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自生编码及其识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523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汉字自生编码及其识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汉字编码方法及其装置。
用电脑识别汉字的技术至今在国内外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其原因在于汉字不象外国文字那样,仅由几十个不同的字母拼写而成。汉字是由长短不一的横、竖、撇、捺、勾、折和点等基本笔划,以不同的数量和位置在一方框内构成字形各异的4万多个汉字。这就给自动识别汉字带来了困难。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中文信息处理的研究,在输入方面先后提出过400多个编码方法或设想。如见字识码,声韵部形码,五笔字形码,汉字拼形码,32键拼形码,拼音码,47键汉字拼音码,以及宏观字形码等。这些方案,大都需通过键盘输入,处理速度不高。与电脑的速度不匹配。为解决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中的“瓶颈”问题,又有学者提出了象限端点特征与转动惯量特征法,数字条形法,划分映射法和最短路经等识别方案,它们大多是在进口或国产电子计算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装或添加附件来实现的。虽然它初步解决了机器代替人“写”的问题,但“看”的问题仍未解决。同时它还存在着容量不大,使用不简便等问题。国外对汉字识别技术也作过不少研究。先后提出过“周边分布频谱法”,“阶层模型重合法”和“加权相关法”等识别汉字的方法。这些方法却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发明为了识别数量巨大的汉字,对汉字的编码和识别提出了一种新的构思。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汉字自生编码方法和汉字识别装置。这种方法将大小不同的标准印刷体汉字,经变焦距镜头,把字幅调节到等于20×20只光电元件组成的正方形扫描模板的尺寸,并对扫描模板分为20行和20列同步扫描。这20×20只光电元件随之输出一系列二值化信息。对此信息分别沿行和列两个方向,按5比特为一组,用5位并行寄存器,对行和列进行扫描采样,得到X1X2…X80和y1y2…y80两列信息,然后将它们分别按先后顺序,送入X和y累加器中,按基数R=32的加法法则进行累加求和,其总和数分别为 FX和FyFX =Σi = 1i = 80Xi]]>Fy =Σi =1i = 80yi]]>再将Fx和Fy,按Fx在前,Fy在后的顺序,送入合成器组合得到合成码FM。以此FM作为一个字符的特征识别码,代表所对应的字符。由于FM的产生是取决于字符自身的笔画结构,所以把FM称为汉字自生码。
这种自生码的编码装置如附

图1所示,它由阅读头,X方向和y方向同步扫描电路和20×20只光电元件构成的扫描模板所组成。编码时将汉字置于阅读头下,阅读头如图2所示。汉字在光照下通过透镜成像于扫描模板。该模板上的20×20只光电元件便产生一系列二进制数,经X、y方向同步扫描电路对其采样,再经累加器和合成器便获得该汉字的自生码。
上述自生码的识别机,其原理如图3所示,它有控制器,自生码编码装置、存贮器、译码器,显示器以及打印设备组成,将被识别的字符置于光电阅读头下,经编码器编码,送入译码器,与存贮器中的编码比较后再送入读放电路,即可在显示器中显示或打印机输出。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识别汉字可省去人工编码,不需要人工通过键盘输入,这样不仅提高了计算机识别汉字的速度,同时使用十分方便,只要将字符置于光电阅读头下,便可进行字符识别,文件存贮,字符打印和字符的传递等一系列工作。对于使用者无需进行专门的输入训练。
附图1为汉字自生码编码装置的原理图。
图中阅读头1,X-y方向扫描电路2,伺服机构3,扫描模板4,累加器5,合成器6,文件7。
附图2为光电阅读头示意图。
图中文件7,光源8,反射镜9,自动对焦透镜组10,扫描模板4。
附图3为汉字自生码识别机系统图。
图中自生码编码装置11,控制器12,存贮器13,译码器14,字形存贮器15,读放电路16,显示器17,打印机18,文件格式19,外存贮器20,文件7。
权利要求
1.一种汉字自生码编码法,其特征是将大小不同的标准印刷体汉字,经变焦距镜头,把字幅调节到等于20×20只光电元件组成的正方形扫描模板的尺寸,并将其分为20行和20列同步扫描,20×20只光电元件随之输出一系列的二值化的信息,经累加,合成为四位三十二进制的自生码。
2.一种汉字自生码识别机,其特征是由自生码编码装置,存贮器,译码器和显示器以及打印机设备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生码识别机,其特征是自生码编码装置由光电阅读头,X方向扫描电路,y方向扫描电路,20×20只光电元件构成的扫描模板,累加器和合成器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汉字编码方法及其装置。其方法是将大小不同的标准印刷体汉字,经变焦距镜头把字幅调节到光电元件组成扫描模板尺寸,并对扫描模板进行同步扫描,随之输出二值化信息,经累加,合成为自生码。
文档编号G06K11/06GK1039671SQ8810458
公开日1990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20日
发明者傅开武 申请人:航天工业部上海航天局第八○六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