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贴合气泡的触控显示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5311发布日期:2022-08-12 21:4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贴合气泡的触控显示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贴合气泡的触控显示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2.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是当前人机交互界面的标配,触控显示模组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技术的创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智能家居,家用电器等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对触控显示模组的要求越来越高,触控显示模组也是当前市场的主要需求。电容式触屏是由盖板,sensor,光学透明胶以及柔性电路板组成,在贴合过程中,盖板bm区域的油墨会导致sensor与盖板贴合面不平整,经常会产生气泡,影响生产良率以及产品质量,因此如何解决贴合气泡,提高产品成品率是光电显示模组厂重点攻关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贴合气泡的触控显示模组结构,通过丝印两层油墨层,并且在第二层视区油墨层的视区位置的边缘设置导气槽的设计方案,解决触屏贴合过程中的气泡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改善贴合气泡的触控显示模组结构,包括盖板和触控感应模块,盖板和触控感应模块通过光学oca胶邦定到一起;
6.所述的盖板包括光盖板,在光盖板上依次丝印有第一层视区油墨层和第二层视区油墨层,第一层视区油墨层贴近光盖板,在第二层视区油墨层的视区位置的四角设置导气槽。
7.进一步地,所述的光学oca胶厚度不小于175微米,厚度要能够填充油墨段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通过盖板第二层油墨增加导气槽方式,可以有效的排除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同时在视区的四角以及层叠结构的第二层,导气槽被遮挡,提高了槽口的隐藏性,保持了产品原有外观模式,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良率大幅提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善贴合气泡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丝印结构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层视区油墨层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层视区油墨层图。
14.图中:1-盖板2-触控感应模块sensor 3-光学oca胶4-光盖板5-第一层视区油墨层6-第二层视区油墨层7-导气槽8-触控显示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6.如图1-4所示,一种改善贴合气泡的触控显示模组结构,包括盖板1和触控感应模块sensor2,盖板1和触控感应模块sensor2通过光学oca胶3邦定到一起,邦定后为触控显示模组8,再与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模组贴合后构成触摸式显示屏整体。
17.所述的盖板1包括光盖板4,在光盖板4上依次丝印有第一层视区油墨层5和第二层视区油墨层6,第一层视区油墨层5贴近光盖板4,在第二层视区油墨层6的视区位置的四角设置导气槽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层视区油墨层5和第二层视区油墨层6的视区均为方形,所述的第二层视区油墨层6视区位置的四角为方形的四角,导气槽7为在丝印油墨层的视区位置的四角留空出小的长槽,用于排气。
18.所述的光学oca胶3厚度不小于175微米,光学oca胶3的厚度要能够填充油墨段差。
19.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模组结构通过盖板1第二层视区油墨层6增加导气槽7方式,可以有效的排除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同时在视区的四角以及层叠结构的第二层,导气槽7被遮挡,提高了槽口的隐藏性,保持了产品原有外观模式,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良率大幅提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20.以上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贴合气泡的触控显示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和触控感应模块,盖板和触控感应模块通过光学oca胶邦定到一起;所述的盖板包括光盖板,在光盖板上依次丝印有第一层视区油墨层和第二层视区油墨层,第一层视区油墨层贴近光盖板,在第二层视区油墨层的视区位置的四角设置导气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贴合气泡的触控显示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oca胶厚度不小于175微米。

技术总结
一种改善贴合气泡的触控显示模组结构,包括盖板和触控感应模块,盖板和触控感应模块通过光学OCA胶邦定到一起;所述的盖板包括光盖板,在光盖板上依次丝印有第一层视区油墨层和第二层视区油墨层,第一层视区油墨层贴近光盖板,在第二层视区油墨层的视区位置的四角设置导气槽。本实用新型通过盖板第二层油墨增加导气槽方式,可以有效的排除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同时在视区的四角以及层叠结构的第二层,导气槽被遮挡,提高了槽口的隐藏性,保持了产品原有外观模式,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良率大幅提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亚世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4
技术公布日:2022/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