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68059发布日期:2020-11-25 17:5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子标签(也称为rf标签、ic标签、rflabel等)为了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存储及读出而具有ic芯片和与该ic芯片连接的天线。此外,电子标签通常是为了粘贴于对象物而使背面成为粘合面的电子标签,或者是不具有粘合面而通过绳子等附加于商品的电子标签。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利用这样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通信来进行针对电子标签的与对象物相关的信息的写入及存储于电子标签的信息的读取的自动识别系统。

针对电子标签进行了各种研究及提案,虽然有已实现的电子标签,但也有未实现的电子标签。例如,电子标签作为代替条形码等能够光学读取的标签的代替物而期待应用于商品的单品管理,但在日本未实现在如便利店等那样单价便宜的零售业中的利用。其主要原因在于电子标签的单价高,但读取精度的问题(由于商品的内容物所包含的水或金属制商品容器等引起的电波的切断)、针对个别商品的电子标签的写入技术的未完成等也成为普及的障碍。

其中,关于电子标签的写入技术,提出了向针对固定商品的电子标签写入固定信息(例如制造信息、装车信息、库存信息、销售信息、损失信息、配送送息、保质期限信息、消费信息)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

但是,为了使用将写入了固定信息的电子标签附加于商品的方法来实现商品的单品管理,需要在几乎所有的商品中进行来源标记(制造商向商品附加电子标签),在其环境整顿中需要大量的时间。

此外,即便能够实现这种情况,在零售店中也无法应对按照每个对象物而附加写入了不同信息的电子标签的要求。即,在零售店附加电子标签的情况下,需要对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商品分别附加写入了不同信息的电子标签,但通过手动作业进行该操作是不现实的,而现状中又未提供自动地进行该操作的装置。当然,除了零售店之外,只要是制造少量且多品种的制造商等,当然也存在与零售店同样的要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045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912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09129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0446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6296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向电子标签写入根据对象物而不同的信息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及其方法如下所述。

<第1方案>

一种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备:

写入装置,其将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写入;以及

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和电子标签相关联的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

利用所述写入装置,将由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写入。

(作用效果)

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取得与和电子标签相关联的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向对应的电子标签进行写入,因此,能够向电子标签写入根据对象物而不同的信息。例如,在零售店粘贴电子标签的情况下,在使电子标签附属于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入库商品时,能够向电子标签写入根据对象物而不同的信息。

<第2方案>

在第1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写入信息包括从对象物取得的一次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基于取得的一次信息而取得的二次信息中的至少一方。

(作用效果)

通过检测等从对象物取得写入信息,由此,写入信息的准备更加准确且更加容易,因此优选。

<第3方案>

在第1方案或第2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备标签供给部,该标签供给部向所述写入装置依次供给电子标签。

(作用效果)

通过具备这样的标签供给部,能够自动地依次制作写入了根据对象物而不同的信息的电子标签。

<第4方案>

在第1方案或第2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有:

标签供给部,其依次供给电子标签;以及

标签附属部,其使从所述标签供给部供给的电子标签附属于所述对象物,

所述写入装置向附属于所述对象物的电子标签写入所述写入信息。

(作用效果)

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例如,能够在零售店等使未写入的电子标签附属于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入库商品之后,向该电子标签写入写入信息。在该情况下,除了按照每一个对象物进行电子标签的附属及写入之外,也能够一次性地使电子标签附属于要处理的全部对象物,之后,向附属于各对象物的电子标签依次进行写入。

<第5方案>

在第1方案或第2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不具备电子标签的供给部,利用所述写入装置,将由所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写入信息向附属于对象物的电子标签进行写入。

(作用效果)

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是不进行供给电子标签并使其附属于对象物的操作而仅向电子标签写入写入信息的系统。例如,在生产者使未写入的电子标签附属于商品、其容器或包装而将商品出库的情况下,零售店能够通过使用本系统而向附属于入库商品的电子标签进行写入。

<第6方案>

一种电子标签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得与和电子标签相关联的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以及

将取得的写入信息向对应的电子标签写入。

(作用效果)

起到与第1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7方案>

在第2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备:

标签供给部,其依次供给具有粘合部的电子标签;以及

粘贴部,其向作为粘贴对象的对象物粘贴从所述标签供给部供给的电子标签,

所述写入装置将与所述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向处于粘贴到所述对象物之前的过程中的电子标签写入,

所述信息取得部包括对所述对象物的个别信息进行检测的个别信息传感器,

利用所述写入装置,将包括由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检测到的个别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基于检测到的个别信息而取得的关联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在内的写入信息,向粘贴于进行了该个别信息的检测的对象物的电子标签写入。

(作用效果)

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检测对象物的个别信息,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写入信息向粘贴于进行了该个别信息的检测的对象物的电子标签写入,因此,即便在对多种对象物以不同顺序粘贴电子标签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地粘贴写入了适当的信息的电子标签。例如,在零售店粘贴电子标签的情况下,针对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入库商品,作业人员在不关注对象物是何种类的情况下能够依次自动地粘贴写入了适当的信息的电子标签。

<第8方案>

在第7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是读码器、光学字符读取装置、彩色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作用效果)

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在个别信息传感器为一维码或二维码等的读码器的情况下,能够粘贴写入了该读取信息的电子标签。因此,例如零售商通过向销售商品粘贴这样的电子标签,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汇总大量商品而一次性地进行收银机、商品检验、盘点业务、使用了防盗门的防入店行窃等中的商品识别。此外,在个别信息传感器为光学字符读取装置的情况下,能够读取附加于对象物(通常为商品外包装或商品本身)的商品尺寸、商品的颜色、内容量、制造日期、保质期限等的记载,粘贴写入了该读取信息的电子标签。此外,在个别信息传感器为彩色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粘贴写入了与对象物的颜色相关的信息的电子标签,在个别信息传感器为重量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粘贴写入了与对象物的重量相关的信息的电子标签。因此,例如零售商通过向销售商品粘贴这些电子标签,能够基于未包含在通常附加的一维码或二维码中的个别信息来进行商品管理。

<第9方案>

在第7方案或第8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备选择相同的对象物的连续处理的输入装置,

在通过所述输入装置选择了所述相同的对象物的连续处理时,在向最初的对象物粘贴电子标签时,利用所述写入装置,将包括由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检测到的个别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基于检测到的个别信息而取得的关联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在内的写入信息,向粘贴于进行了该个别信息的检测的对象物的电子标签写入,

在向所述最初的对象物以后的所述相同的对象物粘贴电子标签时,利用所述写入装置,将所述最初的对象物中的写入信息向粘贴于所述最初的对象物以后的对象物的电子标签写入。

(作用效果)

根据本装置,作业人员通过使用输入装置来选择连续处理,能够在该选择有效的期间,连续地处理多个相同的对象物,因此,如果对某种程度上大量的对象物进行处理,则反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向电子标签的信息的写入以及粘贴。此外,与自动识别商品的情况相比,控制简单,也不会引起误识别。

<第10方案>

在第7方案至第9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有输送所述对象物的输送机,

所述粘贴部具有机器人,该机器人接收从所述标签供给部供给的电子标签,将该电子标签粘贴于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所述对象物,

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机器人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

在所述机器人接收到从所述标签供给部供给的电子标签之后,使该电子标签接近所述写入装置而进行所述写入,之后将该电子标签粘贴于所述对象物。

(作用效果)

这样,若在通过输送机输送对象物的同时利用机器人向该输送中的对象物粘贴电子标签,则能够对大量的对象物进行连续处理。此外,通过在即将粘贴之前向电子标签写入信息,不仅能够向多种粘贴对象物粘贴分别写入了信息的电子标签,还能够抑制无用的写入,能够进行高效的信息的写入及粘贴。

<第11方案>

在第10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在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具有检测对象物的通过的通过传感器,

在从该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对象物的通过起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当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未检测到所述个别信息时,至少使所述输送机停止。

(作用效果)

当对象物中的作为目的的个别信息(一维码等)的位置存在于无法由个别信息传感器检测到的面、或者靠近附加有个别信息的包装上的较大的褶皱时,个别信息传感器无法检测个别信息,仅仅将对象物在输送机上输送。在该情况下,不清楚是产生了个别信息的读取错误还是在机器人的控制中产生了问题。与此相对,如本方案那样,在配置在个别信息传感器的上游侧的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对象物的通过起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当个别信息传感器未检测到个别信息时,能够判断为产生了个别信息传感器的读取错误。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至少将输送机停止后取出对象物,从装置起动重新开始,由此,电子标签也不会浪费,能够重新开始运转。

<第12方案>

在第10方案或第11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在所述输送机的所述对象物的输送空间以外,具有用于粘贴废弃的电子标签的临时粘贴部,

在产生了所述电子标签的写入错误时,将所述机器人接收到的所述电子标签粘贴于所述临时粘贴部,并且,在预定粘贴该电子标签的对象物上不粘贴电子标签而将该对象物从所述输送机排出。

(作用效果)

如前所述,通过机器人使机器人接收到的电子标签接近写入装置而进行写入的方法是一个优选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当产生了电子标签的写入错误时,如果不将该电子标签分离就无法进行之后的处理。对此,优选如本方案那样预先设置临时粘贴部,当产生了电子标签的写入错误时,将机器人接收到的电子标签粘贴于临时粘贴部,并且,在对象物上不粘贴电子标签而该对象物从输送机排出。

另外,用语“写入错误”是指,在写入所要求的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错误,当然包括在向内存的实际写入时产生的错误,也包括在向内存的实际写入前所需的读取时产生的错误。这些错误例如由于ic芯片及天线等硬件的故障、通信品质的下降、通信的冲突等而产生。

<第13方案>

在第10方案至第12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在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机器人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具有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拍摄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所述对象物,

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拍摄装置靠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将所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与该对象物中的指定粘贴位置相关联地存储,

当通过图像识别对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信息与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进行比较并在所述输送机上识别出所述对象物时,从所述存储部读出与该识别出的对象物相关联的指定粘贴位置,并且,检测所述输送机上的所述对象物的位置,基于所述指定粘贴位置和所述对象物的位置,所述机器人将所述电子标签粘贴于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对象物中的指定粘贴位置,

在所述指定粘贴位置的读出完成之前,所述机器人结束从所述电子标签的接收到所述写入为止的动作,

在所述输送机的所述对象物的输送空间以外,具有用于粘贴废弃的电子标签的临时粘贴部,

在由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个别信息之后,直到所述对象物通过所述机器人的可粘贴范围为止未进行所述指定粘贴位置的读出时,使所述机器人接收到的所述电子标签粘贴于所述临时粘贴部,并且,在预定粘贴该电子标签的对象物上不粘贴电子标签而将该对象物从所述输送机排出。

(作用效果)

当像这样使用拍摄装置进行图像识别并将机器人基于该结果而接收到的电子标签粘贴于对象物的指定粘贴位置时,即便作业人员在不关注输送机上的对象物的位置(包括朝向)的情况下向输送机上不规则地载置了对象物,也能够在对象物的指定粘贴位置粘贴电子标签。

此外,当考虑当前的机器人的速度和整体上的粘贴处理的高速化时,优选在指定粘贴位置的读出完成之前,向机器人交接电子标签,结束写入。

但是,在该情况下,当由于图像识别的错误、或对象物的图像和指定粘贴位置未存储于存储部的情况等而产生指定粘贴位置的读出错误时,机器人无法将已经接收的电子标签粘贴于对象物。而且,由于机器人保持的电子标签已经完成了写入,因此,如果不将该电子标签分离就无法进行之后的处理。对此,优选如本方案那样,预先设置临时粘贴部,在由个别信息传感器检测到个别信息之后,直到对象物通过机器人的可粘贴范围为止未进行指定粘贴位置的读出时,视为指定粘贴位置的读出错误,使机器人接收到的电子标签粘贴于临时粘贴部,并且,在对象物上不粘贴电子标签而将该对象物从输送机排出。

<第14方案>

在第10方案至第13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在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机器人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具有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拍摄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所述对象物,

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拍摄装置靠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将所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与所述对象物中的指定粘贴位置相关联地存储,

当通过图像识别对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信息与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进行比较并在所述输送机上识别出所述对象物时,从所述存储部读出与被识别为与该识别出的对象物相同的所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相关联的指定粘贴位置,并且,检测所述输送机上的所述对象物的位置,基于所述指定粘贴位置和所述对象物的位置,使所述机器人将所述电子标签粘贴于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对象物中的指定粘贴位置,

所述机器人是包括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及以这些各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运动在内的自由度6以上的机器人,

所述指定粘贴位置包括所述对象物的侧面。

(作用效果)

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通过使用自由度6以上的机器人,能够向包括对象物的侧面的指定粘贴位置(包括朝向)粘贴电子标签。因此,根据对象物,能够在难以影响到商品的位置、通信品质难以下降的位置粘贴电子标签。此外,即便作业人员在不关注输送机上的对象物的位置(包括朝向)的情况下向输送机上不规则地载置了对象物,也能够在对象物的指定粘贴位置粘贴电子标签。

<第15方案>

在第10方案至第14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在由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检测所述对象物的个别信息之前,使所述机器人从所述标签供给部接收所述电子标签,使该电子标签在所述写入装置的可写入位置等待,

在由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对象物的个别信息之后,利用所述写入装置进行写入。

(作用效果)

这样,通过预先使电子标签在写入装置的可写入位置等待,能够缩短从检测个别信息开始到向电子标签的写入为止的时间。由此,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的粘贴效率,还能够缩短从个别信息传感器到粘贴位置为止的输送距离,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第16方案>

在第10方案至第15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在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机器人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具有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拍摄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所述对象物,

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拍摄装置靠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将所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与该对象物中的指定粘贴位置相关联地存储,

当通过图像识别对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信息与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进行比较并在所述输送机上识别出所述对象物时,从所述存储部读出与该识别出的对象物相关联的指定粘贴位置,并且,检测所述输送机上的所述对象物的位置,基于所述指定粘贴位置和所述对象物的位置,使所述机器人向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对象物中的指定粘贴位置粘贴所述电子标签,

所述指定粘贴位置是与所述对象物中的个别信息的检测面相同的面且不与个别信息重叠的位置。

(作用效果)

电子标签的粘贴位置适当设定即可,但当设为与个别信息的检测面相同的面且不与个别信息重叠的位置时,在粘贴电子标签后,个别信息不会被电子标签隐藏,因此,电子标签的存储内容与对象物的个别信息的比较确认变得容易。

<第17方案>

在第7方案至第16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有第1输送机和第2输送机,该第1输送机输送所述对象物,该第2输送机隔开间隙地与该第1输送机的下游侧相连,接收从第1输送机送出的所述对象物并进行输送,

所述粘贴部具有机器人,其接收从所述标签供给部供给的电子标签,将该电子标签粘贴于在所述第2输送机上输送的所述对象物,

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包括下方传感器和上方传感器,该下方传感器通过所述第1输送机与所述第2输送机的间隙而从所述对象物的下方检测所述对象物的个别信息,该上方传感器在比所述机器人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从所述对象物的上方检测所述对象物的个别信息。

(作用效果)

这样,在通过第1输送机及第2输送机输送对象物的同时利用机器人向该输送中的对象物粘贴电子标签时,能够连续地处理大量对象物。此外,不仅将输送机分为第1输送机与第2输送机,还能够通过利用该交接部分的间隙而从上下两方进行对象物的个别信息的检测,因此,能够在不关注上下朝向的情况下,连续地处理检测对象的个别信息的位置上下不同的多种粘贴对象物。

<第18方案>

在第7方案至第17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有输送所述对象物的输送机,

所述粘贴部具有机器人,该机器人接收从所述标签供给部供给的电子标签,并将该电子标签粘贴于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所述对象物,

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机器人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标签供给部具有:电子标签片,其包括连续带状的剥离片和在该剥离片的连续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重复粘贴的电子标签;以及交接部,其将该电子标签片沿该电子标签片的连续方向移送,并且,从移送方向下游侧依次剥离电子标签,并交接至机器人,

所述交接部包括折返引导件,该折返引导件以使所述剥离片向与具有所述电子标签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折返的方式引导所述剥离片,

所述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是通过抽吸而保持所述电子标签的吸附部,

所述机器人利用所述吸附部来吸附所述剥离片上的所述电子标签,通过该吸附部的移动,在将所述电子标签从所述剥离片剥离之后将所述电子标签粘贴于所述对象物,

使所述吸附部在所述交接部中的比所述剥离片的折返开始位置靠前侧的位置吸附于所述剥离片上的电子标签,之后,

使所述吸附部在吸附着所述电子标签的状态下与所述剥离片一起移动至所述折返开始位置,在所述折返开始位置以后,使所述吸附部在吸附着所述电子标签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剥离片的移动方向的切线方向以与所述剥离片相同的速度移动,由此,将通过所述剥离片的折返而从所述剥离片剥离的所述电子标签交接给所述吸附部。

(作用效果)

具有粘合部的电子标签作为包括连续带状的剥离片和在该剥离片的连续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重复粘贴的电子标签的电子标签片而被销售,因此,电子标签的供给部优选将该电子标签片沿其连续方向移送,并且,从移送方向下游侧依次剥离电子标签并交接给机器人。而且,在像这样利用机器人来保持具有粘合部的电子标签的情况下,期望将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作为吸附部,吸附与粘合部相反的面。

但是,为了将粘贴在剥离片上的电子标签可靠地交接给机器人的吸附部,需要强力的吸附力或辅助剥离的机构。而且,如果在向机器人的吸附部交接电子标签时在电子标签的吸附位置产生偏移,则机器人无法粘贴于目标粘贴位置。

与此相对,在本方案中,在剥离片的折返开始位置以后,使机器人的吸附部在吸附着电子标签的状态下沿着剥离片的移动方向的切线方向以与剥离片相同的速度移动。由此,主要利用通过剥离片的折返而作用于电子标签的剥离力,并且几乎不利用通过吸附部与剥离片分离而产生的力,能够利用吸附部保持着电子标签而将其从剥离片上剥离。因此,能够为非常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以更少的吸附力实现可靠的电子标签的交接,电子标签的粘贴位置难以产生偏移。

<第19方案>

在第6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方法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供给具有粘合部的电子标签;

将所述供给的所述电子标签粘贴于作为粘贴对象的对象物;

通过个别信息传感器对所述对象物的个别信息进行检测,取得写入信息,该写入信息包括该检测到的个别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基于检测到的个别信息而取得的关联信息中的至少一方;以及

将所述写入信息向粘贴于进行了该个别信息的检测的对象物的电子标签写入。

(作用效果)

起到与第7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20方案>

在第2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备:

标签供给部,其依次供给具有粘合部的电子标签;

输送机,其输送作为所述电子标签的粘贴对象的对象物;以及

机器人,其接收从所述标签供给部供给的电子标签,将该电子标签粘贴于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对象物,

所述写入装置将与所述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向处于粘贴到所述对象物之前的过程中的电子标签写入,

所述信息取得部从存储部中读出与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该存储部将所述对象物的识别信息与和该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关联地存储。

(作用效果)

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在装置内向处于粘贴到对象物之前的过程中的电子标签进行写入,因此,能够向多种对象物粘贴分别写入了信息的电子标签。例如,在零售店粘贴电子标签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将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入库商品依次载置于输送机,粘贴分别写入了信息的电子标签。

<第21方案>

在第20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备个别信息传感器,该个别信息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机器人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光学地读取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所述对象物的外观所显示的识别信息,

在由所述个别信息传感器读取到所述识别信息时,从所述存储部中读出与该识别信息对应的写入信息,利用所述写入装置,将该写入信息向处于粘贴到所述对象物之前的过程中的电子标签写入。

(作用效果)

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基于个别信息传感器的光学读取结果而依次自动地识别对象物,将预先关联起来的对应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写入,因此,即便将多种对象物以不同顺序且不同间隔载置于输送机,也能够自动地粘贴写入了适当的信息的电子标签。例如,在零售店粘贴电子标签的情况下,仅通过作业人员在不关注顺序、间隔的情况下将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入库商品依次载置于输送机,就能够向商品粘贴分别写入了信息的电子标签。

<第22方案>

在第20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备对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对象物进行选择的输入装置,

从所述存储部中读出与通过所述输入装置选择出的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将该写入信息不变更地依次向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直至由所述输入装置进行新的对象物的选择。

(作用效果)

根据本装置,通过作业人员使用输入装置来选择对象物,能够连续地处理多个相同的对象物,因此,如果对某种程度上大量的对象物进行处理,则能够充分高效地进行向电子标签的信息写入以及粘贴。此外,与自动识别商品的情况相比,控制简单,也不会发生误识别。

<第23方案>

在第20方案至第22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在使所述机器人接收从所述标签供给部供给的电子标签之后,使该电子标签接近所述写入装置而进行所述写入,之后将该电子标签粘贴于所述对象物。

(作用效果)

这样,通过在即将粘贴之前向电子标签写入信息,能够抑制无用的写入,能够进行高效的信息写入及粘贴。

<第24方案>

在第20方案至第23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

所述机器人是包括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及以z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运动在内的自由度4以上的机器人,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系统具有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设置于所述输送机中的比所述机器人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拍摄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所述对象物,

所述存储部将所述识别信息、与对应于该识别信息的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以及与所述识别信息对应的对象物中的指定粘贴位置关联地存储,

基于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信息对所述对象物的位置进行检测,从所述存储部中读出与所述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进行向所述电子标签的写入,并且,读出所述对象物中的指定粘贴位置,基于该指定粘贴位置和所述对象物的位置,所述机器人将所述电子标签粘贴于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对象物中的指定粘贴位置,

所述标签供给部具有:输送机,其具有在终端折返而返回到始端的环状的移动部;以及电子标签送出部,其向所述输送机供给所述电子标签,将所述粘合部粘贴于所述移动部,

所述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是通过抽吸来保持所述电子标签的吸附部,

所述机器人利用所述吸附部来吸附粘贴在所述移动部上的所述电子标签,通过该吸附部的移动,在将所述电子标签从所述移动部剥离之后将其粘贴于所述对象物,

使所述吸附部在所述输送机的终端中的比所述移动部的折返开始位置靠前侧的位置吸附于粘贴在所述移动部上的电子标签,之后,

使所述吸附部在吸附着所述电子标签的状态下与所述移动部一起移动至所述折返开始位置,在所述折返开始位置以后,使所述吸附部在吸附着所述电子标签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移动方向的切线方向以与所述移动部相同的速度移动,由此,将通过所述移动部的折返而从所述移动部剥离的所述电子标签交接给所述吸附部。

(作用效果)

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中,能够使用自由度4以上的机器人,将电子标签粘贴于指定粘贴位置(包括朝向)。因此,根据对象物,能够在难以影响到商品的位置、通信品质难以下降的位置粘贴电子标签。此外,即便作业人员在不关注输送机上的对象物的位置(包括朝向)的情况下在输送机上不规则地载置了对象物,也能够在对象物的指定粘贴位置粘贴电子标签。

此外,在利用机器人来保持具有粘合部的电子标签的情况下,期望将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作为吸附部,吸附与粘合部相反的面。在该情况下,标签供给部为了使电子标签移动至机器人的接收范围内,优选如本方案那样将具有粘合部的电子标签粘贴于输送机的移动部进行输送。

但是,为了将粘贴在输送机的移动部上的电子标签可靠地交接给机器人的吸附部,需要强力的吸附力或辅助剥离的机构。而且,如果在向机器人的吸附部交接电子标签时在电子标签的吸附位置产生偏移,则无法粘贴于指定粘贴位置。

与此相对,在本方案中,在输送机的移动部的折返开始位置以后,使机器人的吸附部在吸附着电子标签的状态下沿着移动部的移动方向的切线方向以与移动部相同的速度移动。由此,主要利用通过移动部的折返而作用于电子标签的剥离力,并且几乎不利用通过吸附部与移动部分离而产生的力,能够利用吸附部保持着电子标签而将其从移动部剥离。因此,能够为非常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以更少的吸附力实现可靠的电子标签的交接,电子标签的粘贴位置难以产生偏移。

<第25方案>

在第6方案的电子标签写入方法中,

所述电子标签写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输送机来输送作为电子标签的粘贴对象的对象物;

利用机器人接收具有粘合部的电子标签,并将该电子标签粘贴于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对象物;

从存储部中读出与在所述输送机上输送的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该存储部将所述对象物的识别信息与和该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关联地存储;以及

将所述读出的与所述对象物相关的写入信息向处于粘贴到所述对象物之前的过程中的电子标签写入。

(作用效果)

起到与第20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向电子标签写入根据对象物而不同的信息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概要图。

图2是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概要图。

图3是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概要图。

图4是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概要图。

图5是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概要图。

图6是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概要图。

图7是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概要图。

图8是控制部的结构图。

图9的(a)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俯视图,图9的(b)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侧视图,图9的(c)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仰视图,图9的(d)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俯视图,图9的(e)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侧视图,图9的(f)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仰视图。

图10是示出粘贴有电子标签的对象物的立体图。

图11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主视图。

图12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标签供给部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14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交接部的主视图。

图15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6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7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8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9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20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侧视图。

图21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侧视图。

图22是概要地示出标签供给部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23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24是示出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标签供给部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26是示出标签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7是示出标签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标签供给部中的电子标签的变化的俯视图。

图29是示出电子标签的变化的侧视图。

图30是示出标签供给部中的电子标签的变化的俯视图。

图31是示出标签供给部中的电子标签的变化的俯视图。

图32的(a)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俯视图,图32的(b)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侧视图,图32的(c)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仰视图。

图33的(a)是示出弯折后的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俯视图,图33的(b)是示出弯折后的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侧视图,图33的(c)是示出弯折后的电子标签的例子的仰视图。

图34是示出粘贴有电子标签的对象物的立体图。

图35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交接部的主视图。

图36是示出电子标签的交接部的立体图。

图37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主视图。

图38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的侧视图。

图39的(a)是示出电子标签的接收的侧视图,图39的(b)是示出信息的写入的侧视图,图39的(c)是示出向对象物的粘贴的侧视图。

图40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的粘贴装置的侧视图。

图41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的粘贴装置的侧视图。

图42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的粘贴装置的侧视图。

图43是概要地示出电子标签的粘贴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的事项>

图1~图7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的代表例。这些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具备:写入装置60,其将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信息取得部70,其取得与和电子标签10关联的对象物50相关的写入信息;以及控制部90,其通过写入装置60,向对应的电子标签10写入由信息取得部70取得的写入信息。

因此,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中,取得与和电子标签10关联的对象物50相关的写入信息,向对应的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因此,能够向电子标签10写入根据对象物50而不同的信息。例如,在零售店粘贴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当使电子标签10附属于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入库商品时,能够向电子标签10写入根据对象物50而不同的信息。

(控制部)

为了使系统动作,控制部90根据需要进行信息的输入输出以及运算,并与系统的结构要素进行通信,控制各结构要素。因此,控制部能够具有输入输出装置、运算装置、通信装置以及存储装置等。这样的控制部90能够单独地使用序列发生器(plc)、计算机(pc、微控制器)等公知的产业用控制装置而构成,或者根据功能等组合多个而构成。例如在后述的应用例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输送机、传感器、机器人等的基本控制及接口通过序列发生器来实现,信息处理、针对基于该信息处理的序列发生器的指令(模式设定、参数设定、动作开始的指示等)通过计算机来实现。

如图8所示,控制部90具备用于供作业人员进行输入的输入装置81,能够根据该输入来进行系统的各种动作(信息取得、写入等)。输入装置81能够为键盘、鼠标、或者专用的开关。为了使作业人员选择处理,优选还具备显示装置82,该显示装置82显示用于执行处理的按钮等图形化用户界面。在该情况下,尤其优选具备使输入装置81与显示装置82形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通过触摸显示装置82所显示的用于执行连续处理的按钮等来进行处理的选择输入。此外,针对控制部90,也能够构成为,能够通过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将具有显示装置82及输入装置81的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与控制部90连接,利用该便携终端的显示装置82及输入装置81来进行处理的选择,对此未图示。

(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10只要附属于对象物即可,其形状、构造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宜使用公知的电子标签10。电子标签10例如除了是如价格标签、行李标签等那样外部附加于对象物的电子标签之外,也可以是内置于对象物的容器、盖、包装箱、输送用纸壳箱的电子标签。在外部附加于对象物的电子标签10可以通过粘合面、绳子、标签针等而固定或连结于对象物,但只要与对象物一起被处理(管理)即可,也可以不固定或连结于对象物而能够自由地移动。

例如,具有粘合面的类型的电子标签10的形状通常如图9的(a)~(c)所示的例子或图33的(a)~(c)所示的例子那样为具有角的长方形,但不限于此。此外,作为电子标签10的代表之一,例如如图9的(c)及图33的(c)所示,为具有ic芯片10i和与ic芯片10i连接的天线10a作为输入部10a、10i的被动类型的电子标签10,但不限于此。

为了防止通信品质的下降,期望至少使电子标签10的天线10a的一部分与粘贴对象物50分离。因此,在具有粘合面11的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如图33的(a)~(c)所示,在折叠位置10p处将电子标签10的包括天线10a的一部分折叠,形成将粘合面11彼此贴合而成的不可粘合部分12、以及粘合面11露出的剩余粘合部分13,如图34所示,能够通过剩余粘合部分13的粘合面11粘贴于对象物50。在该情况下,不优选在通过输入部10a、10i的位置处弯折。因此,在这样的电子标签10中,期望在如下部分与具有输入部10a、10i的部分之间设置折叠位置10p,上述部分与具有输入部10a、10i的部分相邻且向输入部10a、10i侧折返时与天线10a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例如,在图示例那样的长方形的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能够在长边方向的一端部设置不具有输入部10a、10i的折返部分10f,并且在相反侧设置输入部10a、10i,将它们的边界设为折叠位置10p。

在如后所述具备标签供给部2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附加于标签供给部20内的弯折装置来进行这样的电子标签10的折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也可以将预先折叠了一部分的电子标签10向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供给。

(写入信息)

针对电子标签10的写入信息包括与和电子标签10关联的对象物50相关且根据对象物50而不同的信息。只要在该范围内即可,写入信息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包括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51的一部分或全部。个别信息51除了为用于将对象物50与其他物体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之外还包括属性信息,该属性信息是无法将该对象物50与其他物体进行识别而表示该对象物50的特征、性质等的信息。作为识别信息,能够例示商品码、序列号、产品编号、批号等。此外,作为属性信息,除了出厂顺序、制造年月日、保质期限、商品名称等商标之外,还能够例示商品及包装的颜色、以及商品重量等。此外,写入信息能够包括识别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外的附属信息。作为附属信息,能够例示制造所需的时间等时间信息、制造时的气温等温度信息、制造时的湿度等湿度信息、与占卜或彩票的未中奖等相关的随机数信息等。

如图10所示,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51、属性信息如果是作为一维码或二维码、或者作为原本的字符或图案等而通过印刷等附加于对象物50的信息,则能够容易从对象物50取得,因此优选,但不限于此。

(信息取得部)

信息取得部70能够将写入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设为可从对象物50取得的一次信息。由此,写入信息的准备更加准确且更加容易。例如,信息取得部70能够包括根据对象物50来检测个别信息51的个别信息传感器71。

个别信息传感器71只要能够根据对象物50来检测其个别信息51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个别信息传感器71能够为读码器、光学字符读取装置、彩色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磁传感器、声音识别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方。在个别信息传感器71为一维码或二维码等的读码器的情况下,能够使写入了该读取信息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该对象物50。因此,例如零售商通过使这样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销售商品,能够以非接触的形式汇总大量商品而一次性地进行收银机、商品检验、盘点业务、使用了防盗门的防入店行窃等的商品识别。此外,在个别信息传感器71为光学字符读取装置的情况下,能够读取附加于对象物50(通常为商品外包装或商品本身)的商品尺寸、商品的颜色、内容量、制造日期、保质期限等的记载,使写入了该读取信息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该对象物50。此外,在个别信息传感器71为彩色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使写入了与对象物50的颜色相关的信息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该对象物50,在个别信息传感器71为重量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使写入了与对象物50的重量相关的信息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该对象物50。因此,例如零售商通过使这些电子标签10附属于销售商品,能够基于未包含在通常附加的一维码或二维码中的个别信息51来进行商品管理。

在个别信息传感器71为磁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读取票据、支票(micr)、存折、信用卡等带磁条的对象物的磁记录信息,使写入了该读取信息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该对象物50。

在个别信息传感器71是由麦克风及声音识别系统构成的声音识别传感器的情况下,作业人员通过视觉确认对象物的个别信息并进行发声,来识别个别信息,能够使写入了该识别信息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该对象物50。

个别信息传感器71的检测对象优选至少包括识别信息,更优选包括识别信息和属性信息这两方。

读码器、光学字符读取装置及彩色传感器优选使用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等摄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来实现。在使用了摄像传感器的方式中,不仅能够进行广范围的检测,也能够作为检测多种检测对象的多目的读取器而利用。即,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不按照检测对象来设置传感器,而利用一个传感器来检测一维码或二维码、字符及颜色。当然,个别信息传感器71不限于图像传感器,例如在读码器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激光扫描方式等公知的各种传感器。

个别信息传感器71优选设置于在对象物50的生产、物流的过程中使用的输送机,或者增设具备个别信息传感器71的输送机,通过输送机根据输送中的对象物50来检测个别信息51。

将个别信息传感器71设为手持式装置(手持式读码器等),在对象物50的搬入、搬出、陈列等时,作业人员用手把持着个别信息传感器71并将其举至对象物50,由此,也能够依次检测多个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51。此外,将个别信息传感器71设为固定式的装置,在对象物50的搬入、搬出、陈列等时,作业人员用手把持着对象物50并将其举至固定式的个别信息传感器71,由此,也能够依次检测多个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51。

在信息取得部70包括个别信息传感器71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70能够由具备数码相机、麦克风等个别信息传感器71的计算机(pc、微控制器、平板终端、智能手机)构成。

(存储部)

信息取得部70能够不从对象物50取得写入信息的全部,而从存储有写入信息等的存储部80读出。此外,信息取得部70能够从对象物50取得写入信息的一部分,并且从存储部80读出写入信息的剩余部分。

存储部80除了为内置或外接于控制部90的硬盘、ssd等存储装置之外,还能够为经由局域网或因特网而连接的网络访问存储器、云存储器、其他的存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部80也可以是pos系统等物流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的存储部80,或者是包括从这些系统之外的系统的存储部80的信息复制出的信息、对该信息进行了变更或附加而得到的信息在内的存储部。在该情况下,在对象物50的生产及物流的过程中,将处于该过程的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及各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存储于存储部80。此外,在对象物50的生产及物流的过程中,也能够基于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等取得的一次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根据取得的一次信息而取得的二次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将处于该过程的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及各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存储于存储部80。

在具有多种存储信息的情况下,除了按照其种类来设置存储部80之外,也能够设置存储全部的存储信息的单一的存储部80。例如在后述的应用例的情况下,在图示例中设想写入信息及粘贴位置信息被存储于单一的存储部80,但不限于此。

在信息取得部70从存储部80读出写入信息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70能够由计算机(pc、微控制器、平板终端、智能手机)构成,能够包括鼠标、键盘、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即,能够与控制部90同样)。

存储部80存储对象物50的识别信息及与该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写入信息,信息取得部70也可以基于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读出的识别信息、或者由鼠标、键盘、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81输入的识别信息,从存储部80读出写入信息。即,写入信息也可以包括基于从对象物50取得的一次信息而取得的二次信息。例如,如果是粘贴于商品的电子标签10,则能够通过个别信息传感器71来检测所述的一维码等识别信息,控制部90基于该检测结果,从将识别信息与商品名称、保质期限等属性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存储部80中取得属性信息,仅将取得的属性信息或者将该属性信息与识别信息一起作为写入信息而向电子标签10写入。

此外,在信息取得部70从存储部80读出写入信息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70也可以通过输入装置等从存储部80选择一个或多个写入信息,一个一个地或者连续多个地读出写入信息。

尤其是在连续地读出写入信息的情况下,当在存储部80中关联地存储有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及处理顺序时,信息取得部70能够按照处理顺序从存储部80中读出与该处理顺序相关联的写入信息,通过写入装置60将该读出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

(写入装置)

写入装置60是能够针对电子标签10写入的装置(所谓的读写器),能够适当决定其设置位置等。例如,在从一定的距离向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的情况下,写入装置60固定设置在电子标签10的移动路径中,能够向移动中或者移动暂时停止中的电子标签10依次进行写入。在该情况下,可以在电子标签10附属于对象物50之后写入,也可以在附属于对象物50之前写入。在前者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在输送对象物50的输送机设置写入装置60,在后者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在标签供给部20设置写入装置60。

在使电子标签10接近写入装置60而进行写入的情况下,将写入装置60设为手持式装置(手持式读码器等),在对象物50的搬入、搬出、陈列等时,作业人员用手把持着写入装置60并将其举至电子标签10,由此能够向多个电子标签10依次进行写入。也能够将写入装置60安装于机器人40,对机器人40进行控制,使写入装置60接近电子标签10而进行写入。

此外,将写入装置60设为固定式的装置,在对象物50的搬入、搬出、陈列等时,作业人员用手把持着对象物50并将其举至固定式的写入装置60,由此也能够向多个电子标签10依次进行写入。

写入装置60的写入处理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公知的方法。

根据写入装置60的设置位置,有时使接下来成为写入对象的未写入的电子标签10位于作为写入对象的电子标签10的附近。例如,在后述的图11及图12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写入装置60的位置与标签供给部20的电子标签10的交接位置接近,因此,当由写入装置60进行写入时,如果标签供给部20将下一个电子标签10准备到可交接的位置,则可能发生所谓的冲突(在1台写入装置60的电磁场中同时产生两个以上的电子标签10的相互通信,其结果是,导致错误或者丢失通信内容),或者向不是写入对象的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这是因为在写入装置60的可通信范围内存在多个电子标签10。对此,如图11及图12所示,优选设置至少将写入装置60与不是写入对象的电子标签10之间屏蔽的屏蔽体61(遮罩),将写入装置60的通信方向限制为规定的写入位置(在图示例中为写入装置60上)。屏蔽体61能够使用屏蔽电波的金属板等原材料而形成,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采用在写入装置60与规定的写入位置之间具有孔且在规定的写入位置的周围不具有孔的板或箔。

(标签附属部)

为了通过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使电子标签10附属于对象物50,能够配备标签附属部。在具有粘合面11的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标签附属部能够采用后述的应用例的机器人40、其他的公知的粘贴装置(贴标机)。标签附属部也可以由作业人员手持并按压于对象物50而进行电子标签10的粘贴的手持式粘贴装置(手持贴标机)。在不具有粘合面11的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标签附属部也可以是经由绳子或标签针等向衣类等对象物50安装电子标签10的标签安装装置,或者是向商品的包装箱内投入电子标签10的投入装置。

(机器人)

作为机器人40,至少是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的运动和垂直方向的运动的自由度2以上的机器人即可,但为了应对输送机30上的对象物50的位置为不规则的情况等,优选自由度4以上的机器人40,使得能够进行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及以z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运动。由此,如图10的(a)、(c)所示,能够以所有的朝向向对象物50的上表面粘贴电子标签10。此外,当使用自由度6以上的机器人40时,不仅能够向对象物50的上表面粘贴电子标签10,如图10的(b)所示,也能够向侧面粘贴电子标签10。因此,根据对象物50,能够在难以影响到商品的位置、通信品质难以下降的位置粘贴电子标签10。作为机器人40,不仅能够使用图示例那样的并行连杆机器人,也能够使用垂直多关节机器人、水平多关节机器人、正交机器人等公知的产业用机器人。

(标签供给部)

为了向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内供给电子标签10,能够配备标签供给部20。标签供给部20向写入装置60或标签附属部依次供给电子标签10,只要在该范围内即可,能够采用公知的所有供给机构(例如专利文献1~5所记载的供给机构等)。例如,在供给具有粘合面11的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从重复粘贴有电子标签10的带状的剥离片16将电子标签10依次剥离而供给的标签供给部20。在供给不具有粘合面11的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如下的标签供给部20,该标签供给部20将重复连续有成为电子标签10的单位部分的带状材料在各单位部分的边界分离或冲裁,由此依次形成电子标签10而供给。标签供给部20也可以内置于标签附属部的设备中。

(设备结构)

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中,可以将全部结构要素作为一个设备而形成为一体,也可以采用组合多个由一个或多个结构要素构成的设备而成的系统。尤其是如信息取得部70、控制部90、存储部80等结构要素那样,优选将能够在一个设备上作为硬件或软件的组合而构筑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构筑在一个设备上。此外,结构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为了作为系统进行连动而能够以有线或无线的形式单向或双向地通信(除了不经由网络的通信之外,还包括经由网络的通信)。此外,结构要素的一部分可以与其他结构要素独立地动作。

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可以整体上为一个手持式的设备,也可以为能够设置在桌子上的程度或者零售店的收银机的程度的固定式的设备。此外,也可以如后述的应用例那样是包括输送机、机器人40的更大的设备。此外,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由多个设备构成的情况下,各设备可以分别为一个手持式的设备,也可以为能够设置在桌子上的程度或零售店的收银机的程度的固定式的设备,还可以为大小更大的设备。

以下,对设备结构等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第1例>

图1示出了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的第1例。本例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具有写入装置60、向该写入装置60供给电子标签10的标签供给部20、以及信息取得部70,通过写入装置60,将由信息取得部70取得的写入信息向从标签供给部20供给的电子标签10写入。因此,在本例的系统中,能够自动地依次制作写入了根据对象物50而不同的信息的电子标签10。

在第1例中,信息取得部70可以为所述的任一种信息取得部,但图1的(a)所示的例子具备个别信息传感器71,将包括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个别信息51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另一方面,图1的(b)所示的例子的信息取得部70从存储部80读出写入信息。图1的(c)所示的例子组合了两者的信息取得部70,将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个别信息51和基于该个别信息51从存储部80读出的2次信息作为写入信息而向电子标签10写入。

在第1例中,电子标签10在外部附加于对象物50。因此,优选如后述的应用例等那样具有使通过写入装置60完成了写入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对象物50的标签附属部,但作业人员也可以通过手动作业使电子标签10附属于对象物50。另外,关于这里所说的附属,除了固定或连结于对象物50之外,也包括仅放入到对象物50的包装内的情况。

例如如图1的(a)、(c)所示的例子那样,能够将第1例的系统的整体设为固定式的1个设备e0。在该情况下,能够根据对设备e0的输入或者在由信息取得部70取得写入信息时,自动地进行向电子标签10的写入。

此外,能够如图1的(b)所示的例子那样构成为:将存储部80以外的部分设为固定式的第1设备e1,将存储部80设为第2设备e2,第1设备e1的信息取得部70从第2设备e2的存储部80进行读出。在该情况下,信息取得部70能够根据针对第2设备e2的处理开始输入而依次取得写入信息,并且进行向电子标签10的写入。

在这些例子中,在作业人员通过手动作业进行电子标签10向对象物50的附属的情况下,能够在具有写入装置60的设备设置电子标签10的排出部或交接部,作业人员从此处接收电子标签10,使其附属于对象物50。

<第2例>

图2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的第2例。本例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具有使电子标签10附属于对象物50的标签附属部、以及向该标签附属部供给电子标签10的标签供给部20,写入装置60向附属于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写入由信息取得部70取得的写入信息。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中,例如,在零售店等中,能够在使未写入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入库商品之后,向该电子标签10写入写入信息。在该情况下,除了按照每一个对象物50进行电子标签10的附属及写入之外,也能够使电子标签10一次性地附属于要处理的全部对象物50,之后向附属于各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依次进行写入。

在第2例中,信息取得部70可以为所述的任一种信息取得部,但图2的(a)所示的例子具备个别信息传感器71,将包括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个别信息51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另一方面,图2的(b)所示的例子的信息取得部70从存储部80读出写入信息。图2的(c)所示的例子组合了两者的信息取得部70,将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个别信息51和基于该个别信息51从存储部80读出的2次信息作为写入信息而向电子标签10写入。

例如如图2的(a)所示的例子那样,能够将第2例的系统的整体设为固定式的1个设备e0。在该情况下,与后述的应用例同样,能够一边通过输送机输送对象物50,一边自动地进行电子标签10向对象物50的附属、之后(也可以是之前)的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进行的写入信息的取得、以及由写入装置60进行的写入。

也能够如图2的(b)所示的例子那样构成为,将标签附属部及标签供给部20设为固定式的第1设备e1,将信息取得部70、控制部90、写入部及存储部80设为固定式的第2设备e2。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在操作第1设备e1而进行了电子标签10向对象物50的附属之后,操作第2设备e2来进行信息取得及写入。该例子具有能够将第1设备e1及第2设备e2分离地设置这样的优点。

此外,如图2的(c)所示,也能够构成为:将标签附属部及标签供给部20设为手持式或固定式的第1设备e1,将信息取得部70、控制部90、写入部设为手持式的第2设备e2,将存储部80设为固定式的第3设备e3。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操作第1设备e1来进行电子标签10向对象物50的附属。其另一方面,作业人员能够通过将第2设备e2的个别信息传感器71举至对象物50来检测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51,基于此,通过第2设备e2的信息取得部70从第3设备e3的存储部80进行信息取得,生成写入信息,之后,将第2设备e2的写入装置60举至对象物50,向附属于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

<第3例>

图3示出了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的第3例。本例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不具备标签供给部20及标签附属部,对预先附属于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这一点与第2例不同。例如,在生产者使未写入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商品、其容器或包装而将商品出库的情况下,零售店能够通过使用本系统,向附属于入库商品的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

在第3例中,信息取得部70也可以是所述的任一种信息取得部,但图3的(a)所示的例子具备个别信息传感器71,将包括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个别信息51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另一方面,图3的(b)所示的例子的信息取得部70从存储部80读出写入信息。图3的(c)所示的例子组合了两者的信息取得部70,将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个别信息51和基于该个别信息51从存储部80读出的2次信息作为写入信息而向电子标签10写入。

第3例的系统不具备标签附属部及标签供给部20,因此,适合于紧凑的系统。例如能够如图3的(a)所示的例子那样,将整体设为手持式的1个设备e0。在该情况下,能够构成为:作业人员用手拿着设备e0,将设备e0的个别信息传感器71举至对象物50,由此检测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51,生成包括该个别信息51的写入信息,之后,将设备e0的写入装置60举至附属于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来进行写入。

也能够如图3的(b)所示的例子那样,将存储部80以外的部分设为手持式的第1设备e1,将存储部80设为固定式的第2设备e2。在该情况下,能够构成为:作业人员操作第1设备e1,从第2设备e2进行信息取得并生成写入信息,之后,将第1设备e1的写入装置60举至附属于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来进行写入。

此外,也能够如图3的(c)所示的例子那样,将存储部80以外的部分设为固定式的第1设备e1,将存储部80设为固定式的第2设备e2。在该情况下,能够构成为:作业人员用手拿着对象物50,将其举至第1设备e1的个别信息传感器71,由此检测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51,基于此,通过第1设备e1的信息取得部70从第2设备e2的存储部80进行信息取得并生成写入信息,之后,将对象物50举至第1设备e1的写入装置60,向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

<第4例>

图4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的第4例。在本例中,在存储部80中关联地存储有写入信息及处理顺序,按照由信息取得部70从存储部80取得的处理顺序,通过写入装置60将与该处理顺序相关联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这一点与第1例不同。在本例中,按照从存储部80读出的处理顺序,将与该处理顺序相关联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因此,在使电子标签10附属于按照决定的顺序处理(管理)的多种对象物50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写入根据对象物50而不同的信息。

在第4例中,电子标签10在外部附加于对象物50。因此,优选如后述的应用例等那样具有使通过写入装置60完成了写入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对象物50的标签附属部,但作业人员也可以通过手动作业使电子标签10附属于对象物50。另外,关于这里所说的附属,除了固定或连结于对象物50之外,也包括仅放入到对象物50的包装内的情况。

例如如图4所示的例子那样,能够将第4例的系统的整体设为固定式的1个设备e0。在该情况下,能够对设备e0进行指定处理对象物50(处理对象的范围)的输入,由信息取得部70取得所需的处理顺序及写入信息,按照该处理顺序,将与该处理顺序相关联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

<第5例>

图5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的第4例。在本例中,在对象物50的生产及物流中的第1过程中,取得处于该过程的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及各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并存储于存储部80,在比第1过程靠下游侧的按照处理顺序来处理对象物50的第2过程中,按照处理顺序,通过写入装置60将与处理顺序相关联的写入信息依次向电子标签10写入,这一点与第4例不同。

在本系统中,例如在如对象物50的生产设备中的对象物50的移送过程、商品检验过程、对象物50的物流中的输送过程等那样,在按照固定的顺序来处理(管理)对象物50的第1过程p1中,将该处理顺序及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80,之后,在按照该处理顺序来处理对象物50的第2过程p2中,按照该处理顺序依次进行向电子标签10的写入。因此,通过使写入后的电子标签10依次附属于对象物50,能够使写入了根据对象物50而不同的信息的电子标签10自动地附属于对象物50。

在第1过程p1中将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及各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存储于存储部80的情况下,如图5的(a)所示,当该存储部80是现有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物流系统等)的存储部80时,或者是包括从现有系统的存储部80的信息复制出的信息、对该信息进行了变更或附加的信息在内的存储部80时,作为现有系统的运转结果,在第1过程p1中将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及各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存储于存储部80。此外,如图5的(b)所示,也能够在第1过程p1的设备中设置个别信息传感器71,基于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的个别信息51等的一次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根据取得的一次信息而取得的二次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取得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及各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并存储于存储部80。

例如如图5的(a)所示,第5例的系统也能够构筑于生产设备或物流设备的单一的输送线p0。此外,如图5的(b)所示,也能够将第1过程p1设为生产设备的出库过程等,在其设备中设置个别信息传感器71及存储部80,将比第1过程p1靠下游侧的、按照与第1过程p1相同的处理顺序来处理对象物50的第2过程p2设为物流设备的搬入过程等,在其设备中设置信息取得部70、控制部90及写入装置60。图5所示的例子均一边通过输送机30输送对象物50一边进行处理,因此,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没有变化,但在第1过程p1和其下游侧的向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的过程中无需进行连续的输送。

在这些第5例中,在作业人员通过手动作业进行电子标签10向对象物50的附属的情况下,能够在包括写入装置60的设备中设置电子标签10的排出部或交接部,作业人员从此处接收电子标签10,使其附属于对象物50。

<第6例>

图6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的第6例。本例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具备使电子标签10附属于对象物50的标签附属部、以及向该标签附属部供给标签的标签供给部20,在对象物50的生产及物流中的第1过程p1中,取得处于该过程的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及各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并存储于存储部80,在对象物50的生产及物流中的第2过程p2中,通过标签附属部使电子标签10附属于对象物50,在比第1过程p1及第2过程p2靠下游侧的按照相同的处理顺序来处理对象物50的第3过程p3中,按照该处理顺序,通过写入装置60将与该处理顺序相关联的写入信息依次向附属于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写入。

在本系统中,例如如对象物50的生产设备中的对象物50的移送过程、商品检验过程、对象物50的物流中的输送过程等那样,在按照固定的顺序来处理(管理)对象物50的第1过程p1中,将该处理顺序及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80。此外,在与第1过程p1同时并行或者在第1过程p1前后进行的第2过程p2中,使电子标签10附属于对象物50。之后,在按照该处理顺序来处理对象物50的第3过程p3中,按照该处理顺序,依次进行向附属于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的写入。由此,能够使写入了根据对象物50而不同的信息的电子标签10自动地附属于对象物50。

更具体而言,在从物流中心向零售店等商品搬入目的地输送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商品时,能够在物流中心(第1过程、第2过程)进行针对存储部80的处理顺序及写入信息的存储及电子标签10的附属,在商品的搬入目的地(第3过程)进行向电子标签10的写入。另外,在标签附属部中,除了按照每一个对象物50进行电子标签10的附属及写入之外,也能够一次性使电子标签10附属于要处理的全部对象物50,之后向附属于各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依次进行写入。

在第6例的第1过程p1中将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及各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存储于存储部80的方法与第5例相同。

例如如图6的(a)所示,第6例的系统也能够构筑于生产设备或物流设备的单一的输送线。此外,如图6的(b)所示,也能够将第1过程p1设为生产设备的出库过程等,在其设备中设置标签附属部、标签供给部20、个别信息传感器71及存储部80,将比第1过程p1靠下游侧的、按照与第1过程p1相同的处理顺序来处理对象物50的过程设为物流设备的搬入过程等,在其设备中设置信息取得部70、控制部90及写入装置60。图6所示的例子均一边通过输送机输送对象物50一边进行处理,因此,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没有变化,但在第1过程p1和其下游侧的向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的过程中无需进行连续的输送。

<第7例>

图7示出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的第3例。本例不具备标签供给部20及标签附属部并向附属于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这一点与第6例不同。即,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是如下的系统:不进行供给电子标签10而使其附属于对象物50的操作,在按照生产及物流中的处理顺序来处理对象物50的过程中,按照由信息取得部70取得的处理顺序,通过写入装置60将与该处理顺序相关联的写入信息向附属于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写入。更具体而言,在从生产者向零售店等输送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商品时,生产者能够使未写入的电子标签10附属于商品、其容器或包装而将商品出库,在零售店或该物流中心,在按照决定的顺序来处理商品的过程中自动地写入根据对象物50而不同的信息。

在第7例中将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及各对象物50的写入信息存储于存储部80的方法与第5例相同,此外,也可以基于在对象物50的生产及物流的过程以外取得的信息等而存储于存储部80。

例如如图7的(a)所示,第7例的系统也能够构筑于生产设备或物流设备的单一的输送线。此外,如图7的(b)所示,也能够在物流设备的搬出过程(第1过程p1)的设备中设置个别信息传感器71及存储部80,在比第1过程p1靠下游侧的按照与第1过程p1相同的处理顺序来处理对象物50的过程、即零售店的搬入过程(第2过程)的设备中设置包括信息取得部70、控制部90及写入装置60的手持式的设备e4。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通过将手持式的设备e4的写入装置60举至附属于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而向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图7的(a)所示的例子一边通过输送机输送对象物50一边进行处理,因此,对象物50的处理顺序没有变化,但在第1过程p1和其下游侧的向电子标签10进行写入的第2过程p2中无需进行连续的输送。因此,也能够采用图7的(b)那样的系统结构。

<应用例1>

图11及图12示出应用了上述的第1例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该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具备:标签供给部20,其依次供给具有粘合面11的电子标签10;以及粘贴部30、40,其将从标签供给部20供给的电子标签10向作为粘贴对象的商品等的对象物50粘贴。此外,该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具备:写入装置60,其将与对象物50相关的写入信息向处于粘贴到对象物50之前的过程中的电子标签10写入;以及个别信息传感器71,其检测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该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还具备控制部90,该控制部90通过写入装置60,将包括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个别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与检测到的个别信息关联的关联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在内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该电子标签10粘贴于进行了该个别信息的检测的对象物50。

因此,在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中,在装置内检测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写入信息向粘贴于进行了该个别信息的检测的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写入,因此,即便在对多种对象物50以顺序不同的方式粘贴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地粘贴写入了适当的信息的电子标签10。例如,在零售店粘贴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针对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入库商品,作业人员在不关注对象物50是何种类的情况下能够依次自动地粘贴写入了适当的信息的电子标签10。以下,对各部依次进行说明。

(粘贴部)

粘贴部30、40只要能够将从电子标签10供给部供给的电子标签10粘贴于作为粘贴对象的对象物50即可,也可以如手持式的贴标机那样是供作业人员操作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优选内置有个别信息传感器71、写入装置60,但也能够将电子标签10供给部及粘贴部与个别信息传感器71及写入装置60中的至少一方分体设置。图示例的粘贴部30、40具有输送作为电子标签10的粘贴对象的对象物50的输送机30、以及接收从标签供给部20供给的电子标签10并粘贴于在输送机30上输送的对象物50的机器人40。这样,如果在通过输送机30输送对象物50的同时利用机器人40向该输送中的对象物50粘贴电子标签10,则能够自动地连续处理大量的对象物50。

(输送机)

输送机30只要能够通过驱动源的驱动力使移动体在输送方向上移动来输送移动体上的对象物50即可,能够使用公知的所有输送机,例如,能够适宜使用上表面为装载面的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等。输送机30如果具有宽度比对象物50宽的装载面,则例如作业人员能够在不关注位置、朝向的情况下装载大小不同的多品种的对象物50,因此优选。当然,输送机30也可以是使对象物50的种类及装载位置(包括朝向)固定的输送机。此外,也能够机械地进行对象物50向输送机30的装载。

输送机30也能够如图11等所示的例子那样将多个输送机31、32连接而构成,还能够如图23所示那样仅设置一个。此外,在输送机30的最下游预先设置有自由辊输送机33时,对象物50被推至自由辊输送机33而停止,因此,之后的作业变得容易。

输送机30期望以固定的速度连续地进行输送,但为了配合电子标签10的粘贴定时等各种定时,也能够在适当位置处间隔待机时间而间歇地驱动。

(个别信息传感器)

个别信息传感器71优选能够检测对象物50的所有面。因此,在通过输送机30输送对象物50的同时通过个别信息传感器71进行检测的情况下,优选采用图11等所示的装置结构。即,该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具有输送对象物50的第1输送机31、以及隔开间隙而与该第1输送机31的下游侧相连且接收从第1输送机31送出的对象物50并进行输送的第2输送机32,个别信息传感器71包括通过第1输送机31与第2输送机32的间隙而从对象物50的下方检测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的下方传感器71l、以及在比机器人40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从对象物50的上方检测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的上方传感器71u。

这样,不仅将输送机30分为第1输送机31与第2输送机32,还能够通过利用该交接部分的间隙而从上下两方进行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的检测,因此,能够在不关注上下朝向的状态下,连续地处理对象物50中的个别信息的位置上下不同的多种粘贴对象物50。

尤其是在能够使用摄像传感器对个别信息传感器71进行广范围的检测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通过隔着输送机30而设置从cd方向一方的斜上方进行检测的上方传感器71u、从cd方向另一方的斜上方进行检测的上方传感器71u、以及从输送机30的正下方进行检测的下方传感器71l,能够利用3个传感器来进行对象物50的4个面的检测,因此优选。即,如图10的(a)、(b)、(c)所示,能够检测对象物50的上表面、侧面及下表面的个别信息。另外,md方向是指机械方向(输送方向),cd方向是指与md方向正交的横向。

(标签供给部)

标签供给部20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向粘贴部30、40供给电子标签10即可,能够采用公知的所有供给机构(例如专利文献1~5记载的供给机构等)。图13示出安装并使用电子标签卷23r的标签供给部20的一例。电子标签卷23r通过将连续带状的电子标签片15卷绕成卷状而成,电子标签片15具有在连续带状的剥离片16的连续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重复粘贴的电子标签10。电子标签卷23r被未图示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此外,该标签供给部20是设想了通过后述的机器人40向对象物50粘贴电子标签的情况的标签供给部,具有:交接部,其沿标签片15的连续方向移送该电子标签片15,并且,从移送方向下游侧依次剥离电子标签10,并交接至机器人40;以及卷绕轴23w,其卷绕剥离了电子标签10之后的连续带状的剥离片16。交接部包括折返引导件23g(除了图示例那样的板状的折返引导件之外,也可以为旋转的轴或不旋转的轴),该折返引导件23g以使剥离片16向与具有电子标签1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折返的方式引导剥离片16,通过剥离片16的折返而进行电子标签片15的剥离。卷绕轴23w被未图示的步进电机驱动而旋转,在每次剥离先头的电子标签10时,在适当的控制定时以使后续的电子标签10向先头的位置移动的方式(即,一片一片地)进行卷绕。

电子标签片15在从电子标签卷23r被送出之后,被折返引导件23g呈锐角折返。在该折返时,具有刚性的电子标签10从剥离片16自然地剥离,因此,能够向机器人40直接进行交接或者经由带式输送机等间接进行交接。在剥离了电子标签10之后剩余的剥离片16被卷绕于卷绕轴23w。

标签供给部20能够具备打印机23p,该打印机23p用于在电子标签片15上的电子标签10的表面(非粘合面11)上打印零售店的徽标、与电子标签10相关的说明、向与该电子标签10关联的web网站链接用的二维码等规定的附加信息。由此,能够与使用的情况对应地向电子标签10依次打印附加信息。

(电子标签向机器人的交接)

在通过机器人40向对象物50粘贴电子标签的情况下,机器人40只要接收从标签供给部20供给的电子标签10并粘贴于在输送机30上输送的对象物50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如图示例那样,优选如下的机器人40:作为末端执行器而具有通过空气的抽吸来保持物体的吸附部41,利用吸附部41对剥离片16上的电子标签10进行吸附,通过该吸附部41的移动,将电子标签10从剥离片16剥离,之后,粘贴于对象物50。图示例的吸附部41是在前端部安装有橡胶杯的管状体,但不限于此,能够采用公知的构造、原材料。

如图14的(a)所示,电子标签10向具有吸附部41的机器人40的交接也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使机器人40的吸附部41吸附于贴在剥离片16上的电子标签10表面的状态下使吸附部41上升,由此将电子标签10从带上剥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但是,在通过这样的吸附部41的上升移动而将粘合在剥离片16上的电子标签10剥离的情况下,交接可能变得不可靠。

对此,如图14的(b)所示,提出了如下的交接机构:通过机器人40的驱动控制,使吸附部41在交接部中的比剥离片16的折返开始位置rp靠前侧的位置吸附于剥离片16上的电子标签10,之后,使吸附部41在吸附着电子标签10的状态下与剥离片16一起移动至折返开始位置rp,在折返开始位置rp以后,使吸附部41在吸附着电子标签10的的状态下沿着剥离片16的移动方向md的切线方向td以与剥离片16相同的速度移动,由此,将通过剥离片16的折返而从剥离片16剥离的电子标签10交接给吸附部41。在该情况下,主要利用通过剥离片16的折返而作用于电子标签10的剥离力,而几乎不利用通过吸附部41与剥离片16分离而产生的力,能够利用吸附部41保持电子标签10而从剥离片16剥离。因此,能够为非常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以更少的吸附力实现可靠的电子标签10的交接。

在吸附部41吸附于电子标签10的状态下,吸附部41、电子标签10及剥离片16形成为一体,因此,也能够不通过驱动源对吸附部41进行驱动,而仅将吸附部41支承为能够在剥离片16的移动方向上自由移动,利用剥离片16的移动力使吸附部41移动。但是,为了实现更加可靠的动作,优选通过机器人40的驱动,使吸附部41在吸附着电子标签10的状态下与剥离片16一起移动至折返开始位置rp,在折返开始位置rp以后,使吸附部41在吸附着电子标签10的状态下沿着剥离片16的移动方向md的切线方向td移动。

优选在使吸附部41吸附于电子标签10时,将剥离片16及粘贴在剥离片16上的电子标签10停止,但也可以不使剥离片16停止而使吸附部41吸附于与剥离片16一起移动的电子标签10。

在本交接机构中,只要吸附部41被支承为能够移动即可,支承装置也可以不是机器人40,也可以是以固定的周期移动的可动部。此外,本交接机构的吸附部41也能够不将电子标签10粘贴于商品等最终的粘贴对象物50,而粘贴于其他的输送机等输送装置、暂时的粘贴台、其他的吸附部。

(写入装置)

写入装置60只要能够向处于粘贴到对象物50之前的过程中的电子标签10写入即可,其设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11及图12所示,能够在标签供给部20与输送机30之间(图示例中为输送机30的旁边)设置将与对象物50相关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的写入装置60,如图15所示那样,机器人40接收从标签供给部20供给的电子标签10,使该电子标签10移动到写入装置60能够写入的位置并保持固定时间,在此期间,写入装置60向该电子标签10写入与对象物50相关的信息,然后,如图18所示,机器人40将该电子标签10从写入装置60向对象物50移动并粘贴于对象物50。

此外,如图21所示,也能够将写入装置60与吸附部41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进行向吸附于吸附部41的电子标签10的写入。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将电子标签10吸附于吸附部41之后到粘贴于对象物50之前的适当的阶段(除了吸附部41移动中之外,也可以是使吸附部41停止的状态),向电子标签10写入信息。

此外,如图22所示,也能够在标签供给部20内的电子标签10的输送路径中设置写入装置60,在向机器人40交接之前向电子标签10写入信息。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将写入装置60设置在标签供给部20中的接下来被送出的电子标签10的下方,但也能够设置于侧方等进行适当地变更。

在通过机器人40进行电子标签10的粘贴的情况下,期望根据对象物50的种类而指定不同的适当的粘贴位置,并粘贴于该指定粘贴位置。由此,例如,能够根据对象物50,在难以影响到商品的位置或通信品质难以下降的位置粘贴电子标签10。此外,即便作业人员在不关注输送机30上的对象物50的位置(包括朝向)的情况下在输送机30上不规则地载置了对象物50,也能够在对象物50的指定粘贴位置粘贴电子标签10。电子标签10的粘贴位置在如图10的(a)、(b)所示那样设为与个别信息51的检测面相同的面且不与个别信息51重叠的位置时,在粘贴电子标签10后,个别信息51不会被电子标签10隐藏,因此,电子标签10的存储内容与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51的比较确认变得容易,但也能够如图10的(c)所示那样设为与个别信息51的检测面不同的面,或者设为一部分或全部与个别信息51重叠的位置,对此未图示。

具体而言,在输送机30中的比机器人40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拍摄在输送机30上输送的对象物50的拍摄装置72,个别信息传感器71设置在比该拍摄装置72靠上游侧的位置。此外,设置有将对象物50的图像信息与对象物50中的指定粘贴位置关联地存储的存储部80。然后,控制部90在通过图像识别来对拍摄装置72的拍摄信息与存储于存储部80的对象物50的图像信息进行比较而在输送机30上识别出对象物50时,从存储部80读出与该识别出的对象物50相关联的指定粘贴位置,并且,检测输送机30上的对象物50的位置,基于这些指定粘贴位置和对象物50的位置,使机器人40将电子标签10粘贴于在输送机30上输送的对象物50中的指定粘贴位置。这里,能够基于拍摄装置72的拍摄定时和输送机30的输送速度来计算输送机30上的对象物50的位置信息中的md方向上的位置坐标,能够根据拍摄装置72的拍摄信息,通过图像识别而求出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坐标和朝向。此外,例如能够在输送机30的驱动系统(例如带)上安装未图示的旋转编码器来检测输送机30的输送速度。因此,控制部90能够基于这些位置信息,在对象物50处于机器人40的可粘贴范围的定时,使机器人40向对象物50中的指定粘贴位置粘贴电子标签10。

另外,为了像这样将电子标签10粘贴于对象物50的指定粘贴位置,前提是从标签供给部20向机器人40的交接可靠,因此,期望采用所述的交接机构。

<应用例1的动作流程>

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基本上包括如下步骤:作业人员将对象物50载置于输送机30的供给位置的步骤;通过个别信息传感器71来检测由输送机30输送的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的步骤;检测由输送机30输送的对象物50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将包括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个别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基于检测到的个别信息而取得的关联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在内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的步骤;以及将写入了信息的电子标签10粘贴于由输送机30输送的对象物50的步骤。只要能够执行这些步骤即可,能够适当进行各部的动作定时等详细的控制。

图24是动作流程的一例。当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开始动作时,通过控制部90对输送机30进行驱动,并且,开始通过个别信息传感器71、拍摄装置72进行检测、拍摄。此外,同时如图15所示,机器人40从标签供给部20接收电子标签10,使电子标签10向写入装置60的可写入位置移动并等待。这样,通过预先使电子标签10在写入装置60的可写入位置等待,能够缩短从检测个别信息开始到向电子标签10的写入为止的时间。由此,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的粘贴效率,还能够缩短从个别信息传感器71到粘贴位置为止的输送距离,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代替于此,也能够在后述的向电子标签10的写入时,一次性地进行从电子标签10的接收到写入为止的动作。

接着,作业人员向输送机30上的供给位置(比个别信息传感器71靠上游侧的位置)载置并输送对象物50。由此,如图16所示,对象物50首先通过个别信息传感器71的检测位置,此时对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进行检测。这里,如图示例那样,能够在个别信息传感器71的近前预先设置检测对象物50的通过的通过传感器73,在从由该通过传感器73检测对象物50的通过开始到经过规定时间(例如几秒程度)为止个别信息传感器71未检测到个别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90判断为个别信息的检测错误,至少使输送机30停止。在该情况下,当然也可以使系统1的整体暂时停止。例如,当对象物50中的作为目的的个别信息(一维码等)的位置存在于无法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面时,成为这样的状况。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取出对象物50之后从装置起动起重新开始,电子标签10也不会浪费,能够重新开始运转。另外,也可以在产生了个别信息的检测错误时,仅持续输送机30的驱动至可排出对象物50的时间,之后,自动地恢复正常运转。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当产生这样的个别信息的检测错误时,都不能向电子标签10写入。作为通过传感器73,能够使用光电传感器等公知的通过传感器73,该光电传感器隔着输送机30上的对象物50的通过位置而将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对置配置,根据受光元件的输出的变化来检测由对象物50的通过引起的发光元件的光的切断。

在检测到对象物50的个别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90取得或生成包括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个别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基于检测到的个别信息而取得的关联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在内的写入信息,通过写入装置60,向粘贴于进行了该个别信息的检测的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写入。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对象物50在输送机30上进一步前进,通过拍摄装置72进行拍摄,将该拍摄装置72的拍摄结果向控制部90连续地输入。控制部90在通过图像识别对拍摄装置72的拍摄信息与存储于存储部80的对象物50的图像信息进行比较并在输送机30上识别出对象物50时,从存储部80读出与该识别出的对象物50相关联的指定粘贴位置,并且,检测输送机30上的对象物50的位置。然后,控制部90基于这些指定粘贴位置和对象物50的位置,如图18所示,在对象物50处于机器人40的可粘贴范围的定时下使机器人40向对象物50中的指定粘贴位置粘贴电子标签10。如图11所示,粘贴有电子标签10的对象物50在输送机30上进一步前进,由作业人员取出。如图11所示,当在输送机30的最下游预先设置有自由辊输送机33时,对象物50被推到自由辊输送机33上而停止,因此,之后的作业变得容易。机器人40在粘贴了电子标签10之后返回到开始时,无论是否有无输送机30上的对象物50,机器人40都从标签供给部20接收电子标签10,将电子标签10移动到写入装置60的可写入位置并等待。

在向电子标签10的写入时,有时发生写入错误。在该情况下,由于写入错误的检测定时是对象物50的输送中,因此,期望如果是赶得上重新写入的定时,则持续输送,或者在赶不上重新写入的情况下暂时停止输送,如图24的流程所示那样重新进行写入。但是,在如图示例那样通过机器人40使机器人40接收到的电子标签10接近写入装置60而进行写入的方法中,当发生了电子标签10的写入错误时,如果不将该电子标签10分离就无法进行之后的处理。对此,如图11等所示,优选在输送机30输送对象物50的输送空间以外,预先设置用于粘贴废弃的电子标签10的临时粘贴部35,控制部90在发生了电子标签10的写入错误时,如图19所示,使机器人40接收到的电子标签10粘贴于临时粘贴部35,并且,在预定粘贴该电子标签10的对象物50上不粘贴电子标签10,而将其从输送机30排出。在将对象物50从输送机30排出的情况下,除了如图19所示那样与正常运转时同样地排出之外,也能够如图20所示那样在输送机的侧方设置排出滑槽等不良排出部36、以及将输送机30上的对象物50向不良排出部36推出的气缸等推出装置37。此外,在连续发生电子标签10的写入错误时,大多无法通过重新写入来解决,因此,如图24的流程所示,控制部90对写入错误进行计数,在连续发生了规定次数的错误时,能够至少使输送机30停止。在该情况下,当然也可以使系统1整体暂时停止。

在读出指定粘贴位置时,由于图像识别的错误、或对象物50的图像和指定粘贴位置未存储于存储部80的情况等,有时发生指定粘贴位置的读出错误。在该情况下,机器人40无法将已经接收的电子标签10粘贴于对象物50。而且,如前所述,为了实现处理的高速化等,在指定粘贴位置的读出完成之前,向机器人40交接电子标签10,在写入结束后,如果不将该电子标签10分离就无法进行之后的处理。对此,优选预先设置临时粘贴部35,在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个别信息之后,直到对象物50通过机器人40的可粘贴范围为止未进行指定粘贴位置的读出时,看作是指定粘贴位置的读出错误,与所述的电子标签10的写入错误的情况同样地,使机器人40接收到的电子标签10粘贴于临时粘贴部35,并且,在预定粘贴该电子标签10的对象物50上不粘贴电子标签10,而将该对象物50从输送机30排出。

这里,“在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个别信息之后,直到对象物50通过机器人40的可粘贴范围为止”,例如能够根据从由如下的传感器(作为该传感器,除了利用所述的通过传感器73、个别信息传感器71之外,也可以设置专用的传感器)检测对象物50起算的时间经过来检测,上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比拍摄装置72靠上游侧的对象物50。当然,也可以在比拍摄装置72靠下游侧的位置设置通过传感器73,基于该检测结果,来检测对象物50通过机器人40的可粘贴范围的定时。

作为另一例,还提出了如下的方案:在通过输入装置81选择了相同的对象物50的连续处理时,控制部90在向最初的对象物50粘贴电子标签10时,通过写入装置60,将包括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检测到的个别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基于检测到的个别信息而取得的关联信息的至少一方在内的写入信息,向粘贴于进行了该个别信息的检测的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写入,在向最初的对象物50以后的所述相同的对象物50粘贴电子标签10时,通过写入装置60,将最初的对象物50中的写入信息向粘贴于最初的对象物50以后的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写入。在该情况下,通过作业人员使用输入装置81选择连续处理,能够在该选择有效的期间,连续地处理多个相同的对象物50,因此,如果对某种程度上大量的对象物50进行处理,则反而能够高效地进行信息向电子标签10的写入以及粘贴(半自动)。此外,与自动识别商品的情况相比,控制简单,也不会引起对象物50的误识别。

<应用例2>

图37及图38示出应用了上述的第1例的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该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具备:标签供给部20,其依次供给具有粘合面11的电子标签10;输送机30,其输送作为电子标签10的粘贴对象的对象物50;以及机器人40,其接收从标签供给部20供给的电子标签10,并将电子标签10粘贴于在输送机30上输送的对象物50。

(输送机)

输送机30能够与应用例1同样地适当使用公知的所有输送机。

(标签供给部)

标签供给部20也可以是与应用例1同样的标签供给部,但在图示例中为内置有电子标签的弯折装置的新的装置。

即,如图25~图31所示,该标签供给部20具备:第1带式输送机21,其具有环状的第1带21b;以及第2带式输送机22,其与第1带式输送机21横向相邻,具有环状的第2带22b,该环状的第2带22b与第1带21b一起移动且使该环状的第2带22b相对于第1带21b的间隔缩小。为了使第2带22b与第1带21b一起移动,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共同的驱动源或分别的驱动源,同步地以相同的速度对第1带21b及第2带22b进行驱动。第1带21b及第2带22b至少移动至与弯折开始位置b1离开规定距离的弯折完成位置b2。

此外,本标签供给部20具备电子标签送出部23,该电子标签送出部23在弯折开始位置b1处以使电子标签10的折叠位置10p在第1带21b及第2带22b之间与第1带21b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将电子标签10跨在第1带21b及第2带22b上粘贴。电子标签送出部23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公知的所有供给机构。图示例的电子标签送出部23安装有电子标签卷23r而使用。电子标签卷23r通过将连续带状的电子标签片15卷绕成卷状而成,电子标签片15具有在连续带状的剥离片16的连续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重复粘贴的电子标签10。电子标签卷23r被未图示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此外,电子标签送出部23具有:折返引导件23g,其具备与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上表面接近的前端;以及卷绕轴23w,其卷绕连续带状的剥离片16。卷绕轴23w由未图示的步进电机驱动而旋转。电子标签片15在从电子标签卷23r被送出之后,在折返引导件23g的前端呈锐角折返。这里,在折返引导件23g的前端,具有刚性的电子标签10从剥离片16自然地剥离,并且,被推到第1输送机及第2输送机上而粘贴于第1输送机及第2输送机。电子标签10剥离之后的剩余的剥离片16被卷绕在卷绕轴23w上。

如图27及图28所示,由电子标签送出部23供给到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电子标签10利用背侧的粘合面11而粘贴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因此,与第1带21b及第2带22b一起从弯折开始位置b1朝向弯折完成位置b2移动。此时,第1带21b及第2带22b一同(即同时且以相同的速度)移动,并且,彼此的间隔随着朝向弯折完成位置b2而变窄。因此,通过随着从弯折开始位置b1朝向弯折完成位置b2而缩小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间隔,跨越第1带21b及第2带22b而粘贴的电子标签10以使向电子标签10中的位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之间的部分施加的力释放的方式变形。即,电子标签10中的位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之间的部分以离开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方式上升,并且,在处于上升部分10u的折叠位置10p处弯曲,折叠位置10p的两侧被贴合。其结果是,在弯折完成位置b2处,如图29的(c)所示,能够得到如下的弯折电子标签10:电子标签10中的折叠位置10p的两侧的贴合的部分成为不可粘合部分12,电子标签10中的与第1带21b及第2带22b中的至少一方粘合的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成为剩余粘合部分13。图29示出该电子标签的形状的变化。图29的(a)~(d)中所示的电子标签10(a)~10(d)与图28中所示的电子标签10(a)~10(d)的符号对应。这样,在本标签供给部20中,仅通过将从电子标签送出部23供给的电子标签10以单独的状态进行输送并且粘贴于第1带式输送机21及第2带式输送机22,就能够不需要用于保持电子标签10的抽吸机构等复杂的机构而沿着规定的折叠位置10p弯折。

根据以上的说明能够容易理解,本标签供给部20在电子标签10的粘合面11从第1带21b及第2带22b剥离时弯折会失败。因此,优选在弯折开始位置b1与弯折完成位置b2之间设置有将电子标签10按压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按压辊24。图示例的按压辊24成为分别夹持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一对辊,但也可以是仅配置在第1带21b及第2带22b上的辊。通过具备这样的按压辊24,从电子标签送出部23供给的电子标签10能够牢固地粘贴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按压辊24能够设置于电子标签10的输送方向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尤其优选至少设置在电子标签送出部23的附近。此外,本按压辊24优选设置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两方,但也可以仅设置于粘合容易变弱的任意一方。

在本标签供给部20中,即便向电子标签10施加的力仅是通过缩小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间隔而施加的力,电子标签10中的位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之间的部分也容易向与第1带21b及第2带22b分离的方向上升。因此,在本标签供给部20中,在弯折开始位置b1处,难以产生弯折方向成为表背相反的事态。但是,偶发地或者根据电子标签10的种类等,也可能反向弯折(向第1带21b及第2带22b之间折入的弯折方式)。因此,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正常的弯折,也期望具备反向弯折防止单元25,该反向弯折防止单元25使电子标签10中的位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之间的部分向规定的上升方向(不是朝向第1带21b及第2带22b之间的方向,而是与第1带21b及第2带22b分离的方向)抬起。反向弯折防止单元没有特别限定,如图示例那样,优选设置板等固定体,只要电子标签10不反向弯折,则板等固定体进入上升部分10u的粘合面11侧的折叠位置10p的两侧的部分之间,并且不与粘合面11相接,但当电子标签10反向弯折时,板等固定体与粘合面11相接而向正常的上升方向推回。此外,代替这样的固定体,也优选设置在与电子标签10接触时与电子标签10一起旋转的辊等旋转体。此外,作为其他的反向弯折防止单元25,也优选从电子标签10的背侧向上升方向喷射空气的单元。优选如这些例子那样,只要电子标签10不反向弯折,就不会与电子标签10的粘合面11相接,或者即便在反向弯折时也不与电子标签10相接,由此,即便电子标签10发生反向弯折,也抑制电子标签10的输送阻碍。

此外,在本标签供给部20中,借助通过缩小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间隔而施加的力,使电子标签10在处于上升部分10u的折叠位置10p处弯曲,该折叠位置10p的两侧的粘合面11彼此被贴合。该贴合即便稍微不充分也不会立即成为问题,但期望在更宽的范围内牢固地贴合。对此,如图示例那样,优选在弯折开始位置b1与弯折完成位置b2之间设置有沿厚度方向对上升部分10u进行加压的一对加压辊26。优选加压辊26对上升部分10u的大致整体进行加压,但也可以仅对上升部分10u的前端部、前端部以外的一部分进行加压。尤其是通过利用加压辊26对上升部分10u的至少前端部进行加压,能够更加可靠且更加牢固地进行折叠位置10p处的弯曲及折叠位置10p的两侧的贴合。

此外,在本标签供给部20中,为了使电子标签10的折叠位置10p稳定化,如图28及图32所示,优选对电子标签10的折叠位置10p预先实施易弯折加工10m。易弯折加工10m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沿着折叠位置10p的穿孔加工或压花加工等公知的加工。此外,与该加工一起或者代替该加工,优选在电子标签10的折叠位置10p处的至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尤其适当地在两端部,形成有切入部10c。这样,在对电子标签10进行易弯折加工10m时,折叠位置10p被决定,能够更加可靠且更加牢固地进行上升部分10u的折叠位置10p处的弯曲及折叠位置10p的两侧的贴合。

在通过本标签供给部20得到的电子标签10中,形成有隔着不可粘合部分12而粘合于第1带21b的剩余粘合部分13和粘合于第2带22b的剩余粘合部分13。因此,本电子标签10也能够利用这两方的剩余粘合部分13(即在图29的(c)的状态下)粘贴于对象物50,还可以将较小的任意一方的剩余粘合部分13粘贴于另一方的剩余粘合部分13而形成不可粘合部分12的一部分(即图29的(e)及图33所示的状态)。

在前者的情况下,如图30所示,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能够为弯折完成位置b2。此外,根据上升部分10u在其形成过程中难以向正交方向xd倾倒这一点,优选使电子标签10的折叠位置10p位于正交方向xd上的第1带21b及第2带22b之间的大致中央,但也可以向第1带21b侧或第2带22b侧偏移。在该例子中,与第1带21b粘合的剩余粘合部分13及与第2带22b粘合的剩余粘合部分13的宽度(正交方向的尺寸)在两方均可以较宽,因此,能够相对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可靠地粘合,能够抑制电子标签10通过弯折时的反作用力而从第1带21b及第2带22b剥离。

但是,在将弯折后的电子标签10从粘合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两方的状态剥离而粘贴于对象物50的情况下,由于电子标签10的粘合面积较大,因此,有时剥离变得困难。因此,为了使弯折后的电子标签10的剥离变得容易,如图26~图28所示,优选采用如下方式:将第2带22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作为弯折完成位置b2,并且,使第1带21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位于比第2带22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靠前的位置,粘贴于第1带21b及第2带22b的电子标签10在与第1带21b及第2带22b一起到达第2带22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之后,在与第1带21b一起向比第2带22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靠前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2带22b消失而从第2带22b剥离,仅通过第1带21b来保持电子标签10。

在该情况下,由于电子标签10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而从第2带22b剥离,如图28及图29的(d)所示,仅被第1带21b保持的电子标签10的不可粘合部分12向第2带22b侧(不存在第2带22b)倾倒。因此,如图29的(e)及图33所示,在从第2带22b剥离之后,能够将较小的任意一方的剩余粘合部分13(在图示例中粘合于第2带22b的剩余粘合部分13)粘贴于另一方的剩余粘合部分13而形成不可粘合部分12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剩余的剩余粘合部分13(在图示例中粘合于第1带21b的剩余粘合部分13的大部分),如图34所示那样粘贴于对象物50。在该情况下,如图示例那样,当在第1带21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与第2带22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之间设置有沿厚度方向对向第2带22b侧倾倒的不可粘合部分12进行加压的一对精加工辊27时,能够更加可靠且更加牢固地进行不可粘合部分12中的粘合面11的贴合。

但是,当粘合于第2带22b的剩余粘合部分13到达第1带21b的侧面或背面而粘合时,之后的电子标签10从第1带21b的剥离有可能变得困难。即,由于在通过第1带21b及第2带22b进行电子标签10的弯折的过程中上升部分10u难以向正交方向倾倒这一点而优选使折叠位置10p位于正交方向上的第1带21b及第2带22b之间的大致中央。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在弯折完成位置b2处尽量减小一方的剩余粘合部分13的宽度,如图28所示,即便以使电子标签10中的第2带22b侧的前端位于第2带22b中的第1带21b侧的端部的方式将电子标签10供给到第1带21b及第2带22b,折叠位置10p与第1带21b的正交方向xd的间隔d1也比折叠位置10p与电子标签10中的第2带22b侧的前端的正交方向xd的间隔d2短。而且,在这样的配置中,如前所述,第1带21b的移动范围比第2带22b更加延长,利用第1带21b的移动将电子标签10从第2带22b剥离,当不可粘合部分12倾倒时,如图29的(d)所示,粘合于第2带22b的剩余粘合部分13有可能到达第1带21b的侧面或背面而粘合,使之后的电子标签10从第1带21b的剥离变得困难。

对此,如图25~图27所示的例子那样,优选的方式之一为:通过电子标签送出部23,使电子标签10中的第2带22b侧的前端位于第2带22b中的第1带21b侧的端部,并且,在第2带22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与第1带21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之间设置立起单元28,该立起单元28使向第2带22b侧倾倒或将要倾倒的不可粘合部分12立起,并且使粘合于第1带21b的剩余粘合部分13与不可粘合部分12所成的角θ(参照图29的(e))小于180度。

作为立起单元28,能够采用板(图示例)或辊(未图示),该板(图示例)或辊(未图示)在仅基于第1带21b的电子标签10的不可粘合部分12的通过路径中具有倾斜面,与电子标签10的不可粘合部分12的背面接触而将其推起,该倾斜面随着朝向移动方向下游侧而从比第1带21b的电子标签10的粘贴面靠下侧的位置上升到比该粘贴面靠上侧的位置。此外,作为其他的立起单元28,也优选从电子标签10的不可粘合部分12的背侧向立起方向喷射空气的单元。

当设置这样的立起单元28时,在不可粘合部分12倾倒而与第1带21b接触之前或之后,能够使粘合于第1带21b的剩余粘合部分13与不可粘合部分12所成的角θ小于180度地使不可粘合部分12立起,其结果是,即便粘合于第2带22b的剩余粘合部分13未到达第1带21b或者到达第1带21b而粘合,也将其剥离。因此,电子标签10从第1带21b的剥离不会变得困难。另外,在设置所述的精加工辊27的情况下,如图示例那样,期望设置在第2带22b的移动范围的终端与立起单元28之间。

当然,如图31所示,也可以通过电子标签送出部23,以使折叠位置10p与第1带21b的正交方向xd的间隔d1比折叠位置10p与电子标签10中的第2带22b侧的前端的正交方向xd的间隔d2长的方式将电子标签10供给到第1带21b及第2带22b。在该情况下,即便不可粘合部分12倾倒也不会与第1带21b接触。

在图示例中,第1带21b的电子标签10粘贴面与第2带22b的电子标签10粘贴面大致形成同一平面,但也可以具有角度。

使电子标签10移动的单元只要具有第1移动部和第2移动部即可,不限于具有如图示例那样移动的环状带(相当于移动部)的带式输送机,其中,该第1移动部至少从弯折开始位置b1移动到与弯折开始位置b1分开规定距离的弯折完成位置b2,该第2移动部在与第1移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xd上与第1移动部相邻,至少从弯折开始位置b1到弯折完成位置b2为止与第1移动部一起移动且使该第2移动部相对于第1移动部的间隔缩小。例如,代替图示例的带式输送机,能够使用板式输送机。此外,粘贴有电子标签10的移动部可以仅在弯折开始位置b1及弯折完成位置b2之间往复运动,粘贴有电子标签10的移动部也可以通过弯折开始位置b1及弯折完成位置b2而旋转移动。

在本标签供给部20中,可以采用在一片的电子标签10的弯折完成之前将下一个电子标签10从电子标签送出部23向第1带21b及第2带22b供给的连续处理,也可以采用在一片的电子标签10的弯折完成之后、或者该弯折完成后的电子标签10从第1带21b及第2带22b被剥去之后,将下一个电子标签10从电子标签送出部23向第1带21b及第2带22b供给的批量处理。

弯折后的电子标签10可以由作业人员通过手动作业从第1带21b等剥去而粘贴于对象物50,但从自动化的观点出发,期望交接至机器人40等粘贴机械而粘贴于对象物50。对此,接着对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的例子及电子标签10的交接机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电子标签向机器人的交接)

在利用机器人40向对象物50粘贴电子标签的情况下,机器人40只要接收从标签供给部20供给的电子标签10并粘贴于在输送机30上输送的对象物50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如图示例那样,优选作为末端执行器而具有通过空气的抽吸来保持物体的吸附部41,利用吸附部41对粘贴在第1带式输送机21的第1带21b上的电子标签10进行吸附,通过该吸附部41的移动,将电子标签10从带剥离之后粘贴于对象物50。图示例的吸附部41是在前端部安装有橡胶杯的管状体,但不限于此,能够采用公知的构造、原材料。

如图35的(a)所示,电子标签10向具有吸附部41的机器人40的交接也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使机器人40的吸附部41吸附于贴在第1带式输送机21的第1带21b上的电子标签10表面的状态下使吸附部41上升,由此将电子标签10从带上剥离(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62965号公报)。但是,在通过这样的吸附部41的上升移动而将粘合在带上的电子标签10剥离的情况下,有时交接变得不可靠。

对此,如图35的(b)及图36所示,提出了如下的交接机构:通过机器人40的驱动控制,在第1带式输送机21的终端的比第1带21b的折返开始位置b3靠前侧的位置,使吸附部41吸附于粘贴在第1带21b上的电子标签10,之后,使吸附部41在吸附着电子标签10的状态下与第1带21b一起移动至折返开始位置b3,在折返开始位置b3以后,使吸附部41在吸附着电子标签10的状态下沿第1带21b的移动方向md的切线方向td以与第1带21b相同的速度移动,由此,通过第1带21b的折返,将从第1带21b剥离的电子标签10交接到吸附部41。在该情况下,主要利用通过第1带21b的折返而作用于电子标签10的剥离力,并且,几乎不利用通过吸附部41与第1带21b分离而产生的力,能够利用吸附部41保持着电子标签10而将其从带上剥离。因此,能够为非常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以更少的吸附力实现可靠的电子标签10的交接。

在吸附部41吸附着电子标签10的状态下,吸附部41、电子标签10及第1带21b形成为一体,因此,也能够不通过驱动源对吸附部41进行驱动,而仅将吸附部41支承为能够在第1带21b的移动方向上自由移动,利用第1带21b的移动力使吸附部41移动。但是,为了实现更加可靠的动作,优选通过机器人40的驱动,使吸附部41在吸附着电子标签10的状态下与第1带21b一起移动至折返开始位置b3,在折返开始位置b3以后,使吸附部41在吸附着电子标签10的状态下沿第1带21b的移动方向md的切线方向td移动。

在使吸附部41吸附于电子标签10时,优选使第1带21b及粘贴在第1带21b上的电子标签10停止,但也可以不使第1带21b停止而使吸附部41吸附于与第1带21b一起移动的电子标签10。

另一方面,如所述的标签供给部20那样在将电子标签10粘贴于第1带21b而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当电子标签10从第1带21b剥离时输送失败。因此,在所述的标签供给部20中,优选在第1带式输送机21中的始端与终端之间设置有将电子标签10向第1带21b按压的按压辊24。但是,在该情况下,在向吸附部41交接时,电子标签10难以从第1带21b剥离。因此,本交接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具有意义。

本交接机构只要是从将具有粘合面11的电子标签10粘贴于环状的移动部而进行输送的输送机向被支承为能够移动的吸附部41交接的机构即可,不限于上述那样的具有弯折机构的标签供给部20,例如也能够从不弯折地输送电子标签10的输送机向吸附部41交接。此外,在本交接机构中,只要吸附部41被支承为能够移动即可,支承装置也可以不是机器人40,也可以是以固定的周期运动的可动部。并且,本交接机构的吸附部41也能够不将电子标签10粘贴于商品等最终的粘贴对象物50,而粘贴于其他输送机等输送装置、暂时的粘贴台、其他吸附部。

(写入装置)

如图37及图38所示,能够在标签供给部20与输送机30之间设置将与对象物50相关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的写入装置60,如图39的(a)所示,机器人40接收从标签供给部20供给的电子标签10,如图39的(b)所示,使该电子标签10移动到写入装置60能够写入的位置并保持固定时间,在此期间,写入装置60向该电子标签10写入与对象物50相关的信息,然后,如图39的(c)所示,机器人40将该电子标签10从写入装置60向对象物50移动并粘贴于对象物50。

此外,如图40所示,也能够将写入装置60与吸附部41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进行向吸附于吸附部41的电子标签10的写入。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电子标签10吸附于吸附部41之后到粘贴于对象物50为止的适当的阶段(除了吸附部41的移动中之外,也可以是使吸附部41停止的状态),向电子标签10写入信息。

此外,如图41及图42所示,也能够在标签供给部20内的电子标签10的输送路径设置写入装置60,在向机器人40交接之前向电子标签10写入信息。在图41所示的例子中,将写入装置60设置在电子标签送出部23中的与接下来送出的电子标签10临近的位置,图42所示的例子是设置在将电子标签10输送至交接位置的第1带式输送机21中的与电子标签10临近的位置的例子。

这些是在本系统1内向处于粘贴到对象物50之前的过程中的电子标签10写入信息的情况,但能够在向在输送机30上流动的对象物50粘贴电子标签10之后,通过与该对象物50的电子标签10靠近的写入装置60向电子标签10写入信息。例如,如图43所示,能够设置第1机器人40a和第2机器人40b,该第1机器人40a将从标签供给部20交接的电子标签10粘贴于输送机30上的对象物50,该第2机器人40b使写入装置60接近输送机30上的粘贴有电子标签10的对象物50,进行信息的写入。

本系统1能够向多种粘贴对象物50自动地粘贴分别写入了信息的电子标签10。具体而言,如图37所示,在输送机30中的比机器人40的可粘贴范围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个别信息传感器71,该个别信息传感器71光学地读取在输送机30上输送的对象物50的外观所显示的识别信息。此外,设置有将识别信息与和对应于识别信息的对象物50相关的写入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存储部80,并且设置有控制部90,当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读取到识别信息时,该控制部90从存储部80读出与该识别信息对应的写入信息,并通过写入装置60向处于粘贴到对象物50之前的过程中的电子标签10写入。由此,控制部90能够基于个别信息传感器71的读取结果而依次自动地识别对象物50,将预先关联起来的对应的写入信息向电子标签10写入,因此,即便将多种对象物50以不同顺序且不同间隔载置于输送机30,也能够自动地粘贴写入了适当的信息的电子标签10。例如,在零售店粘贴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仅通过作业人员在不关注顺序、间隔的情况下将种类(大小、包装等)、数量等繁多(少量且多品种)的入库商品依次载置于输送机30,就能够向商品(对象物50)粘贴分别写入了信息的电子标签10。向电子标签10写入的信息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只要是粘贴于商品的电子标签10,就能够写入产品名称、制造信息,装车信息、库存信息、销售信息、损失信息、配送送息、保质期限信息、消费信息等。

根据本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优选为,在对多种粘贴对象物50自动地粘贴分别写入了信息的电子标签10的情况下,控制部90在由个别信息传感器71读取到识别信息时对机器人40进行控制,在使机器人40接收到从标签供给部20供给的电子标签10之后,使该电子标签10接近写入装置60,在进行了写入之后,将该电子标签10粘贴于对象物50。这样,通过在即将粘贴之前向电子标签10写入信息,能够抑制无用的写入,能够进行高效的信息的写入及粘贴。

个别信息传感器71能够根据对象物50的识别信息而适当设定。例如,在作为对象物50的识别信息而使用条形码或二维码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读码器。此外,在对象物50的识别信息尤其是呈现在外观中的形状、颜色、花纹、商品名称等字符等的情况下,能够使用ccd照相机等拍摄装置。在后者的情况下,个别信息传感器71能够将拍摄信息直接向控制部90发送,控制部90执行图像识别程序,根据拍摄信息来识别识别信息。控制部90能够使用个人计算机等公知的产业用控制装置。

作为其他例,也提出了如下的方案:具备对存储部80所存储的对象物50进行选择的输入装置81,控制部90从存储部80读出通过输入装置81选择出的与对象物50相关的写入信息,将该写入信息不变更地依次向电子标签10写入,直至通过输入装置81进行新的对象物50的选择为止。在该情况下,通过作业人员使用输入装置81来选择对象物50,能够连续地处理多个相同的对象物50,因此,如果对某种程度上大量的对象物50进行处理,则能够充分高效地进行信息向电子标签10的写入以及粘贴(半自动)。此外,与自动识别商品的情况相比,控制简单,也不会出现对象物50的误识别。输入装置81能够为键盘、鼠标、或者专用的开关。为了使作业人员选择对象物50,也优选具备显示装置82,该显示装置82显示用于确定存储于存储部80的对象物50的信息(例如商品名称等的对象物50的识别信息)。在该情况下,尤其优选具备使输入装置81和显示装置82形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通过触摸显示装置82所显示的用于确定对象物50的信息而进行对象物50的选择输入。此外,也能够构成为:针对控制部90,能够将具有显示装置82及输入装置81的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通过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而与控制部90连接,利用该便携终端的显示装置82及输入装置81来进行对象物50的选择,对此未图示。

此外,优选与应用例1同样地,使用自由度4以上的机器人40,将电子标签10粘贴于对象物50的指定粘贴位置(包括朝向)。在该情况下,应用例2的个别信息传感器71可以兼用作应用例1的拍摄装置72,也可以另外追加应用例1的拍摄装置72。

<其他例>

第1例至第7例及应用例1、2各自的局部结构只要在不损害其他例的基本结构的范围内,就能够应用于其他例。

产业利用性

本发明在使电子标签附属于商品等对象物时能够用于向电子标签写入与对象物相关的信息。

标号说明

1…电子标签写入系统、10…电子标签、10a、10i…输入部、10a…天线、10i…ic芯片、11…粘合面、12…不可粘合部分、13…剩余粘合部分、15…电子标签片、16…剥离片、20…标签供给部、21…第1带式输送机、21b…第1带、23g…折返引导件、23r…电子标签卷、23w…卷绕轴、30、40…粘贴部、30…输送机、31…第1输送机、32…第2输送机、33…自由辊输送机、35…临时粘贴部、36…不良排出部、37…推出装置、40…机器人、41…吸附部、50…对象物、51…个别信息、60…写入装置、70…信息取得部、71…个别信息传感器、71l…下方传感器、71u…上方传感器、72…拍摄装置、73…通过传感器、80…存储部、81…输入装置、82…显示装置、90…控制部、e1…第1设备、e2…第2设备、e0…1个设备、e3…第3设备、p1…第1过程、p2…第2过程、p3…第3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