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0513发布日期:2021-11-25 11:5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消费技术领域,具体为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触摸显示屏的使用方式主要使用方式是用手指直接点击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来实现触控,但是人的手或者电梯按钮上面充斥着细菌与病菌,那么我们在点击的同时也造成了交叉感染,无疑是增加了病毒传染的途径,目前的显示设备主要通过物理屏幕显示内容,必须依靠介质才可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包括第一盖板、外壳、第二盖板、光学内胆、手势盖板、光学透镜、手势传感器、屏幕、屏幕固定支架、第一屏幕控制板、第二屏幕控制板、喇叭、喇叭孔、散热孔和对外接口,所述外壳的顶部与第一盖板的底端粘贴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与第二盖板的顶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板的顶端一侧开始有凹槽,且凹槽内部粘贴固定有手势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对外接口;所述外壳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光学内胆和喇叭,且喇叭与外壳的两侧底部开设的喇叭孔相互对应连接,所述光学内胆的顶端固定有光学透镜,所述光学内胆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屏幕控制板和第二屏幕控制板,所述屏幕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屏幕控制板和第二屏幕控制板相连接,且第一屏幕控制板和第二屏幕控制板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第一屏幕控制板和第二屏幕控制板分别与对外接口相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光学内胆的顶端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部与手势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手势传感器位于手势盖板的正下方。
6.进一步的,所述光学内胆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屏幕和屏幕固定支架,且屏幕位于光学内胆和屏幕固定支架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手势传感器的连接导线固定在对外接口处。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屏幕控制板通过导线与喇叭相连接,所述散热孔和对外接口采用内凹式设计。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触控屏幕,实现了在空气中显示成像,实现了免接触式触控功能,不仅实用方便,而且科技感强,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公共环境下的交叉传播,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附图说明
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1.图1和图2均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13.图中:1、第一盖板;2、外壳;3、第二盖板;4、光学内胆;5、手势盖板;6、光学透镜;7、手势传感器;8、屏幕;9、屏幕固定支架;10、第一屏幕控制板;11、第二屏幕控制板;12、喇叭;13、喇叭孔;14、散热孔;15、对外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包括第一盖板1、外壳2、第二盖板3、光学内胆4、手势盖板5、光学透镜6、手势传感器7、屏幕8、屏幕固定支架9、第一屏幕控制板10、第二屏幕控制板11、喇叭12、喇叭孔13、散热孔14和对外接口15,外壳2的顶部与第一盖板1的底端粘贴固定连接,外壳2的底部与第二盖板3的顶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一盖板1的顶端一侧开始有凹槽,且凹槽内部粘贴固定有手势盖板5;第二盖板3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对外接口15;外壳2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光学内胆4和喇叭12,且喇叭12与外壳2的两侧底部开设的喇叭孔13相互对应连接,光学内胆4的顶端固定有光学透镜6,光学内胆4的顶端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部与手势传感器7固定连接,手势传感器7位于手势盖板5的正下方,通过手势传感器7会发射特定波长和频率的光来感应手势,该手势盖板5材料的特性为仅可以让特定波长和频率的光穿透,可见光不可穿透;从而达到既满足手势传感器7感应功能,又可以达到美观功能,光学内胆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屏幕8和屏幕固定支架9,且屏幕8位于光学内胆4和屏幕固定支架9之间,光学内胆4上固定的屏幕8生产图像光源,光源通过光学透镜6在空气的固定区域生产全息图像,光学内胆4上固定的手势传感器7,手势传感器7可以感应到固定区域的手势,其中手势感应的固定区域和光学透镜6生成全息图像的固定区域对应重合,即可实现全息空气成像的精确手势触控功能,光学内胆4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屏幕控制板10和第二屏幕控制板11,屏幕8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屏幕控制板10和第二屏幕控制板11相连接,且第一屏幕控制板10和第二屏幕控制板11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第一屏幕控制板10和第二屏幕控制板11分别与对外接口15相连接,手势传感器7的连接导线固定在对外接口15处,第二屏幕控制板11通过导线与喇叭12相连接,有利于外部主机设备可以发送声音数据使喇叭12发出声音,散热孔14和对外接口15采用内凹式设计;当使用该设备时,实用本实用新型设备时,只需pc主机或者安卓主机与该设备中的对外接口15连接,并进行相关设置,即可实现主机的视频信号通过第一屏幕控制板10和第二屏幕控制板11传输给屏幕8显示出来,显示出来的图像通过光学透镜6在空中特定位置生成图像,手势传感器7对空中特定区域进行手势检测,并发送数据给主机,主机进行数据处理完成手势动作;最终实现在空中生成主机显示的内容并且
进行空中点击功能。
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1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包括第一盖板(1)、外壳(2)、第二盖板(3)、光学内胆(4)、手势盖板(5)、光学透镜(6)、手势传感器(7)、屏幕(8)、屏幕固定支架(9)、第一屏幕控制板(10)、第二屏幕控制板(11)、喇叭(12)、喇叭孔(13)、散热孔(14)和对外接口(1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顶部与第一盖板(1)的底端粘贴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的底部与第二盖板(3)的顶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板(1)的顶端一侧开始有凹槽,且凹槽内部粘贴固定有手势盖板(5);所述第二盖板(3)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对外接口(15);所述外壳(2)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光学内胆(4)和喇叭(12),且喇叭(12)与外壳(2)的两侧底部开设的喇叭孔(13)相互对应连接,所述光学内胆(4)的顶端固定有光学透镜(6),所述光学内胆(4)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屏幕控制板(10)和第二屏幕控制板(11),所述屏幕(8)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屏幕控制板(10)和第二屏幕控制板(11)相连接,且第一屏幕控制板(10)和第二屏幕控制板(11)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第一屏幕控制板(10)和第二屏幕控制板(11)分别与对外接口(1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内胆(4)的顶端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部与手势传感器(7)固定连接,所述手势传感器(7)位于手势盖板(5)的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内胆(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屏幕(8)和屏幕固定支架(9),且屏幕(8)位于光学内胆(4)和屏幕固定支架(9)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势传感器(7)的连接导线固定在对外接口(15)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幕控制板(11)通过导线与喇叭(12)相连接,所述散热孔(14)和对外接口(15)采用内凹式设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实现免接触式全息空气成像触控的屏幕设备,包括第一盖板、外壳、第二盖板、光学内胆、手势盖板、光学透镜、手势传感器、屏幕、屏幕固定支架、第一屏幕控制板、第二屏幕控制板、喇叭、喇叭孔、散热孔、对外接口,所述外壳的顶部与第一盖板的底端粘贴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与第二盖板的顶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板的顶端一侧开始有凹槽,且凹槽内部粘贴固定有手势盖板;该实用新型,通过声音和光学颜色及亮度实现对人的反馈信号;控制该设备达到近距离的人机交互,实现了无需直接接触物理屏幕的直接精确点击触控空气中的屏幕的功能,避免了普通的触控屏需要物理接触而带来的交叉感染等不卫生问题。物理接触而带来的交叉感染等不卫生问题。物理接触而带来的交叉感染等不卫生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石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衍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4
技术公布日:2021/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