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5870发布日期:2020-10-09 18:3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云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云计算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端机。



背景技术:

云端机是一种利用云计算模式,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和通信协议,共享云端服务平台(即服务器或pc机)上的操作系统或其他资源的终端设备,其继承了电脑和plc控制器的功能优点,可以实现数据显示收集和io信号控制。在mes等生产系统环境中,可替代主机实现工作站数据收集和扫码功能,也可通过其配备的外设接口实现与生产设备数据对接,如对接品检机、印刷机、模切机、车床等一些电子产品和设备,通过无线wifi一台主机可以连接多个云端机,节省了传统的贵重、维护性差的电脑主机,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云端机所处的环境多种多样,在云端机运行的过程中,其内部会产生静电荷,当积累的静电荷足够多时,会对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伤,导致元器件性能下降甚至不能运行,目前的云端机不能很好地去除静电。并且目前的云端机通常是通过风扇进行散热,单纯的风扇散热不能迅速地将热量导出,散热效果不够好,影响云端机的平稳运行。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云端机,保障云端机的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云端机,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部的cpu以及散热装置,所述机壳包括:机壳上盖、设于所述机壳上盖下方的机壳下盖、设于所述机壳上盖与机壳下盖左侧的左侧盖、以及设于所述机壳上盖与机壳下盖右侧的右侧盖;

所述右侧盖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吹气扇,所述右侧盖内侧设有离子发生器以及离子控制装置,所述离子发生器正对所述吹气扇;

所述左侧盖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抽气扇;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涂抹于所述cpu上的导热膏、与所述导热膏接触的导热块、设于所述导热块上的散热板、以及设于所述散热板下方的隔热棉,所述散热板位于机壳上盖外侧,所述机壳上盖对应所述导热块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隔热棉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导热块依次穿过第二开口以及第一开口与所述散热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离子控制装置包括:静电传感器、离子发生器控制器以及单片机,所述静电传感器与所述离子发生器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控制器控制所述离子发生器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上设有若干散热鳍片。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盖设有凹腔,所述隔热棉以及散热板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散热鳍片的顶端与所述凹腔的顶端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设有vga视频接口、hdmi视频接口、网络光纤接口、usb接口、电源插口以及硬盘插口。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云端机设有离子发生器以及离子控制装置,通过粒子控制装置监测云端机内部的静电荷是否超标,如果检测到静电荷超标,则开启离子发生器,离子发生器释放出除静电离子风将静电荷中和,从而除去云端机内部的静电荷;

(2)本云端机设有散热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将云端机内部cpu产生的热量导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云端机,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部的cpu1以及散热装置。所述机壳包括:机壳上盖2、设于所述机壳上盖2下方的机壳下盖3、设于所述机壳上盖2与机壳下盖3左侧的左侧盖4、以及设于所述机壳上盖2与机壳下盖3右侧的右侧盖5。

所述右侧盖5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吹气扇6,所述右侧盖5内侧设有离子发生器7以及离子控制装置(未图示),所述离子发生器7正对所述吹气扇。所述左侧盖4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抽气扇8。

所述离子控制装置包括:静电传感器、离子发生器控制器以及单片机,所述静电传感器与所述离子发生器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控制器控制所述离子发生器6开关。

由于云端机内部会产生静电荷,通过静电传感器采集静电荷的电荷量,并将采集到的静电荷量发给单片机,若静电荷量超过设定值,则单片机向离子发生器控制器发送信号,继而离子发生器控制器控制离子发生器6打开,离子发生器6释放出除静电离子风,在吹气扇6以及抽气扇的8作用下,除静电离子风均匀分散于云端机内部,将静电荷中和。

虽然吹气扇6与抽气扇8能够带出云端机内部的部分热量,但是散热效果不佳,只能带出小部分热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增加设有散热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热量传到出去。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涂抹于所述cpu1上的导热膏9、与所述导热膏9接触的导热块10、设于所述导热块10上的散热板11、以及设于所述散热板11下方的隔热棉12。所述散热板11位于机壳上盖2外侧,所述机壳上盖2对应所述导热块10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隔热棉12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导热块10依次穿过第二开口以及第一开口与所述散热板11连接。云端机内部的cpu会产生大量热,通过导热膏9、导热块10以及散热板11将cpu1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外界。

所述散热板11上设有若干散热鳍片13,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散热板11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

所述机壳上盖2设有凹腔,所述隔热棉12以及散热板11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散热鳍片13的顶端与所述凹腔的顶端平齐,保持云端机整体的美观。

所述机壳上设有vga视频接口、hdmi视频接口、网络光纤接口、usb接口、电源插口以及硬盘插口(未图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云端机设有离子发生器以及离子控制装置,通过粒子控制装置监测云端机内部的静电荷是否超标,如果检测到静电荷超标,则开启离子发生器,离子发生器释放出除静电离子风将静电荷中和,从而除去云端机内部的静电荷;

(2)本云端机设有散热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将云端机内部cpu产生的热量导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云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部的cpu以及散热装置,所述机壳包括:机壳上盖、设于所述机壳上盖下方的机壳下盖、设于所述机壳上盖与机壳下盖左侧的左侧盖、以及设于所述机壳上盖与机壳下盖右侧的右侧盖;

所述右侧盖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吹气扇,所述右侧盖内侧设有离子发生器以及离子控制装置,所述离子发生器正对所述吹气扇;

所述左侧盖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抽气扇;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涂抹于所述cpu上的导热膏、与所述导热膏接触的导热块、设于所述导热块上的散热板、以及设于所述散热板下方的隔热棉,所述散热板位于机壳上盖外侧,所述机壳上盖对应所述导热块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隔热棉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导热块依次穿过第二开口以及第一开口与所述散热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控制装置包括:静电传感器、离子发生器控制器以及单片机,所述静电传感器与所述离子发生器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控制器控制所述离子发生器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上设有若干散热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云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盖设有凹腔,所述隔热棉以及散热板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散热鳍片的顶端与所述凹腔的顶端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vga视频接口、hdmi视频接口、网络光纤接口、usb接口、电源插口以及硬盘插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云端机,包括:机壳、CPU以及散热装置,机壳内设有离子发生器以及离子控制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涂抹于CPU上的导热膏、与导热膏接触的导热块、设于导热块上的散热板、以及所述散热板下方的隔热棉。本云端机设有离子发生器以及离子控制装置,通过粒子控制装置监测云端机内部的静电荷是否超标,如果检测到静电荷超标,则开启离子发生器,离子发生器释放出除静电离子风将静电荷中和,从而除去云端机内部的静电荷;本云端机设有散热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将云端机内部CPU产生的热量导出。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7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