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场景下的定位轨迹获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92506发布日期:2019-04-03 04:0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三维场景下的定位轨迹获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场景下的定位轨迹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站内实现对人员的感知能力后,缺乏对人员整体作业的复查,无法有效对工作情况进行管控,研究人员的定位轨迹查询算法,结合对变电站精确克隆还原的带有空间坐标的三维实景场景,实现在三维场景下对全程移动轨迹的快速获取与历史调阅,最终清晰得到人员的移动过程和去向,进一步提高人员的管控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场景下的定位轨迹获取方法,可以实现在三维场景下对全程移动轨迹的快速获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维场景下的定位轨迹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基于三维场景及场景中设置的感知机器人,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

步骤s2:根据感知机器人实时获取人员在场景内的位置点,得到人员移动全过程的所有位置点;

步骤s3:根据得到的人员移动全过程的所有位置点,计算得到人员全程移动轨迹

步骤s4:根据人员全程移动轨迹,并结合三维可视化模型,得到准确的标注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全程移动轨迹。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具体为:

步骤s31:根据得到的人员移动全过程的所有位置点,调用并创建trackmesh,以第一个位置点为圆心,以轨迹线显示宽度为半径描绘轨迹起始点;

步骤s32:判断轨迹线中点与点之间的大致方向,计算该点至下一位置点的夹角,计算连接处的扇形区域与两位置点间距离,描绘中间的轨迹情况;

步骤s33:重复步骤s32,直至到达最终的位置坐标点;

步骤s34:在最终位置点处描绘半圆作为轨迹终结点,得到人员全程移动轨迹;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轨迹在不同区域显示为不同颜色。

进一步的,所述感知机器人包括常规区域感知机器人和危险区域感知机器人,危险区域感知机器人采集的位置点显示为红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根据获取的移动人员准确位置点,确定人员全程移动轨迹,并准确的标注在三维场景中,且不同属性的移动轨迹段显示为不同颜色,便捷表达人员移动全程的不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算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场景下的定位轨迹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基于三维场景及场景中设置的感知机器人,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

步骤s2:根据感知机器人实时获取人员在场景内的位置点,得到人员移动全过程的所有位置点;

步骤s3:根据得到的人员移动全过程的所有位置点,计算得到人员全程移动轨迹

步骤s4:根据人员全程移动轨迹,并结合三维可视化模型,得到准确的标注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全程移动轨迹。

参照图2,,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3具体为:

步骤s31:根据得到的人员移动全过程的所有位置点,调用并创建trackmesh,以第一个位置点为圆心,以轨迹线显示宽度为半径描绘轨迹起始点;

步骤s32:判断轨迹线中点与点之间的大致方向,计算该点至下一位置点的夹角,计算连接处的扇形区域与两位置点间距离,描绘中间的轨迹情况;

步骤s33:重复步骤s32,直至到达最终的位置坐标点;

步骤s34:在最终位置点处描绘半圆作为轨迹终结点,得到人员全程移动轨迹;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轨迹在不同区域显示为不同颜色。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机器人包括常规区域感知机器人和危险区域感知机器人,危险区域感知机器人采集的位置点显示为红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场景下的定位轨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三维场景及场景中设置的感知机器人,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根据感知机器人实时获取人员在场景内的位置点,得到人员移动全过程的所有位置点;根据人员移动的所有位置点计算得到人员全程移动轨迹;根据人员全程移动轨迹,并结合三维可视化模型,得到准确的标注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全程移动轨迹。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魁;林国贤;林力辉;陈志毅;蒋林高;汤国文;陈闽江;卓辉;黄清海;穆志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上海维坤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1
技术公布日:2019.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