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8829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具体是一种键盘。
目前所使用的国际通用的计算机键盘,是由传统的打字机键盘演变而来的,按键方式是手指向下击打,这种传统的打字机式的键盘结构,与飞速发展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已很不适应,它严重影响了击键和输入速度,使计算机的效率大受影响,这种键盘结构和布局,也难以使键盘更加微型化。另一方面,人的手指采用持续下按击键的姿势,比较容易疲劳。
我国传统的算盘却是采用“拨”式击键,这种操作方式的劳动强度大大低于下按击打键盘,而且算盘的操作使用的是组合法,即往往两个甚至多个手指同时使用,这样不但减少了算珠的个数,而且操作上更符合人的生理习惯,这样传统的算盘在击键速度、甚至加减乘除的计算速度上比计算机还快,这已被多次比赛所证实。而且算盘的结构可以做得到相当小而不影响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参考传统的算盘设计出一种击键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并更易于微型化的计算机键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多个键位、键盘框架和键盘控制电路板构成,在整个键盘上的每个键位是由可向后拨的前键位和可向前拨的后键位组合构成,各个键位按行排列,相邻行的键位是平行排列。每个键位的前、后键位分别可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当手指向后拨前键位,产生一脉冲电流信号给键盘控制电路,表示输入了该前键位所代表的字符或数字,同样,当手指向前拨后键位时,即输入了该后键位所代表的字符或数字。整个键位并无位置移动。由于各键位按行排列,相邻行的键位是平行的,或是平行并交错地排列,因此在对某一键位做前拨或后拨操作时,不会触及邻近键位。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可采用珠算的指法以提高击键速度,但“算珠”本身不动。这种前后拨的击键方式可大大提高击键速度,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布局,更易于使键盘微型化,降低单个键位所占体积,尤其适合于便携电脑的键盘和多键位键盘,例如多键位的专用中文输入键盘,可更多地利用键盘设置汉字编码,减少单个汉字输入的击键次数。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作普通计算器的键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击键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并更易于微型化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键盘局部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单个键位的局部侧面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键盘局部主视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图4中单个键位的侧面剖视图。
实施例1,在图1的键盘布局图中,各键位按行排列,相邻行的键位是平行并交错地排列,确保前后拨动键位时不触及相邻键位,便于操作,节省空间。每个键位由键帽(1)和(4)、簧片(2)、支架(3)构成,如图2所示,其中支架(3)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支架(3)的底边固定在键盘框架上,支架(3)的两腰上各设置有一个可下按的键帽(1)和(4)。在图3中,簧片(2)设置在支架(3)和键帽(1)之间并与支架(3)相连,支架(3)上还固定了一块金属片,该金属片与簧片(2)均通过导线(10)与键盘控制电路相联。键帽(4)与键帽(1)为相同的对称结构。当向前拨动键帽(1)时,键帽(1)压迫簧片(2)向下,使簧片(2)与金属片相接触,通过它们与键盘控制电路的连接关系,即可产生一个脉冲电压,该脉冲信号通过键盘控制电路的处理,即可反映键帽(1)所代表的键位被按下输入。键帽(4)的情况也相似。
实施例2,在图4所示的键盘布局结构与图1的实施例1相似,只是单个键位的结构不同。由图5和图6所示,每个键位由键拨杆(5)、铰链(7)和压电橡胶(8)构成,键拨杆(5)为倒“T”形,在其底边的两端下面,分别设置有二块固定在键盘控制电路板(6)上的压电橡胶(8),压电橡胶(8)下面对应有两个触点,铰链(7)设置在键拨杆(5)的中心位置,键拨杆(5)以铰链(7)为转动轴心,键拨杆(5)的底边设置在键盘框架盖板(9)之下。铰链(7)是按行排列,一根铰链可固定一行键拨杆,并使每个键拨杆在被拨动时以铰链为转动轴心。在图6中,键拨杆(5)被向左拨动时,键拨杆(5)以铰链(7)为轴心逆时针转动,键拨杆(5)的底边之左端压迫其下部的压电橡胶(8),使压电橡胶(8)下面、布在键盘控制电路板(6)上的两个触点接通,产生脉冲电压。键拨杆(5)向右拨动时通过压电橡胶(8)使另外两个触点接通并产生脉冲信号。当然实际操作时,单个键仍然是以前后拨动方式操作,但与实施例1相比,各键位之间的间隙可以更大,制作工艺更简单。在实施例2中,键盘框架盖板(9)制约了键拨杆(5)在被前、后拨动时的转动运动,保证键拨杆(5)对压电橡胶(8)的压迫。在键盘框架盖板(9)与键拨杆(5)底边之间可以填充有弹性的绝缘体,如海绵等,以缓冲键拨杆(5)与键盘框架盖板(9)的碰撞,并起防尘作用。
实施例3,键盘布局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单个键位的结构是采用触摸式按键,每个键位均为具有等腰三角形横截面的柱体,其底边固定在键盘框架上,在其两腰上各设置有一个触摸式按键作为前键位和后键位。实施例3的附图形式与实施例1的图1-图3相似。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在单个键位的结构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键位结构可以有多种,但原理和操作方式是相同的。
至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键位的数目、行数、列数,相邻行键位是平行的,或平行并交错的,这都可以按实际需要来设置。
权利要求1.一种计算机键盘,由多个键位、键盘框架和键盘控制电路板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键位由可向后拨动的前键位和可向前拨的后键位构成,各键位按行排列,相邻行的键位是平行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键盘,其特征在于每个键位由支架、簧片和键帽构成,其中支架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支架的底边固定在键盘框架上,支架的两腰上各设置有一个可下按的键帽,簧片设置在支架和键帽之间并与支架相连,支架上还固定了一块金属片,该金属片和簧片均通过导线与键盘控制电路板相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键盘,其特征在于每个键位由键拨杆、铰链构成,键拨杆为倒“T”型,其底边的两端之下面,分别设置有二块固定在键盘控制电路板上的压电橡胶,压电橡胶下面对应有两个触点,铰链设置在键拨杆的中心位置,键拨杆以铰链为转动轴心,键拨杆的底边设置在键盘框架盖板之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键盘,其特征在于每个键位均为具有等腰三角形横截面的柱体,其底边固定在键盘框架上,在其两腰上各设置有一个触摸式按键作为前键位和后键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键盘的每个键位由可向后拨的前键位和可向前拨的后键位构成,各键位按行排列,相邻行的键位是平行排列,每个键位的结构可以是由支架、簧片和键帽构成,也可以由键拨杆、铰链和压电橡胶构成,也可采用触摸式按键作为前、后键位,等等。每个键位的前、后键位可分别通过向后、向前地拨动,各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本实用新型具有击键速度快、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低、更易于微型化等优点。
文档编号G06F3/02GK2192910SQ9423713
公开日1995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5日
发明者黄大庆 申请人:黄大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