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煤矿井下人员调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004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煤矿井下人员调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煤矿井下人员调度系统。涉及专利分类号E21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E21F矿井或隧道中或其自身的安全装置,运输、充填、救护、通风 或排水E21F17/00在其他地方没有涉及到的用于矿井或隧道的方法或装置E21F17/18信号 装置或警报装置的特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经济的 不平衡性和资源禀赋的特殊性,决定了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 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具有不可替代性,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在最近完成的《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 告中,20多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一致认为,到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 60%左右;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
[0003] 我国煤矿主要是井下开采,生产环境条件复杂,与其它行业相比,生产安全尤为重 要。安全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保证煤矿职 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坏直 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源供给问题。
[0004] 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纵向比有下降的趋势(见图1)。我国2001年为5. 07, 2002 年为 4. 64, 2003 年为 4. 17, 2004 年为 3. 08, 2005 年为 2. 84, 2006 年为 2. 04, 2007 年为 1. 485。
[0005] 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横向比较仍然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煤炭生 产百万吨死亡率与主要产煤国比较,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如美国)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 (如印度)相比都偏高,如下表所示。以2007年为例,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约为美国的 70多倍和印度的7倍左右。总量比较,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7%,事故死亡人数 则占全球的近70%。
[0006] 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中外比较(人/百万吨)
[0007]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煤矿井下人员调度系统,包括: 由工人佩戴的移动节点; 设置在矿井支巷道工作面的多个固定接入节点; 设置在主巷道中的多个中继控制器,所述的中继控制器与支巷道中的全部固定接入点 通信连接; 设置在矿井主巷道口处的井口转换点; 与所述井口转换点远程通信连接的数据库服务器; 工作时,所述的固定接入点检测进入到自身感知范围内的移动节点,通过RSSI多站无 线定位技术,实时获得所述各移动节点的位置;将所述移动节点的实时位置信息经所述的 中继控制器和井口转换点传输至所述的数据库服务器,所述的数据库服务器实时更新移动 节点的位置,即对应工人的位置; 所述的各移动节点、固定接入点、中继控制器、井口转换点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使用基 于IPv6协议的通信网络通信连接; 所述的数据库服务器中还集成有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包括人员信息数据库,存储有人 员ID、人员预定的工作路线、工作时间和考勤管理信息;该人员管理系统实时接收由各固 定接入节点传输的人员实时位置,进行人员位置的标绘; 所述的数据库还具有人员调配模块:根据当前工人分布的情况、井下工作需要和井下 空气状况,对井下人员进行调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煤矿井下人员调度系统,其特征还在 于:还具有多个监控终端,与所述的数据库服务器通信连接,实时显示井下工人的实际位 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煤矿井下人员调度系统,其特征还在 于:还具有多个移动监控终端,通过三网协议与所述的数据库服务器通信连接,实时接收所 述的井下工人的实际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煤矿井下人员调度系统,其特征还在 于:所述的监控终端和移动监控终端具有人员查询模块:向所述的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查询 指令,数据库服务器根据存储和更新的移动节点,向移动监控终端和监控终端发送查询结 果。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煤矿井下人员调度系统,其特征还在 于:具有告警模块:所述的井下人员管理系统监控井下人员的位置,与记录的预定工作位 置进行比对,当有人员进入错误工作区或巷道时,发出报警。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煤矿井下人员调度系统,包括:由工人佩戴的移动节点;设置在矿井支巷道工作面的多个固定接入节点;设置在主巷道中的多个中继控制器,所述的中继控制器与支巷道中的全部固定接入点通信连接;所述的数据库服务器中还集成有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包括人员信息数据库,存储有人员ID、人员预定的工作路线、工作时间和考勤管理信息;该人员管理系统实时接收由各固定接入节点传输的人员实时位置,进行人员位置的标绘;所述的数据库还具有人员调配模块:根据当前工人分布的情况、井下工作需要和井下空气状况,对井下人员进行调配。
【IPC分类】G06Q50-02, G06Q10-06, H04W64-00
【公开号】CN104657803
【申请号】CN201310612756
【发明人】赵璟
【申请人】大连环宇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