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40862发布日期:2020-01-18 05:1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飞速发展的制造和服务行业用工需求,未来在国内市场,蓝领招聘市场将占据整个招聘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目前市场上大中型制造业主要以劳务派遣、外包等合作方式将招聘压力转嫁给了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则主要依赖中介机构批量招工。工厂招聘多年来进步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大中型制造业用工不稳定,瞬时需求过大(动辄一天要数百人),而传统招聘网站只能提供简历,无论是中介机构还是劳务公司都无力完成线上到线下的转化过程,所以只能依赖直接供人的线下渠道。

通常,中介机构接收到劳务公司的招聘需求信息之后,会通过内部系统按照招聘企业与线下门店的距离远近进行招聘任务分配,接收到的招聘任务的线下门店即可开展招聘工作。但是,此种任务分配方式可能导致各个招聘门店之间的任务资源不均衡,当招聘任务的难度较大时,还可能会影响任务的完成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优化现有技术中的任务分配方式,避免出现任务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同时保证任务的完成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任务分配方法,包括:

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

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

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任务分配装置,包括:

处理资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

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

任务分配模块,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任务分配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任务分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接收到目标节点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后,首先确定出待处理任务对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然后根据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以及待处理任务对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确定出与该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各个目标处理节点,最后将该待处理任务发送给这些目标处理节点,以使这些目标处理节点的处理资源执行该待处理任务。上述技术方案是将待处理任务分配给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匹配的目标处理节点去完成,而不是只根据目标节点与处理节点的距离去分配待处理任务,充分考虑了各个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任务处理能力,不仅能够避免出现任务分配不均衡的现象,还能保证待处理任务的完成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的一种处理节点区块划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任务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可适用于在待处理任务难度系数较高时,将目标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分配给与目标节点匹配的各处理节点去完成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务分配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计算机设备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110、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

目标节点,指的是发布任务的节点,或者称为发布任务的主体,例如是发布任务的企业等。处理资源,指的是执行任务的个体资源,例如是服务人员等。其中,目标节点发布的任务指的是需要一个或多个处理资源来完成的任务。

目标节点发布待处理任务之后,运营人员将待处理任务的相关信息录入任务分配系统,以使任务分配系统可以根据待处理任务的相关信息确定出该待处理任务所需要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当已知待处理任务的任务需求数量与待处理任务所需要的处理资源的数量的比例时,即可根据待处理任务中已知的任务需求数量,计算出待处理任务所需要的处理资源的数量。例如,待处理任务的任务需求数量与待处理任务所需要的处理资源的数量的比例为1:1时,待处理任务的任务需求数量,即为待处理任务所需要的处理资源的数量。

s120、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

处理节点,指的是为完成目标节点发布的任务而提供处理资源的节点,例如是提供服务人员的公司等,尤其指的是属于同一母公司的各个子公司。其中,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不一定相同,而且,处理节点的分布可能分散,也可能集中,根据市场需求具体确定。

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用于表明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对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处理能力,具体可以根据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历史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典型的,历史任务与待处理任务为同类型任务,难度系数相同或相近。

具体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根据所述处理节点具备的各个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确定。例如是,将处理节点具有的各个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的平均值,作为处理节点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将所述处理节点具备的各个处理资源中的目标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确定为所述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其中,在所述处理节点中,所述目标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最大或者最小。

也即,将处理节点具体的各个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进行排序,如果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的值越大代表任务处理能力越强,则将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最大的一个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作为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如果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的值越小代表任务处理能力越强,则将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最小的一个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作为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

具体的,每个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根据处理资源第一指数和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确定;其中,所述处理资源第一指数用于指示所述处理资源完成所述待处理任务的擅长指数,所述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用于指示所述处理资源所属的处理节点区块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距离指数。(下述以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的值越小代表任务处理能力越强为例进行解释)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为所述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与所述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的加权和。

假设处理资源第一指数的权重为n%,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的权重为(1-n%),则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处理资源第一指数*n%+处理资源第二指数*(1-n%),其中,1<n<100,n的具体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例如是n=60。

具体的,处理资源第一指数根据设定时间段内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任务完成数量确定。例如,处理资源在设定时间段内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任务完成数量越大,其处理资源第一指数越小。

典型的,可以查询设定时间段(如最近30天)内,各个处理节点中各个处理资源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任务完成数量,并根据该任务完成数量对各个处理资源进行排序,此时,可以将每个处理资源的排名作为其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例如,排名第一时,其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为1,排名第二时,其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为2,以此类推。如果存在并列排名,则并列的处理资源的处理资源第一指数相同。

具体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根据处理资源所属的处理节点区块与目标节点的距离远近确定,所属的处理节点区块与目标节点的距离越近,处理资源第二指数越小。

进一步的,在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之前,还包括:

将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如果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则将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的至少两个处理节点,重新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

处理节点区块,指的是具有至少一个处理节点的区块。当多个处理节点集中分布时,即可将这些处理节点划分至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中。

可选的,根据处理节点密度划分处理节点区块,例如通过密度聚类dbscan算法进行处理节点区块划分。典型的,可以按照处理节点的密集程度以及相邻处理节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划分,采用密度聚类的方式,将不同距离之间的处理节点串联起来,构成处理节点区块。

如图2所示,a、b、c、d四个处理节点集群,集群a与集群c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的阈值,集群a与集群b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的阈值,因此可以将集群a、集群b、集群c划分至一个处理节点区块中,但是集群a、集群b、集群c中任意一个集群与集群d的距离都超过设定的阈值,因此,不将集群d划分至包括集群a、集群b和集群c的处理节点区块中。

进一步的,如果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则将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的至少两个处理节点,重新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

每当任务分配系统中录入新的处理节点时,都会重新进行处理节点区块划分。例如是,每日的凌晨自动核验是否有新的处理节点录入,如有,则重新对所有的处理节点进行区块划分,其中,一些处理节点的区块划分情况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由此,同一处理节点区块中具备的处理资源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相同,不同处理节点区块中具备的处理资源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不同。具体的,可以按照各个处理节点区块与目标节点的距离由近到远对各个处理节点区块进行排序,将处理节点区块中具备的处理资源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确定为其排名顺序,例如,排名第一的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处理资源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为1,排名第二的处理节点区块中的各个处理资源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为2,以此类推。

在确定了各个处理资源的处理资源第一指数和处理资源第二指数之后,即可结合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以及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的权重,计算得到每个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再根据处理节点中各个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确定出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进而,即可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各个目标处理节点。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具体为:

将各处理节点按照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作为当前处理节点;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累加至处理资源总统计值中,并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直至所述处理资源总统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需求数量。

首先,将各处理节点按照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作为当前处理节点,获取当前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并将该数量累加至处理资源总统计值中,同时将当前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再按顺序依次获取下一个处理节点作为当前处理节点,直至处理资源总统计值大于或等于需求数量,此时,即可确定出与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各个目标处理节点。其中,处理资源总统计值的初始值为零。

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将各处理节点按照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后,还包括:

如果确定至少一个处理节点的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当日分配数量达到设定目标值,则将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节点之外的其他处理节点重新按照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

也即:首先,获取各个处理节点的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当日分配数量,分别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目标值;然后,将除当日分配数量达到设定目标值的处理节点之外的各个处理节点,按照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再次,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作为当前处理节点,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累加至处理资源总统计值中,并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直至所述处理资源总统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需求数量。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目标节点发布的待处理任务指的是难度系数较高的任务,为了避免出现任务分配不均衡的现象,防止任务处理能力较强的处理节点每日被分到此类待处理任务的数量过多,设置了一个设定目标值(例如是4),如果一个处理节点当日被分到此类待处理任务的数量达到这个设定目标值,则不会再给这个处理节点继续分配此类待处理任务,以此减少这个处理节点的任务压力,也可尽量保证此类待处理任务的完成效果。

s130、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在确定了与每个待处理任务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之后,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以使目标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接收到待处理任务后去执行任务。

在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对应的目标处理节点之后,还可以将目标处理节点的名称及id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关联,并记录在任务分配表中。

具体的,在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之后,还包括:更新各个所述目标处理节点的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当日分配数量。

每个处理节点的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当日分配数量具有初始值,例如为0,在将一个待处理任务发送给目标处理节点之后,更新目标处理节点的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当日分配数量,例如是当日分配数量加1,以此,对各个处理节点的与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当日分配数量进行统计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接收到目标节点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后,首先确定出待处理任务对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然后根据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以及待处理任务对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确定出与该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各个目标处理节点,最后将该待处理任务发送给这些目标处理节点,以使这些目标处理节点的处理资源执行该待处理任务。上述技术方案是将待处理任务分配给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匹配的目标处理节点去完成,而不是只根据目标节点与处理节点的距离去分配待处理任务,充分考虑了各个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任务处理能力,不仅能够避免出现任务分配不均衡的现象,还能保证待处理任务的完成效果。

实施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针对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提供具体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本应用场景中目标节点为目标工厂,待处理任务为招聘订单,处理节点为线下招聘门店,处理资源为招聘服务人员。

在本应用场景下,可以开发一个订单分配系统(相当于实施例一种的任务分配系统),用于向线下招聘门店分配招聘订单。其中,订单分配系统为每个线下招聘门店分配id,并将每个线下招聘门店的位置信息(例如是经纬度信息)进行保存。在将各个线下招聘门店划分至不同的门店区块中之后,即可确定出各个门店区块的位置信息(例如是门店区块中心点的经纬度信息)。线下招聘门店的店长在其门店中添加招聘服务人员账号(例如是招聘服务人员的手机号),招聘服务人员登录系统后即可查看分配的招聘订单,系统根据每个线下招聘门店下招聘服务人员账号的数量确定每个线下招聘门店中的招聘服务人员数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之前,还包括:

判断出每个所述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其中,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的目标工厂一般为比较冷门工厂或者陌生工厂,不受工人青睐、招聘难度比较大的工厂。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210、判断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是否为第三等级,若是,则执行s220,若否,则执行s250。

其中,目标工厂指的是用工不稳定、可能瞬时需求很大的招工工厂,在其有招工需求时自行发布或通过劳务公司发布招聘订单给招聘中介机构。

招聘中介机构的运营人员接收到招聘订单后,将招聘订单录入订单分配系统,以使订单分配系统根据招聘订单确定出与该订单匹配的招聘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

具体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可以根据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记录确定。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判断每个所述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具体为:

按照设定时间段内的每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的大小顺序,将各个工厂进行排序;按照工厂排序,计算与每个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其中,与目标工厂对应的所述累积总在职时长,为排序在所述目标工厂之前的各个工厂以及所述目标工厂的总在职时长的累加和;计算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的各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累加和;根据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判断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

首先,统计出设定时间段(例如是最近30天)内,每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中的在职人员,再根据各个在职人员的在职时长分别计算出每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并将各个工厂按照总在职时长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按照工厂排序,将从排名第一的工厂到目标工厂的所有工厂的总在职时长进行累加,累加和即为目标工厂的累积总在职时长;最后,计算所有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目标工厂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占比,即为判断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的依据。

进一步的,可以将根据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判断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具体为: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一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二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三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其中,第一占比范围、第二占比范围和第三占比范围中包括的占比值依次递增。

例如,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在前70%(第一占比范围为0-70%),则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第一等级代表历史输送用户数量较大;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在前70%-90%(第二占比范围为70%-90%),则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第二等级代表历史输送用户数量一般;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在后10%(第三占比范围为90%-100%),则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第三等级代表历史输送用户数量很少。

举个例子,截止到今天,线下门店历史输送人员中共有1000个在职人员,假设这1000个在职人员在最近30天的每人平均在职时长为10天,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为1000*10=10000天。这1000个在职人员分布在5个工厂中,其中工厂x1的总在职时长为5000天,工厂x2的总在职时长为2000天,工厂x3的总在职时长为1500天,工厂x4的总在职时长为1000天,工厂x5的总在职时长为500天。

其中,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在前70%的工厂为第一等级;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在前70%-90%的工厂为第二等级;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在后10%的工厂为第三等级。由此得出:

工厂x1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为5000/10000=50%,工厂x1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

工厂x2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为(5000+2000)/10000=70%,工厂x2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

工厂x3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为(5000+2000+1500)/10000=85%,工厂x3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

工厂x4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为(5000+2000+1500+1000)/10000=95%,工厂x4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

工厂x5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中的占比为(5000+2000+1500+1000+500)/10000=100%,工厂x5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

典型的,可以定期维护各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例如每天更新一次,并记录保存。当接收到目标工厂的招聘订单时,直接查询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量等级即可。

上述确定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的技术方案,与根据目标工厂的历史用工输送量排名占比确定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的技术方案相比,好处在于:判断得到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更加准确。假设,总在职时长累加和为10000天,工厂x1累积总在职时长为7000天,工厂x2累积总在职时长为500天,工厂x3累积总在职时长为400天,工厂x4累积总在职时长为300天……如果按照历史用工输送量排名占比确定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则由于工厂x2历史用工输送量排名为第二,根据排名占比确定用工输送等级时,很有可能将工厂x2的用工输送等级确定为第一等级,事实上工厂x2历史用工输送量其实并不多,进而此时确定的用工输送等级并不准确。然而,根据上述确定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的技术方案时,虽然按照累积总在职时长排序工厂x2的排名与工厂x1排名相邻,但工厂x2的工输送等级与工厂x1的工输送等级并不会相同,以此确定的用工输送等级能够更加准确地与实际用工输送量匹配。

s220、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工厂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招聘订单匹配的招聘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

其中,招聘订单中已知招聘人数,根据招聘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与招聘人数的比例,即可确定出与招聘订单匹配的招聘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

s230、根据各线下招聘门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的数量、各线下招聘门店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招聘订单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线下招聘门店。

在确定目标现在招聘门店之前,需要先确定出各个线下招聘门店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其中,线下招聘门店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根据所述线下招聘门店具备的各个招聘服务人员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确定,典型的,可以将线下招聘门店中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最小(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越小,招聘能力越强)的招聘服务人员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作为该线下招聘门店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

每个招聘服务人员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根据处理资源第一指数和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确定,具体的,所述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为所述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与所述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的加权和。假设处理资源第一指数的权重为n%,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的权重为(1-n%),则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处理资源第一指数*n%+处理资源第二指数*(1-n%),其中,1<n<100。

具体的,处理资源第一指数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第三类型招聘订单的任务完成数量确定。例如,招聘服务人员在设定时间段内第三类型招聘订单的完成数量越大,其处理资源第一指数越小。处理资源第二指数根据招聘服务人员所属的门店区块(预先将系统中的各个线下招聘门店划分成至少一个门店区块)与目标工厂的距离远近确定,所属的门店区块与目标工厂的距离越近,处理资源第二指数越小。

举例说明:订单招聘系统中有6个线下招聘门店,共12个招聘服务人员。其中,

线下招聘门店m1中有2个经纪人,分别为招聘服务人员j1和j2;

线下招聘门店m2中有2个经纪人,分别为招聘服务人员j3和j4;

线下招聘门店m3中有1个经纪人,为招聘服务人员j5;

线下招聘门店m4中有3个经纪人,分别为招聘服务人员j6、j7和j8;

线下招聘门店m5中有2个经纪人,分别为招聘服务人员j9和j10;

线下招聘门店m6中有2个经纪人,分别为招聘服务人员j11和j12。

假定,将这6个线下招聘门店划分为4个门店区块:

门店区块y1,包括线下招聘门店m1和m3;

门店区块y2,包括线下招聘门店m2;

门店区块y3,包括线下招聘门店m4和m6

门店区块y4,包括线下招聘门店m5。

其中,计算门店区块与目标工厂的距离,按照距离由近到远做排序处理,得到门店区块顺序为y1、y2、y3、y4。

针对第三类型的工厂招聘订单,近30天系统内的所有招聘服务人员共成功招聘50人(例如是以连续在职大于等于10天为成功招聘的标准),其中,有20个人是j1招聘的,8个人是j2招聘的,10个人是j3招聘的,10个人是j4招聘的,2个人是j5招聘的。

根据招聘服务人员成功招聘人数的排序,确定招聘服务人员的处理资源第一指数。按照成功招聘人数由大到小排序为:j1、j3、j4、j2、j5、j6、j7、j8、j9、j10、j11、j12,由此可知,j1的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为1,j3、j4的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为2,j2的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为3,j5的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为4,j6、j7、j8、j9、j10、j11、j12的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为5。

按照各个招聘服务人员所属的门店区块的排序,确定招聘服务人员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得出,j1、j2、j5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为1,j3、j4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为2,j6、j7、j8、j11、j12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为3,j9、j10、的处理资源第二指数为4。

进一步的,可以计算得到每个招聘服务人员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设定:处理资源第一指数的权重为60%,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的权重为(1-60%)):

j1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1*60%+1*(1-60%)=1;

j2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3*60%+1*(1-60%)=2.2;

j3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2*60%+2*(1-60%)=2;

j4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2*60%+2*(1-60%)=2;

j5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4*60%+1*(1-60%)=2.8;

j6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5*60%+3*(1-60%)=4.2;

j7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5*60%+3*(1-60%)=4.2;

j8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5*60%+3*(1-60%)=4.2;

j9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5*60%+4*(1-60%)=4.6;

j10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5*60%+4*(1-60%)=4.6;

j11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5*60%+3*(1-60%)=4.2;

j12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5*60%+3*(1-60%)=4.2;

进而,线下招聘门店m1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为j1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1;线下招聘门店m2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为j3或j4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2;线下招聘门店m3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为j5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2.8;线下招聘门店m4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为j6或j7或j8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4.2;线下招聘门店m5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为j9或j10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4.6;线下招聘门店m6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为j11或j12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4.2。由此得出,线下招聘门店按照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由小到大排序为:m1、m2、m3、m4、m6、m5。

除此之外,还已知线下招聘门店m3当日已被分配的第三类型招聘订单数量达到了设定目标值(例如是4个),则将派出m3之外的其他线下招聘门店重新进行排序,为:m1、m2、m4、m6、m5。

按照线下招聘门店的重新排序,累加各个线下招聘门店的招聘服务人员,直至大于等于招聘订单对招聘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假设,目标工厂招聘人数为5人,招聘人数与招聘服务人员数量的比例为1:1,得出对招聘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为5人。

线下招聘门店m1中包括招聘服务人员2人,m2中包括招聘服务人员2人,2+2<5,m4中包括招聘服务人员3人,2+2+3>5。由此确定,目标线下招聘门店为m1、m2和m4。

s240、分别将每个招聘订单发送给对应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

线下招聘门店m1、m2和m4被分配到招聘订单,同时,线下招聘门店m1、m2和m4的当日已被分配的第三类型招聘订单数量加1。

系统自动将每个招聘订单与其对应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的id进行关联和发送,并记录在订单分配表中。当目标线下招聘门店的招聘服务人员登录系统后,即可接收到相应目标工厂的招聘订单,进而以此为依据开展招聘工作。

值得指出的是,当与目标工厂a的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和与目标工厂b的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有重合时,重合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的招聘服务人员登录系统后,可以同时查看到目标工厂a和目标工厂b的招聘订单,可以同时为目标工厂a和目标工厂b开展招聘工作。

s250、根据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执行与所述用工输送等级匹配的订单分配方案。

本实施例仅提出了针对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的目标工厂的订单分配方案,针对其他用工输送等级的目标工厂的订单分配方案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未尽详细解释之处,请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类型为第三类型的情况下,在接收到目标工厂发布的招聘订单后,首先确定出招聘订单对招聘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然后根据各线下招聘门店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各线下招聘门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的数量、招聘订单对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以及各线下招聘门店当日已被分配此类招聘订单的数量,确定出与该招聘订单对应的各个目标线下招聘门店,最后将该招聘订单分配给这些目标线下招聘门店,以使这些目标线下招聘门店的招聘服务人员进行招聘工作。上述技术方案是将第三类型招聘订单给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匹配的目标线下招聘门店去完成,而不是只根据目标工厂与线下招聘门店的距离去分配招聘订单,充分考虑了各个线下招聘门店具备的招聘服务人员的招聘能力,招聘能力强的线下招聘门店优先被分配订单,订单原则为帮优不帮劣,且重视头部效应,线下招聘门店靠引进优秀的招聘服务人员能够得到更多的订单。除此之外,还考虑了线下招聘门店对第三类型招聘订单的需求度,合理配置各个线下招聘门店的订单类型,例如,每个线下招聘门店每日最多分配4张第三类型招聘订单,以保证招聘任务的完成效果。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任务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适用于在待处理任务难度系数较高时,将目标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分配给与目标节点匹配的各处理节点去完成的情况,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计算机设备中。

如图4所示,该任务分配装置具体包括:处理资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310、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320和任务分配模块330。其中,

处理资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310,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

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320,用于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

任务分配模块330,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接收到目标节点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后,首先确定出待处理任务对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然后根据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以及待处理任务对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确定出与该待处理任务对应的各个目标处理节点,最后将该待处理任务发送给这些目标处理节点,以使这些目标处理节点的处理资源执行该待处理任务。上述技术方案是将待处理任务分配给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匹配的目标处理节点去完成,而不是只根据目标节点与处理节点的距离去分配待处理任务,充分考虑了各个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任务处理能力,不仅能够避免出现任务分配不均衡的现象,还能保证待处理任务的完成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根据所述处理节点具备的各个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确定。

具体的,所述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为:所述处理节点具备的各个处理资源中的目标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其中,在所述处理节点中,所述目标处理资源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最大或者最小。

进一步的,所述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根据处理资源第一指数和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确定;

其中,所述处理资源第一指数用于指示所述处理资源完成所述待处理任务的擅长指数,所述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用于指示所述处理资源所属的处理节点区块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距离指数。

具体的,所述待处理任务处理子指数为所述处理资源第一指数与所述处理资源第二指数的加权和。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资源第一指数根据设定时间段内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任务完成数量确定。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320,包括:

排序单元,用于将各处理节点按照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

循环单元,用于按顺序依次获取一个处理节点作为当前处理节点,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累加至处理资源总统计值中,并将所述当前处理节点作为目标处理节点,直至所述处理资源总统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需求数量。

进一步的,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320,还包括:

重排序单元,用于在将各处理节点按照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后,如果确定至少一个处理节点的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当日分配数量达到设定目标值,则将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节点之外的其他处理节点重新按照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

进一步的,上述装置,还包括:当日分配数量更新模块,用于在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之后,更新各个所述目标处理节点的与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当日分配数量。

进一步的,上述装置,还包括:区块划分模块,用于在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之前,将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如果确定存在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则将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新的处理节点的至少两个处理节点,重新划分成至少一个处理节点区块。

具体的,所述目标节点为目标工厂,所述待处理任务为招聘订单,所述处理节点为线下招聘门店,所述处理资源为招聘服务人员。

进一步的,上述装置还包括:用工输送等级判断模块,用于在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之前,判断出每个所述招聘订单对应的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

进一步的,用工输送等级判断模块,具体用于按照设定时间段内的每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的大小顺序,将各个工厂进行排序;按照工厂排序,计算与每个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其中,与目标工厂对应的所述累积总在职时长,为排序在所述目标工厂之前的各个工厂以及所述目标工厂的总在职时长的累加和;计算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的各个工厂的历史输送用户的总在职时长累加和;根据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判断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

具体的,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一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一等级;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二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二等级;

如果与目标工厂对应的累积总在职时长在所述总在职时长累加和的占比属于第三占比范围,则判断出所述目标工厂的用工输送等级为第三等级;

其中,第一占比范围、第二占比范围和第三占比范围中包括的占比值依次递增。

上述任务分配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任务分配方法,具备执行任务分配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

存储器420;

所述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

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2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4所示的处理资源需求数量确定模块310、目标处理节点确定模块320和任务分配模块330)。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

存储器4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计算机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任务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发布的一个或多个待处理任务,确定与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匹配的处理资源的需求数量;

根据各处理节点具备的处理资源的数量、各处理节点的待处理任务处理指数以及所述需求数量,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处理节点;

分别将每个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目标处理节点。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任务分配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