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047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
[0002]
【背景技术】
[0003]计算机是现代社会进行工作、学习的必备工具之一,计算机的长时间运行会导致发热的情况发生,现有技术的计算机主机内大多都配置有散热风扇,但是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还是不能满足散热的要求,且容易导致灰尘的大量积累。
[0004]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能通过风冷和水冷的方式为计算机有效散热,保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包括储水盒、循环螺旋管、循环水泵、多个导风筒、多根导热支撑件、抽气泵、多根导气管、螺旋管支架、制冷片、安装盒、多块安装板及散热对流网;所述的多块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盒的外壁上,所述的多块安装板上分别预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盒的上端开口,所述的散热对流网罩盖在所述的安装盒的上端,所述的散热对流网为弹力网,所述的散热对流网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空气对流孔;所述的储水盒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盒内,所述的循环螺旋管通过所述的螺旋管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储水盒的上方,位于所述的散热对流网的下方,所述的储水盒的上端封闭;所述的循环水泵及制冷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储水盒内,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循环水泵连接;所述的多根导热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多个导风筒的两侧,所述的多个导风筒分别通过所述的多根导热支撑件连接在所述的循环螺旋管上,所述的导风筒的上端高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上端面,所述的导风筒的下端低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下端面,且所述的导风筒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的出风孔分别位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上方及下方;所述的抽气泵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盒内,位于所述的储水盒的一侧,所述的多根导气管的一端汇集后与所述的抽气泵连接,所述的多根导气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多个导风筒的中部。
[0007]上述的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其中,所述的循环螺旋管呈平面螺旋状盘绕设置,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横截面为椭圆结构;所述的多根导热支撑件分别呈“〉”及“〈”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中心两侧,使所述的多个导风筒位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中线上。
[0008]上述的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其中,所述的散热对流网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气缸,所述的散热对流网的边缘处通过拉绳与所述的气缸的活塞连接。
[0009]上述的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其中,所述的安装盒的下端设有安装盖,所述的安装盖与所述的安装盒活动连接。
[0010]上述的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其中,所述的安装盖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散热孔,所述的散热孔位于所述的储水盒的下方。
[0011]本发明能通过风冷和水冷的方式为计算机和自身散热,达到最佳和最快的散热目的,空气对流的流量可根据发热程度自适应,在散热的同时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0012]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的剖视图。
[0014]图2是本发明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的循环螺旋管的俯视图。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17]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包括储水盒1、循环螺旋管2、循环水泵3、多个导风筒4、多根导热支撑件5、抽气泵6、多根导气管7、螺旋管支架8、制冷片9、安装盒10、多块安装板11及散热对流网12 ;所述的多块安装板11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盒10的外壁上,所述的多块安装板11上分别预设有安装孔13 ;所述的安装盒10的上端开口,所述的散热对流网12罩盖在所述的安装盒10的上端,所述的散热对流网12为弹力网,所述的散热对流网1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空气对流孔14 ;所述的储水盒I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盒10内,所述的循环螺旋管2通过所述的螺旋管支架8设置在所述的储水盒I的上方,位于所述的散热对流网12的下方,所述的储水盒I的上端封闭;所述的循环水泵3及制冷片9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储水盒I内,所述的循环螺旋管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循环水泵3连接;所述的多根导热支撑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多个导风筒4的两侧,所述的多个导风筒4分别通过所述的多根导热支撑件5连接在所述的循环螺旋管2上,所述的导风筒4的上端高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2的上端面,所述的导风筒4的下端低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2的下端面,且所述的导风筒4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多个出风孔15,所述的出风孔15分别位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2的上方及下方;所述的抽气泵6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盒10内,位于所述的储水盒I的一侧,所述的多根导气管7的一端汇集后与所述的抽气泵6连接,所述的多根导气管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多个导风筒4的中部。
[0018]所述的循环螺旋管2呈平面螺旋状盘绕设置,所述的循环螺旋管2的横截面为椭圆结构;所述的多根导热支撑件5分别呈“〉”及“〈”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循环螺旋管2的中心两侧,使所述的多个导风筒4位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2的中线上。
[0019]所述的散热对流网12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气缸16,所述的散热对流网12的边缘处通过拉绳17与所述的气缸16的活塞18连接,当计算机内部的温度提高时,活塞18在热空气的推动下压缩气缸16内的气体,同时拉动拉绳17,拉绳17被下拉后将散热对流网12向外侧张开,由于散热对流网12的弹力,可将空气对流孔14扩大,增加空气对流的速度,当发热情况不严重时,空气对流孔14恢复到原有的大小,可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0020]所述的安装盒10的下端设有安装盖19,所述的安装盖19与所述的安装盒10活动连接,可用于更换储水盒I内的水或加减水。
[0021]所述的安装盖19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散热孔20,所述的散热孔20位于所述的储水盒I的下方,可加快底部的空气流通,提高散热效率。
[0022]本发明可直接通过安装盒10上的安装板11安装在计算机主机箱内的主要发热部件的下方,循环水泵3可驱动储水盒I中的水在循环螺旋管2中循环流动,起到水冷散热的作用,制冷片9可对储水盒I中的水起到制冷作用,提高散热效果。抽气泵6可将空气通过导气管7引入导风筒4,通过导风筒4将空气从散热对流网12对流到计算机主机箱内,同时也能对循环螺旋管2进行散热,导热支撑件5可将循环螺旋管2的热量传导到导风筒4,通过风冷的形式为循环螺旋管2和计算机主机箱散热。
[0023]综上所述,本发明能通过风冷和水冷的方式为计算机和自身散热,达到最佳和最快的散热目的,空气对流的流量可根据发热程度自适应,在散热的同时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盒、循环螺旋管、循环水泵、多个导风筒、多根导热支撑件、抽气泵、多根导气管、螺旋管支架、制冷片、安装盒、多块安装板及散热对流网;所述的多块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盒的外壁上,所述的多块安装板上分别预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盒的上端开口,所述的散热对流网罩盖在所述的安装盒的上端,所述的散热对流网为弹力网,所述的散热对流网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空气对流孔;所述的储水盒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盒内,所述的循环螺旋管通过所述的螺旋管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储水盒的上方,位于所述的散热对流网的下方,所述的储水盒的上端封闭;所述的循环水泵及制冷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储水盒内,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循环水泵连接;所述的多根导热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多个导风筒的两侧,所述的多个导风筒分别通过所述的多根导热支撑件连接在所述的循环螺旋管上,所述的导风筒的上端高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上端面,所述的导风筒的下端低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下端面,且所述的导风筒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的出风孔分别位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上方及下方;所述的抽气泵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盒内,位于所述的储水盒的一侧,所述的多根导气管的一端汇集后与所述的抽气泵连接,所述的多根导气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多个导风筒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呈平面螺旋状盘绕设置,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横截面为椭圆结构;所述的多根导热支撑件分别呈“〉”及“〈”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中心两侧,使所述的多个导风筒位于所述的循环螺旋管的中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对流网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气缸,所述的散热对流网的边缘处通过拉绳与所述的气缸的活塞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盒的下端设有安装盖,所述的安装盖与所述的安装盒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盖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散热孔,所述的散热孔位于所述的储水盒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螺旋散热结构,包括储水盒、循环螺旋管、循环水泵、多个导风筒、多根导热支撑件、抽气泵、多根导气管、螺旋管支架、制冷片、安装盒、多块安装板及散热对流网;多块安装板设置在安装盒上,散热对流网罩盖在安装盒上端,储水盒设置在安装盒内,循环螺旋管通过螺旋管支架设置在储水盒的上方,循环水泵及制冷片设置在储水盒内,循环螺旋管的两端与循环水泵连接;多个导风筒通过多根导热支撑件连接在循环螺旋管上,抽气泵设置在安装盒内,导气管连抽气泵及导风筒。本发明能通过风冷和水冷的方式为计算机和自身散热,达到最佳和最快的散热目的,空气对流的流量可根据发热程度自适应,在散热的同时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IPC分类】G06F1-20
【公开号】CN104699209
【申请号】CN201510155868
【发明人】肖海蓉
【申请人】肖海蓉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