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胶、面板以及基板贴合方法

文档序号:10534221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光学胶、面板以及基板贴合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多个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其中光学胶于可见光范围的穿透率大于80%。第一条状凹陷部位设置于第一表面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该光学胶之面板及运用该光学胶贴合之基板贴合方法。运用一种设置有条状凹陷结构的光学胶,在贴合基板的加压过程中,使气泡沿条状凹陷结构排出,且可加热并加压光学胶,进而使光学胶变形而密合条状凹陷结构。
【专利说明】
光学胶、面板以及基板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板贴合方法,尤其指一种光学胶、运用该光学胶贴合之面板以及基板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显示器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显示器产业中,常常需要贴合不同的基板以达到其目标功效。举例而言,将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互相贴合而形成触控显示设备,使其具有显示与触控的功能。或者,将显示面板与其他玻璃贴合而形成显示设备,藉由此贴合加强显示设备的耐冲击能力。更甚者,触控面板内部功能层别之间的贴合。
[0003]—般而言,常见的贴合方法是利用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OCA)黏接两基板。然而,在贴合的过程中,若基板的表面不够平整,空气保留于光学胶与基板之间,形成气泡,而难以排出。这些气泡将会改变光线的折射率,对影像质量影响甚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胶、运用该光学胶贴合之面板以及基板贴合方法,其运用一种设置有条状凹陷结构的光学胶,在贴合基板的加压过程中,使气泡沿条状凹陷结构排出,且可加热并加压光学胶,进而使光学胶变形而密合条状凹陷结构。
[0005]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多个第一条状凹陷部位,第一条状凹陷部位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其中光学胶于可见光范围的穿透率大于80%。
[0006]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在邻接第一表面之一侧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在远离第一表面之一侧的开口宽度。
[0007]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在光学胶一侧面上的投影的形状为半椭圆形、三角形或梯形。
[0008]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的深度不大于光学胶的厚度的一半。
[0009]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胶包含多个第二条状凹陷部位,设置于第二表面上。
[0010]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的深度与每一第二条状凹陷部位的深度之和不大于光学胶的厚度的一半。
[0011]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的一端延伸至光学胶之侧面,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的另一端延伸至光学胶之另一侧面,其中两个侧面相对设置。
[0012]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胶的黏度范围为40牛顿每平方厘米至500牛顿每平方厘米。
[0013]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板贴合方法,包含:将光学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其中光学胶包含多个第一条状凹陷部位,第一条状凹陷部位面对第一基板;加热第一基板与光学胶,使光学胶软化;以及对软化的光学胶相对第一基板之一侧施加压力,使软化的光学胶变形而密合第一条状凹陷部位。
[0014]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与光学胶之间设置有遮光层,遮光层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周围,遮光层包含至少一侧壁,其中将光学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包含:将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对应于侧壁设置,使第一条状凹陷部位于第一基板的投影与侧壁于第一基板的投影至少部份重叠。
[0015]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软化的光学胶施加压力是整面性地加压,且在真空环境下进行。
[0016]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于第一基板上的投影沿第一方向延伸,对软化的光学胶施加压力是透过滚轮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分段式地加压。
[0017]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面板,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光学胶以及遮光层。第二基板相对第一基板设置。光学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光学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光学胶于可见光范围的穿透率大于80%。第一条状凹陷部位设置于第一表面上。遮光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光学胶之间,且位于第一基板周围,其中遮光层包含至少一侧壁,第一条状凹陷部位于第一表面的投影与侧壁于第一表面的投影至少部份重叠。
[0018]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在邻接第一基板之一侧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在远离第一基板之一侧的开口宽度。
[0019]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于第一基板的投影沿第一方向延伸,侧壁于第一基板的投影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0020]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于第一基板的投影沿第一方向延伸,侧壁于第一基板的投影沿第一方向延伸。
[0021]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胶包含多个第二条状凹陷部位,设置于第二表面上。
[0022]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其中第一基板包含一触控功能层,设置于邻近该光学胶之一侧。
[0023]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其中第二基板包含一触控功能层,设置于邻近或远离该光学胶之至少一侧。
[0024]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其中光学胶之厚度为15微米至250微米。
[0025]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胶之厚度为25微米至125微米。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之光学胶之立体图。
[0027]图2A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方式之光学胶之侧视图。
[0028]图2B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方式之光学胶之侧视图。
[0029]图2C为根据本发明之再一实施方式之光学胶之上视图。
[0030]图3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方式之光学胶之侧视图。
[0031]图4为根据本发明之再一实施方式之基板贴合方法之流程图。
[0032]图5A至图5E为图4之基板贴合方法之多个步骤之示意图。
[0033]图6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方式之面板之立体图。
[0034]元件符号:
[0035]100:光学胶300:遮光层
[0036]112:第一表面310:侧壁
[0037]114:第二表面320:侧壁
[0038]116:侧面400:加热机台
[0039]118:侧面500:压力板
[0040]120:第一条状凹陷部位 600:第二基板
[0041]122:端700:滚轮
[0042]124:端800:面板
[0043]130:离型膜SI?S3:步骤
[0044]140:第二条状凹陷部位 Dl:第一方向
[0045]200:第一基板D2:第二方向
[0046]Hl:深度H2:深度
[0047]T: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之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为之。
[0049]参照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之光学胶之立体图。光学胶10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以及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其中光学胶100于可见光范围的穿透率大于80%。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设置于第一表面112上。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至少其中之一为贴合面。
[0050]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可近似相互平行排列,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在邻接第一表面112之一侧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在远离第一表面112之一侧的开口宽度。更确切而言,愈远离第一表面112,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开口宽度愈小,且其宽度由外(第一表面112)往内(光学胶100内部)逐渐缩小。
[0051]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深度Hl不大于光学胶100的厚度T的一半。
[0052]于本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一端122延伸至光学胶100之一侧面116,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另一端124延伸至光学胶100之另一侧面118,其中侧面116与侧面118相对设置,侧面116或侧面118连接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换句话说,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连接光学胶100之相对的侧面116与侧面118,使空气可以沿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从侧面116或是侧面118流出。
[0053]光学胶100的表面还可设置多个离型膜130,例如分别设置于光学胶100之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上,用以保护光学胶100免于污染、氧化,以维持光学胶100的黏性。于本实施方式中,光学胶100的材料可为丙烯酸树脂聚合物或其他压克力树脂等材料,在常温下,光学胶100理想上为具有黏性的固态材料,不需经过光固化而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光学胶100可透过加热而呈现熔融或软化状态。光学胶100的黏度范围为40牛顿每平方厘米(N/cm2)至500牛顿每平方厘米(N/cm2),较佳为135N/cm2至165N/cm2。
[0054]如此一来,当光学胶100与基板贴合时,光学胶100与基板之间的空气会被挤压到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内。接着,透过加热可以使光学胶100呈现熔融或软化状态,再透过加压可以使光学胶100变形,从而密合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使空气可以沿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向外而从光学胶100之侧面116或侧面118排出。
[0055]由于光学胶100本身为固体,考虑到光学胶100加压后的变形能力有限,因此,在设计上需考虑,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开口宽度与深度Hl是否可在加热加压光学胶100的变形范围内密合。于此,透过限制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开口为外宽内窄,并限制其深度范围,可以确保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受到加热或加压后可在变形范围内密合,且开口设置为外宽内窄,更有利于气体排出,避免较窄的部份先密合而将气体包覆在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内部,以免因气泡而影响光线效果。
[0056]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在侧面116上的投影的形状为半椭圆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剖面形状亦可以是三角形、梯形等等。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剖面形状不管为何种形状,以愈靠近贴合面第一表面112的开口宽度愈大为较佳。
[0057]参照图2A,图2A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方式之光学胶之侧视图。本实施方式与图1之实施方式相似,差别在于: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剖面形状为三角形。本实施方式之其他细节大致上如图1之实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58]参照图2B,图2B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方式之光学胶之侧视图。本实施方式与图1之实施方式相似,差别在于: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剖面形状为梯形,以图2B来看,邻近上侧离型膜130之一侧的开口宽度较大,远离上侧离型膜130之一侧的开口宽度较小。本实施方式之其他细节大致上如图1之实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59]参照图2C,图2C为根据本发明之再一实施方式之光学胶之上视图。本实施方式与图1之实施方式相似,差别在于: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形状为周期性的弦波形状。在此,为方便说明起见,图2C中并未绘示离型膜。
[0060]相同地,于本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一端122延伸至光学胶100之一侧面116,每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另一端124延伸至光学胶100之另一侧面118,其中侧面116与侧面118相对设置。
[0061]如此一来,当光学胶100与基板贴合时,光学胶100与基板之间的空气会被挤压到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内。接着,透过加热与加压可以使光学胶100变形并密合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使空气可以沿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向外而从光学胶100之一侧面116或侧面118排出。
[0062]本实施方式之其他细节大致上如图1之实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63]参照图3,图3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方式之光学胶100之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与图1之实施方式相似,差别在于:于本实施方式中,光学胶100进一步包含多个第二条状凹陷部位140,设置于第二表面114上。
[0064]相同地,于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条状凹陷部位140相互平行排列,每一第二条状凹陷部位140的一端延伸至光学胶100之一侧面116,第二条状凹陷部位140的另一端延伸至光学胶100之另一侧面118,其中侧面116与侧面118相对设置。
[0065]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深度Hl与第二条状凹陷部位140的深度H2的总和不大于光学胶100的厚度T的一半。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于离型膜130上的投影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条状凹陷部位140于离型膜130上的投影的延伸方向较佳为相同,以利于可同时贴合两侧之贴合物,但这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依照贴合方式的不同,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于离型膜130上的投影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条状凹陷部位140于离型膜130上的投影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同。
[0066]如此一来,可以使两个不同的基板透过光学胶100而贴合在一起,且透过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与第二条状凹陷部位140,可以减少甚或避免空气停留在光学胶100与两个基板之间。
[0067]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细节大致上如图1之实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68]图4为根据本发明之再一实施方式之基板贴合方法之流程图。图5A至图5E为图4之基板贴合方法之多个步骤之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之基板贴合方法包含步骤SI?S3,可以应用至面板之贴合中。
[0069]同时参照图5A与图4,首先,从步骤SI开始,将光学胶100设置于第一基板200上。第一基板200可以是触控面板的保护外盖板,第一基板200亦可以是设置有触控功能层的基板。光学胶100包含多个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面对第一基板200。应了解到,一般尚未使用的光学胶100还应包含离型膜,例如图1之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胶100,但于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际使用光学胶100连接基板,已将贴合面之离型膜移除。在此,虽然未绘示离型膜,但应了解到光学胶100未贴合的一面可以设有离型膜,离型膜的设置与否不应影响本发明之范围。
[0070]通常,当贴合面不平整时贴合更容易出现气泡,于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基板200之贴合面设置有遮光层300来举例说明贴合之流程,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基板200与光学胶100之间设置有遮光层300,遮光层300设置于第一基板200的周围,用以遮蔽周围的相关电路。遮光层300包含至少一侧壁310。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设置光学胶100时,可将其中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对应于侧壁310设置。举例而言,如图中所示,其中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边缘与侧壁310对齐。实际应用上,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制于将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边缘与侧壁310对齐。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实际设置上,可以配置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于第一基板200的投影与侧壁310于第一基板200的投影至少部份重叠。
[0071]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遮光层300的材料可以是白色油墨、白色光阻、黑色油墨、或黑色光阻,依据材料的不同遮光层300的厚度不尽相同,遮光层300的厚度需足以吸收光线以遮蔽相关电路。一般而言,遮光层300的厚度范围为大约10微米至大约100微米。
[0072]接着,同时参照图5B与图4,步骤S2中,加热第一基板200与光学胶100,使光学胶100软化。在此加热的方法是将第一基板200与其上的光学胶100放置于加热机台400上,透过热传导、热对流等使热能传递至光学胶100。但须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种加热方法,亦可以将第一基板200与其上的光学胶100放置于加热腔体内部而达到较为均匀的加热型态。
[0073]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胶100具有一定的黏力。且如图1之实施方式所述,光学胶100本身为固体,软化的光学胶100为熔融状态,具有些微的变形能力。
[0074]再来,同时参照图5C与图4,步骤S3中,对软化的光学胶100施加压力,使软化的光学胶100变形而密合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
[0075]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先抽取空气至一定的真空环境后,再进行加压。或者,可以在加压的同时抽取空气。透过真空环境的辅助,可以有效地引导气泡往外移动排出。
[0076]于本实施方式中,施加压力是透过压力板500加压于光学胶100相对第一基板200之一侧,但这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之范围。
[0077]于某些实施方式中,施加压力可以是透过压力板500间接地加压于光学胶100相对第一基板200之一侧。举例而言,光学胶100相对第一基板200之一侧可以设有另一板材,例如离型膜(图中未绘示)或第二基板(图中未绘示)。施加压力可以是透过压力板500加压于离型膜或第二基板上,进而完成光学胶100与第一基板200的贴合。
[0078]于本实施方式中,软化的光学胶100施加压力是整面性地加压,须注意的是,本发明之多个实施方式之加压方式并不应限制于整面性地加压。
[0079]于本发明之部份实施方式中,步骤S3可藉由分段式的加压方式进行。同时参照图f5D与图4,藉由滚轮700加压进行分段式的加压。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于第一基板200上的投影沿第一方向Dl延伸,透过滚轮700沿第一方向Dl移动。如此一来,空气受到分段式的挤压,而沿着第一方向Dl在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内移动而排出。
[0080]由于遮光层300的设置,光学胶100所接触到的平面并非平整的,因此,在将遮光层300、第一基板200、光学胶100黏接在一起时,部份贴合区域需组合遮光层300、第一基板200、光学胶100,部份贴合区域仅需组合第一基板200与光学胶100,因此在靠近交界处容易因为遮光层300的有无使厚度不同,进而使空气停留。
[0081]本实施方式中,藉由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设计,引导邻近遮光层300侧壁310的空气不至于被光学胶100封住而无法移动,进而透过加压、抽真空等方法,帮助空气沿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排出。
[0082]参照图5E,图5E为光学胶100与第一基板200贴合完成后的侧视图。经过加热、加压以及真空抽取后,空气并未留滞于第一基板200与光学胶100之间,且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密合而消失,因此,光学胶100与第一基板200直接贴合。
[0083]参照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方式之面板800之立体图。本发明之面板800可以是触控面板、显示面板或触控显示面板。本实施方式为面板贴合过程中的一个暂时型态。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面板800包含第一基板200、第二基板600、光学胶100以及遮光层300。第二基板600相对第一基板200设置。光学胶100设置于第一基板200与第二基板600之间。光学胶10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其中光学胶100于可见光范围的穿透率大于80%。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设置于第一表面112上。遮光层300设置于第一基板200与光学胶100之间,且位于第一基板200周围,其中遮光层300包含至少一侧壁310,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于第一表面112的投影与侧壁310于第一表面112的投影至少部份重叠。
[0084]于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200可为触控面板的盖板,而第二基板600可包含触控功能层(图未示)的基板,触控功能层可设置于邻近或远离光学胶100之至少一侦U。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200可为包含有触控功能层的盖板,触控功能层设置于邻近光学胶100之一侧,而第二基板600为保护基板或显示单元。或者,第一基板200可为显示设备的盖板,而第二基板600为显示单元。
[0085]于本发明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于第一基板200的投影沿第一方向Dl延伸,侧壁310于第一基板200的投影沿第一方向Dl延伸。
[0086]于本实施方式中,遮光层300包含另一侧壁320,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于第一基板200的投影沿第一方向Dl延伸,侧壁320于第一基板200的投影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方向Dl垂直于第二方向D2。
[0087]以上叙述中,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与遮光层300的侧壁310与侧壁320的排列关系会影响到气泡排出的难易程度,虽然在此仅将此排列关系简化为平行或垂直,但需了解到仍有许多设置在此并未详述。须注意到的是,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于第一基板200的投影可以至少与侧壁310和侧壁320于第一基板200的投影部份重叠,以帮助邻近侧壁310和侧壁320的气泡排出。
[0088]如此一来,在基板贴合的过程中,由于遮光层300导致贴合面厚度的差异,邻近遮光层300的空气容易停留而形成气泡,藉由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的设置,可以使邻近遮光层300之侧壁310与侧壁320的气泡压缩在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内,并藉由后续加压处理,使气泡沿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移动而排出,并使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密合。
[0089]通常为了避免光学胶因贴合面的不平整产生气泡,会采用较厚的光学胶来贴合两个待贴合基板,而本发明实施例的面板,采用光学胶100贴合时,气体可通过凹陷部位排出,因此光学胶100可采用相对较薄的厚度,以降低面板整体厚度。例如光学胶100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之间的厚度为15微米至250微米,较佳为25微米至125微米。
[0090]需要说明的是,图6对应实施方式为面板贴合过程中的一个暂时型态,本实施方式之面板800,在贴合过程中经过加热、加压以及真空抽取后,第一基板200与光学胶100之间的空气会沿着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排除,贴合完之后,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20密合而消失,从而可避免贴合产生气泡,影响面板影像质量效果。
[0091]其他相关的细节设置大致上如图1与图2A至图2C之实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9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光学胶,其特征在于,包含: 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以及 复数个第一条状凹陷部位,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光学胶于可见光范围的穿透率大于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胶,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在邻接该第一表面之一侧的开口宽度大于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在远离该第一表面之一侧的开口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在垂直在该光学胶之一侧面上的投影的形状为半椭圆形、三角形或梯形,该侧面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的深度不大于该光学胶的厚度的一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复数个第二条状凹陷部位,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的深度与每一第二条状凹陷部位的深度之和不大于该光学胶的厚度的一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的一端延伸至该光学胶之一侧面,每一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的另一端延伸至该光学胶之另一侧面,其中该些二个侧面相对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胶,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胶的黏度范围为40牛顿每平方厘米至500牛顿每平方厘米。9.一种基板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将一光学胶设置于一第一基板上,其中该光学胶包含复数个第一条状凹陷部位,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面对该第一基板; 加热该第一基板与该光学胶,使该光学胶软化;以及 对该软化的光学胶相对该第一基板之一侧施加一压力,使该软化的光学胶变形而密合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板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与该光学胶之间设置有一遮光层,该遮光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周围,该遮光层包含至少一侧壁,其中将该光学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包含: 将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对应于该侧壁设置,使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于该第一基板的投影与该侧壁于该第一基板的投影至少部份重叠。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板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该软化的光学胶施加该压力是整面性地加压,且在一真空环境下进行。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板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于该第一基板上的投影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对该软化的光学胶施加该压力是透过一滚轮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分段式地加压。13.—种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相对该第一基板设置; 一光学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光学胶包含: 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该光学胶于可见光范围的穿透率大于80% ;以及 复数个第一条状凹陷部位,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以及 一遮光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光学胶之间,且位于该第一基板周围,其中该遮光层包含至少一侧壁,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于该第一表面的投影与该侧壁于该第一表面的投影至少部份重叠。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在邻接该第一基板之一侧的开口宽度大于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在远离该第一基板之一侧的开口宽度。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于该第一基板的投影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该侧壁于该第一基板的投影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条状凹陷部位于该第一基板的投影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该侧壁于该第一基板的投影沿该第一方向延伸。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胶包含复数个第二条状凹陷部位,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包含一触控功能层,设置于邻近该光学胶之一侧。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包含一触控功能层,设置于邻近或远离该光学胶之至少一侧。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胶之厚度为15微米至250微米。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胶之厚度为25微米至125微米。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5892736SQ201510036964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6日
【发明人】李裕文, 许贤斌, 林奉铭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