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8135发布日期:2020-07-17 15:4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壳体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追求轻便超薄笔记本,在笔记本行业中,外壳的壁厚越来越薄,目前a壳采用pc+abs材料,壁厚1.6mm,转轴采用套锁结构方案。参照图1,安装时,转轴通过安装件固定到a壳上。a壳锁附转轴后会发生拉凹现象,造成壳体变形,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加强件、转轴安装件;

加强件粘接在壳体一侧,转轴安装件安装在加强件上。

优选地,还包括螺丝,加强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转轴安装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螺丝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螺纹配合。

优选地,壳体采用塑料制成,加强件采用铁件制成。

优选地,包括两个加强件和两个转轴安装件,两个加强件在壳体上相对设置,两个转轴安装件分别安装在两个加强件上且二者转轴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加强件粘接在壳体一侧,转轴安装件安装在加强件上。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通过增加加强件,将通过加强件将转轴安装件安装到外壳上,代替直接与外壳连接,有效避免外壳发生拉凹现象,保证安装的可靠性同时,不影响外壳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转轴安装件与壳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的加强件与壳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的转轴安装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图1为现有转轴安装件与壳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的加强件与壳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的转轴安装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2和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加强件2、转轴安装件3;

加强件2粘接在壳体1一侧,转轴安装件3安装在加强件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加强件粘接在壳体一侧,转轴安装件安装在加强件上。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通过增加加强件,将通过加强件将转轴安装件安装到外壳上,代替直接与外壳连接,有效避免外壳发生拉凹现象,保证安装的可靠性同时,不影响外壳外观。

在具体安装方式中,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还包括螺丝4,加强件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转轴安装件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螺丝4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螺纹配合。

在材料选择中,壳体1采用塑料制成,加强件2采用铁件制成;加强件同时能够起到安装位置加强的作用,进一步防止壳体拉凹变形。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包括两个加强件2和两个转轴安装件3,两个加强件2在壳体1上相对设置,两个转轴安装件3分别安装在两个加强件2上且二者转轴同轴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加强件(2)、转轴安装件(3);

加强件(2)粘接在壳体(1)一侧,转轴安装件(3)安装在加强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丝(4),加强件(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转轴安装件(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螺丝(4)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采用塑料制成,加强件(2)采用铁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加强件(2)和两个转轴安装件(3),两个加强件(2)在壳体(1)上相对设置,两个转轴安装件(3)分别安装在两个加强件(2)上且二者转轴同轴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加强件粘接在壳体一侧,转轴安装件安装在加强件上。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防笔记本外壳拉凹的连接结构,通过增加加强件,将通过加强件将转轴安装件安装到外壳上,代替直接与外壳连接,有效避免外壳发生拉凹现象,保证安装的可靠性同时,不影响外壳外观。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宝龙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5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