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

文档序号:26101044发布日期:2021-07-30 18:1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含服务器、工作站)、个人计算机(台式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1131959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教学用方便拆装的计算机模型,包括支撑架、模型主板、模型内存、模型cpu、模型散热器、模型显卡以及模型电源,支撑架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腿,支撑腿呈u型且与支撑底板转动连接,支撑腿包括两个且关于支撑底板的中线左右对称分布,支撑底板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模型电源和模型主板。

目前,传统的计算机模型虽然具备外壳,但模型在教学展示时需要通过拆卸螺钉打开侧盖,不仅麻烦,且耗费时间,而现有的计算机模型将模型主板教学直接展示虽然方便拆卸教学,但计算机的模型缺乏外壳防护容易损坏。因此,如何对计算机模型进行处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本发明通过各种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对计算机模型的内部配件具有防护功能,延长模型的使用寿命,且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机模型的侧盖进行自动打开并将内部的模型配件推出,提高教学的效果,取代现有模型的侧盖所采用的螺钉连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节约时间,侧盖具有自动限位的功能,提高侧盖封闭时的稳定性。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正面壳壁上活动连接侧盖,且侧盖的顶部壳壁上对称设有推板,每个所述推板靠近外壳的一侧均安装有凸轴,所述外壳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双向蜗杆,所述双向蜗杆上对称设有绕绳轮,且对称所述绕绳轮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双向蜗杆上的凸轮,所述双向蜗杆的右侧设有多个蜗轮,且蜗轮的底部安装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摆杆,且摆杆远离转轴的一端铰接有撑杆,所述撑杆远离摆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放置台,且放置台的顶部安装有配件安装板,所述双向蜗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外壳顶部内壁上的卡接机构,所述侧盖的顶部外壁上焊接有楔块。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壳壁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把手,所述侧盖的顶部壳壁上对称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

优选的,每个所述凸轴远离推板的一端均穿过放置槽的侧壁,每个所述凸轴上均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焊接于推板上,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置槽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正面壳壁上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两侧壳壁上均开设有活动孔,所述凸轴与活动孔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有连接块、卡接框、活动板、限位杆与滚珠,所述双向蜗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外壳顶部内壁上的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底端焊接有卡接框。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背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底部焊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端穿过卡接框的顶部壳壁,并滚动连接有滚珠。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焊接于活动板上,且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卡接框的顶部外壁上,所述楔块上开设有限位孔。

优选的,每个所述绕绳轮上均缠绕有拉绳,且拉绳的一端绑定于侧盖上,所述双向蜗杆与蜗轮之间啮合传动,每个所述转轴的底端均转动连接于外壳的底部内壁上,所述外壳的底部内壁上对称设有滑槽板,且滑槽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放置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通过安装外壳、侧盖、把手、推板、凸轴、电机、绕绳轮、蜗轮、摆杆、撑杆、放置台和配件安装板等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对计算机模型的内部配件具有防护功能,延长模型的使用寿命,且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机模型的侧盖进行自动打开并将内部的模型配件推出,提高教学的效果,取代现有模型的侧盖所采用的螺钉连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节约时间。

2,通过安装凸轮、卡接机构、连接块、卡接框、活动板、限位杆、滚珠和楔块等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的侧盖具有自动限位的功能,提高侧盖封闭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的侧盖和凸轴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的绕绳轮和凸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的卡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的双向蜗杆和蜗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2、侧盖;3、把手;4、推板;5、凸轴;6、电机;7、绕绳轮;8、凸轮;9、卡接机构;91、连接块;92、卡接框;93、活动板;94、限位杆;95、滚珠;10、楔块;11、蜗轮;12、摆杆;13、撑杆;14、放置台;15、配件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获取的计算机模型,包括外壳1,外壳1的正面壳壁上活动连接侧盖2,且侧盖2的顶部壳壁上对称设有推板4,每个推板4靠近外壳1的一侧均安装有凸轴5,外壳1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电机6,且电机6的输出端安装有双向蜗杆,双向蜗杆上对称设有绕绳轮7,且对称绕绳轮7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双向蜗杆上的凸轮8,双向蜗杆的右侧设有多个蜗轮11,且蜗轮11的底部安装有转轴,每个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摆杆12,且摆杆12远离转轴的一端铰接有撑杆13,撑杆13远离摆杆1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放置台14,且放置台14的顶部安装有配件安装板15,双向蜗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外壳1顶部内壁上的卡接机构9,侧盖2的顶部外壁上焊接有楔块1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外壳1的顶部壳壁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把手3,侧盖2的顶部壳壁上对称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4。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凸轴5远离推板4的一端均穿过放置槽的侧壁,每个凸轴5上均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焊接于推板4上,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置槽的内壁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外壳1的正面壳壁上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两侧壳壁上均开设有活动孔,凸轴5与活动孔之间活动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接机构9包括有连接块91、卡接框92、活动板93、限位杆94与滚珠95,双向蜗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外壳1顶部内壁上的连接块91,且连接块91的底端焊接有卡接框9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块91的背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93,且活动板93的底部焊接有限位杆94,限位杆94的底端穿过卡接框92的顶部壳壁,并滚动连接有滚珠95。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杆94上套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部焊接于活动板93上,且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卡接框92的顶部外壁上,楔块10上开设有限位孔。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连接块91、卡接框92、活动板93、限位杆94与滚珠95所组成的卡接机构9,实现对侧盖2封闭时的限位,提高侧盖2封闭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绕绳轮7上均缠绕有拉绳,且拉绳的一端绑定于侧盖2上,双向蜗杆与蜗轮11之间啮合传动,每个转轴的底端均转动连接于外壳1的底部内壁上,外壳1的底部内壁上对称设有滑槽板,且滑槽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放置台14上。

工作原理:当进行计算机模型教学时,启动电机6,带动双向蜗杆教学旋转,进而带动绕绳轮7与凸轮8进行旋转,且双向蜗杆与蜗轮11之间啮合传动,随着双向蜗杆的旋转使得绕绳轮进行放线,由于卡接机构9对楔块10的定位,从而当凸轮8随着双向蜗杆的运动实现与活动板93的接后,拉伸第二弹簧,进而带动限位杆94进行上移,使得限位杆94脱离楔块10上的限位孔,侧盖2随着重力的作用,楔块10脱离卡接框92,从而随着双向蜗杆的持续旋转而打开,而蜗轮11带动转轴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摆杆12带动撑杆13进行运动,使得放置台14在移动板与滑槽板的组合下进行一定,进而使得配件安装板15随侧盖2的打开同步移出外壳1,从而方便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教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