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合约虚拟电厂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41781发布日期:2021-08-03 14:2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基于智能合约虚拟电厂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能源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虚拟电厂(virtualpowerplant,vpp)是通过协调、优化和控制由分布式能源、储能、智慧社区、可控工商业负荷等柔性负荷聚合而成的分布式能源(distributionalenergyresource,der)集群,它的核心功能是整合集群内的各类资源,为电网运营提供容量和辅助服务,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整合。

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virtualpowerplantoperatorcenter,vppoc)在整合分布式能源集群整体对外进行能源服务后需对虚拟电厂内的各分布式能源端(der)进行资源分配,如果资源分配不合理,则可能会造成部分分布式能源端退出虚拟电厂,影响虚拟电厂的稳定运行。

传统技术提供的虚拟电厂的资源分配处理方法,主要由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该单一主体进行调度和分配,但这种方式容易由于如中心受到黑客入侵等因素而导致其存在资源分配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对应设定时段的电力数据;

将依据所述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至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

响应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各自接收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一确认消息,将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打包进区块并将所述区块向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广播;

响应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所述区块中各自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将所述区块存储至区块链,以触发预先部署在所述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根据所述区块中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确定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对应设定时段的电力数据;

指标表发送模块,用于将依据所述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至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

区块广播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各自接收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一确认消息,将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打包进区块并将所述区块向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广播;

分配触发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所述区块中各自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将所述区块存储至区块链,以触发预先部署在所述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根据所述区块中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确定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对应设定时段的电力数据;将依据所述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至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响应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各自接收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一确认消息,将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打包进区块并将所述区块向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广播;响应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所述区块中各自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将所述区块存储至区块链,以触发预先部署在所述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根据所述区块中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确定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对应设定时段的电力数据;将依据所述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至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响应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各自接收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一确认消息,将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打包进区块并将所述区块向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广播;响应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所述区块中各自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将所述区块存储至区块链,以触发预先部署在所述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根据所述区块中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确定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

上述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获取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对应设定时段的电力数据,将依据该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至各分布式能源端,响应于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各自接收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一确认消息,将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打包进区块并将区块向各分布式能源端广播,响应于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区块中各自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将区块存储至区块链,以触发预先部署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根据区块中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确定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该方案通过各分布式能源端对包含用于资源分配量确定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的区块进行核查确认,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区块进行可靠存储后经由预先部署的智能合约据此进行资源分配量计算,由此提高资源分配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虚拟电厂区块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力数据上链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合约执行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中,分布式能源可以有两个职责:一是为虚拟电厂供应电力,通过分布式光伏、小型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等分布式能源向虚拟电厂内外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电力,二是为参与辅助服务响应的其它虚拟电厂主体提供一定的补偿;区块链,区块链是能够提供可信任、防篡改、安全透明等功能特性的去中心化数据库,可用于提高虚拟电厂的资源分配可靠性。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为虚拟电厂区块链系统,本申请中的区块链采用联盟链,以下对各组成部分进行说明:

节点管理中心:可信任的权威机构,负责该系统内用户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分发,为用户分配权限。

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virtualpowerplantoperatorcenter,vppoc):负责整合虚拟电厂内各分布式能源端参与电力服务,具有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可向底层区块链写入或更新数据。

普通节点:可以包括分布式电源、用户或发电设备,通过智能电表进行系统中的数据交互。

智能电表:具有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智能设备,负责管理用户或分布式电源的电力数据、上传手电计划和电力数据至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

其中,如图1所示的虚拟电厂区块链系统,可具有初始化阶段,初始化阶段主要包括系统身份认证流程和智能合约初始化流程。

在系统身份认证流程中,虚拟电厂内的所有参与者(例如用户、电力设备)需要上传证明自己身份的数据到节点管理中心(或称身份认证中心节点),认证通过后,返回给各参与者的节点一对公钥和私钥,公钥作为参与者在区块链上的账户地址,私钥作为操作该账户的唯一钥匙。

在智能合约初始化流程中,虚拟电厂内各参与方可共同参与构建智能合约,即所有节点可共同商定一份智能合约,可以包含合约的触发条件、响应规则和处理方式,各参与者可分别用各自私钥进行签名,以确保合约的有效性。合约经各方签名后可上传至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都会收到一份,而区块链中的节点可以将收到的合约先保存到内存中,还可以进一步等待系统新一轮的共识时间,触发对该份智能合约的共识和处理,达成共识后,智能合约的初始化完成。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相应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对应设定时段的电力数据。

其中,设定时段可以是每周、每月、每季度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示例性的,进行虚拟电厂的月度资源分配时,各分布式能源端(der)可通过所绑定的智能电表将本月度的电力数据打包发送给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vppoc),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接收来自各分布式能源端的电力数据。

步骤s202,将依据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至各分布式能源端。

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对来自各分布式能源端的电力数据进行指标评价处理,生成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然后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可以将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分别发送至各分布式能源端。

步骤s203,响应于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各自接收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一确认消息,将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打包进区块并将区块向各分布式能源端广播。

数据考核指标表分别发送至各分布式能源端后,各分布式能源端可对各自接收的数据考核指标表进行确认,确认完成后可将该数据考核指标表存在本地,并发送第一确认消息给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收到来自各分布式能源端的第一确认消息后,将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打包进区块,并将该打包有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的区块向各分布式能源端进行广播。

步骤s204,响应于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所述区块中各自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将区块存储至区块链,以触发预先部署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根据区块中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确定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

各分布式能源端节点接收到前述区块广播消息后,可从该区块中下载属于自己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并对其进行确认后向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发送第二确认消息。对于区块中数据考核指标表的确认环节,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分布式能源端可进一步用于接收到广播后从该区块获取各自的数据考核指标表,计算该区块中数据考核指标表对应的第一哈希值,然后获取各自本地预存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在该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一致时反馈前述第二确认消息。

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接收到来自各分布式能源端的第二确认消息后,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得知各分布式能源端都对区块确认通过,从而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将区块存储至区块链,以触发预先部署在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根据该区块中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确定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

上述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获取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对应设定时段的电力数据,将依据该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至各分布式能源端,响应于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各自接收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一确认消息,将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打包进区块并将区块向各分布式能源端广播,响应于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区块中各自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将区块存储至区块链,以触发预先部署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根据区块中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确定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该方案通过各分布式能源端对包含用于资源分配量确定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的区块进行核查确认,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区块进行可靠存储后经由预先部署的智能合约据此进行资源分配量计算,由此提高资源分配的可靠性。

结合图3对上述电力数据和数据考核指标表的收发过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1中的获取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对应设定时段的电力数据,可以包括:

获取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利用第一公钥对电力数据加密得到的加密电力数据以及各自对电力数据的第二数字签名。

具体的,在虚拟电厂进行月度资源分配时,各分布式能源端(der)所绑定的智能电表可以将本月度的电力数据用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vppoc)的第一公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电力数据,并利用各自的第二私钥对电力数据进行数字签名得到各自对电力数据的第二数字签名,将加密电力数据和第二数字签名发送至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接收来自各分布式能源端的加密电力数据以及相应的第二数字签名。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s202中的将依据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至各分布式能源端,具体包括:

利用第一私钥解密加密电力数据得到电力数据,并对第二数字签名进行验证;第二数字签名的验证通过后,利用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第二公钥对依据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考核指标表;将加密数据考核指标表以及对数据考核指标表的第一数字签名发送至各分布式能源端,以供各分布式能源端利用各自的第二私钥解密加密数据考核指标表得到数据考核指标表,并对第一数字签名进行验证,以及在对第一数字签名的验证通过后反馈第一确认消息。

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vppoc)接收来自各分布式能源端(der)的加密电力数据以及相应的第二数字签名后,利用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的第一私钥解密该加密电力数据得到电力数据,利用对各分布式能源端提供的第二数字签名进行验证,在该第二数字签名的验证通过后,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对电力数据进行指标评价处理生成对应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然后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利用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第二公钥对该数据考核指标表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考核指标表,并利用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的第一私钥对数据考核指标表进行数字签名得到第一数字签名,接着将各分布式能源端的加密数据考核指标表以及相应的第一数字签名发送至各分布式能源端。各分布式能源端接收到各自的加密数据考核指标表和相应的第一数字签名后,各分布式能源端利用各自的第二私钥解密加密数据考核指标表得到数据考核指标表,并对第一数字签名进行验证,在对第一数字签名的验证通过后向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反馈第一确认消息。

由此,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可在接收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第一确认消息后,继续执行后续包括数据考核指标表打包进区块、对区块进行广播以供各分布式能源端再次确认等步骤。通过如上方式可确保在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与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交互中的数据安全性,以及通过这种方式整合各分布式能源端参与电力相关服务的电力数据,对各分布式能源端进行指标考核,并在联盟链内达成共识后将各分布式能源端的电力数据等相关信息上链存储,保证数据不可篡改。

进一步的,在具体应用中,如图4所示,区块链上可部署有包括监控智能合约、数据调用智能合约等智能合约,其中,监控智能合约用于持续监控区块链上的动态,一旦有区块上链,便会触发监控智能合约,监控智能合约同时将触发数据调用智能合约,该数据调用智能合约可具体用于调用区块中的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利用边缘服务器进行具体的资源分配计算处理,计算完成后可将资源分配量等计算结果上传至区块链,经各节点共识后存入区块链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链上数据的真实可靠,从而避免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不诚实行为造成资源分配不可靠等问题。

以下部分基于智能合约的具体处理方式对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的确定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智能合约,具体用于基于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分布式能源端对虚拟电厂的总贡献度,通过总贡献度确定各分布式能源端的待分配资源量,以及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各分布式能源端中每一个分布式能源端的综合贡献度,并根据综合贡献度和待分配资源量确定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

具体的,本申请在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的确定阶段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为各分布式能源端进行资源分配。

首先,设虚拟电厂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虚拟电厂的资源总量evpp为:

evpp=ed+ef

其中,ed表示来源于电力市场的资源,ef表示来源于辅助服务市场的资源。

然后,需要确定资源总量evpp中可供各分布式能源端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量,对此,本申请通过智能合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分布式能源端对虚拟电厂的总贡献度,通过总贡献度计算出资源总量evpp中可供各分布式能源端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量eder。

以下部分先对确定总贡献度的过程以及基于总贡献度计算可供各分布式能源端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量的过程进行说明:

对于虚拟电厂内各分布式能源端来说,其对虚拟电厂的主要贡献可从安全性、经济性和风险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构建相关考核指标,设一共有m项考核指标,分别用y1,y2,...,ym表示;虚拟电厂内分布式能源端的总数为n,各分布式能源端分别用x1,x1,...,xn表示;则第i个分布式能源端的第j个指标为xij。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总贡献度的确定,智能合约进一步用于:将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中各项考核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计算对应的相关系数矩阵,获取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获取由特征向量组成的多个主成分指标变量,根据多个主成分指标变量的特征值,从多个主成分指标变量中选取预设数量的主成分指标变量,基于预设数量的主成分指标变量的特征值计算对应的主成分贡献率,将各主成分贡献率和相应的主成分指标变量加权得到总贡献度。

本实施例中,首先对各项考核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项考核指标所处的量级和性质不一样,因此需要利用下式对各项考核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为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

然后可以计算对应的相关系数矩阵r=(rij)m×m:

其中,rii=1,rij=rji,rij是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的相关系数。

然后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即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λ1≥λ2≥…≥λm≥0及对应的特征向量u1,u2,…,um,其中uj=(u1j,u2j,…,unj)t;接着获取由特征向量组成的多个主成分指标变量,具体可由特征向量组成m个新的指标变量作为主成分指标变量:

其中,y1是第一主成分指标变量、y2是第二主成分指标变量,……,ym是第m主成分指标变量。

然后是根据特征值对主成分指标变量的选择以及计算对应的主成分贡献率,如下过程具体选择p(p≤m)个主成分指标变量并计算对应的主成分贡献率,具体过程如下:

计算特征值λj(j=1,2,…,m)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主成分累计贡献率αp表示为:

其中,当αp接近1时,选择前p个(预设数量)主成分指标变量y1,y2,…,yp,并以此代表原来m个考核指标,从而可以对p个主成分指标变量进行分析,而各主成分指标变量对应的主成分贡献率bj表示为:

对于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总贡献度z,进一步将各主成分贡献率和相应的主成分指标变量加权得到:

然后即可据此计算可供各分布式能源端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量eder:

其中,k可以是虚拟电厂依据实际情况设定的常数,可用以调节或平衡可供各分布式能源端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量。进一步的,还可以计算虚拟电厂的剩余资源量:e'vpp=evpp-eder。

确定可供各分布式能源端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量eder基础上,本申请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为各分布式能源端分配该待分配资源量eder。

以下部分对确定每一分布式能源端的综合贡献度的过程以及基于综合贡献度确定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资源分配量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综合贡献度的确定,智能合约,进一步用于基于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得到指标矩阵,根据指标矩阵得到参考指标序列,根据指标矩阵与参考指标序列,计算各分布式能源端在指标矩阵中的各指标序列与参考指标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基于关联系数计算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贡献关联度,将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贡献关联度分别与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贡献关联度的和值之间的比值,作为每一个分布式能源端的综合贡献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智能合约调用链上存储的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中的数据可得到一个指标矩阵(xij)n×m:

然后根据该指标矩阵确定参考指标序列,该参考指标序列主要作为一个比较的标准,示例性的,可选取各项考核指标的最优值/平均值构成参考指标序列,表示为:x′=(x′1,x′2,…,x′m),其中,

在得到参考指标序列后,可逐个计算各分布式能源端在前述指标矩阵中的各指标序列(即指标矩阵中各行)与参考指标序列对应元素的绝对差值,即:

|x′j-xij|(i=1,2,…,n;j=1,2,…,m);

并确定

据此可计算各分布式能源端在指标矩阵中的各指标序列与参考指标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ζij:

其中,ρ为分辨系数,0<ρ<1。若ρ越小,关联系数间差异越大,区分能力越强,示例性的,ρ可以取0.5。

然后基于关联系数计算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贡献关联度ri:

接着将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贡献关联度ri分别与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贡献关联度的和值之间的比值,作为每一个分布式能源端的综合贡献度

在得到每一个分布式能源端的综合贡献度后,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合约,进一步用于根据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综合贡献度与待分配资源量eder的乘积,得到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资源分配量。

具体的,可通过如下式子计算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资源分配量ei: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各项考核指标和各分布式能源端之间贡献度的关联度,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贡献度并依据贡献度排序进行合理准确的资源分配,解决传统技术对虚拟电厂的资源分配处理考虑因素单一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在整体上,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能够解决传统虚拟电厂中心化存储造成数据泄露风险大,资源分配可靠性低等技术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可以包括:

本申请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der贡献度的影响,更加准确地计算各der对虚拟电厂的贡献度,从而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并且结合智能合约调用链上数据执行资源分配处理,从而实现基于机器信任完成资源分配处理工作,分配结果还可上传至区块链,使得资源分配处理过程和分配结果可追溯。此外,本申请还能够能保证虚拟电厂运营商中心进行资源分配时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发生运营商中心资源分配不可信和恶意篡改等问题,还通过公私钥加密的数据传输方法,保证数据交互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装置,该装置500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对应设定时段的电力数据;

指标表发送模块502,用于将依据所述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至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

区块广播模块503,用于响应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各自接收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一确认消息,将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打包进区块并将所述区块向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广播;

分配触发模块504,用于响应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针对所述区块中各自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将所述区块存储至区块链,以触发预先部署在所述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根据所述区块中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确定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发送的利用第一公钥对所述电力数据加密得到的加密电力数据以及各自对所述电力数据的第二数字签名;指标表发送模块502,用于利用第一私钥解密所述加密电力数据得到所述电力数据,并对所述第二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所述第二数字签名的验证通过后,利用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第二公钥对依据所述电力数据生成的数据考核指标表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考核指标表;将所述加密数据考核指标表以及对所述数据考核指标表的第一数字签名发送至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以供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利用各自的第二私钥解密所述加密数据考核指标表得到所述数据考核指标表,并对所述第一数字签名进行验证,以及在对所述第一数字签名的验证通过后反馈所述第一确认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用于接收到所述广播后从所述区块获取各自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并在所述数据考核指标表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与各自本地预存的第二哈希值一致时反馈所述第二确认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合约,用于基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对所述虚拟电厂的总贡献度,通过所述总贡献度确定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待分配资源量,以及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中每一个分布式能源端的综合贡献度,并根据所述综合贡献度和待分配资源量确定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资源分配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合约,进一步用于将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中各项考核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计算对应的相关系数矩阵,获取所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获取由所述特征向量组成的多个主成分指标变量,根据所述多个主成分指标变量的特征值,从所述多个主成分指标变量中选取预设数量的主成分指标变量,基于所述预设数量的主成分指标变量的特征值计算对应的主成分贡献率,将各主成分贡献率和相应的主成分指标变量加权得到所述总贡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合约,进一步用于基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数据考核指标表得到指标矩阵,根据所述指标矩阵得到参考指标序列,根据所述指标矩阵与所述参考指标序列,计算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在所述指标矩阵中的各指标序列与所述参考指标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基于所述关联系数计算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贡献关联度,将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贡献关联度分别与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的贡献关联度的和值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每一个分布式能源端的综合贡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合约,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综合贡献度与所述待分配资源量的乘积,得到所述各分布式能源端各自的资源分配量。

关于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电力数据、数据考核指标表和区块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资源分配处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access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