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倒虹吸设计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0428发布日期:2019-08-03 10:24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倒虹吸设计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倒虹吸设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管道越来越多的穿越河道等,需要采用倒虹吸管道设计。但是倒虹吸设计施工更多是传统的方法,设计施工中计算比较复杂,且容易计算错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倒虹吸管道经常存在存水、堵塞、磨损等问题。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倒虹吸工程提供精细化设计施工的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倒虹吸设计施工方法,基于bim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水力计算及优化,避免设计、施工及运维中出现的计算复杂,易错误、设计不合理、存水、堵塞、磨损等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倒虹吸设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创建倒虹吸bim模型;

步骤2.基于bim模型水力计算及优化;以不同的流速值为预设参数,计算管径、水位差、水头损失、管壁厚度、进口段沉砂池尺寸、下游渠底高程、消力池尺寸、挟沙流速等;直到优化筛选出最优数据,最优数据以水头损失和挟沙流速为判断标准;

步骤3.基于bim模拟正常工况条件下、流砂超量工况条件下、流速超限工况条件下的堵塞、淤积情况,重新优化流速等相关参数;

步骤4.基于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进行可视化交底;

步骤5.基于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施工中突发问题输入bim模型,重新优化,直至问题解决。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bim模型,包括进口段的渐变段、沉砂池、排沙孔控制闸,管身段的管道、支墩、镇墩、通气管、检修孔、伸缩节、排砂闸阀等。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基于bim技术的倒虹吸设计施工方法,基于bim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水力计算及优化,避免设计、施工及运维中出现的计算复杂,易错误、设计不合理、存水、堵塞、磨损等问题。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管理,随时纠偏,提升设计施工效率,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倒虹吸设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创建倒虹吸bim模型;

步骤2.基于bim模型水力计算及优化;以不同的流速值为预设参数,计算管径、水位差、水头损失、管壁厚度、进口段沉砂池尺寸、下游渠底高程、消力池尺寸、挟沙流速等;直到优化筛选出最优数据,最优数据以水头损失和挟沙流速为判断标准;

步骤3.基于bim模拟正常工况条件下、流砂超量工况条件下、流速超限工况条件下的堵塞、淤积情况,重新优化流速等相关参数;

步骤4.基于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进行可视化交底;

步骤5.基于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施工中突发问题输入bim模型,重新优化,直至问题解决。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bim模型,包括进口段的渐变段、沉砂池、排沙孔控制闸,管身段的管道、支墩、镇墩、通气管、检修孔、伸缩节、排砂闸阀等。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倒虹吸设计施工方法,属于管道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创建倒虹吸BIM模型;步骤2.基于BIM模型水力计算及优化;步骤3.基于BIM模拟正常工况条件下、流砂超量工况条件下、流速超限工况条件下的堵塞、淤积情况,重新优化流速等相关参数;步骤4.基于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进行可视化交底;步骤5.基于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施工中突发问题输入BIM模型,重新优化,直至问题解决。本发明基于BIM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水力计算及优化,避免设计、施工及运维中出现的计算复杂,易错误、设计不合理、存水、堵塞、磨损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路希鑫;王申杰;钱浩;汝刚;方义军;孙亚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30
技术公布日:2019.08.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