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70660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开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露了一种开合装置,于上壳体的上磁吸部具有磁性元件,而下壳体的下磁吸部具有容置槽以及于容置槽周围设置多组磁性元件,当上壳体的上磁吸部设置于下壳体的下磁吸部时,上壳体可相对下壳体设置于一盖合位置以及至少一第一开启位置以及一第二开启位置其中之一。当上壳体设置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下磁吸部的容置槽内的第一止挡部以及第一磁性元件将上壳体维持于该第一开启位置,当上壳体设置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时,下磁吸部的容置槽内的第二止挡部以及第二磁性元件将上壳体维持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本发明的开合装置节省了对壳体设置转轴的成本,同时以磁性吸附的方式可以快速将壳体设置于不同的位置。
【专利说明】
开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开合装置,尤指一种上下壳体彼此以磁吸部设置于不同开启位置的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子产品为了方便开启,皆会在上盖与本体之间,另外破孔设置旋转轴,使上盖可通过旋转轴而连接在本体上,并利用旋转轴的设置而开启或盖合于本体上。例如,笔记型电脑的上盖屏幕与主机本体之间,即是通过旋转轴达到连接与开启或盖合的功能。
[0003]然而目前旋转轴的设置,皆需以破孔方式在本体上形成旋转轴。举例而言,笔记型电脑的上盖屏幕需要先破孔用以连接旋转子轴,主机本体也须通过破孔连接旋转母轴,再将旋转子轴结合于旋转母轴,以将上盖屏幕连接于主机本体上,并通过旋转轴使上盖屏幕开启或盖合于主机本体上。目前另有平板装置连接上(键盘)主机本体后而作笔记型电脑使用的产品,然而为了作为屏幕使用的平板装置可以相对键盘主基本体开启或盖合,在主机本体上也必须设置破孔设置旋转母轴,平板装置上也需相对应设计可供安装于旋转母轴上的卡合部或开槽。这些破孔设置除了造型不美观外,为了连接旋转轴,将使得电子产品的整体厚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旋转轴的成本。
[0004]因此,如何在减少成本支出,及增进美观与实用性的前提下,而能达到电子产品的开启与盖合功能,为本案的发明人以及从事此相关行业的技术领域者亟欲改善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合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开合装置,包含有一下壳体以及一上壳体。该下壳体具有一下磁吸部,该下磁吸部包含一容置槽、一下磁性元件、一第一磁性元件、一第一止挡部以及一第二止挡部。该容置槽的槽面具有一第一抵接部、一底面以及一支撑面,其中该底面连接于该第一抵接部以及该支撑面之间。该下磁性元件邻近该第一抵接部,该第一磁性元件邻近该底面。该第一止挡部设置于该底面以及该支撑面的一端之间,该第二止挡部设置于该支撑面的另一端。该上壳体具有一上磁吸部,该上磁吸部包含一上磁性元件,位于该上壳体的一底端内,该上壳体可选择性地相对该下壳体位于一盖合位置、一第一开启位置或一第二开启位置。其中当该上壳体位于该盖合位置时,该上壳体盖合于该下壳体上,且该上磁性元件与该第一抵接部内的该下磁性元件相互吸引;当该上壳体位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该上壳体邻近该底端的一第二抵接部抵靠于该第一抵接部的末端,该上磁性元件与该第一磁性元件相互吸引,且该底端受该第一止挡部止挡;当该上壳体位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时,该第二抵接部抵靠于该第一抵接部的末端,且该底端受该第二止挡部止挡。其中该上壳体以该第二抵接部相对该下壳体枢转而由该第一开启位置改变至该第二开启位置或由该第二开启位置改变至该第一开启位置。
[000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下磁吸部还包含一第二磁性元件,该第二磁性元件邻近该支撑面,当该上壳体位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时,该上磁性元件与该第二磁性元件相互吸引。
[000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上磁吸部还包含一第三磁性元件,该第三磁性元件邻近该第二抵接部,当该上壳体位于该第一开启位置、该第二开启位置或于该第一开启位置与该第二开启位置间移动时,该第三磁性元件与该下磁性元件相互吸引。其中该上壳体内部具有一滑槽,该滑槽邻近该第二抵接部,该第三磁性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滑槽内,该第三磁性元件包含至少两颗磁铁,且以不同极性相邻排列。
[0008]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下磁性元件、该第一磁性元件、该第二磁性元件、该上磁性元件以及该第三磁性元件分别包含至少两颗磁铁,且该多个磁铁以不同极性相邻排列。
[000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上磁性元件和该第一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吸中心与该上壳体的该第二抵接部的连线形成一力臂,该第一止挡部具有一斜面,且该斜面与该力臂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75度之间。
[001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止挡部为连接该底面以及该支撑面的一端的壁面。
[001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止挡部为设置于该底面以及该支撑面的一端之间的凸块。
[0012]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止挡部为具有该斜面的一弹性臂,该弹性臂突出于该底面以及该支撑面的一端之间。
[001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止挡部包含一旋转件,该旋转件可枢转地设置于邻近该底面处且该斜面突出于该底面以及该支撑面的一端之间。
[001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旋转件具有一臂部,该臂部邻近该底面,该第一止挡部还包含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连接于该容置槽以及该臂部之间。
[001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旋转件具有一臂部,所述臂部邻近该底面,该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该臂部上,且于该上壳体位于该第一开启位置使该上磁性元件与该第一磁性元件相互吸引时,该第一磁性元件带动该旋转件旋转使该斜面突出于该底面以及该支撑面的一端之间。
[001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旋转件具有一臂部以及一臂部磁性元件,该臂部和该臂部磁性元件邻近该支撑面,该臂部磁性元件设置于该臂部上,且于该上壳体位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该第二磁性元件对应磁斥该臂部磁性元件,该臂部磁性元件带动该旋转件旋转使该斜面突出于该底面以及该支撑面的一端之间。
[001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当该上壳体位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具有110度夹角,当该上壳体位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时,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具有135度夹角。
[0018]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该上壳体为平板装置,该下壳体为键盘。
[0019]本发明的开合装置不需要另外设置两壳体之间的枢转机构,以磁性吸附的方式将其中一壳体固定于特定的盖合位置以及至少两个不同的开启位置,节省了对壳体设置转轴的成本,同时以磁性吸附的方式可以快速将壳体设置于不同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20]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0021]图1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一实施例于上下壳体盖合状态的立体图。
[0022]图2为图1的开合装置于上下壳体开启于一第一位置状态的立体图。
[0023]图3为图1的开合装置中的下壳体一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24]图4为下壳体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侧剖面不意图。
[0025]图5为上壳体一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侧剖面不意图。
[0026]图6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第一实施例相对下壳体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盖合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第一实施例相对下壳体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第一实施例相对下壳体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二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29]图9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一第二实施例相对下壳体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第二实施例相对下壳体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二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中部分磁性元件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发明的磁性元件加上金属片的示意图。
[0033]图13为本发明开合装置中的下壳体一第二实施例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发明开合装置中的下壳体一第三实施例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35]图15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的一第四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36]图16为图15的下壳体的弹性臂的示意图。
[0037]图17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的一第五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38]图18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第五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二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39]图19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的一第六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40]图20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第六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二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41]图21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的一第七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42]图22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第七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二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
[0043]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44]I 开合装置
[0045]2 下壳体
[0046]3 上壳体
[0047]20下磁吸部
[0048]21容置槽
[0049]211第一抵接部
[0050]212 底面
[0051]213支撑面
[0052]22下磁性元件
[0053]23第一磁性元件
[0054]24第二磁性元件
[0055]25第一止挡部
[0056]251 斜面
[0057]252 开口
[0058]253旋转件
[0059]254 臂部
[0060]255弹性元件
[0061]256臂部磁性元件
[0062]26第二止挡部
[0063]30上磁吸部
[0064]31 底端
[0065]32第二抵接部
[0066]33上磁性元件
[0067]34第三磁性元件
[0068]35 滑槽
[0069]50 磁铁
[0070]60金属片
[0071]A抵接处
[0072]B磁吸中心
[0073]E脱出方向
[0074]R 力臂
[0075]W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76]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77]在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或结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结构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结构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0078]请参考图1以及图2,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一实施例于上下壳体盖合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开合装置于上下壳体开启于一第一位置状态的立体图。开合装置I包含有一下壳体2以及一上壳体3。下壳体2概呈平面的结构,在本发明中较佳地为一键盘,上壳体3概呈平面的结构,在本发明中较佳地为一平板装置。更具体来说,上壳体3单独使用时为平板电脑之类的装置,当上壳体3结合于下壳体2后,则可作为笔记型电脑或类似的装置使用。其中在图1中,上壳体3结合于下壳体2上且盖合于下壳体2上,以相对设置于一盖合位置。在图2中,上壳体3相对下壳体2开启至一第一开启位置作为笔记型电脑使用。在本发明中,上壳体3更可相对下壳体2开启至一第二开启位置,于接下来的段落中详细说明。
[0079]请参考图3以及图4,其中图3为图1的开合装置中的下壳体一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不意图,图4为图3的下壳体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侧剖面不意图。下壳体2具有一下磁吸部20,位于下壳体2的一侧,下磁吸部20包含有一容置槽21、一下磁性元件22、一第一磁性元件23、一第二磁性元件24、一第一止挡部25以及一第二止挡部26。容置槽21的槽面具有一第一抵接部211、一底面212以及一支撑面213,其中底面212连接于第一抵接部211以及支撑面213之间。下磁性元件22邻近第一抵接部211,第一磁性元件23邻近底面212,第二磁性元件24邻近支撑面213。此外,第一止挡部25设置于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 —端之间,而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5为连接于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之间的壁面(为一斜面)。第二止挡部26则设置于支撑面213的另一端。
[0080]请参考图5,图5为上壳体一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上壳体3具有一上磁吸部30,位于上壳体3的一侧,上磁吸部30包含有一上磁性元件33,上磁性元件33位于上壳体3的一底端31内,更具体地说,位于邻近底端31的一第二抵接部32内。
[0081]在本发明中,上壳体3选择性地相对下壳体2位于一盖合位置、一第一开启位置或一第二开启位置,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当上壳体3位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上壳体3与下壳体2具有110度夹角,当上壳体3位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时,上壳体3与下壳体2具有135度夹角,但不以此为限。请参考图6至图8,其中图6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第一实施例相对图4的下壳体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盖合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第一实施例相对下壳体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第一实施例相对下壳体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二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在图6中,当上壳体3位于该盖合位置时,上壳体3盖合于下壳体2上,且底端31内的上磁性元件33与第一抵接部211内的下磁性元件22相互吸引。
[0082]当上壳体3自图6的该盖合位置打开至图7的该第一开启位置过程中,上壳体3的上磁吸部30于下壳体2的下磁吸部20的容置槽21内转动,直到上壳体3的底端31位于容置槽21的底面212上,使上磁性元件33与底面212内的第一磁性元件23相互吸引,同时上壳体3邻近底端31的第二抵接部32抵靠于容置槽21的第一抵接部211的末端。在该第一开启位置处,上壳体3的底端31受第一止挡部25止挡,使上壳体3在以第二抵接部32抵靠于第一抵接部211的末端的同时,其第二抵接部32至底端31之间的部位不会从容置槽21脱出。
[0083]当上壳体3自图7的该第一开启位置打开至图8的该第二开启位置过程中,使用者可沿着顺时针方向对上壳体3略为施力使上壳体3的底端31脱离第一止挡部25的止挡,此时上壳体3以第二抵接部32为旋转中心相对下壳体2枢转而由该第一开启位置改变至该第二开启位置。当上壳体3位于图8的该第二开启位置时,第二抵接部32仍抵靠于第一抵接部211的末端,而上磁性元件33与支撑面213内的第二磁性元件24相互吸引,且底端31受第二止挡部26止挡,使第二抵接部32至底端31之间的部位不会从容置槽21脱出。另外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第二止挡部26可提供止挡底端31所需的支撑力,并可将上壳体3维持于该第二开启位置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第二磁性元件24也可予以省略。
[0084]在图6至图8中,上壳体3还包含一第三磁性元件34,位于上壳体3内邻近第二抵接部32处,当上壳体3位于图7的该第一开启位置、图8的该第二开启位置或于该第一开启位置与该第二开启位置间移动时,第三磁性元件34与第一抵接部211内的下磁性元件22相互吸引。当上壳体3自图8的该第二开启位置收回至图7的该第一开启位置的过程中,第三磁性元件34与下磁性元件22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具有向第一抵接部211的分量,可以有效将第二抵接部32维持于第一抵接部211,而第二抵接部32与第一抵接部211的抵接处即为上壳体3于该第一开启位置以及该第二开启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动中心。
[0085]请参考图9以及图10,其中图9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一第二实施例相对下壳体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第二实施例相对下壳体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二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在图9以及图10的实施例中,上壳体3内部具有一滑槽35,邻近于第二抵接部32,而第三磁性元件34则可移动地设置于滑槽35内。因此当上壳体3相对下壳体2于图9的该第一开启位置以及图10的该第二开启位置之间转动时,第三磁性元件34因与下磁性元件22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而可在滑槽35内移动,以与下磁性元件22维持更短的距离,使第三磁性元件34与下磁性元件22具有更大的相互吸引力。
[0086]请参考图11以及图12,其中图11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中部分磁性元件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磁性元件加上金属片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个磁性元件,例如图11中的下磁性元件22、第一磁性元件23、第二磁性元件24、上磁性元件33 (以及图上未显示的第三磁性元件等)皆可包含至少两颗(块)磁铁50,而在图11以及图12中则分别包含三颗磁铁50,彼此以不同的(相反的)极性相邻排列。当上壳体3相对下壳体2于各个不同位置间变换时,可避免上壳体3与下壳体2之间的横向偏移,增加操作的稳定性。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更可在磁性元件的磁铁50外(如图12所示)或磁性元件之间(图上未显示)增加铁磁性的金属片,以增加(或减少)上壳体3的上磁性元件33 (或第三磁性元件34)与下壳体2的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吸力。
[0087]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开合装置中的下壳体一第二实施例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在图13的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5为连接于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之间的壁面,且支撑面213与第一止挡部25为同向延续的斜面。
[0088]特别说明的是,以图7为例(其他图的实施例亦同),为有效将上壳体3维持在图7的该第一开启位置(如上述图7的说明),使上壳体3在以第二抵接部32抵靠于第一抵接部211的末端的同时,其第二抵接部32至底端31之间的部位不会从容置槽21脱出,首先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定义上磁性元件33和第一磁性元件23之间的磁吸中心B与上壳体3的第二抵接部32与第一抵接部211的抵接处A的连线形成一力臂R。当上壳体3以抵接处A为转动中心时,其底端31的脱出方向E与力臂R彼此垂直,因此第一止挡部25的斜面与力臂R之间的夹角W小于90度,如此,第一止挡部25即可有效地止挡上壳体3的底端31,将上壳体3维持于该第一开启位置。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5的斜面与力臂R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75度之间,或大于75度,且较佳地介于50度?70度之间。
[0089]请参考图14,图14为本发明开合装置中的下壳体一第三实施例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在第三实施例中,下壳体3的第一止挡部25为设置于底面212与支撑面213 —端之间的凸块,其具有一斜面251,斜面251的作用如图3的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0090]请参考图15以及图16,其中图15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的一第四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下壳体的弹性臂的示意图。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5为具有斜面251的一弹性臂,突出于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 —端之间,第一止挡部25为具有开口 252的弹性结构,其斜面251可止挡上壳体3以将上壳体3维持于该第一开启位置(如前所述)。而当上壳体3设置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时,可将第一止挡部25下压变形而内缩。
[0091]请参考图17以及图18,图17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的一第五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第五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二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5包含一旋转件253以及一弹性元件255,斜面251位于旋转件253上且突出于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 —端之间,旋转件253可枢转地设置于邻近底面212处。旋转件253具有一臂部254,位于容置槽21内且邻近底面212。弹性元件255则连接于容置槽21以及臂部254之间。在图17中,弹性元件255推抵臂部254使斜面251突出于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 —端之间,以将上壳体3限制于该第一开启位置。于图18中,当上壳体3位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时,上壳体3下压旋转件253以沉入底面212与支撑面213 —端之间。
[0092]请参考图19以及图20,图19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的一第六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第六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二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在第六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5包含一旋转件253,斜面251位于旋转件253上且突出于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 一端之间,旋转件253可枢转地设置于邻近底面212处。旋转件253具有一臂部254,邻近底面212。第一磁性元件23则设置于臂部254上。在图19中,当上壳体3位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上壳体3的上磁性元件33与第一磁性元件23相互吸引,而位于臂部254上的第一磁性元件23会带动旋转件253旋转使斜面251突出于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 —端之间,以将上壳体3限制于该第一开启位置。于图20中,当上壳体3位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时,上壳体3下压旋转件253以沉入底面212与支撑面213 —端之间。
[0093]请参考图21以及图22,图21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的一第七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的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相对下壳体第七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二开启位置的局部侧剖面示意图。在第七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5包含一旋转件253,斜面251位于旋转件253上且突出于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 一端之间,旋转件253可枢转地设置于邻近底面212处。旋转件253具有一臂部254以及一臂部磁性元件256,臂部254和臂部磁性元件256邻近支撑面213。臂部磁性元件256则设置于臂部254上。在图21中,当上壳体3位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第二磁性元件24对应磁斥臂部磁性元件256,使臂部磁性元件256带动旋转件253旋转使斜面251突出于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 —端之间,以将上壳体3限制于该第一开启位置。于图22中,当上壳体3位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时,上壳体3下压旋转件253以沉入底面212以及支撑面213 —端之间。
[0094]本发明于开合装置的上壳体的一侧具有上磁吸部,下壳体的一侧具有下磁吸部。上磁吸部具有磁性元件,而下磁吸部具有容置槽以及于容置槽周围设置多组磁性元件,当上壳体的上磁吸部设置于下壳体的下磁吸部时,上壳体可相对下壳体设置于一盖合位置以及至少一第一开启位置以及一第二开启位置其中之一。当上壳体设置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下磁吸部的容置槽内的第一止挡部以及第一磁性元件将上壳体维持于该第一开启位置,当上壳体设置于该第二开启位置时,下磁吸部的容置槽内的第二止挡部以及第二磁性元件将上壳体维持于该第二开启位置。
[009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发明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主权项】
1.一种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装置包含有: 一下壳体,具有一下磁吸部,所述下磁吸部包含: 一容置槽,其槽面具有一第一抵接部、一底面以及一支撑面,其中所述底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支撑面之间; 一下磁性元件,邻近所述第一抵接部; 一第一磁性元件,邻近所述底面; 一第一止挡部,设置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支撑面的一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止挡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以及 一上壳体,具有一上磁吸部,所述上磁吸部包含一上磁性元件,位于所述上壳体的一底端内,所述上壳体能选择性地相对所述下壳体位于一盖合位置、一第一开启位置或一第二开启位置,其中: 当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盖合位置时,所述上壳体盖合于所述下壳体上,且所述上磁性元件与所述下磁性元件相互吸引; 当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时,所述上壳体邻近所述底端的一第二抵接部抵靠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末端,所述上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相互吸引,且所述底端受所述第一止挡部止挡;以及 当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开启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部抵靠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末端,且所述底端受所述第二止挡部止挡; 其中所述上壳体以所述第二抵接部相对所述下壳体枢转而由所述第一开启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开启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磁吸部还包含一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邻近所述支撑面,当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开启位置时,所述上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相互吸引。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以及所述上磁性元件分别包含至少两颗磁铁,且多个所述磁铁以不同极性相邻排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磁吸部还包含一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邻近所述第二抵接部,当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所述第二开启位置或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启位置间移动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与所述下磁性元件相互吸引。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内部具有一滑槽,所述滑槽邻近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三磁性元件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包含至少两颗磁铁,且以不同极性相邻排列。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吸中心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抵接处的连线形成一力臂,所述第一止挡部具有一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力臂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75度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为连接所述底面以及所述支撑面的一端的壁面。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为设置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支撑面的一端之间的凸块。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为具有所述斜面的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突出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支撑面的一端之间。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包含一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能枢转地设置于邻近所述底面处且所述斜面突出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支撑面的一端之间。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具有一臂部,所述臂部邻近所述底面,所述第一止挡部还包含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容置槽以及所述臂部之间。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具有一臂部,所述臂部邻近所述底面,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所述臂部上,且于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使所述上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相互吸引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带动所述旋转件旋转使所述斜面突出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支撑面的一端之间。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磁吸部还包含一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邻近所述支撑面,所述旋转件具有一臂部以及一臂部磁性元件,所述臂部和所述臂部磁性元件邻近所述支撑面,所述臂部磁性元件设置于所述臂部上,且于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对应磁斥所述臂部磁性元件,所述臂部磁性元件带动所述旋转件旋转使所述斜面突出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支撑面的一端之间。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具有110度夹角,当所述上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开启位置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具有135度夹角。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为平板装置,所述下壳体为键盘。
【文档编号】G06F1/16GK105824352SQ201510004042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6日
【发明人】梁振仪, 刘哲文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