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1186发布日期:2021-07-30 18:1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显示需求,需要采用非矩形状的异形显示屏,比如目前车载产品,对异形屏幕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异形显示区域内触控电极的负载值较其他显示区域触控电极的负载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得显示装置在重载画面时,出现分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触控时,能够有效减少异形电极块和规则电极块之间由于面积差而产生的电容差值,进而避免因异形电极块和规则电极块的电容负载不同而导致的重载画面下出现分屏的问题,提高了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第二子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触控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多个异形电极块和位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多个规则电极块,任一所述异形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规则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导电部,设于所述衬底和所述触控电极之间,且至少一个所述异形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和所述导电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触控电极层以及导电部,触控电极层包括位于第二子显示区的多个异形电极块和位于第一子显示区的多个规则电极块,受到显示面板的形状尺寸限制,任一异形电极块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规则电极块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即任一异形电极块的面积均比规则电极块的面积小,在衬底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导电部,且至少一个异形电极块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和导电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由于异形电极块和导电部均为导体,在导电部和异形电极块之间能够产生电容,相当于对异形电极块额外并联增加一个电容值,在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少异形电极块和规则电极块之间由于面积差而产生的电容差值,进而避免因异形电极块和规则电极块的电容负载不同而导致的重载画面下出现分屏的问题,提高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异形电极块的电容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形电极块的电容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处的又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6是图1中b处的另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7是图1中b处的另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8是图1中b处的另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9是图1中b处的另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处的一种膜层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第一子显示区aa1、至少部分围绕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二子显示区aa2;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1;触控电极层2,设于衬底1一侧,触控电极层2包括位于第二子显示区aa2的多个异形电极块22和位于第一子显示区aa1的多个规则电极块21,任一异形电极块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规则电极块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导电部5,设于衬底1和触控电极之间,且至少一个异形电极块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和导电部5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触控电极层2以及导电部5,触控电极层2包括位于第二子显示区aa2的多个异形电极块22和位于第一子显示区aa1的多个规则电极块21,受到显示面板的形状尺寸限制,任一异形电极块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规则电极块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即任一异形电极块22的面积均比规则电极块21的面积小,在衬底1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导电部5,且至少一个异形电极块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和导电部5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由于异形电极块22和导电部5均为导体,在导电部5和异形电极块22之间能够产生电容,相对于对异形电极块22额外通过并联或者串联的方式增加一个电容值,在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少异形电极块22和规则电极块21之间由于面积差而产生的电容差值,进而避免因异形电极块22和规则电极块21的电容负载不同而导致的重载画面下出现分屏的问题,提高了显示效果。

各规则电极块21具体是指形状为规则形状的电极块,即只由曲线、直线中的一种形成的形状,例如矩形、圆形等,只要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的结构形状均可。而异形电极块22至少由曲线、直线两种元素所形成结构,具有不规则的边缘形状,以和显示面板的边缘形状相匹配,提高显示面板的可触控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第一子显示区aa1、至少部分围绕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二子显示区aa2。具体的,当显示面板呈圆形时,第二子显示区aa2即靠近圆形的边缘的部分区域,第一子显示区aa1为圆形内部的区域,在第二子显示区aa2设置有多个异形电极块22,以形成弧形边缘,在第一子显示区aa1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规则电极块21,各个规则电极块21的面积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进行对显示面板触控操作时,触控物例如手指和异形电极块22或规则电极块21之间能够产生电容,显示面板通过检测电容来判断触控位置,而所产生的电容大小和触控物与异形电极块22或规则电极块21之间的相对面积相关,由于任一异形电极块22的面积均比规则电极块21的面积小,因而,触控物和异形电极块22所产生的电容小于触控物和规则电极块21所产生的电容,从而导致异形电极块22和规则电极块21的电容负载存在差异,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分屏等问题。

具体的,电容负载的计算规则如下:

电容负载l=rc=r×k×s/d;其中,r为电路的等效电阻,k为导体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两导体的正对面积,d为两导体间的距离。

假设任一异形电极块22和触控物之间所形成的电容负载为l1,如图3所示,任一异形电极块22和触控物之间所形成的电容为c1,将c1代入上述计算规则得到l1,根据异形电极块22的面积不同,l1的值可能不同,任一异形电极块22和导电部5之间所形成的电容为c2,即任一异形电极块22和导电部5之间所形成的电容负载l2,任一异形电极块22总的电容负载l1和l2之和,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异形电极块22的电容负载,任一异形电极块22总的电容负载增加了l2。

假设任一规则电极块21和触控物之间所形成的电容负载为l3,如图4所示,任一规则电极块21和触控物之间所形成的电容为c3,将c3代入上述计算规则得到l3,由于异形电极块22和规则电极块21位于相同的电路中,计算l1和l3时,其导体间介质的介电常数k1、k3和两导体之间的距离d1、d3相等,而规则电极块21的面积要大于异形电极块22的面积,因而l3大于l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导电块而使异形电极块22的电容负载增加了l2,进而减小了异形电极块22和规则电极块21的电容负载之间的差异,避免显示面板出现分屏等问题。

如图1所示,异形电极块22沿显示面板的外边缘设置一周,以和显示面板的外边缘相匹配,可选的,为使规则电极块21和异形电极块22之间的触控面积过渡更加均匀,提高触控性能的均一性,在规则电极块21和异形电极块22之间还设置有过渡电极块(图中未示出),过渡电极块的面积介于规则电极块21和异形电极块22之间,过渡电极块通常呈异形形状,且也可以和过渡电极块对应设置导电部5以减小过渡电极块和规则电极块21之间的电容负载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和图4中,任一异形电极块22和接地端gnd之间形成有电容c01,任一规则电极块21和接地端gnd之间形成有电容c02,通过判断触控物和显示面板发生接触后规则电极块21或者规则电极块21相对于c01、c02的电容变化来确定触控位置。由于c01和c02均为常数,不会受到导电部5的影响发生变化,因而,在上述计算电容负载时可以不考虑c01和c0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规则电极块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形状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各规则电极块21的面积和形状均相相等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各规则电极块21的触控性能均一性,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具体的,各规则电极块21可以采用矩形、平行四边形等形状,只要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的结构形状均可。规则电极块21具体是指只由曲线、直线中的一种形成的形状,例如矩形、圆形等。而异形电极块22至少由曲线、直线两种元素所形成结构,具有不规则的边缘形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规则电极块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呈多边形,且各异形电极块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至少一条边为曲边。各异形电极块22的具体形状和显示面板的边缘形状相匹配,以保证显示面板在边缘部分的触控功能,提高显示面板的可触控面积,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的,异形电极块22的曲边可以为弧形边,即各点的曲率相等的曲边,也可以为各点曲率不同的曲边,具体需要根据显示面板的形状进行选择,并无特殊限定。

请参阅图2,为了进一步减少异形电极块22和规则电极块21之间的电容负载差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9,盖板9设于触控电极层2背离衬底1一侧,盖板9具有触控表面;各规则电极块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为第一面积;在垂直于衬底1的方向上,触控表面到触控电极层2的最小距离d1大于或等于导电部5到异形电极块22的最小距离d2时,任一异形电极块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和该异形电极块22与其对应的导电部5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两面积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表面到触控电极层2的最小距离d1即异形电极块22或规则电极块21和触控表面之间的距离,导电部5到异形电极块22的最小距离为d2,当d1=d2=d3时,任一异形电极块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和该异形电极块22与其对应的导电部5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两面积之和等于第一面积s3,即s1+s2=s3,代入上述的电容负载的计算规则l=rc=r×k×s/d,即l1+l2=l3,有效消除了异形电极块22和规则电极块21的电容负载之间的差值。

可选的,受到显示面板的结构限制,触控表面到触控电极层2的最小距离通常大于导电部5到异形电极块22的最小距离,为了避免因导电部5的面积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内不具备足够的空间设置,任一异形电极块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和该异形电极块22与其对应的导电部5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重合部分的面积的两面积之和小于第一面积,即s1+s2<s3,由于两导体的正对面积s和两导体间的距离d成反比关系,触控表面到触控电极层2的最小距离通常大于导电部5到异形电极块22的最小距离时,可以适当减小导电部5的面积,同样可以保证任一异形电极块22和导电部5之间所形成的电容负载为l2足够大,能够有效减小异形电极块22和规则电极块21的电容负载之间的差异。

请参阅图5至图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触控引线层4,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设于衬底1和触控电极层2之间,触控引线层4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和触控电极层2之间;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包括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触控引线层4、触控电极层2相互绝缘;导电部5设置于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触控引线层4中的至少一者。

需要说明的是,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的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以及触控引线层4的制作材料均为导体,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具体可以采用钼等单层金属或者钛铝钛复合金属层,具体的,钼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钼不会使光线发生偏转。而触控引线层4具体可以采用钼铝钼复合金属层,电阻相对减小,信号衰减小,信号传输效果好。

可以理解的是,导电部5设置于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触控引线层4中的至少一者。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导电部5和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触控引线层4中的至少一者通过不同道的工艺形成,例如,导电部5和栅极金属层32通过两道工艺形成,导电部5和栅极金属层32的材料不同,由于导电部5和栅极金属层32同层设置,对于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触控引线层4等现有膜层的膜层制备顺序以及工艺影响很小,便于制备。另一方面,导电部5还可以和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触控引线层4中的至少一者通过同一道工艺成型,即导电部5的材料和其同时成型的膜层的材料相同,以提高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成本。如图5所示,导电部5和源漏极金属层33同层设置。如图6所示,导电部5和栅极金属层32同层设置。如图7所示,导电部5和触控引线层4同层设置。

导电部5可以同时设置于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触控引线层4中的两者或者三者上,以增加导电部5的可设置空间,便于导电部5设置。如图8所示,导电部5同时设置于栅极金属层32、触控引线层4上。需要注意,导电部5同时设置于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触控引线层4中的两者或者三者上时,位于各个不同膜层上的导电部5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以避免位于各个不同膜层上的导电部5相互干扰,影响导电部5和异形电极块22之间正常产生电容。

为了避免导电部5对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或触控引线层4的信号传输造成影响,导电部5对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或触控引线层4的信号走线之间均绝缘设置,即导电部5和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触控引线层4中的一者仅仅形成于同一层,并不存在电连接关系。

请参阅图9,导电部5的成型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位置,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和遮光层6,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设于衬底1和触控电极层2之间,遮光层6设于衬底1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之间,导电部5设于遮光层6。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6设于衬底1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之间,用于阻挡从衬底1背离遮光层6背离一侧入射的光线进入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的有源层31的沟道(图中未示出),防止沟道中光生载流子的产生,而光生载流子的产生会对薄膜晶体管的电学特性造成影响,例如薄膜晶体管开关关闭状态下的漏电流等。具体的,遮光层6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的沟道相对设置,即遮光层6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沟道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遮光层6具体可以采用金属例如钼等不透光的材料制成。

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引线层4包括第一触控引线和第二触控引线,各异形电极块22通过第一触控引线连接于控制芯片,各规则电极块21分别通过第二触控引线连接于控制芯片;第一触控引线和第二触控引线分别用于将控制芯片发出的触控驱动信号发送至各异形电极块22和各规则电极块21;且通过第一触控引线将异形电极块22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回控制芯片,通过第二触控引线将规则电极块21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回控制芯片。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异形电极块22和各规则电极块21为自电容电极,即其既作为触控驱动电极,又作为触控感应电极。其中,控制芯片一般为ic芯片,通过检测触控驱动信号与触控感应信号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具体可以通过各异形电极块22和各规则电极块21的电容量变化确定。具体的,第一触控引线既可以传输触控驱动信号至异形电极块22,也可以将异形电极块22产生触控感应信号传输回控制芯片,控制芯片通过检测触控驱动信号与触控感应信号的变化确定异形电极块22所在位置是否被触控;同理,第二触控引线也可以传输触控驱动信号至规则电极块21,也可以将规则电极块21产生触控感应信号传输回控制芯片,进而确定规则电极块21所在位置是否被触控。

请参阅图2以及图5至图9,为了避免导电部5影响显示面板的发光显示效果,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彩膜基板8,彩膜基板8设于触控电极层2背离衬底1一侧,彩膜基板8包括基板84、黑矩阵81、色阻82以及平坦层83,导电部5在彩膜基板8上的正投影落在黑矩阵81内。

可以理解的是,彩膜基板8具有黑矩阵81,黑矩阵81采用高分子树脂、炭黑等不透光的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防止显示面板出现漏光、走线可见等问题,通过将导电部5在彩膜基板8上的正投影设置成落在黑矩阵81内,即黑矩阵81能够有效遮挡导电部5,以避免导电部5出现显示可见或者影响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的问题。

可选的,在彩膜基板8和触控电极层2之间设有液晶层l,触控电极层2复用为公共电极,在触控电极层2背离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一侧设有像素电极层7,像素电极层7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以驱动液晶层l的液晶分子进行翻转,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发光显示。具体的,像素电极层7通过设于触控电极层2的过孔和源漏极金属层33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以使像素电极层7具有一定的电势,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触控电极层2虽然设置有过孔,但过孔不会影响触控电极层2形成电连接的整体。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以及图5至图9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均以顶栅结构为例,也可以是底栅结构,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彩膜基板8和触控电极层2还设置有隔垫物(图中未示出),用于维持显示面板盒厚。在彩膜基板8朝向液晶层l一侧还可以设置配向膜,以使液晶层l的液晶分子依照预定的顺序排列。

为了避免导电部5和其他部件或走线发生干涉,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导电部5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电块,且各个导电块之间相互绝缘。

可以理解的是,导电部5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电块,各个导电块所占用的面积相对较小,便于分散布置,不和导电部5所在膜层的其他走线发生干涉,且各个导电块之间相互绝缘,无需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成型工艺简单。

为了保证导电部5和异形电极块22之间的电容值足够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导电块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落在同一异形电极块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内。

具体是指,一异形电极块22需要和多个导电块相对设置,这一异形电极块22的电容增加值即和这一异形电极块22相对的各个导电块和异形电极块22之间的电容之和,因而可以通过增加和这一异形电极块22相对的导电块数量来增加电容值,以减小异形电极块22和规则电极块21之间的电容负载差异。

请参阅图1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p,子像素p包括开口区k和非开口区f,非开口区f包括空白区j,各个导电块在子像素p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空白区j。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异形电极块22或一个规则电极块21通常对应于几个或者几十个或者几百个或者更多的子像素p,子像素p包括开口区k和非开口区f,开口区k即能够透光显示的区域,即图中date线以及栅极金属层32所围成的区域,开口区k不包括沟道、源漏极金属层33等部件走线,以保证开口区k的透光率,当然,也可以采用透明走线。在非开口区f需要设置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等,可选的,数据线date和源漏极金属层33的源极连接,以驱动薄膜晶体管。而在非开口区f的部件或走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各个部件或走线之间不会产生干扰,非开口区f内未设置栅极金属层32、源漏极金属层33部件的部分即空白区j,各个导电块在子像素p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空白区j,以避免导电部5所在膜层的其他部件或走线发生干涉。具体的,一个子像素p的空白区j可以设置两个或者更多导电块,而一个异形电极块22通常对应于几百个或者更多的子像素p,因而,一个异形电极块22和几百个或者更多的导电块相对设置,以保证导电块和异形电极块22的电容增加,且由于各个导电块能够均匀分散于不同的子像素p内,使得该异形电极块22面内负载补偿均一性更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一个子像素p内,各导电块在空白区j的占比之和小于等于30%。可以理解的是,当各导电块在空白区j的占比之和过大时,则各导电块和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性更大,不利用显示面板的使用稳定性。同时,各导电块在空白区j的占比之和也不宜过小,过小则会导致导电块和异形电极块22之间所增加的电容值不够大,不能明显减小异形电极块22和规则电极块21的电容负载之间的差异,避免显示面板出现分屏等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导电部5浮空或接地电位。可以理解的是,导电部5浮空具体是指导电部5不和其他任何部件具有电连接关系,即导电部5绝缘设置,当然,导电部5也可以接地电位,避免出现漏电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10各图仅为示意出各膜层结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其实际尺寸大小。

请参阅图11至图1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根据需求,显示面板可以为不同的异形面板,具体的,如图11所示的显示面板为具有r角的显示面板,异形电极块22设于r角处。如图12所示的显示面板为具有开孔m的显示面板,异形电极块22设于开孔m周侧,开孔m用于设置摄像头等光学元件,而图12所示的显示面板为刘海屏,即notch显示屏,异形电极块22设于刘海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