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rima模型负荷预测的并行化计算方法

文档序号:847338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arima模型负荷预测的并行化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RIMA模型负荷预测的并行化计 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电力负荷数据作为时间序列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而ARIMA模型(自回归积分滑 动平均模型)对周期性特征明显的时间序列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
[0003] 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ARIMA模型进行电力负荷数据的分析和预测,然而,由于该 模型较为复杂,运算量大耗时较长,因此在工程应用中亟需改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ARIMA模型负荷预测的并行化计算方法,显著的提 高了计算效率。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种基于ARIMA模型负荷预测的并行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 步骤S11、根据电力负荷特性,每日同时刻数据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将原始电 力负荷数据进行划分组成时间序列数据;
[0008] 步骤S12、新建若干线程,将所有线程进行同步,并设置全局共享的计数器,每一新 建的线程均调用一执行函数run()来并行处理划分后的数据;
[0009] 步骤S13、判断当前线程所对应执行函数runO中计数器是否已加锁,若runO中 计数器已加锁,则排队等待;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14;
[0010] 步骤S14、给该执行函数run〇中计数器加锁,计数增加1,并解锁;
[0011] 步骤S15、根据计数器的数值从时间序列数据中对应的数据,并调用自回归积分滑 动平均模型ARIMA对其进行预测;
[0012] 步骤S16、获得预测后的数据,再跳转至步骤S13,直至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数据全 部处理完毕。
[0013] 进一步的,调用ARIMA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包括:
[0014]ARIMA模型记为ARIMA(p,q,d),其表示对非平稳的随机序列Yt进行d次差分处理 后,得到平稳序列Xt,再将平稳序列Yt拟合为ARIMA(p,q);
[0015]其中,平稳序列Xt的表达式如下:
[0016]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ARIMA模型负荷预测的并行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根据电力负荷特性,每日同时刻数据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将原始电力负 荷数据进行划分组成时间序列数据; 步骤S12、新建若干线程,将所有线程进行同步,并设置全局共享的计数器,每一新建的 线程均调用一执行函数run0来并行处理划分后的数据; 步骤S13、判断当前线程所对应执行函数runO中计数器是否已加锁,若runO中计数 器已加锁,则排队等待;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14 ; 步骤S14、给该执行函数run0中计数器加锁,计数增加1,并解锁; 步骤S15、根据计数器的数值从时间序列数据中对应的数据,并调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 均模型ARIM对其进行预测; 步骤S16、获得预测后的数据,再跳转至步骤S13,直至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数据全部处 理完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用ARIMA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包括: ARIM模型记为ARIM(p,q,d),其表示对非平稳的随机序列Yt进行d次差分处理后, 得到平稳序列Xt,再将平稳序列Yt拟合为ARIM(p,q); 其中,平稳序列Xt的表达式如下: =巧\父一+…+ 9pXt-p+e! - 9、S一一…一9声叫,tEZ?, 上式中,+ 为自回归过程,P为自回归阶数,0,...,n为自回归系 数;et- 0 1et_i-.. .- 0。et_。为平滑过程,q为滑动平均阶数,0 1,. . .,0。为滑动平均系数;Et为未观察到的白噪声序列,形式为W~N(0, 0 2); 当q= 0时,序列Xt成为自回归模型AR(p),其表达式如下; 疋=0义1 +…+听义,"+ €,,化Z; 当P= 0时,序列Xt成为滑动平均模型M(q),其表达式如下: Xt= e t_日1 e t-i_...-日q e t_。,t E Z。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IMA模型负荷预测的并行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电力负荷特性,每日同时刻数据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将原始电力负荷数据进行划分组成时间序列数据;新建若干线程,将所有线程进行同步,并设置全局共享的计数器,利用新建的线程执行run()函数来并行处理划分后的数据;判断run()中计数器是否已加锁,若是,则排队等待;否则,给run()中计数器加锁,计数增加1;根据计数器的数值从时间序列数据中对应的数据,并调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RIMA对其进行预测;获得预测后的数据,并解锁,再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数据全部处理完毕。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显著的提高了计算效率。
【IPC分类】G06Q50-06, G06Q10-04
【公开号】CN104794548
【申请号】CN201510236495
【发明人】麦鸿坤, 李惊涛, 董雨, 肖坚红, 李春生, 赵永红, 吴熙辰, 陈驰, 吴少雄
【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