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散热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4405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散热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notebook)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快速发展,笔记本越来越轻薄,已经无尺寸空间或者厚度空间容纳风扇等散热设备;在无法使用传统风扇散热的前提下,普通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和厚度都受到限制,其散热面积达不到散热要求,造成芯片散热不好并直接影响到芯片的使用性能;进一步地,笔记本下壳体的表面温度得不到更大程度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笔记本散热构件,其能够有效降低包括笔记本内部芯片及笔记本下壳体表面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记本散热构件包括:散热本体、散热副体和热传递部件,所述散热本体设置于下壳体内,散热副体设置于上壳体内,所述热传递部件与所述散热本体和所述散热副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副体通过所述热传递部件,接收所述散热本体传递过来的部分热量并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热传递部件,将设置于下壳体中的散热本体的部分热量传递到散热副体,因散热副体设置于上壳体中,使用笔记本的上壳体提供新的散热面积,增加总体散热面积,强化散热效果,降低芯片温度,同时改善笔记本电脑表面温度,给予更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笔记本散热构件在笔记本电脑中的位置示意图(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笔记本散热构件在下壳体内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笔记本散热构件在上壳体内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笔记本散热构件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笔记本散热构件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S型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笔记本散热构件在笔记本电脑中的位置示意图(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通常包括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上壳体100的正面安装有LED显示屏101,下壳体200内安装有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片201,CPU芯片202固定安装于PCBA片201上,下壳体的正面还安装有键盘(图中未示出),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连接机构300连接;图1中虚线代表为内部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散热构件包括散热本体400、散热副体500和热传递部件600,散热本体400设置于下壳体200内,散热副体设置于上壳体100内,热传递部件600与散热本体400和散热副体500固定连接。散热本体400散发掉一部分热量;散热副体500通过热传递部件600,接收散热本体400传递过来的部分热量并进行散热。

具体地,散热构件在下壳体内的位置结构如图2所示,散热本体400锁在PCBA片201上,并与CPU芯片202贴合,为了能更好地改善芯片的温度,其散热本体400的面积大于PCBA片201的面积;热传递结构600的一端与散热本体400固定连接。散热构件在上壳体内的位置结构如图3所示,散热副体500安装在LCD显示屏101的后面,并与LCD显示屏相隔一定的距离,优选为距离LCD显示屏0.2mm以上。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散热副体500与上壳体内表面的位置关系,一是散热副体500直接镶嵌于上壳体100的内表面,直接镶嵌其散热效果更好,CPU芯片等发热体温度能迅速降低,但镶嵌位置的上壳体受到散热副体的温度影响会造成温度略偏高。二是散热副体500与上壳体100的内表面之间保留间隙,与内表面保留间隙,其散热效果没有直接镶嵌在内表面上好,但由于间隙的作用,上壳体对应的位置不会直接受到散热副体的温度影响,从而笔记本上壳体的表面温度更理想。

如上所述的散热构件,如图4所示,其热传递结构与散热本体、散热副体固定连接时,其热传递结构与散热本体、散热副体的部分面积是有重叠的,采用此种方式,通过面积的重叠,可以快速将散热本体上的部分热量传递到散热副体上,更有利于热量的快速散发,从而降低CPU芯片和笔记本电脑表面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热传递结构与散热本体、散热副体固定连接,也可以没有面积重叠,采用此种方式,虽然其热传递效果不如图4所示的结构,但也同样可以将散热本体上的部分热量传递到散热副体上。

散热本体400和散热副体500一般采用包括铜板、均温板、铝板等,其厚度可以做到非常薄,达到0.3-1.5mm,相比于传统散热片6-15mm的厚度,能够有效降低笔记本下壳体的总厚度,使得笔记本电脑更轻薄,也完全避免了风扇引起的噪音与声音品质问题。为了使散热效果更好,散热面积越大越好,优选其面积和上、下壳体的面积匹配。本实施例中的热传递部件600采用石墨烯,石墨片、铜箔等,由于石墨烯、石墨片及铜箔等具有可弯折的属性,其可以跟随着第一旋转连接机构300的旋转而旋转。另外,热传递部件可以为2个,两个石墨烯/石墨片/铜箔相对设置,分别与散热本体和散热副体的两侧进行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快热传递效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其热传递部件600为热管,导热管的形状、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如图6所示,一种S型热管,包括第一热传递单元601、第二热传递单元602、连接第一热传递单元和第二热传递单元的第二旋转连接机构603。第二旋转连接机构603具体又包括芯轴和芯套,芯轴和芯套两者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热传递单元601一体相连,另一个与第二热传递单元602一体相连。

热管为一种高传热性能的结构,一般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光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下流向另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一端,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如上所述的热管及其散热构件在笔记本内的放置位置如图7所示,其包含两个所述热管,两个热管平行设置,与散热本体和散热副体同侧固定连接。第一热传递单元601与散热本体400固定连接,并与散热本体400有大面积的重叠;第二热传递单元602与散热副体500固定连接并与散热副体500有大面积的重叠;通过大面积的重叠,使得热传递效果更快。连接第一热传递单元601和第二热传递单元602的第二旋转连接结构603,其轴心与第一旋转连接结构300的轴心一致,从而使得在笔记本的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在旋转时,其散热构件也跟随者旋转。

除了如上所述的S型热管结构,还可以为:第一热传递单元和第二热传递单元为工字型结构,并通过旋转连接机构套在一起。旋转连接机构除了如上所述的芯轴和芯套结构,还可以为如表链式铰接可旋转结构。

两个热管平行设置,除了与散热本体和散热副体同侧固定连接外,还可以与散热本体和散热副体的异侧固定连接。两个热管还可相对设置,分别与散热本体和散热副体的两侧进行连接。也可以为四个热管,两两相对平行,两两相对设置,从而进一步加快热传递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