个所述RFID标签,其中,所述文物对应设置的 RFID标签用于唯一表示所述文物的身份信息;读卡装置,所述读卡装置包括移动读卡装置和/或固定读卡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读卡装置设置在所述文物库房的进出口端,用于读取所述RFID标签,以根据所述RFID标签检测所述文物的进出库信息;库房文物管理终端,所述库房文物管理终端与所述读卡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存储所述 RFID标签,以及,根据所述进出库信息对所述文物库房中的每个所述文物进行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文物库房包括至少一个库区,每个所述库区中包括至少一个库房;所述固定读卡装置包括:库区读卡装置,所述库区读卡装置安装在每个库区的进出口端,用于读取所述文物的RFID标签,并向所述库房文物管理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文物已出所述库区,或者,已进入所述库区;以及,所述固定读卡装置还包括:库房读卡装置,所述库房读卡装置安装在每个库房的进出口端,用于读取所述文物的RFID标签,并向所述库房文物管理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文物已出所述库房,或者,已进入所述库房。

进一步地,所述库房文物管理终端包括:出入库识别模块,所述出入库识别模块与所述固定读卡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固定读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修改所述文物的进出库状态;移动盘核模块,所述移动盘核模块与所述移动读卡装置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移动读卡装置发送的所述文物的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标签信息对所述文物库房内的文物进行盘核,得到盘核结果;文物追踪模块,所述文物追踪模块用于对已出库文物的轨迹进行实时追踪。

进一步地,所述文物管理系统包括:追踪定位装置,所述追踪定位装置安装在目标运输工具上,或者,安装在目标容器内,所述目标容器为放置所述已出库文物的容器,所述目标运输工具为用于运输所述已出库文物的工具,其中,所述追踪定位装置用于对所述已出库文物进行定位,并将定位结果反馈至所述文物追踪模块,以使所述文物追踪模块对所述出库文物的轨迹进行实时追踪。

进一步地,所述文物管理系统还包括:出库预警装置,所述出库预警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库预警装置安装在每个所述库区和/或每个所述库房的内部,并与所述出入库识别模块相连接,其中,如果所述出入库识别模块检测到待出库文物非法出库文物,则将所述出库预警装置发送报警信息,以使所述出库预警装置进行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库房文物管理终端还包括:信息存储模块,所述信息存储模块分别与所述出入库识别模块,所述移动盘核模块和所述文物追踪模块相连接,用于存储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文物库房中每个所述文物的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所述文物库房中每个所述文物的图像信息,所述已出库文物的轨迹,所述盘核结果,所述文物库房内每个所述文物的进出库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文物管理系统还包括:库房微环境监控装置,所述库房微环境监控装置设置在所述文物库房的内部,并且所述库房微环境监控装置与所述库房文物管理终端相连接,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文物库房的环境信息,并将所述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库房文物管理终端中,其中,所述环境信息包括:视频格式的所述环境信息和/或图像格式的所述环境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库房文物管理终端还包括:文物保护修复模块,用于记录所述文物库房中文物的维修记录,其中,所述维修记录中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维修次数,维修人员,维修时间,维修地点,维修之前的图像,维修之后的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库房文物管理终端还包括:出入库办公子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需求审批,以根据所述需求审批生成审批单,并将所述审批单发送至上级审批人员进行审批,其中,所述需求审批包括:出库审批,和/或,入库审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博物馆管理系统,包括上述描述的所述文物管理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文物管理系统中,设置有RFID标签,读卡装置和库房文物管理终端,其中,每个文物均设置有一个RFID 标签,该标签能够唯一表示该文物的身份信息,且每个文物的RFID 标签均存储在库房文物管理终端中;以使管理员通过读卡装置读取该 RFID就能够对文物的出入库状态进行实时更新和记录,达到了电子化对文物进行管理的目的,进而缓解了博物馆在采用传统的文物管理方式文物进行管理时,管理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了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文物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出入库办公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地博物馆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地文物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物管理系统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文物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文物管理系统包括:RFID标签11,读卡装置12和库房文物管理终端13,其中,

RFID标签,RFID标签的数量为多个,文物库房中的每个文物均对应设置一个RFID标签,其中,文物对应设置的RFID标签用于唯一表示文物的身份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建立文物库房中每个文物的电子身份证,该,电子身份证能够唯一表示该文物的身份信息。通过建立该电子身份证能够实现文物本身与电子信息数据之间的双向通讯和统一管理。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文物的质地、形制等不同特点,通过全方面的总结测试,形成文物与电子标签之间科学、安全的附着方式,并编制文物电子标签附着规范。

读卡装置,读卡装置包括移动读卡装置和/或固定读卡装置,其中,固定读卡装置设置在文物库房的进出口端,用于读取RFID标签,以根据RFID标签检测文物的进出库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种读卡装置,分别为移动读卡装置和固定读卡装置,其中,固定读卡装置表示为固定安装在库房中的读卡装置,例如,安装在库房门口的读卡装置。移动读卡装置为一种手持终端(例如,手持机),还可以为安装有读卡装置的移动盘点车,库房管理人员能够随身携带该手持机,对文物的RFID标签进行扫描。

其中,固定读卡装置主要用于通过读取RFID标签检测出入库文物的信息;手持读卡装置主要用于对文物库房内的文物进行盘核。

库房文物管理终端,库房文物管理终端与读卡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存储RFID标签,以及根据进出库信息对文物库房中的每个文物进行管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在库房文物管理终端中输入相应地网址,以登录该库房文物管理系统,其中,登录该网址的对象可以为博物馆的保管部主任,副主任,总登员,总账员,保管员等。具体地,当不同的用户登录该网址时,将为对应的用户调用相应地界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文物管理系统中,设置有RFID标签,读卡装置和库房文物管理终端,其中,每个文物均设置有一个RFID 标签,该标签能够唯一表示该文物的身份信息,且每个文物的RFID 标签均存储在库房文物管理终端中;以使管理员通过读卡装置读取该 RFID就能够对文物的出入库状态进行实时更新和记录,达到了电子化对文物进行管理的目的,进而缓解了博物馆在采用传统的文物管理方式文物进行管理时,管理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了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效率的技术效果。

一般情况下,博物馆的文物库房会包括至少一个库区,每个库区中包括至少一个库房。其中,每个库房都会有一个出入口,然后,每个库区也会对应有一个出入口。此时,就可以将固定读卡装置分为库区读卡装置和库房读卡装置。

库区读卡装置安装在每个库区的进出口端,用于读取文物的 RFID标签,并向库房文物管理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文物已出库区,或者,已进入所述库区。

也就是说,当管理员想要拿着文物走出库区时,需要通过安装在当前库区进出口端的库区读卡装置读取该文物的RFID标签。库区读卡装置在读取到该RFID标签之后,将向文物管理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该文物已出库区,例如,可以标识“出大门”,此时,就可以在文物管理终端的文物管理APP中将该文物的状态修改为“出大门”。

需要说明的是,库区读卡装置包括一个液晶显示屏,当文物出库成功时,将在该液晶显示屏中显示出库成功。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库区包括一个进口端和一个出口端,那么此时可以分别在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一个库区读卡装置,安装在进口端的库区读卡装置用于向文物管理终端发送文物进库成功的信息,安装在出口端的库区读卡装置用于向文物管理终端发送文物出库成功的信息。除此之外,如果库区至包括一个出入门,此时,可以将库区读卡装置设置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为向文物管理终端发送文物进库成功的信息的模式,另一种模式为向文物管理终端发送文物库成功的信息的模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库区读卡装置的液晶显示屏来切换两种模式。

库房读卡装置安装在每个库房的进出口端,用于读取文物的 RFID标签,并向库房文物管理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文物已出库房,或者,已进入库房。

也就是说,当管理员想要拿着文物走出库房时,需要通过安装在当前库房进出口端的库房读卡装置读取该文物的RFID标签。库房读卡装置在读取到该RFID标签之后,将向文物管理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该文物已出库房,例如,可以标识“出小门”,此时,就可以在文物管理终端的文物管理APP中将该文物的状态修改为“出小门”。

需要说明的是,库房读卡装置包括一个液晶显示屏,当文物出库成功时,将在该液晶显示屏中显示出库成功。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库房包括一个进口端和一个出口端,那么此时可以分别在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一个库房读卡装置,安装在进口端的库房读卡装置用于向文物管理终端发送文物进库成功的信息,安装在出口端的库房读卡装置用于向文物管理终端发送文物出库成功的信息。除此之外,如果库房至包括一个出入门,此时,可以将库房读卡装置设置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为向文物管理终端发送文物进库成功的信息的模式,另一种模式为向文物管理终端发送文物库成功的信息的模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库房读卡装置的液晶显示屏来切换两种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库房文物管理终端 13包括:出入库识别模块,移动盘核模块和文物追踪模块。

其中,出入库识别模块与固定读卡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固定读卡装置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修改文物的进出库状态;

具体地,该库房文物管理系统包括出入库识别模块,移动盘核模块和文物追踪模块。

出入库识别模块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将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对该文物的状态进行修改。例如,修改为“出小门”,或者,修改为“出大门”,其中,“出小门”,或者,“出大门”即为上述进出库状态。

移动盘核模块与移动读卡装置通信连接,用于获取移动读卡装置发送的文物的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标签信息对文物库房内的文物进行盘核,并得到盘核结果;

移动盘核模块在接收到移动读卡装置反馈的文物的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之后,将根据标签信息对文物库房内的文物进行盘核,得到盘核结果。盘核结果中包括:在库文物的数量,出库文物的数量,本月回库的数量,下个月回库文物的数量,已出库文物的出库次数,已出库文物的地点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盘核模块除了根据移动读卡装置对文物库房内的文物进行盘核外,还可以结合库房文物管理系统中的其他模块 (例如,出入库识别模块)统计的数据得到盘核结果。

文物追踪模块用于对已出库文物的轨迹进行实时追踪。

当文物已出库时,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对文物的轨迹进行追踪,这就导致不能实时获取文物的状态。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追踪定位装置,其中,该追踪定位装置安装在目标运输工具上,或者,安装在目标容器内,目标容器为放置已出库文物的容器,目标运输工具为用于运输已出库文物的工具,其中,追踪定位装置用于对已出库文物进行定位,并将定位结果反馈至文物追踪模块,以使文物追踪模块对出库文物的轨迹进行实时追踪。

进一步地,在出入库识别模块中,预先存储有待出库文物和待进库文物的文物信息。当出入库识别模块接收到库房读卡装置反馈的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接收到库区读卡装置反馈的第一指示信息时,将根据上述指示信息确定该文物是否为待出库文物,或者,是否为待进库文物。如果确定出该文物不是待出库文物,或者,不是待进库文物,那么将生成报警信息,例如,向出库预警装置发送报警信息,以指示库预警装置进行报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出入库识别模块的液晶显示屏中显示非法出库。因此,文物库房中会有上千种,以至于上万种文物,管理员就会出现拿错文物的现象,但是,通过该设置方式,就能够有效避免管理员拿错文物的现象出现。其中,出库预警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库预警装置安装在每个库区和/或每个库房的内部,并与出入库识别模块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库房文物管理终端还包括:信息存储模块,其中,信息存储模块分别与出入库识别模块,移动盘核模块和文物追踪模块相连接,用于存储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文物库房中每个文物的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文物库房中每个文物的图像信息,已出库文物的轨迹,盘核结果,文物库房内每个文物的进出库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文物管理系统还包括:库房微环境监控装置,其中,库房微环境监控装置设置在文物库房的内部,并库房微环境监控装置与库房文物管理终端相连接,用于实时监测文物库房的环境信息,并将环境信息发送至库房文物管理终端中,其中,环境信息包括:视频格式的环境信息和/或图像格式的环境信息。

其中,库房微环境监控装置包括视频监控装置和温湿度检测装置。库房微环境监控装置用于实时对文物库房进行监控,并将采集到的视频信息反馈至库房文物管理终端中进行显示和保存,以使管理人员实时对文物库房进行监控。温湿度检测装置主要用于检测文物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由于部分文物对于湿度和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可以通过温湿度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文物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和湿度反馈至库房文物管理终端中进行显示和保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库房文物管理终端还包括:文物保护修复模块,其中,文物保护修复模块用于记录文物库房中文物的维修记录,其中,维修记录中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维修次数,维修人员,维修时间,维修地点,维修之前的图像,维修之后的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库房文物管理终端还包括:出入库办公子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需求审批,以根据需求审批生成审批单,并将审批单发送至上级审批人员进行审批,其中,需求审批包括:出库审批和/或入库审批。

下面将结合图2对出入库办公子装置进行具体介绍。

如图2所示,当申请人申请某件文物出库时,可以在库房文物管理的系统中填写“需求审批单”,然后,制作凭证,例如,制作出库凭证。接下来,库房文物管理系统将该“需求审批单”发送给申请人的上级领导,以使领导进行签批。其中,如果领导签批通过,则通过高拍仪扫描存档。之后,文物就可以进入预出库步骤,其中,预出库步骤包括出库房小门(即,上述出小门),然后,出库区大门(即,上述出大门);最后,打印出库凭条。

实施例二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地博物馆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博物馆管理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文物管理系统。

如图3所示,该博物馆管理系统包括管理中心和库房,其中,管理中心包括终端设备1(例如,笔记本电脑),发卡器,集线器和服务器,其中,发卡器与终端1设备相连接,终端设备1通过集线器与服务器相连接,且终端设备1通过集线器与文物管理系统相连接,发卡器用于制作每个文物的RFID标签。

如图3所示,该库房中设置有终端设备2,出入口监控装置,实时监控装置,手持机,移动盘点车,中继器,报警器,视频监控,控制盒等监控装置。其中,手持机和移动盘点车通过工业wifi设备(即,无线通信设备)与中继器相连接;然后,通过中继器向终端设备2 发送检测到的相应地数据。报警器和视频监控通过控制盒与终端设备 2相连接。出入口监控装置和实时监控装置与终端设备2相连接。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地文物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传统的相关管理系统都是采用C/S架构开发,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必须安装客户端,且系统的界面设计还停留在Windows风格时代,这导致系统的兼容性、易用性和扩展性等方面存在问题,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更新、维护异常复杂,对于电脑操作不熟悉的藏品保管员来说难度很大。

针对该缺点,本方案采用采用B/S的系统架构,通过中心服务器架构部署,不仅实现海量藏品信息(资料档案、高清影像、3D数据) 的集中统一存储,同时在系统使用上也非常简单,保管员只需要会浏览网页即可登录本系统进行藏品全流程业务处理,因此系统在业务上非常专业,但系统操作比较简单,易用性强。

如图4所示的即为通过B/S搭建的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该系统架构包括用户层,系统层,功能层,应用层,数据层和数据采集层。

用户层为库房管理员,库区工作人员,库区领导和外访人员提供相应地登录权限。

功能层中,主要提供以下功能:征集鉴定,文物登录,文物入柜,出入库管理,文物盘核,文物注销,账册管理,文物检索,文物统计,影像管理,单位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数据层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文物数据的存储,库房数据的存储,人员数据的存储,基础数据的存储,文档数据的存储和图片数据的存储等。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文物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RFID技术,每件文物都有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当文物进行出入库、移动盘核等业务操作时,文物管理系统将自动识别,实现藏品批量、快速、非接触式出入库,从而大幅提升藏品管理的效率;

第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在文物库房内建立文物电子标签识别、预警及办公系统,当附着电子标签的文物进行出入库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实时更新文物在库状态;

第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B/S的架构,保管员只需要会浏览网页即可登录本系统进行藏品全流程业务处理,因此系统兼容性、易用性更强,便于保管员使用;

第四,基于文物业务功能聚合,实现文物从“征集奠定-信息登录 -文物入柜-出入库识别-非法出库预警-移动盘核-账册管理-查询统计- 流通追踪-保护修复”,直至“文物注销”的全过程管理;

第五,采用基于文物电子标签和双向射频通讯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文物的出入库状态快速识别,并对状态实时更新,实现文物本体(物)及文物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

第六,采用基于文物电子标签和双向射频通讯技术,文物保管员可通过RFID手持终端,实现文物快速出入库及文物盘核等,并根据需要生成多种统计报表,解决家底不清、现状不明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